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心為何堅硬如鐵?妻棄子、對兄弟朋友持刀相向

2021-01-19 貪戀星期天

原創聲明/歡迎來到百家號,今天講述:漢高祖劉邦的心為何堅硬如鐵?妻棄子,對兄弟朋友持刀相向

常言道皇家血脈多涼薄,和世間所有人家不同的家庭結構往往造成同為親人卻互不相容的局面出現,這一切都是因為那個邪惡血腥又充滿誘惑的皇帝寶座,身處皇家子弟,有時候爭不爭那個皇位都由不得自己,如果你出生嫡子,那麼生下來皇位就是你的,可是別的皇子和皇帝妃子就不幹了,會想盡辦法來搏一搏到底有沒有機會讓你下臺。那麼作為開國皇帝的情況似乎更要慘烈,皇位是皇帝本人帶著一幹下屬拼殺得來,到了晚年除了要防止敵人,更加擔心敵人會是自己人。

人一旦上了年紀就像一個守財奴,由於身體條件的變化,體力與精力的不支,就容易擔心別人欺騙自己年邁,特別敏感多疑,脾氣和心智大變是常事,所以有的皇帝年輕時很是仁愛有德,到了晚年突然變得開始走向殘忍冷酷的極端。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一位皇帝,這個人不是到了晚年才突然轉變性情,而是從青年時期就有自私又無情的性子刻在了骨子裡,沒什麼機會表現而已,幾次生死關頭都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這個人就是鼎鼎有名的漢朝高祖,開國皇帝劉邦。劉邦的成就擺在那裡,毋庸多語,繼秦朝之後的第二個封建統治王朝,建立了漢朝四百年的基業,最厲害的是劉邦是首個平民草根出身的開國皇帝,是古代奴隸制轉為封建制的第一個草根皇帝。在秦末諸侯相爭中,劉邦沒有顯貴的出身,不是七國王室後人, 也不像項羽一樣是世代貴族出身,文化程度也不高,原本只是個沛縣街頭地痞流氓,經過抗擊暴秦,又打了四年楚漢戰爭,搖身一變成了開國皇帝。

在當皇帝之前和當上皇帝以後,劉邦都顯示出了超出常人的絕情和理智,劉邦要的就是成功和皇位,所以劉邦可以一次次被項羽打敗,又一次次的捲土重來繼續跟項羽打。在對待女人問題上,劉邦身邊不缺絕色美女,可是劉邦絕對不會再生死和成功關頭選擇女人,放棄自己的事業和生命。

項羽能做到對虞姬的不離不棄,劉邦絕不會。成皋之戰後,劉邦和當時反叛項羽的其他諸侯聯合起來攻伐項羽,項羽一挑全國,本來劉邦被封在了漢中,處在西部,項羽老巢在徐州,主要戰場在東部,結果劉邦想要乘項羽在前線作戰以此徐州老巢空虛,率領大軍偷襲,項羽得到消息示意大軍駐守前線不動,自己帶著三萬精兵來和劉邦的數十萬大軍相抗,結果三萬大軍將劉邦打的大敗,最後劉邦和大軍失散,部將夏侯嬰駕著馬車帶著劉邦一家慌忙逃命,在逃亡的路上,項羽的部隊好幾次要追上劉邦的馬車,劉邦見勢不妙,毫不猶豫將車上的妻子和孩子扔下車外,妻子即呂雉,孩子就是未來的太子劉盈和長女魯元公主。劉邦每扔一次,夏侯嬰就撿回來一次,前後幾次氣的劉邦拔出劍來要斬夏侯嬰。最後援軍趕到,才終結了這場拋妻棄子的慘劇。

不知道呂雉從那場逃亡中看清了丈夫多少面目,從前在沛縣的時候,呂雉沒有嫌棄劉邦家裡窮並且還有個私生子,一直安心操持家業,劉邦去芒碭山裡做土匪,呂雉帶著孩子和衣食去山裡看他,可是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丈夫沒有顧念任何情誼。而忠心耿耿的夏侯嬰本是劉邦兒時的好友,也免不了被劉邦處死的威脅。

