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75歲受皇帝封賞,他: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有多高明

2020-12-11 騰訊網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一直都有「三妻四妾」的陋俗,並且誰家娶的妾室越多,越能彰顯自家的富貴和地位。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是唐代赫赫有名的軍事家郭子儀,原本郭子儀就已經擁有1妻4妾,結果在75歲時,還向皇帝要了6個美人,他當真只是色迷心竅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麼他究竟是出於何種目的呢?別急,咱接著看。

郭子儀,697年出生於華州鄭縣(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受到家庭影響,郭子儀自幼習武,身子也是愈髮結實,早早參加武舉考試,並輕鬆奪得「異等」成績,成為左衛長上,雖然只是個從9品的小官,但郭子儀卻憑藉著過人的能力,一路從左衛長上做到了都督府長史、振武軍使、安西副都護,並於公元754年成為左武衛大將軍,乃正3品大官,仕途一帆風順。

但就在此時,郭子儀的母親不幸病逝,按照規定,郭子儀必須暫時離職守孝,不過此時的郭子儀已經是57歲高齡,等他守孝結束,恐怕就沒有再次回朝被重用的機會了。然而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守孝第2年,安史之亂便爆發了。

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直接發動手下15萬大軍(包括唐兵、同羅、奚、契丹、室韋),在範陽起兵,由於行動突然,人數眾多,故而一路取勝,連破唐朝數道重要關隘。其實唐玄宗早早收到安祿山造反的消息,結果他認為是那些討厭安祿山的人編造的假話,沒有信,直到10天後,才相信安祿山真的造反了。

於是急急忙忙開始布置,並且把還在守孝中的郭子儀也「奪情啟用」,將他封為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讓他趕緊帶著朔方軍迎戰安祿山。面對國家,郭子儀自然是捨棄了小家,當即便帶兵收復靜邊軍(今山西右玉縣),斬殺叛將周萬頃。隨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去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收復雲中、馬邑等地,唐玄宗將其加封為御史大夫。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郭子儀擊破史思明數萬軍隊,俘虜上千人,獲得數萬匹馬,數萬頭牛羊,立下汗馬功勞,待到安史之亂結束,郭子儀被加封司徒、代國公,餘官如故,加食邑一千戶。當時他入朝接受賞賜時,唐肅宗甚至親自迎接,並稱:「國家再造,是你的功勞。」

然而安史之亂結束後,郭子儀並沒能好好休息,公元763年冬天,吐蕃入寇,新上任的唐代宗立馬派郭子儀率軍應戰,郭子儀不負眾望,斬敵人首級五萬,生擒萬人,再次拯救大唐於危難之中。唐代宗大喜,決定任命郭子儀為尚書令,郭子儀聞言不肯受命,因為當年李世民正是因為擔任尚書令,才手握重權,最後發動「玄武門之變」,所以李世民之後,尚書令這個職位就已經被空著了。

郭子儀哪裡敢碰這個燙手的山芋,就在唐代宗不斷堅持的時候,郭子儀主動提出,自己想換個賞賜,《舊唐書》記載:「遣內侍魚朝恩傳詔,賜美人盧氏等六人、從者八人,並車服、帷帳、床蓐、珍玩之具。」意思是郭子儀向皇帝要了6個美人當「賞賜」。

眾人一聽,大吃一驚,要知道這時候的郭子儀已經是75歲的高齡老人,並且家中本就妻妾成群,竟然還要了6個年輕貌美的女子,真是「老當益壯」,面對眾人的議論,郭子儀沒有多說什麼,他甚至還幹出了更加「過分」的事情。

《舊唐書》上書:其宅在親仁裡,居其裡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後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

意思是郭子儀退休後,大肆擴建自己的府邸,然後請了上千僕人,每天過著極度奢華的生活,什麼古玩字畫都堆成了山,郭子儀早年的好名聲,簡直在他晚年時期全敗光了。

那麼郭子儀為何晚年這般「糊塗」呢?其實,這才是他最高明的地方,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郭子儀為唐朝立下汗馬功勞,平時又德高望重,手握重權,並且沒有汙點,這樣的臣子,絕對讓皇帝起疑心,所以這美人他必須要,這「驕奢淫逸」的生活,他也必須過。這就是為什麼郭子儀能歷經7帝,仍得以善終的最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

