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溥儀的「總理大臣」,他的書法作品一字千金

2020-12-23 霽月松間

如果你讀過溥儀的《我的前半生》,或者看過電影《末代皇帝》,一定一個名字不陌生,這個人就是溥儀口中的「總理大臣」——鄭孝胥。

溥儀和鄭孝胥

近代書法史上,鄭孝胥是個讓人感慨的人物。偽滿洲國的經歷讓人感嘆,可惜!一手精純的書法讓人讚嘆,好字! 對於他的書法,就連網友也不吝讚美:不愧是末代皇帝的總理大臣,有魏碑的味道,又有點像蘇東坡,筆畫粗細變化錯落有致,自成一派,真是好字啊!鄭孝胥雖晚節不保,但其前半生還是以文人的形象面世,其文才,詩才,都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說鄭孝胥「集敗筆之大成」,並不是指鄭孝胥的書法,而指的是他晚年的汙點。對於他的後半生的從政經歷,在這裡不做評價,本文主要探討他的書法。

鄭孝胥楷書《宜園記》局部 下同

鄭氏一門詩歌氛圍濃厚,以至於到了鄭孝胥這一代,他和他的兄弟姐妹皆能作詩。鄭孝胥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詩評大家陳衍評價鄭孝胥的詩:「以精思銳筆,清鑠而出,故其廉悍沈摯處,較勝於蘇陸。」就連一向清高的張之洞也稱讚他的詩: 「自明以來皆不能及也」。

清末詩壇,「同光體」大行其道,鄭孝胥便是其中的引領者。鄭孝胥詩歌韻味淡遠,在當時有很廣的影響。

鄭孝胥不僅詩作得好,而且擅長書法,書名極大。鄭孝胥擅長楷書、隸書,尤其擅長行書。早年取法顏真卿、歐陽詢、蘇軾等人,晚年又得力於北魏碑,他的書法作品蒼勁樸茂,開創了瀟灑幹練的獨特風格。他的行楷不僅流暢飛動,而且勁道十足,這是很多書法家都難以達到的境界。

鄭孝胥一手魏碑蒼勁樸茂,顏體功底深,我們可以他的書法作品《宜園記》略知一二。鄭孝胥書法一流,寫起來漫不經意,似兒童。

就連海上書法名家如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都曾自言不如鄭孝胥。鄭孝胥書法名聲在外,賣的也不錯。在外題字也不少。他以賣字為生,每字值白銀十兩,且從來不打折優惠。「親友求書,概照潤例」 。

鄭孝胥在世時,其書法的酬金之高,特別罕見。他題《詞源》書名,2個字收費500兩白銀; 我們現在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交通銀行」四字,就是出自鄭孝胥筆下,當時他寫這四個字的潤筆是4000兩白銀。「交通銀行」四字,筆法開張、骨力清奇。這也是這四個字得以流傳至今的魅力所在吧。

時人曾點評鄭孝胥:「近世書家,已自成體格者,厥惟鄭蘇龕(鄭孝胥的字)。」、「瘦硬飛舞,有不可一世之概。」

滿族飽學之士金梁曾撰詩贈予鄭孝胥:「久聞諸葛大名垂,筆法乃同兵法奇。偶見臥龍一鱗爪,蘇龕墨寶海藏詩。」

著名現代書法大師沙孟海對鄭孝胥的書法,評價比較真誠客觀:「他的作品,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

如果不是因為晚年出任偽滿洲國總理,他的書法名聲更盛。在兒子鄭垂暴死之後,1938年,79歲的鄭孝胥因病猝死於長春的寓所,有傳言稱其被毒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你喜歡鄭孝胥的書法嗎