文/(葉玲)原創,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沛公劉季,漢高祖劉邦!!!!
    秦亡後被封為漢王。後於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於滎陽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諡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 漢高祖劉邦原有兄弟六人,除了二哥封王,其他的兄弟都去哪了?
    閱讀《漢書》載漢高祖本紀,常會看到他人稱呼還未發跡的漢高祖劉邦為劉季。根據《國語辭典》和《左傳》的記載:「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同時,伯、仲、叔、季,也是指兄弟長幼的次序。辭典的解釋為:「兄弟排行的次序,長兄為伯,次為仲,又次為叔,最幼為季。」如三國梟雄孫堅有四個兒子:長子名孫策,字伯符;次子名孫權,字仲謀;三子名孫翊,字叔弼;四子名孫匡,字季佐。再如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排行第三,字文叔;二哥劉仲;大哥劉演,字伯升。以上二個例子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字的典型代表。很顯然,劉邦還有一個名為劉叔的三哥。
  • 漢高祖劉邦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
    漢高祖劉邦,從一個鄉野無賴小民成長為一代帝王,建立了大漢王朝。
  • 漢高祖劉邦長陵
    長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東約20千米的窯店鎮三義村北,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合葬墓。長陵東西並列著兩座陵墓,西為高祖陵,東為呂后陵。
  • 皇帝也有無奈:能打垮項羽的漢高祖劉邦,為何整治不了一個流竄犯
    劉邦的政令下行也時常受到阻礙。一個劉邦嚴令緝拿的流竄犯,卻受到上自列侯,下至平民的各種保護,令劉邦不得不赦罪並重用他。究竟漢高祖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尷尬呢?縱觀西漢大一統政治的演進歷史,從高祖到武帝,西漢經過六代帝王的辛苦經營,才在秦末戰火的餘燼上重建了一個類似於秦始皇治下的集權制國家。
  • 漢高祖劉邦誕育金劉寨
    點天下劉氏一家親關注漢高祖劉邦,字季,公元前二五六年誕生於豐縣中陽裡,曾任秦泗水亭長。
  • 漢高祖劉邦——劉氏名人
    這時泗水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加入到劉邦陣營。接著令雍齒守豐,自己率領軍隊進入薛,與秦軍大戰。郡守壯戰敗,逃至戚,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追斬壯。接著劉邦率軍再至亢父、方與,以曹參守方與。這時魏相周市來攻方與,曹參率軍迎之。但是雍齒卻據豐降魏.劉邦大怒,進攻豐。雍齒據城以守,沛公軍不能下豐,恰在此時,劉邦生病,於是還軍至沛。
  • 漢高祖劉邦概述(一)——劉氏文化
    曾祖父為魏國大夫劉清,生於魏都大梁,長於豐,秦時任泗水亭長,秦末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號沛公,後被楚懷王封為武安侯,西徵滅秦,秦亡後受封為漢王,在楚漢戰爭中擊敗西楚,建立(西)漢皇朝,成為漢帝國的開國皇帝,卒後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諡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
  • 漢高祖劉邦!
    自從劉邦於公元前3世紀末建漢稱帝,昔日名不見經傳的豐沛劉氏,便一躍而為我中華國姓,尊為漢朝皇室。    接著,高祖劉邦又確立分封祖制,把皇室劉氏子弟分封到全國各地為王為侯,以屏藩漢家劉氏天下。繼任的各位漢家皇帝,也都遵循這一古制。  各地親王,又將他們的子弟封為郡王和諸侯。
  • 高祖劉邦是千古厚黑第一人
    民國時期,蜀中奇人李宗吾的名著《厚黑學》,認為漢高祖劉邦是千古厚黑第一人。我深以為然。
  • 漢高祖劉邦的一生事跡簡介
    ,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1、雍齒叛豐劉邦起事後,立即開始攻略周邊郡縣,先是攻胡陵、下方與,與泗水監平大戰於豐,破之,這時泗水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加入到劉邦陣營,接著令雍齒守豐,自己率領軍隊進入薛,與秦軍大戰,郡守壯戰敗,逃至戚,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追斬壯。
