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畫解析:跟著​陳相鋒臨摹《寫生珍禽圖》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陳相鋒臨《寫生珍禽圖》 絹本設色 41.5cm×70cm 2019年

黃筌與《寫生珍禽圖》簡介

  五代花鳥畫的基本面貌呈現為「徐黃體異」,即以南唐徐熙和西蜀黃筌為代表。

  黃筌、黃居寀父子筆法的基礎,是唐末以來著色花鳥畫的基本技法傳統。從中晚唐的邊鸞到西蜀的滕昌祐、刁光胤,再到黃筌父子,花鳥畫基本體貌可謂一脈相承。因而在論及黃筌父子筆法以前,有必要先對黃筌之前的這些畫家的基本技法作一簡要的分析,以明其源流所在。

  唐邊鸞的花鳥畫,《宣和畫譜》卷十五記云:「邊鸞,長安人,以丹青馳譽於時,尤長於花鳥,得動植生意。德宗時有新羅國進孔雀,善舞,召鸞寫之。鸞於賁飾彩翠之外,得婆娑之態度,若應節奏。又作折枝花,亦曲盡其妙。至於蜂蝶,亦如之。大抵精於設色,如良工之無斧鑿痕耳。」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

  以設色之精,求得動植之生意,這是唐以來著色花鳥畫的主要發展潮流。黃筌之師滕昌祐,是五代時隨唐僖宗入蜀的花鳥畫家 。《益州名畫錄》言其「初攻畫無師,唯寫生物以似為功而已」。《宣和畫譜》亦記滕昌祐「卜築於幽閒之地,栽花竹杞菊以觀植物之榮悴,而寓意焉,久而得其形似於筆端」。可見滕昌祐寫生設色,是以形似為功。關於滕昌祐設色、用筆,記載有云:「其畫折枝花,下筆輕利,用色鮮妍,蓋唐時邊鸞之類也。」「工畫花鳥、蟬蝶、折枝、生菜。筆跡輕利,傅彩鮮澤。」

  從記載可見,在這類著色花鳥畫中,墨線用筆的要求是「下筆輕利」,即只要達到細挺有力、得其形似就可完成任務。設色的要求則是通過細密渲染,達到傅色鮮澤、近於逼真的目的。

  黃筌的另一老師刁光胤,雖無其用筆記載,但從《聖朝名畫評·人物門第一》中關於黃筌學畫的記載,可知刁光胤也是以逼真為尚:「(黃筌)年十三,事郡人刁處士,尤好花竹翎毛,凡所操筆,皆迫於真,大為當時所傳。」以傅色鮮妍為主要手段的花鳥畫傳統技法,在黃筌父子這裡得到進一步發展。《益州名畫錄》記云:「至少主廣政甲辰歲,淮南通聘,信幣中有生鶴數隻,蜀主命筌寫鶴於偏殿之壁,驚露者、啄苔者、理毛者、整羽者、唳天者、翹足者,精彩體態,更愈於生,往往生鶴立於畫側。蜀主嘆賞,遂目為六鶴殿焉。……廣政癸丑歲,新構八卦殿,又命筌於四壁畫四時花竹、兔雉鳥雀。其年冬,五坊使於此殿前呈雄武軍進者白鷹,誤認殿上畫雉為生,掣臂數四,蜀主嘆異久之,遂命翰林學士歐陽炯撰《壁畫奇異記》以旌之。」

  黃筌對形色逼真的追求與表現能力,正如上所記「精彩體態,更愈於生,往往生鶴立於畫側」,甚至到了連人都難以辨其真假花片的地步。《姑溪居士集》卷六記:「黃筌作夾竹桃花屏風,東川西川節度使廳皆有之。筌今不在,以真花片補其缺處,幾不能辨。枝上地下,相契不差毫髮,天下傳以為工。」

