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小筋鬥」何以翻出「大世界」

2020-12-27 福州新聞網

四位「美猴王」(資料圖片)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裡埃。」

  日前,關注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的戲迷和影迷們再度收到好消息:該片喜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的提名。這部由福建電影製片廠、福建京劇院、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的影片,已斬獲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藝術貢獻獎」、第14屆加拿大中國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16屆中美電影節「年度最佳戲曲電影」等多項殊榮。它就像片中的主角孫悟空那樣,「小筋鬥」翻出「大世界」,對於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京劇電影工程」前20部唯一武戲

  眾所周知,「京劇電影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國家級歷史性文化工程,被列為中宣部專項重點項目給予支持。這項文化工程是京劇史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技術最新的一次電影拍攝。其中,京劇電影《大鬧天宮》是「京劇電影工程」前兩批20部中的唯一一部武戲,也是第二批京劇電影工程首個劇目。

  這麼重要的一部戲,由福建京劇院擔綱聯合主創,體現了該院團深厚、獨特的歷史底蘊。據在創作團隊中擔綱統籌的王麗俐介紹,福建京劇院原系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野十兵團政治部京劇團,1948年誕生於淮海戰役硝煙瀰漫的戰場之中,1953年集體轉業地方,成立福建京劇團,2006年更名為福建京劇院。60多年來,該院團繼承傳統、銳意創新,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創演了《真假美猴王》《雷鋒之歌》《山花》等劇目。

  其中,神話劇《真假美猴王》先後在上海、北京、天津、濟南等地巡迴演出,引起了轟動。並於1981年10月參加國慶演出後進中南海作匯報表演,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1983年,《真假美猴王》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攝成彩色影片,發行國內外,反響巨大,影響深遠。

  王麗俐說,正因這段輝煌的過往,「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的專家把《大鬧天宮》交由福建京劇院負責創排。組長龔學平表示,《大鬧天宮》承載著取得京劇武戲歷史性突破的重要使命,「這樣一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交給福建京劇院,無疑是對這些年來福建京劇事業發展的肯定與讚許」。

  同時,相關部門設立了前所未有高規格的組織架構與領導班子,為《大鬧天宮》的創排工作保駕護航,體現了各級領導對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視和深思遠慮。

  20多位專家泰鬥共同把脈創排

  據了解,「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專門成立了《大鬧天宮》劇目專家指導委員會,協調包括多名武戲泰鬥在內的全國京劇專家全程把脈指導,全國十幾個京劇院團和藝術院校的30多名優秀武生聚集福州,以演美猴王著稱的北京京劇院一級演員張四全擔任舞臺版執行導演。

  值得一提的是,有四位「美猴王」共同參演這部京劇影片,這也是該片的重要特色之一。他們是中央戲劇學院的王璐、福建京劇院的李哲、北京京劇院的魏學雷和詹磊等四名優秀青年武生。每個人的不同場次既要考慮「原汁原味」,又不能「一成不變」,四人共同參演,則在「差異」中體現「統一」,達到了更高的美學標準。

  為了把這齣武戲經典表現好、傳承好,福建京劇人立山脊、樹大旗,「招兵買馬」實行「大兵團」作戰;請「大家」,邀「泰鬥」,保證品質。從劇目的遴選到電影劇本的研討審視,再到演員陣容的敲定,都離不開20多位資深京劇藝術家、劇作家、戲劇評論家組成的「京劇電影工程」藝術指導小組專家的策劃與指導。

  最讓工作人員難以忘懷的,是對京劇門戶、行當的破除。《大鬧天宮》的創排組織了十餘場的大型研討會。除了「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組長龔學平、副組長劉曉晨外,藝術指導小組召集人趙書成,專家指導小組吳江、李幼斌、楊少春、張四全、滕俊傑、馬崇傑及二十幾位京劇界著名表演藝術家、理論評論家、劇作家就《大鬧天宮》劇本創作、舞臺呈現、表演風格等展開了充分論證。每個人的發言都閃爍著智慧、體現著責任、充滿著學識。

  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曾感慨:「20多位專家為一齣戲把脈反覆研討,名家擔綱、高手組合,破除門戶之見、行當之限。《大鬧天宮》為京劇藝術人傳承之路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堪稱成功範例!」

