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派博:與非信徒結婚的基督徒必須處以絕罰

2020-12-27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Pixabay

根據牧師兼作家約翰·派博的說辭,與非信徒結婚的基督徒表現出「公然藐視使徒及上帝的教導」,「妥協了」他們對基督的愛,因此必須從教會成員名單上出去掉。

派博在其廣受歡迎的網站「渴慕神」(DesiringGod)近期的博客文章中回復了一位讀者,後者問到教會該如何應對基督徒明知道結婚對象為非信徒。

牧師首先強調了此種情況的嚴重性,解釋說自稱信徒的人「拒絕教會長老們的忠告,與非信徒結婚」存在有多重「罪惡層面」。

他援引《哥林多前書》7:39說:「首先,自稱信徒的人反叛違抗著上帝在新約中的明確命令」。《哥林多前書》7:39有說基督徒與同樣「在主裡面」的人結婚的重要性。

「因此,如果信徒對於這個教導清楚明白,且還拒絕遵守這個命令,則他或她的行為就是在公然藐視使徒及上帝的教導。」

其次,派博說到選擇與非信徒結婚的信徒「表現出此人對基督的愛有多麼深刻的妥協」。

他問到:「接受了耶穌至高無上寶藏和滿足的信徒的內心,又怎麼可以為了投入對信徒最珍視的財產無信仰無真情之人的懷抱而拒絕上帝的話語呢?」

「這對於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我總覺得這令人費解。內心對基督的愛存在有某些很深很深的錯誤,而這就是罪惡的第二層。」

最後,派博說如果基督徒是在教會領袖們的勸說下硬是與非信徒結婚,那麼這份婚姻就是「剝奪了長老受上帝所賜保護羊群免受罪惡的權柄」。

這位《不要浪費你的生命》(Don’t Waste Your Life)一書的作者稱,儘管有著長老的勸說,但仍要繼續結婚的基督徒必須從教會成員名單上去除掉,「以示喚醒這位不服從的信徒,讓他們醒悟過來,贏得他們悔改、服從的心及恢復。」

派博認為:「很多人沒有嚴肅對待聖經。他們對於如我所述那樣嚴肅對待聖經的教會感到困惑和憤怒。現在,很多自稱是基督徒的人認為如此的絕罰是傷害勝過幫助的。他們稱其為不寬容,甚至是可憎,但這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智慧上升至上帝的智慧之上了。」

接著,派博澄清道,婚姻一旦締結,就不應該打破或廢除。但是,基督徒的「內心改變」對於真正悔改而言是有必要的。

他表示:「對於《哥林多前書》7:39的違抗應該存有真摯的悔恨和悔改。內心真心實意地把人置於基督之上是不對的,應當進行承認和悔改。應該進行道歉,還應為拒絕教會中屬上帝的領袖們的勸告而感到悲傷。」

派博的說法為,「婚姻在保持完整性的同時,所有這些改變都是可能的」。

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一份調查發現,自2010年以來,已婚美國人中有差不多百分之四十(39%)的配偶屬於不同的宗教團體。

皮尤發現,其中很多跨信仰的婚姻都是在基督徒與無宗教信仰人群之間進行的:2010年以來,在美國所有已婚成年人中,幾乎有五分之一(18%)是基督徒與無宗教信仰配偶之間的婚姻。

紐約著名牧師提姆·凱勒之妻凱西·凱勒(Kathy Keller)之前有過透露,在夫妻事工過程中,她及丈夫面臨的「最普遍教牧問題」就是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的婚姻。

凱西警告說,除去其他問題外,不平等婚姻中要麼是基督徒不得不將基督推至他或她生命的邊緣,要麼是非信徒伴侶不得不被邊緣化。

她表示:「因此這份婚姻要麼承受壓力,要麼破裂,不然它就會保持壓力把兩人連在一起。不平等的婚姻不僅對於基督徒而言不明智,對於非基督徒而言也不公平,夫妻兩人終將受到審判。」