  • 同為布衣天子 自比劉邦的朱元璋 在治國之策上受到漢高祖哪些影響
    顯見此時的朱元璋已經開始以漢高祖自比了。投其所好也為從龍之心 眾臣也把朱元璋比成劉邦作為蓋棺定論的《明史》就說,「太祖以漢高自期。」而想做從龍之臣的眾多臣下當然也希望朱元璋能成為劉邦。甚至在討論古代帝王偉業時,重臣也齊齊頂劉邦。一次朱元璋和臣下探討漢高祖和唐太宗誰更勝一籌時,魏觀等人就說那肯定是劉邦勝出,「太宗雖才兼文武,而於為善未免矯柔。高祖豁達大度,規摹宏遠。以此觀之,高祖為優。」
  • 試論漢高祖劉邦少年時期的文化底蘊
    張良自此研習多年並有心得,終於學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本領,在追隨漢高祖劉邦的過程中,經常講解兵書給劉邦聽,劉邦聽後的反映是認同並且高興;張良也常常對他人講述太公兵法,但卻沒有人能夠領悟其中的真諦。對此,張良的感想是:沛公的悟性是上天賜予的。 根據史料記載,漢高祖出生於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 漢高祖劉邦家族史
    46朝良公→47廷聲公→48元振公→49勝海公→50杜伯公(杜姓起源)→51隰叔公→52士蒍[上艹+下為]公→53士縠公→54士會公(範宗起姓)→55拱照公→56報聯公→57致祿公→58文 公→59士雲公→60倉模公→61榮信公→62封誥公→63大祿公→64富仙公→65貴文公→66得 公→67璋秀公→68金盛公→69榜照公→70顯科公→71思龍公→72恩盛公(清公)→73榮公→74煓公→再下傳就是漢高祖邦公了
  • 漢高祖劉邦 01 中年人的辛苦掙扎史
    而劉邦以平民之身,起於草莽,身踐帝祚,自有尊位以來,劉邦為第一人。布衣之身,而世尊之以高,實為不易。於劉邦而言,卻只是中年人奮起掙扎,而有所成而已。劉邦地位很卑微,以至於沒人知其確切生辰,《史記》《漢書》凡作二說,相差九年之巨——《史記集解》皇甫謐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漢十二年,年六十二。」也就是說劉邦為前 256 年生人。
  • 【劉氏名人】-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沛豐邑中陽裡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早年是沛縣泗水亭長、後尊稱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
  • 漢高祖劉邦出生地豐邑考證——劉氏文化
    1921年出版的《中華名人大辭典》云:「漢高祖,豐人,姓劉,名邦」。民國初年出版的《中華通史》載:「漢高祖,姓劉,名邦,字季。廟號太祖。沛,豐邑中陽裡人,即今江蘇豐縣人」。在《高祖本紀》上劉邦曾自言:「豐,我所生也,極不忘耳。」《史記.盧綰列傳》載:「盧綰,豐人也,與高祖同裡。」
  • 兄弟的背叛:盧綰為何與劉邦反目成仇?有人想挽回,可是已經晚了
    機緣巧合下,事情起了變化「漢十一年秋,陳豨反代地,高祖如邯鄲擊豨兵,燕王綰亦擊其東北。」盧綰原本積極地響應了漢高祖討伐陳豨的戰役,還派部屬張勝到匈奴遊說,企圖阻斷陳豨來自匈奴的支援。 劉邦劇照臧衍以一席「豨等已盡,次亦至燕,公等亦且為虜矣」的話,改變了張勝的想法,使他決定不再要求匈奴停止幫助陳豨,轉而希望利用匈奴、陳豨、燕國三方的互相制衡關係,讓燕國在漢高祖劉邦的眼中更具存在價值
  • 漢高祖劉邦是個出了名的混混,但為何卻被一個老人折服?
    漢高祖劉邦是個布衣天子,平時性格暴躁,誰也不服,但誰也想不到劉邦在洛陽城卻被一個老頭給教訓了,最關鍵的是他還慫得只知道一個勁地點頭!這個人就是新城三老之一的董公,當時劉邦兵臨洛陽之後,就想直接和項羽單挑。
  • 漢高祖劉邦臨死之前,為什麼要規定「非劉氏不得稱王」呢?
    漢高祖劉邦晚年刑白馬盟天下:「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簡單說就是:「打今兒起,除了我老劉家的人,誰也不能再封王了!」那麼,劉邦晚年為什麼要整這麼一出呢?這還要從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天下說起。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後來的漢高祖劉邦。而項羽本身雖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他給自己封的西楚霸王差不多就是當年周天子一般的存在,甚至還不如周天子!周天子好歹還是「天子」,而項羽只是「霸」而已……這也為後來異姓諸侯王們的政治投機提供了最大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