相關焦點

  • 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但是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將軍,他建立的功勞即便是與古代的白起、李牧相比也要顯赫;他的名聲即便是與古代的呂不韋、周亞夫還要顯赫。但是他卻能夠安度晚年,活了80多歲,還備受皇帝的恩寵,他就是郭子儀。郭子儀是怎麼做到的呢?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不過,生於697年的郭子儀是一個例外。
  • 郭子儀75歲受皇帝封賞,稱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古代流行一夫多妻制,在那時官員可以納很多小妾,如果誰的小妾比較多,還能彰顯自己的地位。而筆者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唐代有名的軍事學家郭子儀,原本郭子儀家裡就已經有了一妻四妾。但是75歲的時候,他還向皇帝要6個美人,難道真的是一個好色之人?答案是否定的,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 皇帝問75歲郭子儀要啥賞賜,他:只求6個美人,10年後才知真高明
    而不懂其中道理的,譬如白起,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伊闕之戰中大破韓魏兩國24萬聯軍,之後有重創趙國,攻克楚國,一生徵戰少有敗績,最後卻因為過於顯耀功高震主,最終被皇帝賜死,自殺與杜郵之地。再比如韓信,早年雖經胯下之辱依然能傲立於世,投入劉邦麾下之後戰功赫赫,面對項羽軍隊多次以少勝多,被後世尊為「兵仙」,位列「兵家四聖」之一。
  • 明知郭子儀七十高齡,唐代宗卻賞他6個絕色美人,4年後發現真高明
    眾所周知,史上的三朝元老已是罕見,而郭子儀整整輔佐了唐朝四代君王,其功績可彰。到了唐代宗時期,他立下的功勞更是顯赫,唐代宗還曾為此賞賜他六個絕色美人。 然而,當時郭子儀已有七十高齡,唐代宗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四年後發現真高明!
  • 郭子儀七十多歲,唐代宗卻賞他6名絕世美人,事後才知他真高明
    因為面對皇帝的多次試探,他都以非常高的政治情商化解。第一個皇帝的試探就是郭子儀受封尚書令。在政局漸漸穩定之後,唐代宗心裡就犯起了嘀咕,郭子儀雖然是國家的大功臣,但是難保他以後不會威脅到李家的江山。所以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試探郭子儀——封郭子儀為「尚書令」。
  • 智囊:郭子儀70高齡,受賞不要官職只要美女,10年後才知智慧高深
    嶽武穆更是一代人傑,可惜死在了皇帝的手中。與這些結局悲慘的大將不同,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武將在老年才以一己之力平定國家內亂,並安享晚年。他就是大唐的「續命者」郭子儀。郭子儀之所以能夠打破名將不能安享晚年的循環,並非是武力高強,而是因為他智慧過人。歷史上有太多因為掌握了太多權力,而遭到皇帝的忌憚,本來是為朝廷忠心耿耿,卻最後被皇帝所殺的例子了。郭子儀現在掌握了那麼多的權力,而且還深受百姓的愛戴,必然會威脅到皇帝的權威。
  • 唐代宗為75歲郭子儀升官,另送500騎兵,他:請賜我6個美人即可
    ——王安石郭子儀一生,雖說是功高蓋主,但是,皇帝卻從來都不懷疑他會擁兵自重。像他這等位極人臣之人,在歷史上確實很多,但是,能在功高蓋主的情況下,還相當受皇帝信賴,且不曾對他懷有疑心的人,則少之又少。世人評價郭子儀,說他是這整個的中國歷史上實屬是難得的「五福俱全」之人,可見其一生,是多麼地令人豔羨。
  • 郭子儀已經70多歲了,皇帝為什麼要給他六個美人呢?明智之舉
    這是宋代詩人許鈞對唐代名家郭子儀的描述,郭子儀是一個對李唐兩代都有重大貢獻,深得皇帝恩寵的人。但事實證明,好人難做,良將更難做!公元763年,吐蕃大軍入侵,唐岱宗逃出長安。年僅70歲的郭子儀再次受命衝鋒陷陣。自從被餘朝恩陷害,執政落後後,郭子儀已經4年沒有帶兵了,他的多個部都離開了。
  • 唐玄宗賞賜6位美女給70多歲的郭子儀,郭子儀竟然來者不拒
    郭子儀晚年時期,唐代宗試探他,賜給他的6位美女,郭子儀不僅接下,還經常大擺筵席,揮霍無度,且命僕人出行時盛裝打扮。郭子儀花甲之年掛帥,平定安史之亂;古稀之年,單騎退回紇,力挽狂瀾,為大唐續命。是大唐中興之臣,說他功高蓋主一點不為過。因此,過於強悍,也給他招來了不少流言蜚語。
  • 郭子儀
    懇辭尚書令廣德二年(764)十二月,唐代宗任命郭子儀為尚書令,郭子儀懇辭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騎兵持戟護衛,催促他到官署就職,郭子儀仍不肯接受任命,上奏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職,因此歷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關東,才授此官,怎能偏愛我,違背重要規定。
  • 大唐名將75歲功高受封,不要尚書令卻要美人?!
