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畫】《寫生珍禽圖》中識百鳥

2021-02-08 希望美術 希望說

《寫生珍禽圖》中畫了鶺鴒、麻雀、鳩、龜、昆蟲等動物二十餘件,排列無序,但每一件動物都刻畫得十分精確、細微,甚至從透視角度觀之也無懈可擊。

中文名:寫生珍禽圖

創作年代:五代十國

作者:黃筌

類別:絹本,設色

規格:縱41.5釐米,橫70釐米

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筌(約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他學畫的老師主要是從唐入蜀的宮廷畫家刁光胤。刁光胤於後晉天福年間(936—942年)入蜀,《益州名畫錄》中說他入蜀後,當地畫花雀畫家的畫作很快就掉了價,不再像原來那樣受歡迎。黃筌17歲的時候已經在前蜀的宮中服務,成立畫院後成為宮廷畫家,不僅是他,他的兩個兒子居案、居寶也在畫院中供職。黃筌父子在後蜀滅國後,隨舊主來到北宋都城汴梁,頗受北宋宮廷禮遇,他們的風格成為圖畫院當時的標準。 

《寫生珍禽圖》用細密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大自然的眾多生靈。在尺幅不大的絹素上,畫家畫了昆蟲、鳥雀及龜類共二十四隻,均以細勁的線條畫出輪廓,然後賦以重彩。這些動物的造型準確、嚴謹,特徵鮮明。每一動物的神態都畫得活靈活現,富有情趣,耐人尋味。兩隻麻雀,一老一小,相對而立,雛雀撲翅張口,嗷嗷待哺的神情,惹人憐愛;老雀低首而視,默默無語,好像無食可喂,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下端一隻老龜,不緊不慢,一步步向前爬行,兩眼注視前方,有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毅力。

《寫生珍禽圖》左下方有一行小字款署「付子居寶習」,是黃筌畫給兒子黃居寶作習畫範本用的,黃居寶去世時還在後蜀時期,所以這幅《寫生珍禽圖》是五代時期的花鳥畫作。

該畫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繫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因為該畫是作畫的範本,所以畫作的構圖沒有刻意經營,只是大小穿插在畫面中描繪了麻雀、知了、天牛、螞蚱、龜等24隻小生靈。畫家的寫生功夫在這幅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每一種小動物的造型都是準確嚴謹,同時又富有變化。 

在構圖上,它突出主體,善於剪裁,時畫折技,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善於把發揮畫意的詩歌題句,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以畫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

黃筌作畫強調真實寫生,重視形似與質感,其繪畫多用淡墨細勾,重彩渲染,用筆極為精細,而後以色暈染,幾乎不見墨跡,《寫生珍禽圖》正是運用此種「雙勾填色」法繪製而成。 

圖中畫麻雀、鳩、龜、昆蟲等動物20餘件,排列無序,但每一件動物都刻畫得十分精確、細微,甚至從透視角度觀之也無懈可擊。此畫標誌著中國畫中的花鳥畫從早期的粗拙臻於精美,中國的花鳥畫家已經具備完善的寫實能力。勾廓填彩,本是中國畫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方法,但與早於此圖的唐代人物畫與山水畫相比較,此圖勾輪廓的墨線大都非常輕細,似無痕跡,所賦色彩,也明顯區別於唐畫的濃烈豔麗,而是以淡墨輕色,層層敷染,更重質感。這種繪畫風格,注重表達物象的精微、逼真,似乎有些接近於現代的照相再現。

畫家用細密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大自然中的眾多生靈,在尺幅不大的絹素上畫了昆蟲、鳥雀及龜類共24隻,均以細勁的線條勾出輪廓,然後賦以色彩。這些動物造型準確、嚴謹,特徵鮮明。鳥雀或靜立,或展翅,或滑翔,動作各異,生動活潑;昆蟲有大有小,小的雖僅似豆粒,卻刻畫得十分精細,須爪畢現,雙翅呈透明狀,鮮活如生;兩隻烏龜是以側上方俯視的角度進行描繪,前後的透視關係準確精到,顯示了作者嫻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筆墨技巧。畫面中24隻小動物均勻地分布,它們之間並無關聯,亦無一個統一的主題,但每一件動物都刻畫得十分精確、細微,甚至從透視角度觀之也無懈可擊。

造型上,此圖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對象的神採與作者的情意。 

當代藝術家馮驥才:爬動的蟋蟀、欲跳躍的螞蚱、探路的牽牛、飛行的蜂、扇動薄翼而鳴叫的蟬,還有或飛或立或蟲兒或覓食的鳥兒,全都在畫面上活動著。筆法極細膩卻不匠氣,比例結構的精確令人驚嘆。

這雖是一幅寫生畫稿,卻畫得靈活生動,每一蟲的形態準確,都具有很強的質感。畫法特點是墨線細勾,略加淡彩,嚴謹工整,是典型的雙勾法。體現了黃筌一派「用筆新細,輕色暈染」的特點。五代雖是傳統花鳥畫走向成熟的時期,但傳下來的珍品極少,所以此寫生畫具有珍貴的價值。

