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從炒飯賽到私房錢,看史上最揮霍預算

2021-02-25 U臺說

立法院進行「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第二次追加預算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度跳針直說因疫情才要紓困振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目前有三大類預算在立法院審查,一是產業紓困3.0計畫,二是前瞻計畫後續四年經費,三是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三者加總高達二・八八兆元。審理如此龐大預算是艱鉅的工程,立委必須具有清晰的腦才能推動建設,又防杜浪費。透過近日的立委質詢,人們已可一窺蔡政府浮編名目、濫用公帑的本事,這些預算之揮霍無度堪稱史上之最。

 

舉例而言,國民黨立委吳怡玎發現,紓困3.0預算中有農委會編列的七七六萬元經費,要用於舉辦「全臺炒飯大賽」。她質疑,炒飯比賽原編列在例行的「年度預算」項下,如今卻改編到「紓困特別預算」中,根本是濫竽充數。農委會去年即辦過全臺炒飯比賽,當時尚無疫情,用的自然是年度預算;這類例常活動為何要進到紓困預算來爭搶資源,又有何紓困的迫切性?

 

不僅如此,除了炒飯比賽,農委會編列的紓困預算還包括到香港舉辦特賣會,以及到日本推銷臺灣水果。事實上,行銷推廣原是政府例行業務,如何扯上紓困?何況,疫情期間各地邊境管制十分嚴密,農委會怎麼可能派人到香港、日本推廣農產?說穿了,炒飯比賽及海外行銷利用紓困名義編列特別預算,是農委會習慣性的「不誠實」,就跟主委陳吉仲處理美豬一樣本末倒置又便宜行事,見洞就鑽。

 

農委會竟連炒飯比賽經費都敢堂皇假「紓困」之名,那麼蘇貞昌在紓困預算中編列的「私房錢」,膽子顯然就更大,胃口也更寬了。立委賴世葆發現,紓困特別預算中有一筆五二・八億元經費,完全未載明預算科目,等於是編給蘇貞昌的「公務私房錢」。當下,主計長朱澤民還酸他「看錯行、弄錯數字」;但最後,衛福部坦承確實編了這筆經費,要供蘇揆「統籌運用」。以蘇貞昌一向行事依藍綠分大小眼,有如此豐厚的「私房錢」,豈非更滋長行政不中立?

 

對於緊急事項之支應,各級政府本來就設有第一預備金和第二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那麼,紓困特別預算為何還要另設科目不明的「私房錢」,供閣揆私下運用?再說,紓困特別預算必須以舉債方式籌款,名目不詳的計畫豈能納入其中?尤其弔詭的是,當初蔡政府編列新冠疫情紓困計畫,以為僅此一回,誰知全球疫情沒完沒了,必須一再追加補貼救濟,規模已累增到超乎想像的地步。儘管蔡政府用「3.0」之名來美化紓困,彷彿計畫不斷「進化」;事實上,這是政府錢坑的「無止境化」。

 

且看,紓困3.0總計編列了二一○○億元,其中用於「回補」的金額,竟高達一二三五億元。換句話說,預算都還沒通過,錢已用掉了六成,更別提其中夾藏了多少諸如全臺炒飯比賽、香港特賣會、院長私房錢之類的名不正、言不順項目。更可議的是,「炒飯比賽」的前身為「碗粿比賽」,農委會一直採取限制性招標,皆由同一家公司得標;而這家行銷公司則是在蔡英文二○一六年當選領導人之次日成立,其利益輸送之嫌撇得清嗎?

 

年度例行的炒飯比賽突然改為紓困預算支應,乃至閣揆擁有五十多億元的紓困私房錢,佔總預算的比例也許不大,卻暴露了蘇內閣獨斷獨行、予取予求的濫權作風。尤其可議的是,去年底蔡英文才自詡是「最重視財政紀律」的政府,號稱「廿二年來首度達成預算平衡」;不旋踵,如今政府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已高達六兆多元,成為史上之最。任憑蔡政府如此揮霍下去,才真是債留子孫。