  黃筌所追求的「真」,不只是寫實形似,而是形神俱似、氣質俱盛、生動傳神的真。

  只有格物之理,方能得物之真。唐張彥遠云:「造於理者,能盡物之妙,昧乎理則失物之真。」因而,只有從物理出發,充分認識與把握物象的形、色、態、性,才能做到讓白鷹「誤認殿上畫雉為生」。

  黃體花鳥畫重在賦色,亦妙在賦色。《聖朝名畫評》記「黃筌凡欲揮灑,必澄思慮,故其彩繪精緻,形物偉廓。」其設色之法,可從傳黃筌《寫生珍禽圖》及黃居寀《山鷓棘雀圖》中加以分析。兩圖中的各類鳥雀、蜂蟬、龜蟲,皆以淡色層層渲染表現對象,合乎記載所云「監平時所作雀竹龜鱉龍,亦皆淡色鮮華,以示其巧」以及「但以輕色染成」等語。

  故宮博物院藏傳黃筌《寫生珍禽圖》(絹本設色,41.5cm×70cm)的作者多有爭議,傅熹年認為此幅系「北宋以前畫,添款」(《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第二冊),許忠陵認為是真跡(《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2),徐邦達認為是「黃派古畫,款後添」(《重訂清宮舊藏書畫錄》)。綜合以上意見及作品中所體現的技法、造型特點,至少可將其作為北宋以前的黃派作品進行研究。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

  臨摹注意事項:

  1.絹採用稍微厚密緊緻的礬絹,最好是用生絹,自己刷膠礬水,以免絹上膠礬過大或不夠,影響作畫。

  2.筆可準備純狼勾線筆、中小狼毫、水筆等。

  3.墨須研磨使用,儘量不要使用墨汁。北宋以前作品的用墨以松煙為主,因此臨摹用墨最好選用上等松煙。

  4.顏料要選用上等的傳統中國畫材料,如岱赭、鏡面硃砂、蛤粉等。

  5.正式上稿之前,最好多練習白描勾線,做到心中有數。

  6.白描勾勒之後,先染墨底,後依次染其他顏色。注意染完一種顏色後,要用淡膠礬水固定顏色,以免浮泛、脫落。

  7.如染色較重,可以將部分顏色染在絹的背面,可以使正面染色較輕而獲得厚潤細膩的效果。

  8.白粉最好選用蛤粉,蛤粉比較顯白,且易於留下筆痕,染時需多加練習以掌握其方法。

  9.在勾線之前刷底色至百分之八十,其餘慢慢調整。底色刷完之後,容易出現漏礬,要刷一遍淡膠礬水。

  10.全畫臨完送裱之前,須刷一遍淡膠礬水固定顏色,以防裝裱時顏色脫落。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

  臨摹要領:

  五代時期的花鳥畫在題材、技法與風格上有兩種不同的類型,即以徐熙和黃筌為代表的「徐黃體異」。黃筌、黃居寀父子的黃家格法,影響了北宋中期以前近一百年的畫院發展,一直到熙寧時期由於崔白、崔愨和吳元瑜的出現,畫院畫法才逐漸有所改變。

  黃筌父子的筆法程式,是宋代院體畫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件傳為黃筌的《寫生珍禽圖》雖然在學術界尚有爭議,但由於在技法源流上與黃居寀《山鷓棘雀圖》、崔白《寒雀圖》有緊密的內在關聯,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多種禽鳥、草蟲和鱗介有著極為高超的筆墨與造型能力,因此我在宋代花鳥臨摹課程中一直很重視這幅作品的價值與意義。

  在臨摹這件作品時,除了要了解基本的工具材料和表現技法,還特別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在勾線方面,要注意勾勒用筆與物象質感及生命精神的關係。

