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行書的最高水平,文徵明89歲所寫,這字獨步天下500多年!

2020-12-18 三餘書社

書法史上成名的書法家有很多,但是每一個書家幾乎都有其不同的成長路線,魏晉時期到唐代乃是家族或者親戚、同事之間傳承,筆法傳到了五代的楊凝式,再到北宋的「宋四家」,就已經開始式微。

黃庭堅早年學習周越,學書不得法,直到看到了懷素、高閒的墨跡,才算真正領會的筆法之秘要。書法史到了元明兩朝,真正能懂筆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沒有名師領路,再怎麼努力都是白費。

文徵明行書長卷《獨樂園記》

文徵明的的學書道路,正好印證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學習門徑,那就是必須得有名師引路,才不至於走彎路,才有機會成名成家。

在整個書法史上書法靠自學成才的也僅僅只有孫過庭一個人。

文徵明是一個「笨小孩」,他在11歲的時候才開始講話,算得上是天資愚鈍的一類人,他跟董其昌一樣,早年的字寫得不好,參加科舉沒能考中。

文徵明行書長卷《獨樂園記》

文徵明後來發奮學習書法,他生在了一個絕好的時代,在嘉靖年間,蘇州一帶出現了許多的文化名流,幾乎佔據了整個明朝的半壁江山,那個時代有徐文長、有唐伯虎、有王寵、有吳寬、有李應禎、有豐坊,等等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文化名流都匯集到了太湖流域。

而文徵明能夠由此機緣,結交了一些名師良友,他在書法上拜李應禎為老師,李應禎書跡清古,將其書訣傳授徵明,自此文徵明便接過了筆法的「接力棒」,在書法方面一日千裡。

此外,在詩文方面,文徵明跟隨當時的大文學家吳寬學習詩文,在繪畫方面,他拜沈周為老師,學習繪畫技巧。

文徵明行書長卷《獨樂園記》

文徵明的諸位老師,在各自的領域都是大師級的人,甚至於在整個文化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席位,得到了這些名師的指點,文徵明成名成家也僅僅是時間問題了。加之文徵明天性勤勉,筆耕不輟,很快便卓然成家。

在書法上,文徵明的成就最高,文徵明是中國古代書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這種代表性體現在他能夠精擅諸體。

清文學評論家朱和羹

明楷以文衡山為第一。

這是說得他的楷書。

文徵明行書長卷《獨樂園記》

明朝著名評論家文嘉說:他的隸書獨步一世。

但是文徵明的行書卻堪稱當時無倆。文徵明的行草書體系基本取法於王羲之的《聖教序》,後來開始精研「二王」的墨跡,對於宋人也下過極大的功夫。在他的大字上我們能看到優質的黃庭堅的影子。

文徵明平生最值得稱道的作品乃是行書長卷《獨樂園記》,這件作品寫於文徵明89歲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書風已經爐火純青,代表性了明代行書的最高水平,這字獨步天下500多年,這字冠絕天下,令後人望塵莫及!

文徵明行書長卷《獨樂園記》

這件作品字字精雅,筆調精緻而優美,綿裡藏鐵,這字極有「書卷氣」,此行書長卷《獨樂園記》縱27cm,橫655.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文所有配圖均為文徵明行書長卷《獨樂園記》內頁。

文徵明行書長卷《獨樂園記》

欲購此作,請點擊下面惠購:

