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2021-01-19 谷城淺說歷史

在中國古代,名將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是人們最為敬佩的群體,馳騁沙場,揚威萬裡,即便是皇帝也未必有他們威風;但同時他們也是最為悲催的一個階層,有的戰死沙場,有的逃過了戰場與死神的碰撞,卻又不得不因為功高蓋主而被皇帝殺死。正所謂:「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但是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將軍,他建立的功勞即便是與古代的白起、李牧相比也要顯赫;他的名聲即便是與古代的呂不韋、周亞夫還要顯赫。但是他卻能夠安度晚年,活了80多歲,還備受皇帝的恩寵,他就是郭子儀。郭子儀是怎麼做到的呢?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不過,生於697年的郭子儀是一個例外。唐朝建立於618年,不過從建立的時候開始就不停的出各種「么蛾子」:李淵剛剛建立唐朝,就被兒子趕下臺了;李治手上倒是讓唐朝穩定了時間,但是不久之後江山又被老婆給搶了;接著就是武則天的兒子搶他媽的江山;直到唐玄宗的手裡,唐朝才開始再一次恢復了穩定狀態。

而郭子儀就是在唐玄宗時代開始顯赫起來的。按理說唐朝折騰了那麼幾代人,到唐玄宗這一代人總該是穩穩噹噹的運行了,天下太平,開元盛世,像郭子儀這樣的武將也就沒什麼建功立業的機會了。然而唐玄宗卻給了郭子儀一個機會:安史之亂。唐玄宗還是走上了他祖上的老路,江山被女人給弄塌了。

當然,其實不是楊玉環的問題,而是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的問題,楊國忠放開了唐玄宗制定的抑制土地兼併政策,使得唐朝社會矛盾大大激化,最終安祿山、史思明發動了叛亂,迅速席捲了整個大唐。昔日唐玄宗所鍾愛的寵臣們都沒有辦法來阻止這場劇烈的叛亂,正所謂: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在這個天下大亂的時刻,郭子儀站了出來,開始了他一生的赫赫戰績。他從755年收復靜邊軍開始,一路南徵北戰,克復兩京,平定了安史之亂。763年,吐蕃大舉進攻唐朝,並且佔領了長安。郭子儀再次出手收復長安,大破吐蕃。軍功達到了郭子儀這樣數次「再造山河」的地步,自然也受到了許多人的忌憚。

包括皇帝身邊的太監都多次詆毀郭子儀,說他擁兵自重、意欲謀反的也不在少數。但是,郭子儀是怎麼做到全身而退的呢?從一件小事上面就可以看出郭子儀的智慧。在平定吐蕃之後,唐代宗想要封賞郭子儀,就問郭子儀想要啥封賞。作為臣子的,最怕的就是立下了「難賞之功」,郭子儀這其實就是難賞之功了,他這麼大的功勞,什麼東西能賞賜他呢?

這一點,唐代宗心裡沒譜,郭子儀自己心裡也沒譜。所以他直接告訴皇帝,自己花了10年才平定叛亂,實在是有愧皇帝託付,不敢自居功勞。加上自己年紀已經很大了,所以希望皇帝能夠恩準自己回家養老。唐代宗聽了這話頓時心裡放鬆了一半,但是他也不能真的啥都不給郭子儀,這樣的話以後天下人誰還願意為大唐的皇帝做事呢?

所以他還是問郭子儀想要什麼其他的賞賜,他都可以恩準。郭子儀想了想,就對皇帝說:「老臣雖然75歲了,卻還喜歡美女姬妾,您能不能給我賞賜6個美女,讓我可以愉快地度過晚年呢?」這下不管是唐代宗還是朝廷的大臣都樂了:郭令公你都75了,還這麼喜歡美女,身體真的是可以啊!

不過唐代宗欣然應允,他就怕郭子儀要什麼他給不了的東西,但是美女,他還是給得了的。於是郭子儀帶著6個嬌滴滴的美女回家去了,不過別人卻都私底下說郭子儀太好色了,70多了還想著問皇帝要美女,真是「老當益壯」啊,讓許多年輕人都感到汗顏。但是郭子儀卻不為所動,回家就開始了「腐敗生活」。

10年之後,85歲的郭子儀壽終正寢,皇帝給了他極大的哀榮,終其一生也沒有被皇帝「鳥盡弓藏」。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郭子儀的高明之處,他要了太多的封賞會讓皇帝厭惡,完全不要封賞卻會使得皇帝忌憚,唯獨要美女這個封賞是最讓皇帝放心的。他都這麼大年紀了,還愛好女色,怎麼可能做成大事呢?皇帝如是想。

