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種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國人的書寫習慣也越來越少。自從離開校園後,很多國人便很少再拿起筆了。即便是文字工作者,也只需要一張鍵盤即可,提筆寫字的時代似乎正與我們漸行漸遠。
曾幾何時,能寫一手好看的字,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念想。從古至今,書法一直是古人們所追求的文學素養之一。從明朝開始,書法便成了科舉考核的一部分。尤其在皇帝欽點狀元這種主觀性很大的殿試上,或許各個考生之間的文採已不分伯仲。而此時,一手漂亮的手書,往往能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即便放到現在,這個優勢依然成立。從小學開始,老師一直強調的卷面分便是如此,一張字跡整潔的試卷,對閱卷老師而言也是賞心悅目。
同時,我國還有一句成語,叫「字如其人」。字跡往往和性格掛鈎,譬如字跡清秀的人性格也比較婉約,粗獷則代表其人不拘小節。總而言之,書法好的人,品行也不會壞到哪去。
然而,民國時期的鄭孝胥卻是個例外。鄭孝胥何許人也?他是晚清時期李鴻章的幕僚,大清的遺臣。他一生都效忠封建體系,即便在清政府滅亡後,還積極地從事著復闢工作。後來由於日本人給溥儀承諾了空頭支票,鄭孝胥還擔任了偽滿洲帝國的總理,支持起了日本人的侵華事業。通俗點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
不過,他還有一重身份,即民國時期全中國書法最厲害的人。他早年是清朝舉人出身,寫得一手漂亮手書並不就奇怪。而他書法的優秀程度,曾被時人如此讚譽「可以矯正趙之謙的飄泛,陶浚宣的板滯和李瑞清的顫筆的弊端的,只有鄭孝胥了。」
趙之謙是什麼人?晚清時期一書畫大家,著名畫家齊白石便曾受過他的啟迪。陶浚宣就更不用說了,陶淵明的第45代孫,書法也是晚清時期的佼佼者。拿鄭孝胥跟這兩人對比,可見他字跡的漂亮程度。
事實上確實如此,鄭孝胥的書法吸收了顏真卿、柳公權以及歐陽詢的特點,同時他又揣摩六朝碑刻之法,琢磨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子。整個國內,沒有一個書法大師能出其右者。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鄭孝胥光是賣字,一年就能收入兩萬金。
這絕對是書法界的頂級身價了,鄭孝胥也被時人稱之為「一字千金」的書法家。而這並非誇張,1908年,招商銀行創始人李經楚請鄭孝胥題銀行名這4個字,便開出了四千兩黃金的天價。
而這4個字,如今在我國大街小巷依然常見。雖然鄭孝胥是個大漢奸,但這手「招商銀行」實在是太漂亮,因而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儘管古人曾說「字如其人」,但在鄭孝胥身上並不成立。他雖然能寫一手好字,卻是一個十足的賣國奴。而我國近代另一位書法大家吳玉如還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要學寫字,先學做人」,顯然,遺臭萬年的鄭孝胥始終不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