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進行「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第二次追加預算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度跳針直說因疫情才要紓困振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目前有三大類預算在立法院審查,一是產業紓困3.0計畫,二是前瞻計畫後續四年經費,三是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三者加總高達二・八八兆元。審理如此龐大預算是艱鉅的工程,立委必須具有清晰的腦才能推動建設,又防杜浪費。透過近日的立委質詢,人們已可一窺蔡政府浮編名目、濫用公帑的本事,這些預算之揮霍無度堪稱史上之最。
舉例而言,國民黨立委吳怡玎發現,紓困3.0預算中有農委會編列的七七六萬元經費,要用於舉辦「全臺炒飯大賽」。她質疑,炒飯比賽原編列在例行的「年度預算」項下,如今卻改編到「紓困特別預算」中,根本是濫竽充數。農委會去年即辦過全臺炒飯比賽,當時尚無疫情,用的自然是年度預算;這類例常活動為何要進到紓困預算來爭搶資源,又有何紓困的迫切性?
不僅如此,除了炒飯比賽,農委會編列的紓困預算還包括到香港舉辦特賣會,以及到日本推銷臺灣水果。事實上,行銷推廣原是政府例行業務,如何扯上紓困?何況,疫情期間各地邊境管制十分嚴密,農委會怎麼可能派人到香港、日本推廣農產?說穿了,炒飯比賽及海外行銷利用紓困名義編列特別預算,是農委會習慣性的「不誠實」,就跟主委陳吉仲處理美豬一樣本末倒置又便宜行事,見洞就鑽。
農委會竟連炒飯比賽經費都敢堂皇假「紓困」之名,那麼蘇貞昌在紓困預算中編列的「私房錢」,膽子顯然就更大,胃口也更寬了。立委賴世葆發現,紓困特別預算中有一筆五二・八億元經費,完全未載明預算科目,等於是編給蘇貞昌的「公務私房錢」。當下,主計長朱澤民還酸他「看錯行、弄錯數字」;但最後,衛福部坦承確實編了這筆經費,要供蘇揆「統籌運用」。以蘇貞昌一向行事依藍綠分大小眼,有如此豐厚的「私房錢」,豈非更滋長行政不中立?
對於緊急事項之支應,各級政府本來就設有第一預備金和第二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那麼,紓困特別預算為何還要另設科目不明的「私房錢」,供閣揆私下運用?再說,紓困特別預算必須以舉債方式籌款,名目不詳的計畫豈能納入其中?尤其弔詭的是,當初蔡政府編列新冠疫情紓困計畫,以為僅此一回,誰知全球疫情沒完沒了,必須一再追加補貼救濟,規模已累增到超乎想像的地步。儘管蔡政府用「3.0」之名來美化紓困,彷彿計畫不斷「進化」;事實上,這是政府錢坑的「無止境化」。
且看,紓困3.0總計編列了二一○○億元,其中用於「回補」的金額,竟高達一二三五億元。換句話說,預算都還沒通過,錢已用掉了六成,更別提其中夾藏了多少諸如全臺炒飯比賽、香港特賣會、院長私房錢之類的名不正、言不順項目。更可議的是,「炒飯比賽」的前身為「碗粿比賽」,農委會一直採取限制性招標,皆由同一家公司得標;而這家行銷公司則是在蔡英文二○一六年當選領導人之次日成立,其利益輸送之嫌撇得清嗎?
年度例行的炒飯比賽突然改為紓困預算支應,乃至閣揆擁有五十多億元的紓困私房錢,佔總預算的比例也許不大,卻暴露了蘇內閣獨斷獨行、予取予求的濫權作風。尤其可議的是,去年底蔡英文才自詡是「最重視財政紀律」的政府,號稱「廿二年來首度達成預算平衡」;不旋踵,如今政府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已高達六兆多元,成為史上之最。任憑蔡政府如此揮霍下去,才真是債留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