相關焦點

  • 郭子儀75歲受皇帝封賞,稱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古代流行一夫多妻制,在那時官員可以納很多小妾,如果誰的小妾比較多,還能彰顯自己的地位。而筆者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唐代有名的軍事學家郭子儀,原本郭子儀家裡就已經有了一妻四妾。但是75歲的時候,他還向皇帝要6個美人,難道真的是一個好色之人?答案是否定的,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 郭子儀75歲受皇帝封賞,他: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有多高明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是唐代赫赫有名的軍事家郭子儀,原本郭子儀就已經擁有1妻4妾,結果在75歲時,還向皇帝要了6個美人,他當真只是色迷心竅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麼他究竟是出於何種目的呢?別急,咱接著看。
  • 皇帝問75歲郭子儀要啥賞賜,他:只求6個美人,10年後才知真高明
    而不懂其中道理的,譬如白起,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伊闕之戰中大破韓魏兩國24萬聯軍,之後有重創趙國,攻克楚國,一生徵戰少有敗績,最後卻因為過於顯耀功高震主,最終被皇帝賜死,自殺與杜郵之地。再比如韓信,早年雖經胯下之辱依然能傲立於世,投入劉邦麾下之後戰功赫赫,面對項羽軍隊多次以少勝多,被後世尊為「兵仙」,位列「兵家四聖」之一。
  • 明知郭子儀七十高齡,唐代宗卻賞他6個絕色美人,4年後發現真高明
    眾所周知,史上的三朝元老已是罕見,而郭子儀整整輔佐了唐朝四代君王,其功績可彰。到了唐代宗時期,他立下的功勞更是顯赫,唐代宗還曾為此賞賜他六個絕色美人。 然而,當時郭子儀已有七十高齡,唐代宗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四年後發現真高明!
  • 郭子儀七十多歲,唐代宗卻賞他6名絕世美人,事後才知他真高明
    在政局漸漸穩定之後,唐代宗心裡就犯起了嘀咕,郭子儀雖然是國家的大功臣,但是難保他以後不會威脅到李家的江山。所以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試探郭子儀——封郭子儀為「尚書令」。唐代宗的這一招可謂是高明。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在還沒有做皇帝時曾經做過尚書令,這個尚書令官職特殊,是國之重器,意義非凡。
  • 智囊:郭子儀70高齡,受賞不要官職只要美女,10年後才知智慧高深
    嶽武穆更是一代人傑,可惜死在了皇帝的手中。與這些結局悲慘的大將不同,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武將在老年才以一己之力平定國家內亂,並安享晚年。他就是大唐的「續命者」郭子儀。歷史上有太多因為掌握了太多權力,而遭到皇帝的忌憚,本來是為朝廷忠心耿耿,卻最後被皇帝所殺的例子了。郭子儀現在掌握了那麼多的權力,而且還深受百姓的愛戴,必然會威脅到皇帝的權威。正是深知自己正處在「高處不勝寒」的危機中,郭子儀選擇主動從「神壇」上跌落。
  • 唐代宗為75歲郭子儀升官,另送500騎兵,他:請賜我6個美人即可
    郭子儀出生在公元697年,是 唐朝時期享有大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早年的時候,郭子儀並未受到皇帝的重用,他憑藉著在武舉上的出色表現,進入仕途為官,只是一直都是名不見經傳的泛泛之輩。郭子儀人生的大轉變是在安史之亂後,在公元757年,郭子儀協助廣平王收復眾多失地,故而被封為了代國公,後續,雖說數次被解除了兵權,但是,依舊被朝廷啟用。
  • 郭子儀已經70多歲了,皇帝為什麼要給他六個美人呢?明智之舉
    這是宋代詩人許鈞對唐代名家郭子儀的描述,郭子儀是一個對李唐兩代都有重大貢獻,深得皇帝恩寵的人。但事實證明,好人難做,良將更難做!公元763年,吐蕃大軍入侵,唐岱宗逃出長安。年僅70歲的郭子儀再次受命衝鋒陷陣。自從被餘朝恩陷害,執政落後後,郭子儀已經4年沒有帶兵了,他的多個部都離開了。
  • 唐玄宗賞賜6位美女給70多歲的郭子儀,郭子儀竟然來者不拒
    郭子儀晚年時期,唐代宗試探他,賜給他的6位美女,郭子儀不僅接下,還經常大擺筵席,揮霍無度,且命僕人出行時盛裝打扮。郭子儀花甲之年掛帥,平定安史之亂;古稀之年,單騎退回紇,力挽狂瀾,為大唐續命。是大唐中興之臣,說他功高蓋主一點不為過。因此,過於強悍,也給他招來了不少流言蜚語。
  • 郭子儀
    懇辭尚書令廣德二年(764)十二月,唐代宗任命郭子儀為尚書令,郭子儀懇辭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騎兵持戟護衛,催促他到官署就職,郭子儀仍不肯接受任命,上奏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職,因此歷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關東,才授此官,怎能偏愛我,違背重要規定。
