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在今天當然還是有實戰意義的,這部中國戰爭史上的經典著作可以說是經歷了很多戰火考驗的經驗總結,而人類的戰爭不管怎麼發展,形式怎麼變化,其實質的東西依然沒有什麼改變,最終的目標:還是在儘量減少我方傷亡的情況下爭取最大的勝利成果。而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就充分地展示了,在面對各種敵情的情況下,應該採取的正確應對方法,其本質就是上面說的在勝利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減少己方的傷亡甚至沒有傷亡,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方法了。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闡述:
《孫子兵法》的情況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西方最有名的軍事著作,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約2000多年,這本書也被稱為「兵學聖典」。全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文章。作者為春秋時期的吳國將軍孫武。
這本書最早的版本為1972年山東銀雀山出土的漢墓竹書《孫子兵法》,惜為殘簡,不能窺其全貌,經漢簡專家整理小組整理,於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現存最早的刻本為南宋孝宗、光宗年間的《十一家注孫子》本;又有《武經七書》本《孫子》,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印。
這本書中的十三篇文章,每篇皆以「孫子曰」開頭,按專題論說,有中心,有層次,邏輯嚴謹,語言簡練,文風質樸,善用排比鋪陳敘說,比喻生動具體,如描寫軍隊的行動,文章中是這麼形容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孫子兵法·軍爭篇》),既貼切又形象,氣勢不凡。以作戰的縝密思維為文章謀篇布局,對身經百戰的將軍孫武而言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在《孫子兵法》一書的開篇就寫明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軍事是直接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事情,必須要重點關注它。這本書裡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軍事理論 ,把政治作為決定戰爭勝敗的首要因素,歸納出戰爭的原理原則,舉凡戰前之準備,策略之運用,作戰之部署,敵情之研判等,無不詳加說明,巨細靡遺,周嚴完備,它充分總結了古代軍事作戰的經驗,至今仍有重要的意義。偉人毛主席也對這本《孫子兵法》也十分推崇,並且熟讀它。
《孫子兵法》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
《孫子兵法》這本書作為兵家聖典,不僅我國的軍人耳熟能詳,很早就傳到了國外,被國外軍人視為重要的必讀軍事著作。在鄰國日本曾經的軍事最高學府陸軍大學裡面,所有來這裡學習的人必須看的一本書就是這本《孫子兵法》,而這所日本的陸軍大學是培養日本高級軍官將官的學校,可見這本書的影響力。
在美國著名的軍事院校西點軍校裡面,這本《孫子兵法》也是所有在裡面學習的人必須要看的一本軍事著作,可以說是必讀書目。這本書在全世界軍事院校裡面即使不是必讀書目也是重要的參考書目,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不曾改變過。
舉個現代戰爭的中有名例子,在21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前期,美軍充分地運用了《孫子兵法》裡面的『用間』思想。具體表現為:當時在伊拉克薩達姆手中最有戰鬥力力的軍隊是數量龐大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這是所有伊拉克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但是這支部隊直至最後也沒有做出像樣抵抗,並且大批共和國衛隊投降了美軍,這成為了當時戰爭的一大謎團。一直到戰後,美軍才公布真相,他們是用數千萬美元收買了共和國衛隊裡面的將領,從而避免了和共和國衛隊的一場惡戰。不過美軍只學到了《孫子兵法》中「攻」的原理,卻沒有注重它的另一方面—「防」,也就是鞏固戰果,這導致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軍傷亡數字反而在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在現代社會裡,經典的東西依然會繼續傳承,因為它被漫長的歷史深刻檢驗了,證明了它是正確有用的,就如《孫子兵法》這本書一樣,它經歷了無數場戰爭的考驗,並且通過了,所以它能流傳到現在還一直在被各種人學習,不只是軍事謀略,還有很多其他的,所以在今天它是有實戰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