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四十三:玉女煎治癒反覆牙周炎10餘年,加重2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癒反覆胸悶半年案

2021-02-07 何慶勇經方


本周與您分享的醫案是:

玉女煎治癒反覆牙周炎10餘年,加重2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癒反覆胸悶半年案


關鍵詞:玉女煎證;玉女煎的臨床使用技巧;瓜蔞薤白半夏湯方證;當歸貝母苦參湯方證



張某,男,57歲。初診日期:2015年3月31日。


主訴:反覆牙周局部腫脹疼痛10餘年,加重2個月


現病史:患者從1997年開始,出現牙周局部腫脹,此後10餘年,牙周炎反覆發作。2個月前患者牙周腫脹疼痛,多處牙周潰瘍,持續不能癒合,甚至不能飲食,口中有異味,曾經服用牙周靈、去痛片,基本無效,為求治療,就診於我處。


刻下症:牙周腫脹疼痛,口腔內多處牙周潰瘍,持續不能癒合,甚至不能飲食,口中有異味,脾氣急,胸悶,後背心發緊(半年),小腹脹滿,無明顯怕冷怕熱,尿頻尿急,小便淋漓不盡,大便偏幹,1日1次。


查體:形體中等,舌淡暗,苔薄黃,脈弦滑。



《景嶽全書·必集·卷二十八·雜證謨·齒牙》中說:「若腎陰本虛,胃火復盛,上實下虛,而為熱渴腫痛者,玉女煎為最妙。」《景嶽全書·德集·卷五十一·新方八陣·寒陣》中說「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如神如神。」筆者臨床體會到玉女煎的方證為:牙周紅腫疼痛潰瘍,煩熱乾渴,頭痛,舌紅,苔黃而幹。本案中患者牙周腫脹疼痛,持續不能癒合,多處牙周潰瘍,甚至不能飲食,口中有異味,大便偏幹,舌淡暗,苔薄黃,脈弦滑。符合玉女煎方證,故方證辨證為玉女煎證。


《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中說:「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筆者臨床體會到瓜蔞薤白半夏湯的方證為:胸痺之胸悶。本案中患者胸悶,後背心發緊,脈弦滑。符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方證,故方證辨證為瓜蔞薤白半夏湯證。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中說:「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歸母苦參丸主之。」 筆者臨床體會到當歸貝母苦參丸(湯)的方證為:小便淋漓不盡,或小便澀痛。本案中患者小腹脹滿,小便淋漓不盡。符合當歸貝母苦參湯方證,故方證辨證為當歸貝母苦參湯證。


診斷:牙宣 胸痺 玉女煎證 瓜蔞薤白半夏湯證 當歸貝母苦參湯證。


治療:方用玉女煎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合當歸貝母苦參湯。

   

熟地黃15g,生石膏60g,知母15g,牛膝18g,

麥冬15g,砂仁10g,瓜蔞25g,薤白35g,

清半夏12g,當歸18g,貝母18g,苦參18g,

滑石9g。

    

10劑,水煎服,煎煮之前加白酒20-30ml,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

    

