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約而同,有一些對瑜伽不熟悉的朋友,還有幾個初學瑜伽的練習者傳了篇文章給我,提到了有關瑜伽練習存在的風險,與有瑜伽老師提早置換髖關節的內容,相信這些內容對已經在瑜伽圈子內多年的朋友並不陌生,但為了解開初學者或圈外人的疑惑,還是想要針對這部分表達我個人的一點淺見。
一.瑜伽練習起源的目的是為了開悟
身體的練習,其實只是瑜伽廣大浩瀚學問中的小小的部分,也只是為了達到開悟的眾多途徑之一,所以許多看似不合理的動作其實並非是為了身體健康而做;也不是你能做的動作越多,身體就會變得越健康。追求動作深度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應該拆看練習者的目的而定,譬如說為了開悟、身體健康、舞臺演出、甚至是瑜伽比賽,這四者的練習方向就會截然不同。回到原點,你該思考的是:我為什麼練習瑜伽?我練習瑜伽的目的是什麼?
二.傳統瑜伽動作與正常人體的活動度非正相關
隨便翻書或上網查詢,你可以很輕易的就可以找到人體各個關節的可活動方向而與可活動角度(Range ofMotion)。譬如對很多瑜伽老師來說劈腿可能跟吃飯一樣簡單,但其實對人體的髖關節來說,其已經超過人體解剖學的活動角度。但劈個髖部就會壞掉嗎?也不盡然,不過如果照三餐劈,每周劈七天,一年劈365天,再加上沒有啟動正確肌肉,只靠拉扯關節來動作,再無上限的加深動作,後果可能就不堪設想。所以重點又回到:我為什麼練習瑜伽?
三.專業且可被信任的老師是初學瑜伽的關鍵
怎麼判斷一個老師是否適合自己,這真的很主觀,也和人與人間磁場是否相合有關,但對我個人來說我在意的部分是這些,給大家參考:
老師本人的身心狀態老師是否會根據學生需求調整教學內容老師教學的內容是否自身印證過自己也會練老師是否不斷精進專業持續成長更新老師是否能客觀且如實表達對練習的看法四.保護自己要從提升對自我的覺知開始
如果你是為了身體健康練習瑜伽,那麼呼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動作停留的當下、身體移動的過程、以及練習後,呼吸的狀態如果變得更好,那表示練習的方向就對了,反之亦然。
疼痛也是一個重要指標與警訊,為了身體健康而練,就沒有所謂好的痛,而是身體的重要警訊,提醒你有些東西不對勁需要調整,所以重點又回到自己身上,若在練習中與日常生活中能培養並保持高度覺知,你就能不斷微調自己往更健康的方向前進,但若沒有覺知,再好的老師也很難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