該畫形象生動逼真,工筆細膩嚴謹,設色鮮麗。對宋代花鳥畫的工筆重彩畫風產生很大影響。 

(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僅用作學術交流,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希望美術教育是專業從事少兒美術培訓教學和研究的連鎖教育機構,成立於2004年10月,總部位於首都北京,科學、專業、系統、品質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家長的一致好評,並先後獲得國內外眾多榮譽獎項。
經過規範化辦學,截止2019年12月,直營校在校生10萬餘人,2000餘名專業敬業的全職教師,200餘所校區,與加盟校校區數量共計700餘所。

相關焦點

  • 歷代名畫解析:跟著​陳相鋒臨摹《寫生珍禽圖》
    黃筌與《寫生珍禽圖》簡介  五代花鳥畫的基本面貌呈現為「徐黃體異」,即以南唐徐熙和西蜀黃筌為代表。其設色之法,可從傳黃筌《寫生珍禽圖》及黃居寀《山鷓棘雀圖》中加以分析。兩圖中的各類鳥雀、蜂蟬、龜蟲,皆以淡色層層渲染表現對象,合乎記載所云「監平時所作雀竹龜鱉龍,亦皆淡色鮮華,以示其巧」以及「但以輕色染成」等語。
  • 百花圖百鳥圖百蝶圖輯錄欣賞
    清 郎世寧 錦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百花圖、百鳥圖、百蝶圖...,欣賞古代名家筆下的這些作品,別有一番快意在心頭!
  • 齊白石長卷巨製《百蟲圖》,精妙絕倫!
    《百蟲圖卷》局部「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是大師齊白石的誓言。齊白石畫蟲,工筆精細,毫髮畢現。一代大師齊白石的這幅經典巨作《百蟲圖卷》,長465CM,寬39CM,共約16.3平尺,保存完好、整潔,是一幅精美無比的百蟲圖畫卷。畫卷共畫有姿態各異的草蜢、蟈蟈、蜜蜂、刀螂、蝴蝶、蜻蜓、蒼蠅、蟋蟀等工筆蟲類91隻,設色和水墨均有。畫卷前、中、後部分均有白石先生的題跋。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這一稀世佳作!
  • 五代黃荃極品珍禽高清圖,難得一見!!
    《寫生珍禽圖卷》是他的傳世唯一作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共畫各類飛禽,昆蟲,龜等二十餘種。黃荃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豐滿,賦色濃麗,鉤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似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法」。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主要流派。
  • 【圖文教程】李曉明臨《黃荃寫生珍禽圖》繪製步驟.(含詳細文字解析)
    作品多描繪宮廷內的異卉珍禽,畫鳥羽毛豐滿,畫花濃麗工致。傳說當時有使節向蜀主進獻白鷹,宮殿的壁上有黃筌畫的兔、禽,栩栩如生,白鷹見了,屢欲搏之。沈括《夢溪筆談》謂:「諸黃(黃筌及二子居寀、居寶)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輕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正是由於黃筌長期不懈地細緻觀察並堅持寫生,經過不斷的磨練,才能獲得如此成功,並成為一個畫派的開創者。
  • 齊白石長卷巨製《百蟲圖》,只有震撼嘍!
    《百蟲圖卷》局部「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是大師齊白石的誓言。齊白石畫蟲,工筆精細,毫髮畢現。
  • 五代黃荃24隻極品珍禽高清圖,難得一見!!
    《寫生珍禽圖卷》是他的傳世唯一作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共畫各類飛禽,昆蟲,龜等二十餘種。黃荃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豐滿,賦色濃麗,鉤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似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法」。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鳥畫兩大主要流派。
  • 從翎毛畫看古畫中的彩羽珍禽
    中國古代的畫家喜歡描繪各種珍禽,並寄託特定的寓意。唐代以前:「畫花畫鳥」    早在工藝、雕塑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翎毛畫就已經萌芽。這一階段還處於「畫花畫鳥」的時期,無法稱之為獨立的畫種。不過細心搜尋、探索,也不乏獨立的禽鳥內容的畫面。