  戲劇和電影找到最佳契合點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將這部武戲列入了集團重點影視項目「頭號工程」,確定由集團所屬的福建電影製片廠負責影片拍攝。接到拍攝任務後,福建電影製片廠努力尋找戲劇與電影兩種形式的最佳契合點,力求將京劇國粹藝術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

  《大鬧天宮》劇組成立伊始,便定下了「先有舞臺版,再有電影版」的方向。排好舞臺版,打磨好舞臺上「大聖」的神情、神態、神韻,是《大鬧天宮》電影拍攝成功的關鍵。

  舞臺版首先在鳳凰劇院成功首演。演出匯集了全國14家院團的85名精兵強將,以一場人物個性鮮明、劇情扣人心弦、打鬥新奇驚險的精彩表演,重現了京劇武戲經典之作。整臺節目氣勢恢宏、表演精彩、場景美輪美奐,爆炸性效果設計具有很大震撼力,猴戲的武打跟鬥等表演十分精彩。專家一致表示,這麼大的場面展現武戲風採是近幾十年少有的。

  舞臺版為京劇電影的最終成功,築下了一塊沉甸甸的基石。但越是舞臺上的經典看點,越是電影展示的難點。為此,電影版重新編排了個別場次的武戲,讓武戲動作在呈現於大銀幕時更加真實好看。舞美設計幾易其稿打破舞臺局限,力求唯美大氣,數十張京劇臉譜的大集合,都成為電影的亮點。

  為了能夠更加貼合觀眾的影視審美,影片合理運用了一些現代電影的CG、動畫和電影拍攝技巧等影視高科技來整體提升電影的觀賞度,放大在舞臺下觀眾所體驗不到的視覺衝擊和京劇美學藝術。其中,「老君爐」一場的視聽效果發揮到了極致。

  王麗俐表示,京劇電影是將中國傳統戲曲與現代影視科技技術相結合,把抽象的戲曲文化意識形態巧妙地裝進電影的載體中,讓觀眾在體驗現代影視科技震撼的同時領略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大鬧天宮》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放大京劇武戲的高難度技巧,加強視覺衝擊,增加影片的可觀看性。

  「這部電影力圖做到——老年人看了叫『絕』、中年人看了點『贊』、青年人看了喊『爽』。」她說。作為京劇電影發展的高峰之作、振興京劇武戲的經典劇目,《大鬧天宮》是一張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名片」,必將推動全社會特別是青年一代對國粹京劇藝術傳承發展報以關注目光,讓這一藝術瑰寶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沈仁達)

