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為75歲郭子儀升官,另送500騎兵,他:請賜我6個美人即可

2020-12-16 蜀山筆俠

「翼翼汾陽,子儀始王。德完道粹,功蓋於唐。宜享世澤,流如海長。」——王安石

郭子儀一生,雖說是功高蓋主,但是,皇帝卻從來都不懷疑他會擁兵自重。像他這等位極人臣之人,在歷史上確實很多,但是,能在功高蓋主的情況下,還相當受皇帝信賴,且不曾對他懷有疑心的人,則少之又少。世人評價郭子儀,說他是這整個的中國歷史上實屬是難得的「五福俱全」之人,可見其一生,是多麼地令人豔羨。

郭子儀出生在公元697年,是 唐朝時期享有大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早年的時候,郭子儀並未受到皇帝的重用,他憑藉著在武舉上的出色表現,進入仕途為官,只是一直都是名不見經傳的泛泛之輩。郭子儀人生的大轉變是在安史之亂後,在公元757年,郭子儀協助廣平王收復眾多失地,故而被封為了代國公,後續,雖說數次被解除了兵權,但是,依舊被朝廷啟用。在公元765年,郭子儀將大唐拯救於水火,單槍匹馬將回紇說降,隨後早在與吐蕃的大戰中又取得了勝利,立下了很多的汗馬功勞。

唐代宗將郭子儀任命為「尚書令」,這在當時是個相當大的職位,可以說是位高權重。當時,在郭子儀班師回朝之時,百官們都在城候迎,排場之大,可想而知,大家都對這位挽救了大唐的英雄表示自豪和尊崇,當時,皇帝唐代宗特意給郭子儀賞賜了500個射手騎兵在前面開道,可見,當時這唐代宗對這郭子儀也是相當重視的。不過,郭子儀倒是不願意接受。

在《資治通鑑》中,就將這一段描繪得很是詳細。當時,郭子儀特地向皇帝上表奏章,表示,自己不願當尚書令,這尚書令原是太子因功授位的,自己當尚書令實在是不適合;另外,郭子儀還將那500個親兵一同拒絕了,此時,郭子儀都已經75 歲了,不過,他還是向皇帝討了另一個賞賜——要6個大美女作為賞賜啊,這又是為何?

其實,郭子儀並非是好色,只是,想要轉換個方式來表明自己的態度。要美女,至少,在旁的人眼中,他就是個好色之人。自古以來,那些循規蹈矩的官員,最後善終的又有幾個呢?但凡是完美到挑不到壞處的,基本上都時皇帝懷疑的對象。你既不要錢,也不要女人,那麼,在皇帝看來,你就是想要權力。所以,郭子儀此舉雖說從表面上看是「為老不尊」,但是,實際上,他確是有著大智慧之人,令人佩服。

所以,為人臣子,有時候,稍微「放縱」些,讓自己「貪財好色」些,並不是什麼壞事情,「道德完人」在某些時候確實是令人追捧的,只是,在這朝堂之上,在那種封建君主專制的背景之下,這反倒會讓自己走向毀滅,或許,這就是那個朝代最為典型的特點之一吧。不得不說,古人的為官之道,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借鑑。

通過《資治通鑑》,我們可以從郭子儀這一類人的身上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也可從他們的成敗中西區經驗。將這些智慧學到位,那麼,無論是在為人處世上,還是在學習工作上,都能遊刃有餘,將事情很好地處理,不至於碰壁。讀史使人明智,《資治通鑑》這本書,囊括了歷代的智慧,也濃縮了眾多人的經驗,讀一讀,將他人的經驗變為讓自己的,便像是在這世上多活了1000餘年,甚是值得。