  • 走進喬木的「百鳥園」,上海中國畫院紀念其誕辰百年
    今年是畫家喬木(1920-2002)誕辰百年,喬木師從海上花鳥畫名家江寒汀,曾以花鳥作品聞名於上海。澎湃新聞獲悉,9月18日在上海中國畫院開幕的「百年喬木——喬木作品回顧展」,以百餘幅喬木作品,呈現了他跨度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讓觀眾第一次完整地走進了他的「百鳥園」。秋涼之際,走進嶽陽路上的上海中國畫院展廳,如同來到「百鳥園」。
  • 每日一畫 | 水墨牡丹圖
    天池中漱者渭。鉛建兩道,首尾相接,共分水一關,故頸聯雲。」鈐:「文長氏」(白文)、「天池漱仙」(白文)、「青藤道士」(白文)印。鑒藏印:「蘇士伯安珍藏」(朱文)、「正氣齋鑒賞印」(白文)。  牡丹是徐渭最喜歡畫的花卉之一。徐渭的大筆寫意牡丹前無古人。他不用色彩,僅以潑墨為之,無論花頭及葉皆大筆點染而成,僅枝莖及葉脈用線條畫出。此作牡丹花頭用蘸墨法點花瓣,花瓣內端深外端淺,花頭中部淺周邊深。
  • 青銅峽市百鳥展出租春節預定
    青銅峽市百鳥展出租春節預定本公司主要合作項目有海獅表演出租,出租海豚表演,動物羊駝租賃,萌寵展覽出租,駱駝展覽,珍禽展,出租馬戲團表演,出租百鳥展,活體企鵝出租,海洋生物展,水母展出租,鸚鵡表演,獅虎表演等的租賃。
  • 美術研究|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
    讓我們從宋代「寫生」盛行的原因和含義來解析其內在真意。1.「寫生」盛行的原因黃荃和徐熙畫風的直接影響。「諸黃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跡,但以為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沈括《夢溪筆談》)。對黃荃一系繪畫風格的崇拜和模仿一直延續到「熙寧變法」時期,其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 《寫生蛺蝶圖》—細品「寫生趙昌」的高清畫作
    《寫生蛺蝶圖》(局部有關趙昌生平事跡和藝術思想的史料,以及傳世作品都很少,這則記載在劉道醇《宋朝名畫評》中的事跡,為我們了解自詡「寫生趙昌」的趙昌提供了生動資料。擅長畫花鳥,注重寫生,其畫形象準確生動,風格清秀,在宋代畫卉畫中獨具新面貌。雖趙昌為丁謂所作之畫現已不存,但我們仍可從其傳世作品《寫生蛺蝶圖》中一窺其藝術風格。畫作描繪的是秋天的田園風光,幾朵白色小花在枯黃的雜草叢間,開得略帶悽美,即便有遠處的綠草和近處的紅葉,也遮掩不住大面積枯黃的蘆葦帶來的秋意。
  • 雪濤《百卉圖》畫了70餘種花卉,收藏了!
    王雪濤《百卉圖》局部如此多樣的題材樣式並置於同一作品中,其體量和豐富性,無論是王氏個人還是整個花鳥畫史上,均屬難得。王雪濤《百卉圖》局部在王雪濤的藝術創作生涯中,無論是從著意於取法傳統的鑽研和相對單純的藝術創作背景及訴求,還是僅僅從作品體量上看,再沒有哪一幅作品超過《百卉圖》,實為「王雪濤第一之作」。
  • 小花鳥,大境界歷代名家花鳥畫欣賞
    花鳥畫,中國傳統的三大畫科之一,其描繪對象不僅僅是花與鳥,而是泛指花卉、蔬果、草蟲、翎毛、六畜、走獸等各種動植物。
  • 聞香識女人,看嘴識百鳥
    --砍林鳥吃樹洞中的昆蟲--美洲蛇鵜喙末端尖銳而不具鉤每種鳥的獵食習慣都與它們喙的形狀和大小有著直接的關係,這是鳥類長時間適應環境的結果。--秋沙鴨喙扁平似鴨,先端有」嘴甲」,以濾食為主有濾水或濾除他物的濾食型;有在泥中探食型;還有啄食昆蟲的;啄食種子的;剝松果的;食水果的;啄樹皮的;撕裂腐肉的;以及探洞的。
  • 百鳥圖
    古畫《百鳥朝鳳》圖也是中華民族嚮往和平與祈福的傳統心態寫照。當下肺炎疫情嚴重,宅在家中製作《百鳥圖》美篇,為戰鬥在一線的白衣戰士和全體工作人員祈福。大疫無情,人間有愛。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必將戰勝疫情!百鳥仙子圖,是我近幾年的攝影作品,下面將按序登場。鳳頭雀鶯
  • 仙之鶴、壽之鳥 當代名家筆下的仙鶴圖賞析
    所以,在中國人心中,鶴是可以飛升到天界的仙禽,乃仙家鳥,故也被稱作「仙鶴」。它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羽毛不嬌不豔,高貴典雅大方,帶給人們優雅祥和的氣息。而且神話傳說中鶴壽可至千年,於是被視為長壽吉祥的化身。所以仙鶴被賦予了長壽、高雅、和平、善良等諸多品性。
  • 每日一畫 | 紫芝山房圖
    畫中土坡窠石,上生雜樹三五株,間有新篁修竹依傍,臨水置一茅亭。中景以水相隔,或有洲渚。遠處山巒清晰可見。一種「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的淡泊曠達的心態盡現紙上。畫面疏朗清淡,畫上有冗長的題款,是整個畫面的一部份。字體的橫直筆法與畫法很像,實際上是用寫字作畫,純粹在表現內心的風景,而非真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