  比如禽鳥的喙及爪是鳥類形態中最為堅硬與鋒利的部分,而羽毛之中,尾羽、飛羽、復羽以及頭頸胸腹的羽毛的質感也各有不同,這些不同在勾線中要有反映,但它們之間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對應關係。而且,對於勾線與物象質感精神的關係,僅僅從羽毛上進行區分還是一種比較膚淺的認識。要通過羽毛,表達出羽毛底下的骨肉關係、鬆緊關係與虛實關係,並藉此表現你心中的完整意象與生命精神。畫中的草蟲、鱗介也是非常生動傳神,所依賴的就是勾線用筆的表現力,如蟋蟀的觸鬚以逆勢行筆,用筆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細勁而不單飄;中段筆鋒方向改變時依然正鋒而行。用筆的輕重緩急十分生動地表現出了蟋蟀觸鬚圓勁、柔韌、靈敏的基本特徵,更分辨出了觸鬚基部、中段與末端的細微質感差異。相似的用筆也表現在蟋蟀足部及胡蜂的翅、足等處。

陳相鋒臨摹示範場景

  二是要深入理解物形與物理的關係。

  宋畫非常重理,理不僅是一物之理,也是自然萬物之理。通過對不變的常理的覺悟,以把握不停地處於變化流動之中的自然物的各種物形、物態與物情的變化。因此北宋時期就很自然的提出了形理兩全的繪畫思想,即追求形與理的內在統一,強調在把握物理的基礎上以形寫神,從而表現自然萬物的生動氣韻。對理的強調,可以使畫家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物形的束縛,對物形表現進行簡化和概括。宋人就是通過把握物象的物形特徵與物理屬性來表現其生命精神與情態變化。

  《寫生珍禽圖》中這些看上去很寫實的禽鳥草蟲,其實並非對物象在某一特定狀態下的如實描繪,而是在充分了解對象的生長變化特點之後,對物象的具體細節形態有取捨、有概括,以調整成作者心中最佳的生動意象,從而表現超越外在形似寫實的、形神皆備的內在之真,這是「真」而不是「似」,是氣質俱盛的真,是理想化的生命之美!

鳥類

1、鶺鴒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2、太陽鳥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3、黑翅蠟嘴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4、灰椋鳥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四

5、麻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6、白頭黑鵯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四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五

7、北紅尾鴝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8、大山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四

9、絲光椋鳥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10、麻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四

昆蟲類

1、桑天牛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四

2、日本黃脊蝗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3、中華劍角蝗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4、黑蚱蟬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5、鳴鳴蟬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6 熊蜂 、7木蜂 、8馬蜂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9、金龜子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10、蟋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11、紅螢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12、金環胡蜂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龜類

1、花龜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2、黃緣龜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一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二