相關焦點

  • 郭子儀75歲受皇帝封賞,他: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有多高明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是唐代赫赫有名的軍事家郭子儀,原本郭子儀就已經擁有1妻4妾,結果在75歲時,還向皇帝要了6個美人,他當真只是色迷心竅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麼他究竟是出於何種目的呢?別急,咱接著看。
  • 郭子儀75歲受皇帝封賞,稱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而筆者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唐代有名的軍事學家郭子儀,原本郭子儀家裡就已經有了一妻四妾。但是75歲的時候,他還向皇帝要6個美人,難道真的是一個好色之人?答案是否定的,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 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但是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將軍,他建立的功勞即便是與古代的白起、李牧相比也要顯赫;他的名聲即便是與古代的呂不韋、周亞夫還要顯赫。但是他卻能夠安度晚年,活了80多歲,還備受皇帝的恩寵,他就是郭子儀。郭子儀是怎麼做到的呢?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不過,生於697年的郭子儀是一個例外。
  • 皇帝問75歲郭子儀要啥賞賜,他:只求6個美人,10年後才知真高明
    郭子儀出生於公元697年,早年以武舉入仕,他一方面為人謙虛恭謹,一方面才能出眾兵陣皆通,因此很得上司賞識,在之後很多年裡仕途都十分通暢,歷任安西副都護、北庭副都護,到了公元749年的時候還升任正三品官員,成為了左武衛大將軍。可在公元754年之後,郭子儀母親去世,他由此辭官返鄉為母親守孝,可孝期未滿,安史之亂就爆發了。
  • 明知郭子儀七十高齡,唐代宗卻賞他6個絕色美人,4年後發現真高明
    眾所周知,史上的三朝元老已是罕見,而郭子儀整整輔佐了唐朝四代君王,其功績可彰。到了唐代宗時期,他立下的功勞更是顯赫,唐代宗還曾為此賞賜他六個絕色美人。 然而,當時郭子儀已有七十高齡,唐代宗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四年後發現真高明!
  • 唐玄宗賞賜6位美女給70多歲的郭子儀,郭子儀竟然來者不拒
    郭子儀晚年時期,唐代宗試探他,賜給他的6位美女,郭子儀不僅接下,還經常大擺筵席,揮霍無度,且命僕人出行時盛裝打扮。郭子儀花甲之年掛帥,平定安史之亂;古稀之年,單騎退回紇,力挽狂瀾,為大唐續命。是大唐中興之臣,說他功高蓋主一點不為過。因此,過於強悍,也給他招來了不少流言蜚語。
  • 郭子儀七十多歲,唐代宗卻賞他6名絕世美人,事後才知他真高明
    因為面對皇帝的多次試探,他都以非常高的政治情商化解。第一個皇帝的試探就是郭子儀受封尚書令。在政局漸漸穩定之後,唐代宗心裡就犯起了嘀咕,郭子儀雖然是國家的大功臣,但是難保他以後不會威脅到李家的江山。所以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試探郭子儀——封郭子儀為「尚書令」。
  • 唐代宗李豫元陵
    唐代宗李豫元陵  李豫(公元727-779年),唐肅宗長子,母吳皇后。初封廣平王,名為俶。被宦官擁立為帝,時年37歲,在位18年(公元762-779年),病死,葬元陵。年號廣德、永泰、大曆。  唐代宗元陵,位於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公裡的檀山,海拔851米。
  • 大唐名將75歲功高受封,不要尚書令卻要美人?!
    古代75歲絕對是高壽,在唐朝75歲還能上陣帶兵或許也只有郭子儀了吧!他被譽為是救唐朝於危難之中,清廉之風於腰間垂掛之人!
  • 郭子儀立下顯赫戰功,因此付出巨大慘痛代價,晚年因何老淚橫流
    公元781年農曆6月14日,只手扶大廈將傾的李唐王朝的大將郭子儀病逝,享年85歲。唐德宗非常悲痛,以最高禮節罷朝五天表達哀悼。
  • 郭子儀已經70多歲了,皇帝為什麼要給他六個美人呢?明智之舉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598,閱讀約2分鐘「吾為三十年,謗鋒雖節中壯大,古今多少公名,誰得如公五福」。這是宋代詩人許鈞對唐代名家郭子儀的描述,郭子儀是一個對李唐兩代都有重大貢獻,深得皇帝恩寵的人。
  • 郭子儀
    懇辭尚書令廣德二年(764)十二月,唐代宗任命郭子儀為尚書令,郭子儀懇辭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騎兵持戟護衛,催促他到官署就職,郭子儀仍不肯接受任命,上奏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職,因此歷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關東,才授此官,怎能偏愛我,違背重要規定。
  • 古代警惕性最高的將軍,皇帝剛賜他免死金牌,回家後立馬舉兵謀反
    郭子儀在世時,他的第六子郭曖迎娶了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後來這兩夫妻拌嘴,郭曖一氣之下罵道:「你不就仗著父親是皇帝?我父親才不稀罕當皇帝!」昇平公主十分生氣,回宮就告訴了唐代宗。唐代宗說:「他說的沒有錯,郭令公要是想當皇帝,天下就不是我們家的了。」
  • 郭子儀為何70歲向皇帝討賞歌姬?又為何害怕6名美女見書生盧杞?
    陝西華州人郭子儀(697-781年),於唐玄宗時期入仕從軍,儘管屢有升遷,但他仍然在寂寂無聞中度過了三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直至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年底,安祿山史思明安史之亂爆發,官至九原太守的郭子儀也已58歲。所謂時勢造英雄。為避難,唐玄宗逃走成都。
  • 郭子儀,歷經唐七朝不倒的元老,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狀元
    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時,郭子儀已經是朔方節度使了,安史之亂席捲大半個唐朝,於是郭子儀便率軍勤王,他運氣比較好,收復河北、河東之後,便升官了,官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品大預員(唐朝的三品就相當一品,可參考作者前面所做的文章,專門介紹了這一節)。
  • 唐代宗請郭子儀吃飯,一頓花了1億文銅錢
    工作餐也是他為一個兢兢業業官員所創造的。《大唐新語》卷六有云:「為優待重臣,上曰:蘇延可除中書侍郎,仍令移入政事院,便提供事食。」所以最早的工作餐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為中書侍郎提供的工作餐,不僅僅為他一個人食用,往後的宰相們在政室堂處理完政務之後,也去吃免費的工作餐,不久這就成了唐朝的慣例。
  • 同為興唐名將,郭子儀和李光弼的人生結局為何不同?
    性格決定命運,李光弼的政治智慧比起郭子儀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不過這對於武將而言也不能太過苛求。作為唐朝最重要的兩員「中興大將」,郭子儀和李光弼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李光弼被封為臨淮郡王。可是,這兩人的人生結局卻大不相同。
  • 70多歲的唐朝老頭,為了活命娶6名美女,拒絕了高官厚祿
    雖然郭子儀已經達到了「功高震主」的級別,而且當時的唐代宗李豫也開始對他有了忌憚的心理,但郭子儀卻用一件事打消了唐代宗的顧慮,從而得以安享晚年名垂青史。唐代宗劇照當時的郭子儀也算是為大唐浴血奮戰戎馬一生了,一是拯救大唐與危難之際功勳卓著,二是與朝中眾大臣以及外邦人士甚是交好。單看這兩點你只會覺得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