文徵明行書長卷《獨樂園記》

相關焦點

  • 文徵明89歲作《千字文》,行書入門不可多得~
    文徵明,明代書法家、畫家與文學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而在文徵明的「四絕」之中,又以書法的造詣更高。其書法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
  • 明代最美的行書,這字滿滿的「書卷氣」,500年來少有人及!
    文徵明行書長卷《滕王閣序》我們今天談談500年來最具「書卷氣」的一個人寫的字,他就是文徵明!文徵明的綜合素養在500年來堪稱魁首,其書法從「書卷氣」這一層面來講,也堪稱500年來的巔峰。文徵明出生在了明朝一個文化的盛世,那個時代的太湖流域聚集了全天下最有名望的才子名士,在這個文化圈當中,文徵明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們共同塑造出了一個時代的輝煌。
  • 文徵明90歲寫的一幅字,沒有一絲煙火氣,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界!
    到了明代,所有的焦點都匯集在了文徵明身上。文徵明行書《憶惜四首次陳侍講韻》所以那個時代的書法核心是文徵明,他代表了一個時代最高的綜合成就。文徵明這卷行書《憶惜四首次陳侍講韻》乃是文徵明90歲時候所寫。這時候他的書法已經爐火純青,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界。文徵明可謂是明代第一書法才子,這幅字有70年功力,不愧為一代書法宗師!
  • 文徵明最巔峰的行書作品,這字不輸王羲之《蘭亭序》!
    妍美風格的行書則是強調書法用筆的精緻,表現書法細膩婉轉柔和的一面,妍美風格的代表有趙孟的《洛神賦》、文徵明的《獨樂園記》等。文徵明《獨樂園記》在所有的行書中,最富有盛名的莫過於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其真跡已經流失,現在流傳於世的是其摹。
  • 文徵明89歲時的一幅字,此作真是「人書俱老」,可惜流傳到美國
    而在書法史上,「人書懼老」的代表莫過於明朝的一代宗師文徵明了,文氏到了90歲仍然執筆寫字,寫起蠅頭小楷絲毫不含糊。文徵明(1470年-1559年),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鑑藏家。
  • 《中國書法》:文徵明及文氏家族書翰
    從明代書法史來看,吳門書家中的佼佼者,如徐有貞、吳寬、李應禎、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大多出自名門世族;參看明代繪畫史,「吳門四家」中沈周、文徵明這兩位世家子弟,在當時的藝術地位及影響力要遠遠大於非世家出身的唐寅和仇英。
  • 文徵明臨終前的遺作,這字風流瀟灑,寫出了一代傳奇!
    其實對於書法的中的「俊書」與「醜書」的藝術表達當中,並沒有明顯的鴻溝,而是有著一定的交集,這種交集當中有一個人物,叫做文徵明。文徵明的書法是公認的集大成者,在整個有明一代堪稱魁首。也是「二王」書風的踐行人。一些寫「醜書」的大家,諸如徐渭、王鐸、楊維楨都對其推崇備至。清朝人更是對於讚賞有加。
  • 文徵明66歲大作《小楷千字文》,掌握好這些字,助你書法突飛猛進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在《藝苑卮言》中表示: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文徵明《小楷千字文》《千字文》自問世之後便備受世人推崇,無數名家臨摹此帖,而文徵明曾以小楷、行書、隸書、草書4種字體書寫過《千字文》,尤其是他的《小楷千字文》法度嚴謹、靈動十足,堪稱是寶藏
  • 文徵明習字,一絲不苟
    文徵明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文徵明習字》是這樣描寫文徵明的刻苦練字精神的: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 文徵明89歲寫的《蘭亭序》,後人爭相模仿,卻沒人能超越他
    他們模仿《蘭亭序》有一種非常強的個性在裡面能體現出來,比如下面這一版本的《蘭亭序》,它是出自明代文徵明之手。據查證,文徵明寫的這一個 《書蘭亭序》如今已經被某博物館給珍藏著,也成為了後人爭相模仿的對象。但不管後人怎麼模仿,文徵明這一版本的《蘭亭序》是最強的存在,不管是從哪一個方面來講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 500年來最美的書法,這字溫潤如玉,不愧是大才子寫的字!
