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房產泡沫,股市泡沫產生的原因和後果,我們會步他們的後塵嗎?本文以邏輯分析來解開答案,日本政府有意幹預外匯市場確實是造成的原因之一。
美國和日本籤訂廣場協議,規定日本政府要主動調整,讓日元逐步升值。在這個信號下,大量的熱錢一下子湧入日本,想要賺取這個無風險套利的機會。因為市場知道日本政府要出手幹預外匯市場,讓日元升值,那麼現在一美元換兩百日元,後面要是日元升值後,變成一美元換一百日元,只要把這兩百日元再換回美元,就可以換成兩美元了,相當於賺了百分百的利潤。
只要市場存在套利的機會,熱錢就會大量湧入,做多日元。這就使得日本市場的錢到處流動,尋找投資機會,除了錢多還是錢多,沒處去,沒處花。就把日本資產的價格不斷往上推高,其中最標誌性的就是房市和股市不斷創下新高。那個年代,只要你膽子夠大,只要有地方借錢,隨便買房,買股票,完全不用擔心會虧錢,因為房價是一路上漲,股價一路向上。全民都是股神,炒房客,賺得盆滿缽滿。那個年代辛苦做實業的人,一年下來的收入,還不如炒房客隨便一套房賺的零頭。股神們賺錢太容易,整個市場充滿紙醉金迷的氣息,隨處可見股神和炒房客大把大把花錢,毫不心疼。
日元確實也在不斷的升值,這增加了熱錢流入的數量。而真正的實體經濟,外貿出口由於日元升值,而且不斷升高的人工成本,使得利潤率不斷降低,異常艱難。由於日元升值後,日本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下降,出口額不斷減少,終於很多公司把工廠搬到國外其它國家生產,以避開在日本不斷上升的成本,在別的國家降低成本,獲得更大的競爭力。當時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很多日本的製造業就是搬到中國的,因為那個時候中國的各種成本都很低,優勢相當明顯。
當日本的製造業不斷地搬走後,日本的貿易順差有一天出現拐點,變成了貿易逆差。這時真正的災難降臨了,日元升值到頂點後,轉而貶值。日本的外匯不斷的流失,熱錢不斷地往外流出,而且日本中央銀行也意識到資產泡沫的危害,也不斷加息以刺破泡沫,讓經濟回歸正常。在貿易逆差,實業受到極大破壞後,日本央行加息成為刺破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日本市場的錢從到處泛濫成災,變成處處缺錢,這就像從發洪水時水滿為患,突然變成連續乾旱,對於實體經濟的破壞無疑都是災難的,農業的發展需要風調雨順,才能保持豐收,大澇大旱都會變成顆粒無收,經濟的發展也一樣,需要適當的流動性,不要多也不要少,剛剛好為宜,流動性過多容易變成泡沫,流動性不足,經濟也無法正常運轉。
泡沫一旦失去熱錢,就快速的破滅,股價斷崖式下跌,房價不斷腰斬再腰斬,銀行也大面積倒閉。哭聲一片,驚天動地,那段時間,炒股炒房破產的人,自殺率不斷上升,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當實體經濟搬出國外,國內的經濟就剩下股市和房市的泡沫支撐著的時候,那顯然是個傻子都知道不正常的,熱錢賺到錢後,也跑出了日本,所以日元從升值高點,變成了不斷的貶值,剩下的一地雞毛留下來讓日本人自己承受。直到現在日本的股市和房市還沒恢復到那個曾經的最高點,就像喜瑪拉雅山一樣遙不可及。
嚴格來說日元升值,使得大量熱錢流入日本催生泡沫,還降低了日本出口企業的競爭力,使得實業經營困難,搬到國外,讓日本產業空心化,使得日本產業經濟受到不可挽回的破壞。一個國家失去了實體經濟後,那麼所有的繁榮都只是泡沫,過去的繁華都恍如浮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