首次證實:新的靶向藥物可延長某些晚期肺癌患者總生存時間超3年

2020-12-23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肺癌是世界範圍內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就已經是晚期。其中約 30-40%的患者屬於EGFR突變類型,需要靶向治療(鄭榮壽等. 中華腫瘤雜誌 2019; 41(1):19-28.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 中國腫瘤雜誌 2015,37(10):796-799.)。遺憾的是,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已經明確,雖然靶向藥物首先治療晚期EGFR突變肺癌患者的起效快,維持效果時間長,但與傳統的化療等治療方案比,病人總的生存時間一直沒有得到延長。尋找新的、可以延長病人總生存時間的靶向治療藥物是醫生和科學家們一直探索的科研方向。

新的靶向藥物奧希替尼(AZD9291)早在2015年11月於美國上市,也被稱為第三代靶向治療藥物,由於研究發現該藥可有效克服第一代靶向藥(易瑞沙、特羅凱等)使用後產生的耐藥,並且對腦轉移病人有著更為出色的效果,在我國也於2017年3月獲批用於治療晚期EGFR T790M突變肺癌,同時被列入國家醫保目錄。

正是基於奧希替尼在一代靶向藥物治療失敗後治療中取得的優秀治療效果,於是將奧西替尼直接用於突變患者,研究能否取得更好療效,延長病人總的生存時間,成了亟需回答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大型Ⅲ期臨床試驗 FLAURA研究應運而生。

FLAURA研究是怎麼做的呢?FLAURA是一項III期、雙盲、隨機對照和全球多中心的研究,共招募了來自29個國家的556名患者,279名患者接受奧希替尼治療,277名患者接受所謂的標準治療(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療),出於人道主義,接受一代靶向藥物治療後的患者出現耐藥EGFR T790M突變可以交叉進入到奧希替尼組繼續接受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奧希替尼不僅延長了控制腫瘤不生長的時間,同時延長了患者的總生存時間,成為首個延長晚期突變患者生存時間超過3年的藥物,結果兩度發表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一、一線使用奧希替尼,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上均有優異的療效表現!

2017ESMO FLAURA研究公布無進展生存(PFS)結果,奧希替尼組和對照組中位PFS 分別為18.9個月和10.2個月(HR=0.46;P<0.0001),同年NCCN指南將奧希替尼作為EGFR突變晚期NSCLC一線治療推薦方案。

所以,如果患者有EGFR突變,一線使用了第一代靶向藥物,在第10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能會出現腫瘤進展,這時候就必須進行檢測明確耐藥機制,繼而更換治療方案。但如果直接使用奧希替尼作為一線治療,可以將腫瘤進展的時間整整延後將近9個月,甚至一年或者更久!

另外,2019ESMO上公布FLAURA研究的總生存(OS)結果,奧希替尼組和對照組中位OS分別為38.6m和31.8m(HR=0.8,p=0.046)。也就是說奧希替尼一線治療晚期EGFR突變患者總生存期將近40個月,單藥一線治療讓晚期EGFR突變患者中位總生存期超過3年,進一步奠定奧希替尼在一線治療中地位。

二、入腦能力最強,是EGFR腦轉移患者的首選藥物。

FLAURA研究的亞組分析了腦轉移患者,相對於標準一代靶向藥物治療組,奧希替尼減少了53%的腦轉移進展風險,增加了腦轉移患者無腦部進展生存時間,研究還看到奧希替尼組新發腦轉移的患者比標準治療組組顯著減少,提示奧希替尼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腦轉移的風險,儘早使用,可起到防轉移於先的作用,奧希替尼成為優先選擇的一線治療方案。

三、不良反應發生率最低,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奧希替尼選擇性地抑制突變活性位點,包括EGFR突變L858R、19號外顯子缺失突變,以及EGFR T790M突變,但對於正常生理的EGFR的親和力低,因此包括皮疹與腹瀉不良反應在內的副作用發生率低,對身體較為虛弱的病人來說能夠減輕痛苦,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四、各大指南一致推薦奧希替尼,作為EGFR突變陽性NSCLC一線治療。

奧希替尼一線療法目前已經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等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並被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非小細胞肺癌指南》、《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指南》《Pan-Asia肺癌指南》和《日本肺癌指南》均列為晚期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優選推薦藥物。

值得高興的是,2019年8月30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奧希替尼用於EGFR突變陽性NSCLC的一線治療!肺癌患者多了一種一線用藥選擇,對於部分病人來說可能意味著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更長的生存期!