陳相鋒臨摹示範局部步驟三

相關焦點

  • 五代黃荃24隻極品珍禽高清圖,難得一見!!
    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臨摹學習絕佳素材!《寫生珍禽圖卷》是他的傳世唯一作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共畫各類飛禽,昆蟲,龜等二十餘種。黃荃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豐滿,賦色濃麗,鉤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似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法」。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主要流派。
  • 歷代名畫解析:跟著曾三凱臨摹《早春圖》
    1、材料準備:對於該圖的臨摹,儘量採用與範本相近的材料,絹為首選,熟宣和半生熟宣紙亦可採用。毛筆根據個人習慣,宜選用中、小山水筆。如需完全還原原作本貌,亦可準備好赭石,在水墨部分臨摹完成之後施以淺絳。2、心態要求:該圖結構嚴謹、筆精墨妙,從樹石點景到整個構圖章法都一絲不苟,需靜下心來仔細體會其中筆墨關係,筆臨的時候須靜心靜坐,臨摹前可從局部開始加以練習,待熟悉筆墨之後下筆則自然生動。3、用筆要求:用筆須「寫」出來。臨摹此圖,用筆須大膽寫出,心隨筆轉,力貫筆端,即便是細樹枝,下筆也要從容不迫,順勢寫出。忌細勾細描,毫無用筆,使畫面呆板而無生氣。
  • 【每日一畫】《寫生珍禽圖》中識百鳥
    《寫生珍禽圖》中畫了鶺鴒、麻雀、鳩、龜、昆蟲等動物二十餘件,排列無序,但每一件動物都刻畫得十分精確、細微,甚至從透視角度觀之也無懈可擊
  • 【圖文教程】李曉明臨《黃荃寫生珍禽圖》繪製步驟.(含詳細文字解析)
    作品多描繪宮廷內的異卉珍禽,畫鳥羽毛豐滿,畫花濃麗工致。傳說當時有使節向蜀主進獻白鷹,宮殿的壁上有黃筌畫的兔、禽,栩栩如生,白鷹見了,屢欲搏之。沈括《夢溪筆談》謂:「諸黃(黃筌及二子居寀、居寶)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輕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正是由於黃筌長期不懈地細緻觀察並堅持寫生,經過不斷的磨練,才能獲得如此成功,並成為一個畫派的開創者。
  • 黃賓虹臨摹與寫生的主張
    他走的是一條先臨摹古人,後師法造化的路,而所謂師法造化,並不等於西畫式的對景寫生。 不過,黃賓虹對歷代畫家的認知,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甚至同一時期也有自相矛盾之處,如對明「四家」、董其昌、「四王」、石濤、八大的評價,前後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強調嚴格選擇,是一貫的。 臨摹古人作品,要臨摹原作,而不能只臨畫譜、複製品。黃賓虹說:「元明以上,士夫之家,鹹富收藏,莫不曉畫,」「自《芥子園畫譜》出,而中國畫家矩矱,與歷來師徒授受之精心,漸及澌滅而無餘。」
  • 五代黃荃極品珍禽高清圖,難得一見!!
    《寫生珍禽圖卷》是他的傳世唯一作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共畫各類飛禽,昆蟲,龜等二十餘種。黃荃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豐滿,賦色濃麗,鉤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似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法」。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主要流派。
  • 歷代名畫解析:跟著劉海勇研習中國花鳥畫白描(上)
    從唐宋的「應物象形」到元明的「遺貌取神」以至「得意忘形」的歷代審美內涵的變革過程中,可以發現描法與表現對象形質的關聯性在逐代拉開距離,但始終與對象的某一特徵有著關聯性,而不會走向如文字、書法一樣的某種絕對的抽象,進而走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之路上。
  • 《寫生蛺蝶圖》—細品「寫生趙昌」的高清畫作
    ——《寫生蛺蝶圖》上題詩昌花寫生逼真,而筆法軟俗,殊無古人格致,然時亦未有其比。——歐陽修《寫生蛺蝶圖》(局部有關趙昌生平事跡和藝術思想的史料,以及傳世作品都很少,這則記載在劉道醇《宋朝名畫評》中的事跡,為我們了解自詡「寫生趙昌」的趙昌提供了生動資料。
  • 「名畫賞析」歷代帝王圖
    點擊上方藍字,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本文來源:說文解物導讀:詳解古代名畫《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又稱《古代帝王圖》,縱51.3釐米,橫531釐米,絹本,重設色,無款。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歷代帝王圖》描繪了中國唐代以前自漢至隋間的13位帝王: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大帝孫權、蜀昭烈帝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全圖共描繪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旁均有榜書,有的還記敘其在位年代及對佛道的態度。