相關焦點

  • 「小筋鬥」翻出「大世界」: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喜獲第33屆中國...
    中工網訊 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藝術貢獻獎」、第14屆加拿大中國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16屆中美電影節「年度最佳戲曲電影」……座座獎盃餘溫猶在。11月27日,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又喜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小筋鬥」何以翻出「大世界」
    原標題:「小筋鬥」何以翻出「大世界」 它就像片中的主角孫悟空那樣,「小筋鬥」翻出「大世界」,對於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京劇電影工程」前20部唯一武戲   眾所周知,「京劇電影工程」是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國家級歷史性文化工程,被列為中宣部專項重點項目給予支持。這項文化工程是京劇史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技術最新的一次電影拍攝。
  • 永遠難忘嘅《大鬧天宮》動畫片
    上世紀60年代,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嘅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影響咗幾代人,即便擱在全世界也聞名遐邇。聽講,呢啲栩栩如生嘅動畫人物,其設計者叫張光宇。佢系中國動漫奠基人。京劇臉譜、民間泥人、年畫、剪紙畀咗佢無窮靈感,讓他設計出嘅「美猴王」等角色造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動畫史上嘅經典,令人過目不忘,深入人心。佢認為:美猴王孫悟空,系代表勇敢活潑,機智,純真,敢作敢為,戰鬥的精神。佢真系全情投入,將美猴王當成系敢作敢為嘅真人物來設計嘎。
  • 張光宇:「大鬧天宮」造夢者
    上世紀60年代,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影響了數代人,即便擱在全世界也聞名遐邇。不過,卻鮮少人知曉這些動畫人物的設計者正是張光宇。京劇臉譜、民間泥人、年畫、剪紙給了他無窮靈感,讓他設計出的「美猴王」等角色造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動畫史上的經典。
  • 英國人:中國京劇演員穿6英寸高靴子翻筋鬥 太嚇人了
    英國《衛報》網站11月9日文章,原題:穿著6英寸高的靴子翻筋鬥:極其艱苦的京劇世界房間中央鋪著一條精美的綠色地毯,上方掛著的幾盞紅燈籠在空調的吹拂下顫動著。角落裡,一些十幾歲的男孩身穿T恤和慢跑褲在熱身。有幾個做了幾個空翻,然後靠著牆倒立。突然,傳來尖銳的拉琴和敲打樂器的聲音。一名女演員輕盈向前移動。
  • 封面歌曲《大鬧天宮》
    (歌曲封面由zaimusic音樂設計工作室原創出品)由潘藝翔和吳劍中作詞,潘藝翔作曲,李袁傑演唱的新單曲《大鬧天宮》已正式上線。歌曲《大鬧天宮》中講述了齊天大聖孫悟空叱吒天地間大鬧天宮,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英雄霸氣。「棍棒下 一身咒很痛,仙界都為我驚鴻,滔天浪起風雲湧,就算一生無愛也無寵,奈何我七十二變 化身後,追溯蒼天的巨龍。」如意金箍棒握手中,這天下惡念盡除,無人入我眼。火眼金睛,七十二變,縱使本領通天也心中純然無畏。
  • 《大鬧天宮》美猴王設計者,居然被遺忘這麼多年
    來源標題:張光宇:「大鬧天宮」造夢者上世紀60年代,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影響了數代人,即便擱在全世界也聞名遐邇。不過,卻鮮少人知曉這些動畫人物的設計者正是張光宇。京劇臉譜、民間泥人、年畫、剪紙給了他無窮靈感,讓他設計出的「美猴王」等角色造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動畫史上的經典。他身上的標籤實在太多,中國現代設計師、前衛藝術家,中國動漫奠基人。若擱到今天,他會是時尚博主、千萬粉絲級大V、超級網紅。
  • 他的漫畫不只「大鬧天宮」,更嬉笑人間|張光宇誕辰120周年
    1961年版的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在中國電影史上堪稱「空前絕後」的存在。此後,《西遊記》雖不斷被改編和翻拍,但始終無法撼動《大鬧天宮》的經典地位。因而,在它上映半個世紀後,陳道明、陳凱歌、張國立、陳佩斯、周迅等一眾大腕明星願意為之重新配音,將其製作成3D版本,向其致敬。
  • 《大鬧天宮》入圍!金雞獎提名...
    最佳女主角提名者任素汐、周冬雨、柳巖分別發表感言致謝 《大鬧天宮》獲本屆金雞獎最佳戲曲片評委會提名 頒獎間隙,吳剛、sky天空少年、那吾克熱、周覓等演藝嘉賓為廈門觀眾獻上了精彩的文藝演出。
  • 科學解釋:為什麼孫悟空翻不出如來手掌
