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醒後,為啥王羲之都無法複製《蘭亭序》呢?孫過庭這麼解釋
《蘭亭序》,即使已經沒有真跡傳世,即使我們看到的只是後世的雙鉤臨摹本,仍然沒誰能撼動它「天下第一行書」的地位。在歷代書法名家的心目中,《蘭亭序》近乎於圖騰一樣的存在,紛紛取法效仿。王羲之的忠實粉絲,宋代書法名家米芾,曾專門寫過一首詩來誇讚《蘭亭序》。他寫到:「翰墨風流冠古今,鵝池誰不愛山陰;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萬金。」王羲之的《蘭亭序》,真的是近乎於「盡善盡美」。
-
王羲之《蘭亭集序》鑑賞
大家把詩匯集起來,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於是,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
文徵明89歲寫的《蘭亭序》,後人爭相模仿,卻沒人能超越他
自古寫《蘭亭序》的名家眾多,每一個人寫《蘭亭序》都是為了抒發自己內心裡對於書法的一種情感,當然也有挑戰與超越別人的存在。但在古人的眾多版本《蘭亭序》之中,真正被大家認可,或者是稱為模仿《蘭亭序》最好的仍舊還是那些古代的文化人。
-
《蘭亭集序》真跡尋蹤
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 《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個「之」字,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以後他多次重寫,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
《蘭亭集序》隱藏的書法密碼你知道嗎?
會議的主要成果,就是王羲的的會議總結《蘭亭集序》。這也是王羲之走向「書聖」的會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從此成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巔峰之作。根據歷史記載,到了唐代,帝王李世民對《蘭亭集序》的喜歡,到了痴狂的地步,費盡心機,終於把《蘭亭集序》佔為已有。
-
張家祥,中國《蘭亭序》實臨第一人
著重於王羲之《蘭亭序》的臨習與研究,有實臨《蘭亭》第一人之譽。書法作品入展中國第三節書法蘭亭序獎(藝術獎),全國第八、九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七屆書學研究會既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全國書法藝術大賽「冼夫人獎」(優秀獎),中國書壇名家工程五百家展,全國首屆冊頁書法作品展(二等獎),全軍第四、五屆書法展(連續一等獎),首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二等獎),第三、四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全國第二屆草書展,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展等數十次全國大展。
-
13歲男孩臨摹《蘭亭序》,相似度高達99%,書法得王羲之精髓!
,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一位書法界的神童,這位書法神童叫李昭華,今年只有13歲,卻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特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臨摹的非常的像。,贏得了後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而李昭華從小也非常的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6歲就開始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而且臨摹起來非常的認真,臨摹的相似程度達到了99%,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好奇呢?
-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
可光有詩,誰來做序呢?於是有人起鬨推舉聚會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的雅集。這就是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了。《蘭亭序》最美吟唱版欣賞:酒後神筆,妙在哪裡?為什麼「癸」字筆畫寫得很細。分析,王右軍一定是只記得當年「地支」是醜牛年,而忘了「天幹」排序,「癸」字,一定是後續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夠,所以「癸」字寫的很扁。2.「修稧事也 群賢畢至」。「稧」應改「禾木」旁為「示補」旁,以「禊」為正確寫法。3.「有崇山峻領」。「崇山」是漏掉了後補的,沒有地方,不得不寫在旁邊。王羲之喝多了老白乾,寫「嶺」字,誤將上邊的「山」丟了。
-
《蘭亭序》背後的故事——參加蘭亭雅集的都有誰,《蘭亭集》裡到底都寫的啥?
眾人沉醉於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彙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人又推王羲之寫一篇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這就有了冠絕千古的《蘭亭序》。1、右將軍令稽內史王羲之代謝鱗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迺攜齊契。散懷一丘。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
-
視頻丨把《蘭亭序》寫得如此精湛,真是少見了!
視頻丨把《蘭亭序》寫得如此精湛,真是少見了! 陳國昭(臺灣) 蘭亭集序臨摹及解說:第五行 蘭亭集序臨摹及解說
-
《蘭亭集序》真跡下落之謎
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個「之」字,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以後他多次重寫,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
王羲之《蘭亭序》有多美?放大10倍欣賞,美得不可思議!
《蘭亭序》在書法界的地位無人能超越,因為是寫得最好的所以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當我們看到王羲之的這幅《蘭亭序》以後大家是不是也被這幅書法作品中的字體所吸引呢?無論是筆法、字體結構還是整體的布局,都給我們書法愛好者展示出了藝術美,這樣的書法作品真的是太精妙了,難怪李世民那麼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要想領悟到王羲之《蘭亭序》真正的美,我們還得把這幅《蘭亭序》放大10倍欣賞,你會發現每個字的細節非常的完美。
-
紀曉華||《蘭亭集序》臨習散記
蘭亭福地,茂林修竹,層嶺疊翠,清泉急湍,氣潤境靜,遙想一千六百六十多年前,王羲之擺脫俗務,集雅士高朋,縱神來之筆,寫下千古名篇《蘭亭集序》,是為絕唱,被奉為百世宗法。雖然《蘭亭集序》只有一處字字相連,即「形骸之外」的「之外」兩字,但每字之間筆意相連,字勢相應。字組是章法的單元,若干個單元組成行,行行相屬組成章法,《蘭亭集序》章法的安排注意到黑白安排達到和諧平衡,在無意有意之間體現了作品的畫面感。
-
蘭亭集序是一篇適合于欣賞和書法再創作的作品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
估價5億的王羲之書法真跡《蘭亭序》(史稱天下第一行書)驚現中國
《蘭亭序》乃中國書法之千古名篇,是書法史中行書的巔峰之作,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然因種種歷史原因,自問世以來其真跡時顯時隱,真偽莫辨,行蹤難覓,因此臆說假設比比皆是。《蘭亭序》是王羲之書法作品中最著名的篇章,現今之前所公展之《蘭亭序》幾乎為唐代的名家臨摹本。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序》等。然其中,能美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只有《蘭亭序》一本。此版本《蘭亭序》大手卷橫800 釐米,縱65釐米,其中主體書法橫560釐米。46行282字。
-
硬筆書法-臨摹《蘭亭序》部分繁體字第二講
馮承素版《蘭亭序》引子《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經周轉,其真跡還是遺失於歷史的長河中。千百年來,《蘭亭序》有多個版本在世間流傳,最受推崇的是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摹本《蘭亭序》。《馮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其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其實,還有兩個版本,分別是歐陽詢臨寫的《定武本蘭亭序》和褚遂良臨寫的《蘭亭序》,三個版本各有特點,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喜愛去選擇。
-
歷史懸疑: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南昌滕王閣《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兩序相較,哪一篇更「序」?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由是觀之,若論書法,《蘭亭集序》的影響無人能及;若論文章,《滕王閣序》才是正真的「天才之作」。《蘭亭集序》聞名於世,的確沾了不少「書法」的光。在這個意義上講,《蘭亭集序》是一篇「書法作品」,而《滕王閣序》則是一篇「文學作品」。
-
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全文單字放大,震撼你眼球!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序》、《禊帖》、《臨河序》、《蘭亭宴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41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
《蘭亭序》不足以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1965年《文物》第6期發表了郭沫若的《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臺灣的徐復觀反對郭的「治學態度與方法」,其實郭的治學方法還是對的,只是他認為《蘭亭序》是偽託的根據還不足,但郭沫若嚴肅地說:「《蘭亭序帖》即使肯定不是王羲之寫的,它的書法價值是誰也不能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