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亞太結構性心臟病青年俱樂部發起的「聲火相傳-亞太結構性心臟病青年俱樂部結構工作坊」主題活動在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舉行。會議邀請了包括林逸賢教授、熊名琛教授、李沛威教授、李慶威教授在內的亞太地區知名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專家及介入超聲專家,與徐亞偉教授、肖方毅教授、張曉春教授、陳維教授、朱夢雲教授等,圍繞當前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及介入影像學進展之主題作了精彩演講與手術演示。
本次會議通過網絡向全球實況直播,共有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134個城市近4000名醫師在線觀摩,並與現場專家展開了熱烈交流與討論;參會專家對觀眾提出的眾多相關問題作了細緻解答,會議氣氛熱烈,反響極佳。
我校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徐亞偉教授發表了開宗明義的主旨演講——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近年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包括左心耳封堵、TAVR、Mitraclip等在內的一系列介入治療新方法、新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大量臨床試驗的證實,目前正是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黃金時代,而心臟超聲,尤其是經食道心超(TEE)及心腔內超聲(ICE)對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兩周前在義大利米蘭舉辦的2019心血管介入超聲大會上,正式提出了介入心臟超聲的概念,大會圍繞介入超聲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結構性心臟病診療的重要意義,作了詳細闡述。在當前學術前沿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對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及介入影像學開展長期的、規範的培訓,從而為培養更多優秀醫生打下堅實基礎。十院心臟中心在介入心臟超聲,尤其是TEE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希望通過十院心臟中心與亞太結構性心臟病青年俱樂部的通力合作,將介入心超的概念及臨床應用普及至全中國。俱樂部主席林逸賢教授發表了精彩致辭,十院同時聘請林逸賢教授、熊名琛教授、李沛威教授、李慶威教授為客座教授。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李沛威教授就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心臟介入超聲醫生做了主題演講,詳細闡述了目前心臟介入超聲的發展、適應症、操作技巧等。他強調,未來介入超聲醫生將在結構性心臟病的治療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更多心臟科醫生能以此為方向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計劃,以獲得更好的學術發展。
徐亞偉教授就目前介入超聲在國內的發展及挑戰做了主題演講。他指出,目前介入超聲的發展方興未艾,但與國際前沿相比仍存在人才儲備不足、培訓不夠系統規範、操作機會較少等問題,希望大家重視介入心臟超聲領域,期待未來這一領域能在國內蓬勃發展。
來自中國臺灣振興醫院的熊名琛教授、來自溫州醫科大學一附院的肖方毅教授分別就經食道心超及心腔內超聲的臨床前沿做了詳細解讀,全面闡述了相關適應症及操作規範。
在隨後的手術演示中,林逸賢教授、徐亞偉教授、陳維教授、李沛威教授、熊名琛教授、李慶威教授、肖方毅教授等共同演示了5臺精彩的介入手術與介入心臟超聲教學,包括TEE、ICE引導下的左心耳封堵,房間隔缺損封堵術,TEE引導下的二尖瓣脫垂測量指標、切面及操作規範及技巧,以及對介入手術的指導意義。在手術間隙穿插的講課中,朱夢雲教授、李慶威教授及李沛威教授就左心耳封堵、二尖瓣夾合及三尖瓣夾合介入治療中超聲指導的意義及操作技巧做了深入淺出的經驗分享。最後,李沛威教授與李慶威教授通過數個精彩的病例分享,進一步向參會人員展示了超聲影像學對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指導意義,引起了與會人員的熱烈討論。
在總結髮言環節,林逸賢教授表示,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是未來心血管介入醫生的發展方向,而介入超聲這一前沿領域將在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在這方面發展很快,但仍需更規範的培訓。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在這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希望通過亞太結構性心臟病青年俱樂部和十院的合作,能對中國乃至全亞洲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及介入超聲等影像學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助力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