隨診:患者訴服藥4-5劑後牙周炎愈,潰瘍、腫脹消除,口中異味減輕,胸悶,後背心發緊已愈。服藥10劑後尿頻尿急好轉60-70%,基本無小便淋漓不盡情況。



明·張景嶽《景嶽全書·必集·卷二十八·雜證謨·齒牙》中說:「若腎陰本虛,胃火復盛,上實下虛,而為熱渴腫痛者,玉女煎為最妙。」 《景嶽全書·德集·卷五十一·新方八陣·寒陣》中說「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如神如神。若大便溏洩者,乃非所宜。生石膏三、五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麥冬二錢 知母 牛膝各錢半 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極者,加梔子、地骨皮之屬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澤瀉一錢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虧,因精損氣者,加人參二、三錢尤妙。」 清·葉天士《溫熱論·論齒》中說:「若齒垢如灰糕樣者,胃氣無權,津亡溼濁用事,多死。而初病齒縫流清血,痛者為胃火衝激也,不痛者龍火內燔也。齒焦無垢者死;齒焦有垢者,腎熱胃劫也,當微下之,或玉女煎清胃救腎可也。」清·張秉成《成方便讀》中解釋其方為:「人之真陰充足,水火均平,決不致有火盛之病。若肺腎真陰不足,不能濡潤於胃,胃汁乾枯,一受火邪,則燎原之勢而為似白虎之證矣。方中熟地、牛膝以滋腎水;麥冬以保肺金;知母上益肺陰,下滋腎水,能治陽明獨勝之火;石膏甘寒質重,獨入陽明,清胃中有餘之熱。雖然,理雖如此,而其中熟地一味,若胃火熾盛者,尤宜斟酌用之,即虛火一證,亦宜改用生地為是,在用方者神而明之,變而通之可也。」由此可見,玉女煎善治腎虛胃火之牙痛。根據筆者臨床經驗,玉女煎的方證可總結為:牙周紅腫疼痛潰瘍,煩熱乾渴,頭痛,舌紅,苔黃而幹。本案中患者牙周腫脹疼痛,持續不能癒合,全部牙周潰瘍,甚至不能飲食,口中有異味,大便偏幹,舌淡暗,苔薄黃,脈弦滑。符合玉女煎方證,故用之清胃火,滋腎水。


關於玉女煎的臨床使用,筆者臨床認為玉女煎臨床使用的技巧在於:一是:石膏應用重劑,一般劑量應大於其他藥物的劑量。本方以清胃熱為主,而兼滋腎陰,故用石膏為君,石膏辛甘大寒,清陽明有餘之火而不損陰,故應重用石膏。二是:當用大劑量石膏時,筆者常於方中反佐少量砂仁5-10g,砂仁,性辛溫,功擅溫中化溼行氣,可以制石膏之大寒。


《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中說:「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瓜蔞實一枚(搗) 薤白三兩 半夏半升 白酒一鬥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清·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中說:「胸痺不得臥,是肺氣上而不下也;心痛徹背,是心氣塞而不和也,其痺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飲以為之援也,故於胸痺藥中,加半夏以逐痰飲。」清·周揚俊《金匱玉函經二注》中解釋其中半夏之意:「胸痺,痺在氣,氣在上焦,故即不言脈,而與上條無異,即證亦不甚相異也。所異者,止不得臥耳,經云:晝行於陽則寤,夜行於陰則寐,然則不得臥,以氣之行於陽而不行於陰故也。經以小半夏湯,覆杯即臥,非半夏為得寐藥也,特以草生於夏,夏半為一陰初生,由陽入陰,使氣歸於肝,而血亦入焉。故於本湯增此一味,而能事畢矣,可不謂神乎?」筆者臨床體會到瓜蔞薤白半夏湯的方證為:胸痺之胸悶。本案中患者胸悶,後背心發緊,脈弦滑。符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方證,故用瓜蔞薤白半夏湯通陽散結,化痰平喘。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中說:「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歸母苦參丸主之。當歸貝母 苦參各四兩 男子加滑石半兩 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清·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中說:「小便難而飲食如故,則病不由中焦出;而又無腹滿、身重等證,則更非水氣不行,知其血虛熱鬱,而津液澀少也。《本草》當歸補女子諸不足,苦參入陰利、除伏熱,貝母能療鬱結,兼清水液之源也。」 清·周揚俊《金匱玉函經二注》:中說:「小便難者,膀胱熱鬱,氣結成燥,病在下焦,不在中焦,所以飲食如故。用當歸和血潤燥;本草:貝母治熱淋。以仲景陷胸湯觀之,乃治肺金燥鬱之劑,肺是腎水之母,水之燥鬱,由母氣不化也。貝母非治熱,鬱解則熱散,非淡滲而能利水也,其結通則水行。苦參長於治熱,利竅逐水,佐貝母入行膀胱,以除熱結也。」筆者臨床體會到當歸貝母苦參湯的方證為:小便淋漓不盡,或小便澀痛。本案中患者小腹脹滿,小便淋漓不盡。符合當歸貝母苦參湯方證,故用當歸貝母苦參湯清熱利溼通淋。