相關焦點

  • 他是「一字千金」的大漢奸,曾題4字,因太漂亮如今街頭依然常見
    總而言之,書法好的人,品行也不會壞到哪去。 然而,民國時期的鄭孝胥卻是個例外。鄭孝胥何許人也?他是晚清時期李鴻章的幕僚,大清的遺臣。他一生都效忠封建體系,即便在清政府滅亡後,還積極地從事著復闢工作。後來由於日本人給溥儀承諾了空頭支票,鄭孝胥還擔任了偽滿洲帝國的總理,支持起了日本人的侵華事業。通俗點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
  • 末代皇帝溥儀的七位老師,都是書法高手!
    同治十三年,殿試中陸潤庠一舉奪魁,成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狀元,辛亥後,留清宮,任遜位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陸潤庠溫和平易近人,接物無崖岸,雖貴為大臣但服用簡樸。陸潤庠書法光緒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陝西學政,上書房師傅,考試留學生閱卷大臣。曾任北京大學第三任校長、著名書法家。朱益藩七十壽辰的時候,溥儀給他的壽詩中就有「善書健腕猶飛白,旨酒溫顏自渥丹」的句子,對他的書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可以肯定的說,他是當時宮廷書法家中的最出色的一位。
  • 他是書法名家,卻淪為大漢奸,偽滿就是他一手炮製的
    當時偽滿總理是鄭孝胥,他是清末大官僚,對中國傳統的信奉,不是一般人可比。昔日的天朝上國,現在淪為倭國的殖民地,鄭孝胥內心肯定不好受,所以他忤逆過日本的命令,最終被日本主子給趕下臺。
  • 中國最大漢奸,溥儀最親近的大臣,他的字一個價值10萬左右
    1898年起歷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漢鐵路南段總辦兼漢口鐵路學堂校長、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 在辛亥革命後,隱居於上海,生活作風良好,過著悠閒的生活,每天黎明便起床,還自號「夜起翁」,而且當時在民國時期的書法界便有「北於南鄭」的說法,北於便是指書法家于右任,南鄭便是指鄭孝胥,他的說法已經是赫赫有名的了。
  • 徹頭徹尾的國賊,但他題寫的四個大字沿用至今,大街上很容易看到
    他就是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鄭孝胥,清末至民國著名政要,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此人對清朝極為忠誠。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時,鄭孝胥因幫助溥儀逃離天津而受到信任。1925年起,鄭孝胥全面負責溥儀的外交事務。鄭孝胥瘋狂地渴望恢復帝制。他是溥儀被任命為偽滿洲皇帝的關鍵人物之一。
  • 鄭孝胥作品
    「交通銀行」這四個字,出自他的手筆,沿用至今。如果他不當偽滿洲國總理,本該家喻戶曉,流芳書壇。清光緒八年舉人,曾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得力於北魏碑。他還是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世代書香  詩創「同光體」
  • 鄭孝胥《交通銀行》等作品賞析
    清光緒八年舉人,曾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得力於北魏碑。他還是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世代書香 詩創「同光體」﹀
  • 鄭孝胥恃才傲物,書法對得上眼的人不多,他是其中一個
    中國近代書法家、詩人,1932年擔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大漢奸。書法從楷書入手,取蘇軾,至歐陽詢,得險峻之法,又取法張裕釗,上探北碑,大字寫得蒼勁樸茂。 沙孟海先生對他的詩評價較高,稱其詩「於衝夷之中,帶有激宕之氣」;鄭孝胥是公認的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可見在詩壇上也佔有一席之地,不只是會寫字而已。
  • 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官邸舊址:幾曾識幹戈
    塔樓頂部層層出挑並覆蓋一個四角攢尖頂1935年5月22日,當時的《盛京時報》以「總理大臣以下各部大臣調動,張景惠奉敕總揆特任式已畢矣」為標題,報導了豆腐匠出身的漢奸張景惠出任偽滿總理大臣的消息。消息一出,輿論譁然。當時坊間更流傳出這樣一段順口溜:「滿洲國,無人才。豆腐匠,上了臺。渾渾噩噩一鍋糟豆腐,有誰還能吃得來。」
  • 末代皇帝溥儀的七位老師,個個書法高手!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溥儀老師的書法!陸潤庠同治十三年,殿試中陸潤庠一舉奪魁,成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狀元,辛亥後,留清宮,任遜位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陸潤庠溫和平易近人,接物無崖岸,雖貴為大臣但服用簡樸。能書法,擅行楷,早年致力於唐人手禮,尤鍾情於歐陽詢、虞世南尺牘,古人語其妙,虞結在肺腑,歐結在肢節,大不侔也。