相信奧希替尼能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時間,和更多受益的患者!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國產三代靶向新藥獲批上市 打破晚期肺癌患者耐藥困境
    這個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EGFR靶向藥的誕生,打破了晚期肺癌治療耐藥後只能依賴一種進口藥的困境,為無數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向肺癌「慢病化」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圖說:李阿姨 體內的腫瘤明顯縮小 今年68歲的李阿姨是一位晚期肺癌患者,2018年夏,她在服用了一年多的靶向藥物後,產生了耐藥。
  • 肺癌治療「慢病化」 帶瘤生存照進現實
    2021年元旦前,《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正式公布,超過50種抗腫瘤藥納入最新醫保目錄,其中與肺癌患者有關的就有7種靶向藥和2種免疫藥物。「有不少患者都來打聽最新消息,甚至有的準備等待3月1日降價後再開始用藥。」
  • 國內首個、世界第二的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藥獲批上市
    4月17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胸科醫院獲悉,這一藥物是由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領銜研究,是國內首個、世界第二的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藥「阿美替尼」 ,目前已經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而此前,國內同類藥物是3年前在國內獲批的進口藥物「泰瑞莎」。
  • 全面解析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群像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2015年中國新發肺癌患者73.3萬,且以2%-3%的年增長率增加,其中85%是非小細胞肺癌,其中EGFR基因突變比例為28.20%,KRAS突變比例為6.00%,ALK為5.60%,ROS1為1.90%。以此類推,2019年ALK抑制劑的目標人群約5萬人。
  • 靶向治療下,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之戰
    以靶向藥物為代表的精準治療,被寄予減少癌症患者痛苦、提高五年生存率的希望。《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非小細胞肺癌的死亡率在近20年一直在下降,其中2013年以後加速下降;相比之下,男性非小細胞肺癌的兩年生存率,從2011年的26%,到2014年升高到35%,女性則從35%升到44%【2】。
  • 肺癌晚期病人,最忌諱吃什麼?吃肺癌靶向藥真的能活很久?
    肺癌是屬於惡性腫瘤,致死的機率非常高,如果早期沒有及時發現,等進入到中晚期情況會變得很嚴峻,因此一定要做好早期篩查,把肺癌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果咳嗽超過兩周時間,經過正規治療後沒有痊癒,活動之後有發生胸悶氣促,肩背部或者胸部突然發生持續疼痛,痰中帶血等,應該及時診斷。
  • 靶向藥物不斷問世,乳腺癌或將成為可治可控的慢性病
    從2000年至2013年間,中國乳腺癌年平均增長率約為3.5%。而且在每年新發的乳腺癌患者中,每10個患者就有1個被確診為晚期,在接受過手術及規範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也有30%~40%可發展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僅20%,總體中位生存時間為2~3年。
  • 三代靶向藥逐漸走入一線醫保目錄,昂貴不再成為肺癌治療攔路虎
    在最近一次的醫保談判中,三代靶向藥奧西替尼從二線躍升到了一線使用,這個消息對EGFR突變陽性病人來說可以說是天大的好消息。 作為針對EGFR靶點的靶向藥,奧西替尼可以說是最硬核的一款藥物,無論是療效還是不良反應方面都碾壓一代和二代藥物。
  • 肺癌患者如何優化策略實現精準治療
    適時聯合放化療、選擇適合的治療策略、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是肺癌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的出路。肺癌的精準化治療發展成熟,即使是晚期肺癌,通過「排兵布陣」合理用藥,患者仍有望獲得生存期延長。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周彩存教授表示,靶向治療出現之前,晚期肺癌患者的選擇通常只有化療和局部放療,平均總生存期只有8-10個月。
  • 史上最全癌症靶向及免疫治療藥物清單(含醫保覆蓋及價格)!
    經過充分的臨床證明,分子靶向治療不僅能精準地「殺滅腫瘤」,而且能延緩腫瘤發展,進而延長患者帶瘤生存期,使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目標逐漸轉向「慢性病管理」狀態,就像高血壓患者需要持續服用降壓藥,糖尿病人需要一直服用降糖藥,癌症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慢性病」,需要長期使用抗腫瘤藥物。
  • 尋找「奧可患者」
