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近十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移動社交工具也發生了巨大變革:從QQ到微信、博客到微博、花椒映客到抖音快手。而伴隨著移動社交生態的不斷完善,市場上的商業模式也是日新月異:從門店到電商、代購到公眾號商城、直銷到微商,可謂百花齊放、各領風騷。
那麼與之息息相關的移動電商升級版、社交新零售的典型代表——微商,是如何發展的?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2011年微信上市,僅有通訊功能、漂流瓶和搖一搖。可以匹配通訊錄和QQ帳號,也就是熟人關係鏈吸引;搖一搖、漂流瓶則允許陌生人社交。
2012年微信開放朋友圈,註冊用戶達到2億。陌生人升級為點讚之交,互動增加,微信從一個通信軟體轉變為社交圈。開始有人在朋友圈分享吃喝玩樂,所見所聞。
2013年微信添加公眾號、微信支付、遊戲中心等功能,活躍用戶達3.5億。第一批嗅覺靈敏的人開始了海外代購,開創了微商的買賣交易,但此時的微商是混亂的:沒有模式、沒有產品保證、刷屏賣貨。
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功能開放,一夜之間讓數千萬用戶綁定了自己的銀行卡,而微信支付也一戰成名,奠定了自己在行動支付中的地位;同年朋友圈允許發布短視頻。於此同時微商開始有層級代理模式,誕生第一個百億微商品牌思埠集團,產品依舊混亂。
2015年各類產品大舉進入微商:瑪卡、洗護、母嬰用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均通過微商層級模式快速裂變,也引起國家重視開始打擊不法分子,央視報導毒面膜事件,市場+政策雙調控之下微商大換血。
2016年微商從業人數超2000萬人,流水突破5000億,各省出現微商大團隊;「朋友或熟人推薦」成為當年網絡消費第二決定因素,但是「微商」卻成為當年中國網絡消費不滿意排行榜首。同年微信限制加好友人數,關停三級分銷微商城、關閉營銷號。
2017年摩能國際崩盤,環球捕手、雲集微店、小黑裙等三級分銷類公眾號被封,微商操盤揭秘文章盛行,「喜提歐巴馬」成為當年最後狂歡,用風口浪尖形容這一年不為過。
2018年微信活躍用戶達到10億。蒙牛、娃哈哈、達利、南京同仁堂進軍微商,微商品牌化、規範化、企業化正式形成。
2019年電子商務法出臺,國家開始把微商列入法律政策,開始整頓微商市場,微商從業人口需要辦理個體戶營業執照,辦理公司營業執照。同年5月,社交電商平臺雲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2020年疫情爆發,線下生意一落千丈,短視頻、社群運營等玩法異軍突起,全民直播、萬物分銷!
時間很貴,未來很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