  • 北京大學首任管理學務大臣孫家鼐書法作品欣賞
    假如您喜歡我的作品,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大力支持是我創作優質作品的力量源泉。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受命為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首任管理學務大臣,1900年後任文淵閣大學士、學務大臣等。卒後諡曰"文正"。
  • 晚清時期,軍機大臣和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哪一個權力更大?
    軍機大臣兼領總理大臣,而總理衙門又將於「軍務肅清,外國事務較簡」之時「即行裁撤」。這重申了總理衙門不過是一個臨時機構,專門為了應付各國事務而已。辛酉政變後,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幾位主要總理大臣都入值軍機處,而後又有主要的軍機大臣兼總理大臣之職,入寶鋆、沈桂芬、李鴻藻等。同治一朝,軍機大臣兼總理大臣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最多時兼總理大臣的軍機大臣佔了一大部分,這種情況在同治一朝十三年中持續了六年之久,幾乎佔了一半。此外,這些身兼軍機大臣的總理大臣在總理衙門中皆屬位高權重。
  • 偽滿洲國「亡國」時:溥儀磕頭自打嘴巴,大臣無一人自殺
    圖:溥儀與李玉琴溥儀弟弟溥傑的日本妻子嵯峨浩子,則回憶道:「我看到了,皇帝和丈夫(溥傑)互相握著對方的手,半天沒有說一句話,兩人的眼睛盈滿淚水。和我們不同,這對皇帝是多麼大的打擊啊,這是他從三歲退位起,再次失去皇帝的寶座。」
  • 陳寶琛:溥儀的師傅,學黃庭堅
    陳寶琛:溥儀的師傅,學黃庭堅整理編緝 |《書法當代》 文章來源
  • 山高人為峰 —— 最全歷代帝王書法作品集
    「無須故作驚人筆,寫得性靈品字高」,這一作品蕭散流落,就好比一群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的高士。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升仙太子碑》一代女皇武則天,多才多藝,不僅精通史籍詩文,還精於書法,尤其擅長飛白書和行草書。她把大臣名字以飛白書寫出來賞賜給他們,受到臣子追捧。她的書法造詣不輸唐朝任何一位帝王。
  • 煙雲過眼 | 鄭孝胥、于右任、譚延闓:民國政壇的書法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鄭孝胥,他官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後,以前清遺老自居,在上海買一樓,題海藏樓,寓居於此。他鬻字滬上,年入二萬金,同時名手如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皆自嘆不如。鄭孝胥以清貧閒適自居,然而1921年日本名作家芥川龍之介遊歷中國,拜訪鄭孝胥之時,卻被其別墅的氣派震撼,在他遊記中不無嘲諷地說「如果是這種清貧的話,我也情願隨時身處其中。」
  • 他的書法作品拍賣價格最高達到八千萬,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的生平
    練習書法的朋友對他多少都有所了解,文徵明是無可爭議的泰山北鬥,他雖年享九十,但平生履歷卻並不複雜,大致可分三個時期。而且,不是進士出身的文徵明,在翰林院的一些人眼裡,自然也不受重視,導致他在京城沒多久就想回家。其二,最終促使他堅決辭官回家的應該是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發生的「大禮之爭」這件事情。在這次事件中,很多官員都被治罪,並且有數位五品以下的官員被當場杖打而死,極大地破壞了「刑不上大夫」的老規矩。所以,在「大禮之爭」前後,有不少朝廷大臣紛紛辭官隱退。
  • 溥儀被特赦後,希望從事這個職業,總理一口否決:不行
    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溥儀頒布《退位詔書》。之後包括溥儀在內的偽滿戰犯都被被蘇軍抓獲,溥儀在蘇聯被監禁了五年。在這五年期間,溥儀一直擔驚受怕,因為他一直認為蘇軍會直接處決他,沒想到蘇軍並沒有這個意思,並在1950年的時候,把溥儀移交給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受改造。
  • 溥儀的書法不錯,楷書端莊秀麗,隸書工穩,但是筆力上稍稍孱弱
    縱觀整個書法史,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凡是能夠青史留名的書法大咖,基本上都不是平民百姓,很多都是高官大咖,這也是一個必然,而在封建社會,作為最高權力統帥的皇帝,也都擅長書法,尤其是在清朝,表現的更加突出,尤其是科舉制的產生,也促進了書法的發展,而皇帝們也都非常喜歡書法,在清朝,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其實,除了他們三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