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儘管我們不能去一線,但我們仍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
」
劉偉靜教授為患者進行「義診」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與往年有所不同,在這個全民抗「疫」的特殊時期,各行各業的女性同胞既要關注各自的崗位工作,又要關注在家「上課」的孩子和家裡家外的大事小情,24小時無休在崗,辛苦也充實,時代女性的風採和堅韌不僅在「三八」婦女節需要頌揚,更多的是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都給予女性同樣的尊重、關愛和平等。
2020年最讓人動容的「女神」在很多行業都有彰顯,今日小編特別將目光聚焦在「杏林」,這是一群身有「盔甲」護體,心有「天使」庇佑的醫護人員,她們也是父母的女兒、是孩子的媽媽、是丈夫的妻子,平日裡本就工作繁忙的她們,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從今年春節至今,她們更多的身份只能是「醫護人員」,無論是「抗戰」在疫情定點醫院的一線醫護,還是為減輕一線壓力堅守在本崗位「阻擊」疫情的醫護人員,都在堅守崗位與疫情抗爭。趕在3月8日的中午,小編與華醫心誠醫生集團的籤約專家-劉偉靜老師取得聯繫,她正在醫院值班,利用午飯時間與小編進行了30分鐘訪談,情真意切語春風,共祝同仁暖杏林。
1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
劉老師說:「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儘管我們不能去一線,但我們仍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醫院門診開放著,雖然受疫情影響,患者會有顧慮並且醫院就診流程會增加,門診患者量確實有減少,但是患者的需求並沒有減少,許多患者都是在家硬挺著,真的有命懸一線的心梗患者也懼怕去醫院就診。作為醫生,職責就是治病救人,當看到華醫心誠醫生集團、心血管健康聯盟與三九網際網路醫院聯合發起的線上義診招募令時,我想到的是有機會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了,而不會在意有無診費。醫患之間,正如在以往的臨床工作中,面對患者,醫生都是首發從治病救人的角度考慮。」
2線上問診益處多,上下聯動促分流
經過這段時間的線上問診,劉老師自己感觸頗深,在與同仁交流中也有很多感悟,劉老師認為「線上診療儘管不能替代線下診療,但是與線下診療結合起來,能夠解決患者一部分問題」。劉老師總結出線上診療比較適合以下幾類患者:
1、 首發患者:患者首發不適,不清楚該去哪個科室,不知道該做哪些進一步檢查,此類患者適合通過線上問診完成「初步篩查」,使患者明確是否需要去醫院就診做進一步檢查。
2、 「老病號」:患者早就有明確疾病,定期進行線下隨訪,結合患者情況可以改為線上隨訪,既減少患者往返醫院的頻次,也減少醫院的隨訪壓力。
3、 疑難雜症患者:醫療條件、醫療水平受限地區的複雜、疑難、罕見病患者,通過線上診療的方式,請一線城市的專家進行會診,可以有效緩解地域交通因素、專家一號難求造成的就診難題。
劉老師強調「線上診療不能針對患者做出明確診斷還是需要去醫院就診的,醫生根據患者症狀,結合體格檢查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才能確診,並給出明確治療方案,線上方式只是輔助補充」。
劉老師也建議各醫療平臺,線上也需要進行「分級診療」、「轉診診療」和「預約制」:
1、 作為初篩患者的接診人員,可以是健康管理師、護師或住院醫師級別的醫者。對於解決專科疾病的接診醫生一定是臨床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
2、 要給線上接診的醫者轉診權限,如果連線的患者不是本科室的專業診療範圍,接診醫生可以直接轉診到其他在線的專科醫師 。
3、 目前線上患者量還是不足,醫生還是「等病人」的狀態,線上醫療平臺還有待於更多患者的接受,建議平臺執行「預約制」,提高醫生的接診效率。
3專注心臟康復領域,線上平臺強助力
劉老師主攻的診療方向是冠心病和心臟康復,如何將線上診療方式更好的應用於進行心臟康復的患者,劉老師見解獨到:「心臟康復領域強調的是整體觀念,包括二級預防的所有內容,即五大處方和危險因素的控制,特別是基於運動的心臟康復指導。其實我們可以把心臟康復視作心血管疾病的長期慢性管理,這種長期的慢性管理在線上大有可為。」,劉老師的觀點主要有:
1、 線上宣教:百姓的健康觀念提升了,但是健康管理的知識卻不足,全面提升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從改變觀念到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改變,需要不斷的宣教,線下組織一場公開課,到場率遠遠比不上線上開課,且對於不便出行,自己時間與開課時間不匹配的患者來說是十分便利的;對於宣講的醫護人員也可以節省更多的會前組織時間,關注點集中在線上授課的主旨內容上。
2、 線上隨訪:很多患者的依從性不好,有的病人真的會自己停藥或者減藥,他們不願意往來醫院,此時線上隨訪會更方便,更容易讓患者接受,通過設置「強制互動」規則,患者把指標數據上傳,與康復醫生互動提問,對指標管理會更有效。而一些基於運動為基礎的心臟康復項目,因為風險較高,需要給予患者面對面的指導,對於高危患者是不適宜納入在線上隨訪的範圍內。
雖然只有30分鐘的訪談,但劉老師給予小編的反饋內容特別豐富,讓小編十分感動,劉老師在平日裡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就是這樣一個專業嚴謹、態度溫和的女性,每次見到她,嘴角上揚的微笑,眼裡盈盈的目光都讓人如沐春風,難怪患者都願意來找她問診。
其實小編知道,劉老師除了本院工作,還有集團醫院的工作,既要有自己的科研課題,還得參加各種學術交流和學習,作為女性醫師,工作和家庭,哪裡來的「平衡」,只是我們看不到的「取捨」而已,劉老師自己也說,從未後悔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當初學醫的初心也沒有動搖過,心中的情懷反而更加堅定了,劉老師堅信這世間唯有珍惜才能「不負韶華,不枉此生」。在此,劉老師也祝願所有女性同胞們,節日快樂,幸福安康!
專家簡介
劉偉靜
同濟大學醫學博士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心臟康復中心負責人;華醫心誠醫生集團籤約專家。
2014年至2015年,在美國T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轉化醫學研究所研修。
2017年10月,到美國梅奧醫學中心進行心臟康復與二級預防管理培訓。
2019年6月,參加歐洲心臟病預防學會心臟病預防、心臟康復與運動心臟學培訓。
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心臟康復學組委員;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反搏分會常務委員等。
校審:劉函香┆責編:王澤彥┆來源:心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