她問道:「這聽上去像是你想要的那種婚姻嗎?要麼扼殺你在基督裡的成長,要麼扼殺你作為夫妻的成長,要麼是兩者兼有?」


翻譯自《基督郵報》原版英文版

相關焦點

  • 基督徒為何非要聚會?
    羊的特性是合群,不喜歡離群獨處;基督徒也喜歡聚會,不喜歡離開聖徒而獨處。聚集在一起,互相交通,彼此勸勉,同得供應,其樂融融。聖經說:「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3:18)。基督有測不透的豐富,是信徒個人所難以明白的,因為我們個人所能認識和領受的程度有限,所以必須和眾聖徒一同,才能更深地明白祂的豐富。故此我們必須聚會。
  • 反思:我是「聖誕基督徒」嗎?
    每到聖誕節時,不少平時難以坐滿的教堂總是人山人海,這少不了為了感受聖誕氣氛而來的非信徒。當然還有一個群體不容忽視,那就是聖誕節基督徒。這類信徒具體有多少,因為沒有調查研究暫時無法量化。但從筆者的接觸看,這種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
  • 寮國政府採取措施保護基督徒團體
    寮國萬象政府採取措施,保護基督徒免遭持續不斷的欺壓、歧視和虐待。 (梵蒂岡新聞網)寮國基督徒不斷面對各種形式的歧視,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生活的基督徒。寮國目前人口700萬,基督徒佔不到總人口的2%,其中一半是天主教徒。
  • 「兩種蒙召」,告訴基督徒「蒙召」到底是什麼?
    畢竟,如果對方不清楚上帝的帶領,我們不僅害了他,也會害了他所牧養的基督徒群體。對於年青人奉獻自己,去讀神學,這樣的心志是應當得到肯定的。不過,如果要做全職服侍,那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教會需要幫助擬被推薦者了解其領受。在對方不清楚的情況下,是不當以教會的名義去推薦他的。二、平信徒及教會義工的蒙召上帝不僅呼召聖職人員,也呼召平信徒起來服侍他。路德的名言乃是「人人皆祭司」。
  • 一夫一妻丨上帝關於基督徒婚姻家庭的啟示
    多數基督徒也以同樣的目標去找尋配偶就明顯是小信或不信的表現,只看近處的!可當基督徒把設定的條件的網撒出的去時,結果往往是一無所獲。因為具備這些條件的,要麼已經結婚,要麼結婚N次又離婚N次,剩下了一堆還在挑選的剩男剩女。
  • 基督徒:勿要因過聖誕而相互定罪
    這幾年每到聖誕節前,總會出現抵制聖誕的聲音,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基督徒。她們與社會上出於「捍衛民族文化」的思想不同,而是根據《聖經》上沒有記載耶穌降生的確切時間,而且12月25日又是羅馬祭拜偶像的節日。因此基督徒絕對不能過聖誕節,因為用拜假神的日子敬拜主,是非常不適合的。
  • 棕樹的基督徒
    詩篇第九十二篇12節說:「義人要發旺如棕樹」,到底棕樹的基督徒是怎樣的?  巴勒斯坦是一個細小的地方,長不過一百五十英裡,寬約七十五英裡。但這地方卻是世界的中心,因為它介乎歐亞非三大洲之間。  為什麼聖經以棕樹來形容基督徒呢?棕樹有何特質和特性?一.棕樹是正直的  熱帶地方常有風暴,但風暴過後,棕樹又會恢復其正直。同時,在大風來時,樹上的果子甚少掉落。這代表基督徒要作一個正直不阿的人,雖有暴風狂雨的掃蕩,也不彎曲,也不失落果子。
  • 提供答案激勵信徒
    倪柝聲的中國化「人本」神學給予中國基督徒的價值追求提供了最深刻的答案,激勵廣大中國信徒為地方教會運動而獻身。
  • 一個儒家基督徒的答問錄
    由於人類始終會存在著「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天然特性,同氣相求的基督徒的團契活動會不斷地繼續存在著,故信仰非體制化並不值得過分憂慮。信仰非體制化的過程事實上也是把始自使徒時代的三自精神實踐在個體信徒身上的過程。信徒個體性的三自內涵是:1、自我省察,自我約束。2、親自做工,自我實現。3、獨自面對上帝尋求個體人生之路。
  • 疫情中李文亮醫生去世後的反思:基督徒傳福音為何喜歡追求「名人...
    只要稍有常識就知道他們不是基督徒,但大家為了炒作名人見證,也不管這些了,只要他們與基督教沾點邊,就會被炒作成「基督徒」。因此,在全國民眾哀悼、紀念李醫生的時候,一些好事者看到他在主內群,甚至參加過教會活動,而不管他是否有真信仰,就拿來大肆炒作了。其實一個人在主內群,參加教會活動並不能證明他就是基督徒。
  • 教宗本篤十六世撤銷「庇護十世團體」非法主教絕罰令的緣由