以上內容來源於何教授新書《白天臨證,夜間讀書——方證辨證解傷寒》,更多精彩盡在書中。



何慶勇,字鵬偉。

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仲景國醫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青年創新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

現工作於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內科。

長年致力於仲景傷寒學說,篤尊經方,謹守六經,矢志於方證辨證,臨證恆用經方或經方疊用而治今病,臨證處方藥簡而效宏,對運用《傷寒論》《金匱要略》《備急千金要方》等書的古方治療臨床疑難病症有較深的體會與豐富的經驗,診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獲得年度患者滿意獎。獲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仲景國醫臨床精湛獎」,被北京、河南、南陽三地聯合授予仲景國醫十一大門人。兼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金匱要略》課程授課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常委。何慶勇主任醫師首次較系統的提出了「類方一方證一主證」辨證新體系,易學易懂易用,深受廣大學員歡迎。


先後主持或參加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973項目等國家級課題11項,發表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89篇,發表SCI文章20篇,獨著或主編《白天臨證,夜間讀書——方證辨證解傷寒》《白天臨證,夜間讀書——經方治療疑難病實錄》《傷寒論鈐法》等學術著作10餘部。其中《白天臨證,夜間讀書——方證辨證解傷寒》《白天臨證,夜間讀書——經方治療疑難病實錄》出版1年內均已銷售超10000冊。已經申請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獲得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5名。近年來受邀在全國各地就《傷寒論》《金匱要略》《備急千金要方》講課或直播,累計聽眾數萬餘人次,被業內譽為「《金匱要略》《備急千金要方》臨床研究第一人」。


國醫大師路志正評價其為「生性穎悟,少負大志,及學岐黃,精研經方,誠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機敏妙,博學好古之士也。」國醫大師薛伯壽評價其為「諳熟中醫經典,尤其對《傷寒論》的研究頗有心得。」「對經方,對《傷寒論》研究很深!」國醫大師劉志明評價其為「博極群籍,雅好《傷寒》《金匱》之書,每每診病,篤尊經方,詳辨方證,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應手而愈,如有神助,實為仲聖之力也。」


本公眾號用於傳播《傷寒論》《金匱要略》《備急千金要方》等古書的臨床應用經驗,定期公布何慶勇教授的講座、培訓信息,交流醫案。與何慶勇教授一同步入中醫經典的殿堂!