    這件作品被譽為500年來最美的書法,這字溫潤如玉,不愧是大才子寫的字!文徵明行書長卷《滕王閣序》他就是文徵明,他把行書之美寫到了極致,功力精絕,曾獨步書壇500多年!文徵明出生於1470年,他出生在了一個文藝上絕好的地方,太湖流域的蘇州,明代中晚期的太湖流域。
  • 70歲的文徵明,行書寫《歸去來兮辭》,仍然是熟悉的精到
    1488年的時候,18歲的文徵明回蘇州參加鄉試,考中了長洲縣生員。你可能想不到,在歲試的時候,他因為字寫得太難看,被列為三等,遺憾落榜。書法史留名的書法大家文徵明,18歲的時候還能因為寫字影響考試成績,看來他在書法方面的天分並不比普通人強多少,至少,算不上是天賦異稟。現在問題來了,早年並不算是出色的文徵明,為何能在書法方面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呢?是突然悟出了什麼高招絕技嗎?是受到了高人的指點之後猛然頓悟嗎?其實,沒那麼玄乎。
  • 500年來最好看的行書,這字秀雅飄逸,真是美呆了!
    曾經有人評價文徵明的行書是近500年來最好看的行書,這話絲毫不為過。文徵明出身於一個武將家庭,他生性駑鈍,但是為人比較忠厚。7歲的時候還不能說話。但是他的父親始終認為他能夠大器晚成。他是書法史上的一位「笨小孩」。但是他的書法卻是影響了後世500多年。
  • 明代的一位「土豪」,一生鍾情於書法,水平不輸文徵明!
    在今天的浙江省寧波市中心左右的位置,有一座碩大的古建築,此建築氣勢宏偉乃是明代風格,整體佔地上百畝,園內林蔭茂密,大門上有三個字的牌匾寫著「天一閣」三個字。豐坊比文徵明小20歲,他的書法造詣極高,水平不輸文徵明。大書法家邢侗曾這樣評價豐坊的書法:「豐太史直鋒運腕,波拂居然魏晉,文徵仲不及。」
  • 文徵明89歲書法《西苑詩》人書俱老!
    明代文徵明西苑詩十首,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八十九歲書。
  • 明代書法第一高手,少年白痴,中年才子,晚年宗師!
    但是也有例外,有一個人在8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甚至有人懷疑他是白痴,但是他中年時候卻成了一代才子,晚年的時候成為了書畫界的宗師級人物!他就是文徵明!文徵明11歲才會說話,然後開始讀私塾,他的父親是個武官,在縣裡面做知縣,他父親有著極好的關係網,這為文徵明就創造了一個極好的學習環境!
  • 勤奮的文徵明四度寫《蘭亭序》,你喜歡哪一個?
    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寫一手好字,愛上書法 文徵明行書獨具一格,與他踏踏實實下的苦功密不可分,比如蘭亭序,他就不知臨了多少遍。 今天推薦文徵明臨蘭亭序四種,風格各異,頗具風採。
  • 他是明代臺閣體鼻祖,小楷端莊秀美,文徵明也點讚!
    但是,總有一些人把字寫得漂亮,端莊,標準,機械……在明代,人們管那種字叫臺閣體;在清代,人們管那種字叫館閣體。在經歷兩宋尚意書風的一次狂歡之後,趙孟頫力挽狂瀾,在短暫的元代興起復古之風。在元朝叫了半輩子「希元」,做了大明的臣子,這名字大有「反明復元」之嫌,當然更主要是避皇帝之諱,只好改名「希原」,字孟舉。詹希元在朱元璋手下當過鑄印副使、中書舍人。雖然舞文弄墨,卻是皇帝心腹,和皇帝走得很近。最風光的時候,南京城內門樓牌匾,都是詹希元的手筆,在他之後多年,才出現了沈度兄弟,所以,詹希元又被認為是臺閣體先驅、鼻祖。詹希元顏柳歐趙都寫,最後熔於一爐,成了自己的樣子。
  • 遒勁典雅——文徵明 行書《醉翁亭記》欣賞
    明代,著名書家文徵明曾多次揮毫書寫《醉翁亭記》一文,其中以其小楷《醉翁亭記》和大字行書《醉翁亭記》最為珍貴。這件現存於瀋陽故宮博物館的大字行書《醉翁亭記》,書於嘉靖十六年,時年書家年近古稀,正值其藝術創作之盛年。這一長卷墨跡,氣勢宏大,字跡遒勁典雅,其規格縱達四十七釐米,橫一千五百匣米,曾經清內府收藏,是國家級一級文物,亦是瀋陽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文徵明曾僥倖躲過嘉靖廷杖 後辭官歸隱活至90歲
    四大才子中,祝允明5歲能寫榜書,唐寅16歲高中解元,徐禎卿18歲成了進士,唯獨文徵明開蒙極晚。史料記載他7歲才能站立,11歲方能清晰開口說話,父親文林對此非常淡定,安排兒子跟李應楨學書法,從沈周學畫;跟都穆學詩,跟吳寬學文法,果然文徵明文才日進,「穎異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