    「科學解釋為什麼孫悟空翻不出如來的手掌心」,看到這個問題覺得挺好玩的,好的,那我就試試科學的解釋一下。在西遊記裡,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誰也攔不住他,後來玉皇大帝趕緊找人去西天請如來佛祖來救駕。也不知道是如來佛祖本來比較巨型還是孫悟空自己變小了,我想應該是前者。反正孫悟空跳上去後就跟只小昆蟲似的。
  • 觀影《大鬧天宮》
    最近,我參加了一個針對校園記者特別安排的活動——觀影《大鬧天宮》。《大鬧天宮》講的是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下凡請孫悟空上天做官。剛開始孫悟空做的是弼馬溫,可他嫌官小就怒氣衝衝地回了花果山,玉皇大帝便派十萬天兵想把孫悟空抓回天庭,可沒抓住。
  • 教你家的鸚鵡翻筋鬥
    圖文/養鳥那些事翻筋鬥的訓練簡介難易度:簡單。訓練道具:站棍、零食。適合的鳥寶:大多數的種類。訓練時間:每節課程約二至十五分鐘。訓練目標:讓鳥寶做出完整的翻筋鬥。訓練細則:翻筋鬥訓練需要很多的耐心,但是對於老是喜歡表演誇張雜技的鳥寶來說沒有什麼難度(很多鳥寶都會這樣做)。不過,對於比較文靜的鳥實來說,這個訓練就不是那麼適合它們了。請觀察你的鳥寶在遊戲時的表現,若它總是能做出一些讓你驚訝的動作,那麼要教會它翻筋鬥就不成問題。步驟一讓鳥寶安穩待在站棍上,接著將零食移動到鳥寶的下方,這時鳥寶必須低下頭才能用眼睛盯著零食。
  • 孫悟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為什麼卻翻不出如來的手心呢?
    假如,悟空一個筋鬥能夠翻出如來手心,就算如來輸了。假如悟空一個筋鬥,不能翻出如來手心,就算悟空輸了。 當時,悟空覺得,自己一個筋鬥,能夠翻出十萬八千裡之外。無論怎樣,自己均能從如來手心翻出。 就這樣,悟空並未多想。
  • 小話西遊,為什麼金箍棒如此厲害?他的筋鬥為何能夠翻108000裡?
    因此金箍棒對於他這種已經悟得」空「的猴來說,可大可小、可長可短,可重可輕。但對於沒有覺悟的妖怪來說,金箍棒確實太重,所有我們在電視裡看到很多小妖怪們連抬都抬不動它。而孫悟空的另外一個拿手絕活就是:「一個筋鬥可翻十萬八千裡」也同樣讓人好奇,為什麼一個筋鬥就能夠翻「十萬八千裡」且不多不少呢?
  • 國慶特展來上海中心大鬧天宮
    央廣網上海9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由中國動畫IP之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攜手推出的《大鬧天宮》綜合原畫展暨萬籟鳴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別紀念展今天(25日)在上海中心53樓首次亮相。據悉,《大鬧天宮》特別紀念展即將於2020年9月25日—10月8日展出。
  • 如來佛祖的這項神通,讓孫悟空怎麼翻跟頭都翻不出他的手掌心
    孫悟空大鬧天宮,直打到凌霄殿外,非常淡定的玉皇大帝派人請來了如來佛祖,兩個人在凌霄殿外比鬥起了神通。《西遊百問》第024期:如來佛祖究竟使用了什麼手段,讓孫悟空翻不出手掌心?想要困住孫悟空,大概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手掌變大,孫悟空飛多遠,手掌就變多大,總比他多那麼一絲絲,就讓他跳不出去。另外一種就是限制孫悟空法力,給他一種幻覺,讓他看不出仍然在手掌之內。從全書來看,如來佛祖並沒有施展過第一種無限變大神通,這種神通也太過逆天。
  •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根本不算什麼,此三人大鬧天宮才真正厲害
    孫悟空的一生做了很多事情,也創造了很多輝煌,但真正讓他引以為傲的,恐怕只有大鬧天宮了,孫悟空有兩次鬧天宮的經歷,第一次被二郎神和太上老君聯手降服,第二次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雖然說兩次都失敗了,但是也正因為這件事,讓他齊天大聖的威名響徹三界,同時也因為此事加入了取經團隊,最終修成正果。
  • 世界上最小的猴子,巴掌上能放好幾個,網友:逃不出如來掌心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玉皇大帝不得不去西天請佛。佛陀來了,並沒有急著修理孫悟空,而是和他打賭,說他不能把手掌翻出來。而一個筋鬥就能翻過千裡的孫猴子自然不相信。結果一個筋鬥之後,他沒有逾越如來的手掌,最後被他的手蓋成一座山,壓在五指山下。當然,這是一個童話故事。
  • 59年前的今天,那對雙胞胎兄弟完成了《大鬧天宮》上集
    1961年的這一天,萬籟鳴、萬古蟾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彩色影院動畫長片《大鬧天宮》上部的拍攝,這部動畫成為國產動畫的代表之作。有人說,中國早期動畫電影史實際是萬氏兄弟的創業史。探索民族動畫,講好中國故事,當下動畫行業如何傳承「萬籟鳴、萬古蟾精神」?
  • 風雷表演大隊長李魁元:探索直10翻筋鬥曾經遇險
    我問過總師翻筋鬥、橫滾等動作能不能做,總師當時的回答是『理論上應該能做』,雖然這個答案比較保守,但他們心裡一定也是想要實現這些動作的。」  當時家裡人和上級都不知道李魁元要嘗試這些動作。因為他怕家裡人會擔心,所以不可能提前讓他們知道。後來李魁元的女兒問他這些動作怎麼來的,他就說:「都是日常做過很多遍的,很熟了。」至於上級,這些動作是要上報的,當時沒人敢拍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