    古代75歲絕對是高壽,在唐朝75歲還能上陣帶兵或許也只有郭子儀了吧!他被譽為是救唐朝於危難之中,清廉之風於腰間垂掛之人!
  • 郭子儀的手段到底有多高明,讓魚朝恩這樣的權宦,都驚駭佩服不已
    郭子儀,唐朝著名的大將軍,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個朝代,於每一個皇帝,都有一些微妙的關係。可是憑藉自己的機智,不僅獲得了皇帝們的信任,甚至還徵服了權宦魚朝恩,獲得善終,下面我們用幾個例子,來說下郭子儀的為官、為人的處世之道。
  • 歷經四朝,活了85歲,為什麼郭子儀功高蓋主而主不疑?
    放眼古今中外,有權的功臣有不少難以善終的,比如宋代的嶽飛,功高震主,讓宋高宗無恥的殺掉。明朝的權力人物張居正,人剛死就讓自己的學生皇帝抄了家。諸如此類,多得數不勝數。但唐朝名將郭子儀可以說是中國幾千年為人臣的奇蹟,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活了85歲。
  • 郭子儀兒子對皇帝口出妄言,為何皇帝不追究,反而稱其說得對?
    在唐朝最為突出的臣子就是郭子儀,早年間就憑著過人的軍事才能得到賞識。如果郭子儀想要當皇帝,這天下就不是我們的了郭子儀一生經歷過三個朝代,光是有這樣的成績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將領,能夠得到歷代君王的賞識。而且能夠在各個朝代中站穩腳跟也說明郭子儀在為人處事方面有著異於常人的機智。
  • 郭子儀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為何最後能夠善終?說出來別不信
    這些人都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的結果就和嶽飛一樣,因為「莫須有」三個字慘遭橫死,當然事情也有例外。若論明哲保身,歷史上還有幾個人可以做到,比如秦之王翦,做到了連滅五國,可是秦始皇卻始終對其放心,王家三代始終掌握著帝國的軍權;而歷史上唯一能與王翦匹敵的我想只有唐朝的郭子儀了。
  • 郭子儀為何70歲向皇帝討賞歌姬?又為何害怕6名美女見書生盧杞?
    縱觀跌宕起伏的千年歷史,能被當朝皇帝心甘情願地敬稱為「尚父」的大臣不多,郭子儀就算一個。陝西華州人郭子儀(697-781年),於唐玄宗時期入仕從軍,儘管屢有升遷,但他仍然在寂寂無聞中度過了三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直至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年底,安祿山史思明安史之亂爆發,官至九原太守的郭子儀也已58歲。所謂時勢造英雄。為避難,唐玄宗逃走成都。
  • 70多歲的唐朝老頭,為了活命娶6名美女,拒絕了高官厚祿
    郭子儀劇照早在上千年前的唐朝就有這樣一個人物,年近70還能馳騁沙場建功立業,他便是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為什麼說他是「中興名將」呢?乍一聽好像這個官職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而且就郭子儀的功績而言當個尚書令也是綽綽有餘的。但是「尚書令」這個官職卻有著一層特殊的意義,那就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皇帝之前就是這個官職,所以自太宗之後唐朝廷為了避太宗之諱便很少再設「尚書令」之職,即使有也只是個沒有兵權的虛職罷了。
  • 安祿山死後安史之亂為何過了6年才平定?難道郭子儀水平不行嗎?
    一個當然是安祿山,這個挑起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還有一個就是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一個是點火者,一個是滅火著。他們兩人本應該做為對手,長期並存下去的,可是事實上並非如此。放火的安祿山早早就死了,在長達8年之久的這場戰亂中,安祿山其實只存在了1年多一點,也就是13個月便上西天了,但安祿山死後,為何安史之亂又過了6年多後才平定?難道是擔任平叛第一人的郭子儀水平不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郭子儀為何對魚朝恩如此寬容?智囊上面這樣寫道
    公元765年吐蕃、回紇聯軍三十萬入侵。郭子儀受命堅守涇陽他一來就開始觀察敵情,回紇大將見了問左右城上何人?得知好像是郭子儀後大驚失色向城上喊:「不是說郭令公去世了嗎,城上的是真是假?能否出城一見?」郭子儀當機立斷帶領十幾人出城,左右大將苦勸。郭子儀說道:「他們兵力是我們的十倍之多,今日只有智取才能退敵。」郭子儀出城,讓隨從大喊:「郭令公出來了!」
  • 郭子儀驕奢淫逸,安於享樂,下人勸他收斂,他答:這是保命秘訣!
    圖片:大將軍郭子儀劇照郭子儀的一生經歷了四代皇帝,從唐玄宗一直到唐德宗,他本人還非常高壽,活到了八十多歲,也就是活到了耄耋之年,這在人均三四十歲壽命的古代,絕對算得上是高齡了。不僅郭子儀享受著至高無上的待遇以及官銜,連他的兒子以及女婿也都做了大官,他手下的將領很多被封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