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徵明89歲寫的《蘭亭序》,後人爭相模仿,卻沒人能超越他
自古寫《蘭亭序》的名家眾多,每一個人寫《蘭亭序》都是為了抒發自己內心裡對於書法的一種情感,當然也有挑戰與超越別人的存在。但在古人的眾多版本《蘭亭序》之中,真正被大家認可,或者是稱為模仿《蘭亭序》最好的仍舊還是那些古代的文化人。
-
文徵明臨摹的《蘭亭序》,筆法精湛,獲得後人的爭相模仿
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徵明還是非常具有書法天賦的。同其他的書法家一樣,文徵明也曾經臨摹過《蘭亭序》,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與其他書法家不同的是,文徵明在89歲的時候,書法技藝已經非常成熟了,因而臨摹《蘭亭序》,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不過卻無心插柳,最終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
文徵明最巔峰的行書作品,這字不輸王羲之《蘭亭序》!
妍美風格的行書則是強調書法用筆的精緻,表現書法細膩婉轉柔和的一面,妍美風格的代表有趙孟的《洛神賦》、文徵明的《獨樂園記》等。文徵明《獨樂園記》在所有的行書中,最富有盛名的莫過於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其真跡已經流失,現在流傳於世的是其摹。
-
書壇頂級高手臨摹《蘭亭序》,惟妙惟肖,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原帖!
文徵明臨《蘭亭序》單字放大文徵明,明代書法的代表人物,其天資一般,靠個人勤奮成為一代宗師的,估計也就他一人!他逝世時89歲,仍然端坐在桌案前,真可謂:生命不息,揮毫不止!文徵明臨《蘭亭序》單字放大自古就有「名師出高徒」說法,對文徵明來說,好像不太合適,其書法老師李應禎也算不上什麼名家,但是他的一句話,對文徵明影響很大:
-
《滕王閣序》—— 文徵明行書作品欣賞
唐朝王勃《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文徵明《滕王閣序》文徵明《滕王閣序》行書,紙本,高23.5釐米、長211釐米,現為蘇州博物館收藏。此作品為文徵明的代表作。
-
笨小孩,文徵明.
他和沈周、唐寅、仇英並稱畫史上的「明四子」;和唐寅、祝允明、徐禎卿並稱詩史上的「吳中四才子」;和祝允明、王寵並稱書法史上的「吳中三子」。他不偏激,不刻薄,所有看似矛盾的事情,在他那裡都得到了完美和諧的統一。他就是文徵明,一生謙和忠厚,無論過去和現在,都堪稱楷模。
-
文徵明習字,一絲不苟
文徵明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又稱「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明代的一位「土豪」,一生鍾情於書法,水平不輸文徵明!
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他就是大收藏家豐坊!豐坊比文徵明小20歲,他的書法造詣極高,水平不輸文徵明。書法作品存世數量少,也是豐坊名氣不及文徵明的一個原因!豐坊曾經親刻過一件著名的神龍本《蘭亭序》,此碑現在藏於寧波的「天一閣」,乃是國家重點的一級文物!
-
文徵明89歲作《千字文》,行書入門不可多得~
文徵明《滕王閣序》原大高清宣紙複製細節實拍 雖然作為吳門四才子,但是文徵明的藝術造詣來得後知後覺,從早年科舉考試的「屢試不第」到被同時代文人所嘲諷的
-
歷代名家寫《蘭亭序》,精彩紛呈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晉朝頂級軍政高官在山陰(今紹興)蘭亭修禊(xì),商議國家大事,各有詩,輯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 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
文徵明89歲書法《西苑詩》人書俱老!
明代文徵明西苑詩十首,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八十九歲書。
-
13歲男孩臨摹《蘭亭序》,相似度高達99%,書法得王羲之精髓!
,贏得了後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而李昭華從小也非常的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6歲就開始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而且臨摹起來非常的認真,臨摹的相似程度達到了99%,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好奇呢?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只能說你對李昭華還是不夠了解,李昭華的行書功底非常的深厚,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蘭亭序》了吧?這幅書法作品正是出自李昭華之手,這也太像了吧?如果不看還真以為是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印刷品呢?但這幅眼前的書法作品真的是出自李昭華之手。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有點不敢相信呢?
-
文徵明《春夜宴桃李圖序》草書欣賞
文徵明《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行草書,明代,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刻本。
-
70歲的文徵明,行書寫《歸去來兮辭》,仍然是熟悉的精到
1488年的時候,18歲的文徵明回蘇州參加鄉試,考中了長洲縣生員。你可能想不到,在歲試的時候,他因為字寫得太難看,被列為三等,遺憾落榜。《書林記事》中記載: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上面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大家應該都能看明白。從這段話我們也能看出,文徵明之所以能「書遂大進」,靠的就是埋頭苦練,靠的就是「再三易之不厭」的精益求精。
-
@文徵明 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唐朝王勃作。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
-
王羲之《蘭亭集序》鑑賞
大家把詩匯集起來,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於是,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
京華物語丨官場邊緣人:文徵明在北京的三年半
《文徵明致丈人吳愈函》,22.9cm×30.8cm,(明)文徵明(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使文徵明略微感到愉快的是與同僚遊覽北京的名勝,他曾經在夏日和秋日兩次經過西苑(宮城西的御園,北海、景山等),分別寫了《遊西苑》《秋日再經西苑》兩首詩。
-
文徵明的除夕不眠夜
把每年歲末的最後一點時間,安安靜靜地留給自己,這是文徵明的儀式感。而在這些除夕詩裡,有一個執著、溫暖的江南才子,還有一段曲折、虔誠的詩意人生。 25 歲那年,少年文徵明在除夕當天,一口氣寫了五首詩。
-
喝醉了酒,就能寫出《蘭亭集序》?名人喝醉以後
以至於後來酒醒了寫正式稿的時候完全寫不出來草稿這樣的感覺。有一批人認為,這裡邊一定有什麼貓膩……憑啥喝醉了酒,就能寫出《蘭亭集序》?《蘭亭集序》的出現,也給很多人留下了一個印象,就是酒乃文人藝客的重要道具,酒可以促進靈感的產生和爆發。
-
文徵明90歲寫的一幅字,沒有一絲煙火氣,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界!
文徵明行書《憶惜四首次陳侍講韻》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往往處在一個書法圈子當中,這個圈子能共同促進其藝術的長進。文徵明行書《憶惜四首次陳侍講韻》明代中晚期,幾乎全天下最負盛名的文人才子都匯集到了太湖流域的蘇杭一帶,這裡有文學上的「四大才子」,也有畫壇上的「五門畫派」,也有書法上以文徵明為核心的一個大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