  • 大唐名將75歲功高受封,不要尚書令卻要美人?!
    古代75歲絕對是高壽,在唐朝75歲還能上陣帶兵或許也只有郭子儀了吧!他被譽為是救唐朝於危難之中,清廉之風於腰間垂掛之人!
  • 歷經四朝,活了85歲,為什麼郭子儀功高蓋主而主不疑?
    明朝的權力人物張居正,人剛死就讓自己的學生皇帝抄了家。諸如此類,多得數不勝數。但唐朝名將郭子儀可以說是中國幾千年為人臣的奇蹟,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活了85歲。 德宗繼位後,甚至仿照周武王尊稱姜子牙為「師尚父」,賜號郭子儀為「尚父」。郭子儀彌留時,德宗派兒子舒王李誼代表他親自前往省問,他的一生可謂「寵遇冠於人臣」。
  • 郭子儀的手段到底有多高明,讓魚朝恩這樣的權宦,都驚駭佩服不已
    郭子儀,唐朝著名的大將軍,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個朝代,於每一個皇帝,都有一些微妙的關係。可是憑藉自己的機智,不僅獲得了皇帝們的信任,甚至還徵服了權宦魚朝恩,獲得善終,下面我們用幾個例子,來說下郭子儀的為官、為人的處世之道。
  • 郭子儀為何70歲向皇帝討賞歌姬?又為何害怕6名美女見書生盧杞?
    縱觀跌宕起伏的千年歷史,能被當朝皇帝心甘情願地敬稱為「尚父」的大臣不多,郭子儀就算一個。陝西華州人郭子儀(697-781年),於唐玄宗時期入仕從軍,儘管屢有升遷,但他仍然在寂寂無聞中度過了三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直至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年底,安祿山史思明安史之亂爆發,官至九原太守的郭子儀也已58歲。所謂時勢造英雄。為避難,唐玄宗逃走成都。
  • 郭子儀兒子對皇帝口出妄言,為何皇帝不追究,反而稱其說得對?
    公主一氣之下回宮稟告了皇帝,皇帝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說他兒子說的是對的。郭子儀聽了這件事情之後,也是不禁後怕,要知道這種忤逆帝王的話追求下來便是死罪,於是就自己懲罰了兒子向皇帝請罪。皇帝笑呵呵地說,夫妻之間的氣話,你和我大可不必當真。也可以看出皇帝對郭子儀是多麼的信任和器重。那麼皇帝為什麼如此信任他呢,難道皇帝從來不曾對郭子儀起過疑心嗎?
  • 郭子儀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為何最後能夠善終?說出來別不信
    《新唐書》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和公主有了矛盾,公主要進宮面見父皇狀告郭曖,可是郭曖這個時候也犯了脾氣,直接破口大罵:「我老爹要是想謀反,還有你老子當皇帝的機會嗎?」這句話放在古代無論哪個人聽了都會不舒服,郭子儀聽到這件事情之後先是把郭曖揍了一頓,然後把郭曖押進宮去謝罪。可奇怪的是,唐代宗聽到郭曖的話語之後卻沒生氣,反而勸慰公主,因為人家說的沒錯。
  • 安祿山死後安史之亂為何過了6年才平定?難道郭子儀水平不行嗎?
    一個當然是安祿山,這個挑起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還有一個就是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一個是點火者,一個是滅火著。他們兩人本應該做為對手,長期並存下去的,可是事實上並非如此。放火的安祿山早早就死了,在長達8年之久的這場戰亂中,安祿山其實只存在了1年多一點,也就是13個月便上西天了,但安祿山死後,為何安史之亂又過了6年多後才平定?難道是擔任平叛第一人的郭子儀水平不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維繫國家二十餘年,功高蓋主卻能善始善終,郭子儀是如何做到的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僕固懷恩引兵反叛,勾結吐蕃,回紇、党項等異族軍兵,聯軍十萬人馬侵入唐境。安史之亂剛剛平定,僕固懷恩再起反叛,這時唐帝國國力衰退,藩鎮割據逐步形成,郭子儀被派往涇陽,僅以萬餘人抵禦叛軍。雙方實力差距懸殊,要想獲勝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不戰而屈人的士兵。
  • 功高蓋主的郭子儀如何得以善終
    郭子儀一生經歷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 功高蓋主 /安史之亂時,58歲的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
  • 中興名將郭子儀:年逾80仍縱情酒色,謹小慎微活到85歲
    畢竟古代的皇位是世襲制,皇帝忌憚也是很正常,況且古代名將謀反的也不少,有前車之鑑,君王不得不防。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後,就遭小人進讒言,幸好他明智,縱情於聲色才得以善終。 唐肅宗去世之後,唐代宗繼位,對宦官程元振極為看重,反而對郭子儀一直抱有懷疑之心。程元振心機很重,認為自己有擁立之功,又是皇帝身邊的紅人,看見郭子儀位高權重,便開始眼紅,三番五次在皇帝面前說郭子儀的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