相關焦點

  • 醫案一零五:瓜蔞薤白半夏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癒反覆胸悶1個月伴後背連及肋骨下疼痛1周案
    《金匱要略·胸痺心痛氣短病脈證治第九》說:「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筆者臨床體會瓜蔞薤白半夏湯的方證是:胸痺之胸悶。本案患者有明顯胸悶,符合瓜蔞薤白半夏湯的方證,故方證辨證為瓜蔞薤白半夏湯證。《景嶽全書·宇集·古方八陣·卷五十六·散陣》說:「柴胡疏肝散,治脅肋疼痛,寒熱往來。」
  • 醫案三十四: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癒心中發堵半年,心前區脹痛1個月案
    本周與您分享的醫案是: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癒心中發堵半年,心前區脹痛1個月案。
  • 瓜蔞薤白半夏湯在皮膚科中的運用
    【功      用】行氣解鬱,通陽散結,祛痰寬胸【今用處方】瓜蔞實30-60薤白30半夏15-30白酒適量【經典方證】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2012年12月10日初診:症見反覆發作胸痛半年。患者近半年來反覆發作左胸痛,胸痛徹背,伴有胸悶、壓迫感,夜間發作頻繁,有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近日發作尤其顯著,近10天發作3次。2012年在當地醫院做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前降支近端60%狹窄,迴旋支中段50%狹窄,右冠狀動脈不規則,無狹窄。患者乏力、牙齒酸痛,失眠(每夜睡眠少於4小時),多夢,打鼾。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吸菸。
  • 《金匱懸解》瓜蔞薤白半夏湯,人參湯,醫案一例
    胸痺心痛四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 大師經驗:瓜蔞薤白半夏湯的臨床應用
    根據所加藥物——半夏來看,是痰涎較盛,壅塞胸中所致,正如《金匱要略·心典》所云:「所以然者,有痰飲為之援也」。可見後條是論述胸痺病痰濁壅盛證的證治,屬胸痺重證。其病機為陽虛陰盛、痰濁壅塞胸中,胸陽痺阻,治宜通陽散結、逐飲降逆,方用瓜蔞薤白半夏湯。方中瓜蔞、薤白、白酒通陽散結、豁痰下氣,半夏燥溼化痰,逐飲降逆。
  • 栝蔞薤白半夏湯
    【白話解】胸痺病證,見到心胸和後背相互牽引疼痛,難以平臥的症狀時,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治療。方用半夏半升,栝蔞實一枚,因痰溼較重,陰邪上乘,薤白辛溫升散,多則不利降逆,且白酒已增量,故較上方減量,只用三兩,諸藥與白酒一鬥同煎,其滌飲除痰的療效可以稱之為神奇。
  • 瓜蔞薤白白酒湯案例(轉)
    問其病因,則為寒夜傴僂制裘,裘成稍覺胸悶,久乃作痛。予即書瓜蔞薤白白酒湯授之。方用:栝蔞15克薤白9克高梁酒1小杯。2劑而痛止。翌日,復有胸痛者求診,右脈沉遲,左脈弦急,氣短。問其業,則亦縫工。其業同,其病同,脈則大同而小異,予授以前方,亦2劑而瘥。蓋傴倭則胸膈氣凝,用力則背毛汗洩,陽氣虛而陰氣從之也。
  • 瓜蔞薤白白酒湯-心臟病神方
    2.大家可能質疑難道不辨證麼?辨證是必須的,但是不是在選方上辨證,而是在瓜蔞薤白白酒湯用法上辨證,至於瓜蔞薤白白酒湯這個基礎方是「一百年不動搖的」。(1)首先是瓜蔞,現在藥房一般就是全瓜蔞和瓜蔞仁兩種,瓜蔞仁這裡是不用的了,但是僅僅全瓜蔞是不夠的,我運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據情況選用全瓜蔞或者瓜蔞皮。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薤白(白酒湯、半夏湯、桂枝湯)
    仿栝蔞薤白半夏湯合橘枳薑湯化裁。處方:栝蔞30克,薤白12克,半夏15克,枳殼10克,橘皮15克,生薑6克,黨參30克,生黃芪30克,桂枝12克,香附12克。服上方2個月後,心前區痛偶見,胸悶氣憋減輕,脈弦細,苔薄。心電圖T波V4~6由倒置轉低平,或雙向,ST段V4~6由下降0.1mV轉前回升0.05mV。
  • 瓜蔞薤白半夏湯,心臟病胸痺之神方!
    瓜蔞薤白半夏湯 來源於《金匱要略》,原方組成由栝蔞實12克 薤白9克 半夏9克,白酒70毫升(非現代之白酒,實為黃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藥物組成
  • 心臟病的神方:瓜蔞薤白白酒湯