    ,信中教宗說明他當年1月25日撤銷「聖庇護十世團體」四位被勒菲弗總主教非法祝聖的主教的絕罰令的理由,並為這事件引起的不必要喧嚷感到非常心痛。他提到教會內許多主教對他撤銷四位非法祝聖的主教的絕罰令,以及這個做法的迫切性和益處感到「困惑」。教宗進一步指出:「某些群人公開指控教宗企圖走回頭路,返回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之前的狀態,因此發動排山倒海而來的抗議,掀起舊的創傷」。教宗坦承:「令我意想不到的不幸是威廉森事件竟隨著撤銷絕罰令而來。
  • 基督徒,不要看到名人信主就興奮
    文 | 若望今年年初,有人在一個信徒的群發了一條李某亮是基督徒的信息,立刻引起了轟動,群友們紛紛轉發,要把這個「天大的消息」告訴身邊的人。可最後有人出來闢謠,澄清了此事,才使這股炒作熱潮退了下去。可見當代不少基督徒對於明星基督徒趨之若鶩,希望藉此提高教會的名聲,以促進福音的傳播。關於基督徒熱衷名人見證的問題,已經有不少人做出討論,在此不再贅述。只是需要明白的是,名人也是人,也會存在很多問題,而且他們的試探遠比我們多,因此不能寄予太多的期望。
  • 基督徒如何處理福音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每個基督徒都擔負著傳福音的使命,把福音傳遍地極這幾乎成為基督徒信仰生命中的最大衝動和願望。然而這種傳福音的使命和動力,並非來自於外在強制力量,而是內心認同與信仰使命的結合,自身行動對內心願望的回應,換句話說就是傳福音來自自身對福音的認同。這種認同表現為基督徒本人對福音的好感,他們認為福音是個好東西,然後才會把福音傳播出去。
  • 【觀點】如何給非基督徒同事傳福音不會令其反感?
    一些熱心的職場基督徒總是想方設法給公司同事傳福音,但有些時候就如保羅所言,「他們有熱心,卻沒有真知識。」一些基督徒傳福音的做法不但沒讓對方信主,反而引起對方反感,到底該如何智慧傳福音呢?
  • 基督徒戀愛的原則?
    這種做法在當前教會裡日益普遍,是個必須重視的問題。有的信徒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認為多結交異性伴侶是一種時尚,而且也能給自己多個選項,好好考察各位對象,並選取最好的那位。有的信徒則是因為不自信,擔心遭到對方的拋棄,為了避免出現內心的痛苦就選擇了「備胎」。有位弟兄就是這種情況,他個人條件一般,經常遭到姐妹拒絕,於是就有多個「備胎」,以防在被拒絕後,立刻有「繼任者」。
  • 調查:美國基督徒擅長人際關係,但不擅長門徒訓練
    生命之路(LifeWay Research)一項新的研究調查顯示,在教會中發展人際關係方面,大多數美國基督徒不存在問題,但他們不太可能利用自身時間來幫助基督徒同伴在信仰中成長。上周,生命之路公布了《2019年門徒之道評估》(2019 Discipleship Pathway Assessment)的研究數據。
  • 從「該隱殺亞伯」重思:真基督徒如何面對逼迫
    2,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馬書 1:20 和合本)世人都知道有神明,卻不是都敬拜獨一真神。在很多非基督徒眼中,基督徒都是不務正業的神經病。
  • 【話題】非基督徒與基督徒談:我為什麼不願成為基督徒?& 我為什麼...
    這句話引來了筆者的深思,便追問他:「倘若可以,你是否願意成為基督徒?」他表示:「對這個(成為基督徒)並沒有很強烈的想法。」此後,筆者又在一些沒有信仰的親戚、朋友之間詢問「是否願意成為基督徒」,10個人裡面有8個人都表示「有吃有喝就行,信仰這種東西不太重要」,剩下兩個人則表示「可以試一試」,採取的一種觀望態度。我為什麼不願意成為基督徒呢?
  • 適合用在傳福音上 講給非基督徒聽的7句聖經金句
    有基督徒曾這樣問,如果用聖經裡的經文給非基督徒去傳福音,哪些經文比較好?牧者這樣回答,整本聖經都是在講述神的話語,因此哪一句都是合宜的。然而,聖經經文也有深有淺,一些意思過深的並不適合講給非信仰的人士聽,因此,基督徒在傳福音上,也需要去選取一些意思淺顯易懂的經文較為合適。以下7句經文,可以適用在傳福音的「戰場」上,講述給非信徒聽。
  • 基督徒只需要讀聖經,而不用讀其他的書籍嗎?
    基督徒真的只需要讀聖經,而不讀其它的書籍嗎?最近,拜讀吳兵牧師的新作《幸福365》,給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的感覺。吳兵牧師是金陵神學院神學碩士,他不僅僅對神學有一定的造詣,而且喜愛讀書。人非生而知之,讀書無疑是人獲取知識、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一個信徒,神學再好、聖經讀得再熟練,如果不去再讀其它類的書籍,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那就是「單打一」,猶如一隻鳥只有一隻翅膀,很難飛起來。所以說,基督徒只讀聖經,不讀其它的書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