  • 100幅歷代名畫、100幅書法名作,震撼!
    100 孫伯翔(當代著名書法家)100幅歷代名畫12、《歷代帝王圖》·局部/閻立本27、《珍禽圖》/黃筌55、《寫生蛺蝶圖》/趙昌67 《四清圖》/李衎
  • 美術研究|張彥遠自己說,得讀此書,繪畫之事畢矣《歷代名畫記》
    首先張彥遠寫作《歷代名畫記》時,是擬構一宏大的繪畫史著述,定名為歷代名畫記,那是要記錄歷代名畫及能畫人名,假如像《提要》所述,起初張彥遠只想撰前三卷,沒有後面七卷對畫家的評傳,那前三卷是很難定名為《歷代名畫記》的。假如張彥遠寫完後七卷,自己覺得與前面卷一《敘歷代能畫人名》重複,張彥遠如自己覺得復出,他也是不會疏忽到忘記刪掉《敘歷代能畫人名》。
  • 先論後史 史論互證——以現代美術史觀評析《歷代名畫記》
    《歷代名畫記》是晚唐張彥遠根據自己的目見和耳聞,並參考前人的著述成果,記錄歷代繪畫發展狀況的著述,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規範的繪畫史著作。該書先論後史,闡發個人畫學見解,記載歷代畫家小傳和畫跡,間錄前人著述文字。該書的繪畫史寫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後代人的畫史寫作,形成中國傳統畫史寫作的經典表述方式。《歷代名畫記》全書共十卷。
  • 70多年前的「向遠西行」,敦煌展關山月西行寫生與臨畫
    關山月《蒙民遊牧圖》85.5 cm×222.5 cm 紙本設色 1944年 關山月美術館藏而陳湘波在《關山月敦煌臨畫研究》一文中對關山月美術館所藏的82件敦煌臨畫和關山月的敦煌之行作品剖析,並認為這是關山月先生在1930年代末臨摹其老師高劍父收藏的古畫和日本畫家作品後,又一次重要的臨摹:
  • 美術研究|從寫生中體味山水畫「線」的筆墨語言創新!
    關鍵詞:山水畫;寫生;線;筆墨語言中圖分類號:J20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499(2016)06-0174-03「線」是山水畫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和藝術呈現語言,線語言本身不是客觀的真實存在,是畫家對自然物象的抽象表現方式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之《漢宮春曉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裡的錦繡河山。《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歷盡磨難,歷經戰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漢宮春曉圖》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之一,作者仇英是「吳門畫派」,四傑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唐寅齊名。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遼博與榮寶齋的古書畫臨摹複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遼寧省博物館按照上級的指示,率先開展了古書畫的摹制工作,聘請當時著名的古書畫臨摹專家,以保護古書畫藏品為目的,摹制了一批珍貴的摹本,如晏少翔摹宋人摹《虢國夫人遊春圖卷》、陳林齋摹宋高宗書《馬和之畫唐風圖》、孫天牧摹五代董源《山口待渡圖》、李伯時摹宋李公麟《九歌圖》、于非闇摹宋趙佶《瑞鶴圖》、季觀之摹明沈周《盆菊圖卷》、馮忠蓮摹宋人《虢國夫人遊春圖
  • 藝術欣賞:張大千:畫畫要先臨摹,次寫生,再寫意!
    在我個人的意思,要畫畫首先要從勾摹古人名跡入手,把線條練習好了,寫字也是一樣,要先習雙勾,跟著便學習寫生。寫生首先要了解物理,觀察物態,體會物情,必須要一寫再寫,寫到沒有錯誤為止。就是說要意在筆先,心靈一觸,就能跟著筆墨表露在紙上。所以說「形成於未畫之先」,「神留於既畫之後」。近代有極多物事,為古代所沒有,並非都不能入畫,只要用你的靈感與思想,不變更原理而得其神態,畫得含有古意而又不落俗套,這就算藝術了。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欣賞
    她們承載著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她們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裡的錦繡河山;她們流傳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榮辱興衰的歷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一部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是華夏文明的永久標鑑。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
  • 天王送子圖(臨摹範本)
  • 高清大圖欣賞臺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成為歷代畫家喜愛描繪的對象,他們不但直接描畫花卉的形色之美,也展現其神韻風採,更進一步賦予含意,託物寄情。臺北故宮所藏以花卉為主題的作品,歷代均有佳作,並舉辦過「滿庭芳——歷代花卉名品」特展。展覽遴選四時花卉表現季節和時令,顯示畫家如何以巧思構景造境和運用雙鉤填彩、沒骨、白描和寫意等基本技法,賞析花卉繪畫特有的美感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