    2、大家可能質疑難道不辨證麼?辨證是必須的,但是不是在選方上辨證,而是在瓜蔞薤白白酒湯用法上辨證,至於瓜蔞薤白白酒湯這個基礎方是「一百年不動搖的」。於是開方瓜蔞薤白半夏湯: 瓜蔞皮30g 薤白30g 半夏30g 元胡30g、五靈脂20g(包)、生蒲黃20g(包),加姜棗同煎,黃酒和水各半,2付。 先吃2付,結果一劑痛定。後又吃3付。
  • 每日一經方--瓜蔞薤白半夏湯
    瓜蔞薤白半夏湯,來源於《金匱要略》,有行氣解鬱,通陽散結,祛痰寬胸的功效。由栝蔞實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現代之白酒,實為黃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藥物組成。【方歌】栝蔞薤白半夏湯,祛痰寬胸效顯彰;三味再加酒同煎,寬胸散結又通陽。【功效】行氣解鬱,通陽散結,祛痰寬胸。【組成】栝蔞實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現代之白酒,實為黃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 心臟病神方 -《金匱要略》 瓜蔞薤白白酒湯
    2.大家可能質疑難道不辨證麼?辨證是必須的,但是不是在選方上辨證,而是在瓜蔞薤白白酒湯用法上辨證,至於瓜蔞薤白白酒湯這個基礎方是「一百年不動搖的」。3.既然穩定了那就先不安,我開了方子,當然是瓜蔞薤白白酒湯了,不過加了半夏,就是瓜蔞薤白半夏湯了,然後加了元胡、五靈脂、生蒲黃,一共六味藥,加姜棗同煎,黃酒和水各半,三付藥。
  • 劉永家教授運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治療心肺疾病臨床經驗
    方選栝萎薤白半夏湯加味:瓜萎殼20g,法半夏l0g,薤白10g,陳皮10g,厚樸10g,鬱金10g,丹參15g,石菖蒲10g,甘草6g,川貝母12g,魚腥草30g,制百部10g。水煎服,每日1劑。2月31日二診:服藥10劑後,患者胸悶症狀緩解較為明顯,未再發生夜晚入睡後心絞痛發作,偶咳嗽,痰量少,舌胖,舌邊尖有瘀點、瘀斑,苔白膩,脈滑。
  • 130、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131、胸痺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瓜蔞薤白半夏湯方       瓜蔞實​一枚(搗) 薤白​三兩 半夏​半升 白酒​一鬥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這又是一節,胸痺,如果短氣、喘息以至於不得臥,就說明寒往上攻得更厲害、更加重了,不只是喘息短氣咳唾而已,以至於使他不得臥,這是簡言,根據上面一節說的。
  • 胸痺——瓜蔞薤白白酒湯
    【加減】若以本方加半夏,名為瓜蔞薤白半夏湯,具有通陽散結止痛等功效;若以本方加枳實、厚樸、桂枝,名為枳實薤白桂枝湯,具有理氣寬胸,通陽散結,消痞除滿等作用。    另,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和枳實薤白桂枝湯,同治胸痺,均具有通陽散結、行氣祛痰的作用。
  • 瓜蔞薤白白酒湯
    (楊教授微信:A5855wzy或183 2663 5855)瓜蔞薤白白酒湯作者 焦樹德瓜蔞30~40克(原一枚)搗碎薤白9~15克(原半斤)白酒500~700毫升(原七升)本方加半夏10~12克名瓜蔞薤白半夏湯。主治胸痺病兼見不得臥、心痛徹背、舌苔白厚或白厚膩、關脈弦滑等症者。此為痰濁盛,故加半夏以除痰。本方去白酒加枳實、厚樸、桂枝,名枳實薤白桂枝湯。主治胸痺,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此為客氣留結在胸中,不止上焦陽虛,而中焦陽亦虛,故陰邪得以留踞,上逆動膈而為胸滿、脅下逆搶心。
  • 心臟病神方瓜蔞薤白白酒湯的不傳之秘
    《金匱要略》上的栝蔞薤白白酒湯與栝蔞薤白半夏湯,我統稱為栝蔞薤白湯,是治療胸痺、胸
  • 胡希恕、馮世綸:經方治療冠心病的經驗(附醫案)
    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大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瓜蔞薤白半夏湯、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經方治療冠心病的寶貴經驗,認真學習
  • 【焦樹德】瓜蔞薤白白酒湯
    本方加半夏10~12克名瓜蔞薤白半夏湯。主治胸痺病兼見不得臥、心痛徹背、舌苔白厚或白厚膩、關脈弦滑等症者。此為痰濁盛,故加半夏以除痰。本方去白酒加枳實、厚樸、桂枝,名枳實薤白桂枝湯。主治胸痺,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此為客氣留結在胸中,不只上焦陽虛,而中焦陽亦虛,故陰邪得以留踞,上逆動膈而為胸滿、脅下逆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