    迄今為止,癌症的靶向治療是可能幫助晚期癌症患者保證生活質量的癌症治療方式。靶向治療概念提出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隨著越來越多癌症基因靶點被發現,某些癌症已經可以實現靶向治療。肺癌在各個國家都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的18.2%。癌症總體患者數中大約有80%-85%是非小細胞肺癌。ALK融合基因被發現後,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在非小細胞癌中ALK陽性率大約為5%-7%。從比例上來說,奧可患者是肺癌患者中的少數,但如果考慮肺癌的發病率,奧可患者的數量並不小。
  • PD-L1+抗血管藥物安羅替尼又添新證據!
    近年來,抗血管生成藥物和免疫治療在惡性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新藥的不斷推出有效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存率,顯著延長生存時間。然而,抗血管生成藥物需要面對耐藥難題,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由於有效應答率低,只有少數患者最終從中獲益。
  • 靶向藥納入醫保提升創新藥可及性 專家:未來需克服耐藥性
    根據組織病理學特點不同,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絕大多數是非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的80%-85%,約75%的患者在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目前肺癌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出現開創了肺癌治療新紀元。
  • 靶向治療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奇蹟?
    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經第一代、第二代EGFR-TKI靶向藥物治療10~14個月後,一般都會出現明顯耐藥狀況,其中T790M突變最為常見,大約佔50~60%。此時,改用第三代EGFR-TKI,在真實世界中仍能獲得7~19個月的生存期。
  • 肺癌居惡性腫瘤發病率之首 靶向藥物不適用早期肺癌患者
    華龍網3月4日14時50分訊(記者 周曉雪)昨(3)日,由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和重慶市腫瘤醫院聯合舉辦的「中英腫瘤重慶論壇」成功舉辦。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靶向藥物在肺癌治療領域成為熱點,不少患者甚至認為只要吃靶向藥物就不需要開刀和放化療。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放療科主任王穎表示,靶向藥物並非萬能,患者不應盲目迷信靶向藥物。
  • 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抑制劑|緩解率|...
    近年來,靶向和免疫藥物勢如破竹的研發和上市,讓肺癌的治療步入了黃金時代。2020年,肺癌的研究進展和上市新藥可謂達到了近十年的巔峰,眾多靶點打破了治療僵局,迎來了首款靶向藥物,比如首款MET抑制劑卡馬替尼,首款RET抑制劑塞爾帕替尼紛紛獲批上市,款款都是有效率超高的抗癌特藥。
  • 中國人群數據公布:重磅靶向藥奧希替尼刷新肺癌治療「上限」
    對國內肺癌患者來說,有一個必知的抗癌藥家族-EGFR抑制劑。作為肺癌的「黃金」突變,EGFR是發展最快、藥物最多的抗癌靶點之一,包括4款一代藥、2款二代藥、2款三代藥。傳統上,EGFR突變陽性患者都是按照一代藥+三代藥的1+3模式用藥,也就是一代藥耐藥了,如果EGFR T790M檢測陽性,就可以使用三代藥奧希替尼。
  • 靶向藥Adagrasib治療肺癌前景可期
    卡斯楚博士指出,KRAS以往被認為是一種「無法成藥」的致癌基因,目前尚無靶向藥物獲批,被稱為「最難攻克的靶點」,也是目前腫瘤新藥研究領域的熱門靶點。但近兩年,KRAS靶向療法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截至2020年8月30日,結果顯示:1、在具有臨床活動的51名晚期NSCLC患者中客觀緩解率達45%(23/51),疾病控制率達96%(49/51),意味著51例患者中有49例部分或完全緩解或疾病穩定。而且腫瘤縮小了30%以上,沒有生長或擴散到其他部位。
  • 第一屆EAR肺癌精準診療高峰論壇:序寫非小細胞肺癌精準診療未來
    本屆論壇以「在一起 序寫未來」為主題,回顧中國非小細胞肺癌精準診療發展歷程,分享最前沿診療策略及治療成果,進而幫助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獲益,促進「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關於「癌症總體五年生存提升15%」的目標早日達成。
  • 中國肺癌靶向新藥!豪森藥業阿美樂®獲國家藥監局批准,全球第二...
    肺癌的發病率居於惡性腫瘤首位,在我國患者中有超過40%是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對於EGFR敏感突變患者,目前主要使用第一/二代EGFR-TKI靶向藥物治療,較傳統化療優勢明顯,但約1年後會出現耐藥和疾病進展,其中超過半數是T790M突變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