相關焦點

  • 評論│一場選舉狂撒七千億,民進黨揮霍無上限
    何況,撒大錢卻未經專業評估的建設,其實是一種迷幻藥;以臺灣預算大權掌控在中央手中的現實,就算在野地方民代也只能接受裹脅,誰敢說不?但輿論和在野黨在國會反對的聲音那麼大,執政黨卻置之不理,這不是選擇性裝聾嗎? 根據國民黨羅列的賴揆政策支票清單,從七月底到九月初,總計洋洋灑灑高達七四三一億元。
  • 評論│年金破產成為歷史 財政揮霍仍未停止
    蔡總統的得意未免太早,因為影響最眾的勞保年金改革迄今不見跡象,政府豈能宣稱大功告成?再說,面對退休軍公教一片哀號,政府對即將來臨的消費緊縮及心理不安也必須預為綢繆,否則社會將回歸的不是平靜而是哀愁。 從年改的推動看,民進黨政府的改革顯然避重就輕,且標準不一。第一,先對危機較不迫切的公教族群下手,卻把更棘手的軍保放在後頭,更把影響最廣的勞保年改刻意遺漏。
  • 評論│即將離去的閣揆,如何為兩兆總預算負責?
    問題在,賴揆所提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超過兩兆,創歷年最高紀錄;但他即將去職,已無法對這筆兩兆的超級預算負責。民進黨此刻若強力護航,是和稀泥的戰略,臺灣總預算將變成一筆糊塗帳。 事實上,林全下臺時,類似情況已發生過一次。林全大手筆編列的八年八千八百億前瞻建設預算,賴清德被迫照單全收;即使賴揆對個別項目有意見,也已覆水難收。
  • 評論│臺灣負債中,超徵不是撒錢的藉口
    進一步看,主政者願意散財固然慷慨,但要問的是:這散的是誰的財?慷的是誰的慨?去年稅收之所以超徵,主要來自營所稅、遺贈稅、菸酒稅、房屋稅等項目;其中尤以營所稅由十七%大幅調到廿%,到九月底就超徵了近六百億元。如果試問,當初的調幅是否合理?是否拔鵝毛下手太狠?
  • 短評│史上最強撒錢政府
    立法院剛剛通過前瞻後續四年預算,討論都沒討論,四二○○億元咻一聲就通過了。你同不同意都沒關係,反正你都得埋單。 最近大家搶登記三倍券,蘇貞昌看了龍心大悅,很高興大家對他這麼捧場。高興是當然的囉!花的是人民的納稅錢,還接受他們歌功頌德,天下還有這麼好康的無本生意嗎?可憐的老百姓,領個兩千元得辛苦登記再領,就開心得要命。
  • 評論│「安心旅遊」洩漏的財政不安心
    問題在,交通部當初推出這項計畫,對於經費所能支撐的人數和規模都應該有基本的估計;現在只進行到一半就耗光資源,只能說原先的計畫太離譜。 疫情陰影未退,此際能有益於活絡島內旅遊的政策,政府理當繼續推動。但不可諱言,近幾年在陸客逐漸止步之後,交通部幾乎年年都靠著政府補貼來支撐島內旅遊,幾已到了病態的地步。
  • 評論│蔡政府漸忘形於黨派之私
    林奏延因觸犯綠色禁忌而去職,畢竟只是他個人官運不佳;比較嚴重的是,政府這種偏私黨派的作法,已延伸至各項國家建設和預算的分派,卻仗著「完全執政」的優勢未受到應有的監督。例如,去年底,民進黨邀請嘉義市長涂醒哲到中常會報告嘉義市鐵路高架化的議題;蔡英文當場以主席身分裁示,要求行政院務必在二○一七年底前開工。
  • 評論│從桃機新航廈難產,看蔡政府的前瞻空談
    再看,交通部寄望讓桃機進階打大聯盟的關鍵建設——第三航廈,興建進度嚴重落後,要在二○二三年底如期完工的可能性已趨近於零。換言之,民眾至少還要再等四年,才能盼到一個大聯盟等級的桃園機場。依照目前蔡政府對重大交通建設的不當評估與資源錯置,桃機第三航廈要能順利啟用,還得花費更長時間,且航廈最終的外貌與品質也會與原先規畫的美好藍圖相去甚遠。
  • 評論│驚鴻一瞥的空包機,能填恆春機場無底洞?
    菲律賓白金航空包機「空機試飛」,21日上午從馬尼拉機場飛至恆春機場,屏東縣長潘孟安到場迎接。
  • 評論​│猛邀海外建築師,政府推本土文化的錯亂
    臺灣國際競圖從二千年後開始蓬勃,歷年成果固然為臺灣創造不少景點,也對境內競圖評審公開化等有幫助。但正如曾任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的建築師陳柏森所親見,國際競圖原意是希望帶動臺灣建築師創作力,但後來在執行面出現不少問題,最普遍的就是海外建築師不熟悉臺灣歷史、地理,就把既有想法塞進來。
  • ​評論│從兩道禁令看教育部如何輕賤大學自治
    教育部對大學遠距教學綁手縛腳、指指點點,一直到臺師大上月卅日出現第一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教育部才趕忙連夜修改規定,把門縫再開大一點。由此看,教育部不僅殘留威權心態,部署腳步也遠遠落後大學,並一路被疫情推著走。 過去幾年,教育部鼓勵各校進行數位教學,每年並編列大筆預算補助。
  • ​觀察│從韓國經驗看5G商轉
    原本市場預估大約到2019年底,使用者會有200萬人,但實際上5G簽約者已經達到500萬人。 就韓國5,100萬人口數來看,5G商轉不到十個月,就已經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簽約,顯示出5G通訊的強大吸引力。另外,韓國5G迅速拓展,也有其特殊因素。
  • ​評論│從中天被迫下架,到華視被迫上架
    若根據經營理性,中嘉選擇寰宇替補五十二臺,原是最合理的選擇。原因是,寰宇承諾支付的每年上架費多達三億元,比起臺視的一點二億元或其他競爭者,明顯高出甚多。相形之下,華視一年僅能支付一千八百萬元的上架費,陳耀祥等於強迫中嘉吞下兩億多的營收損失,這不僅是強人所難,更到了「以官逼民」的地步。
  • ​話題│振興券大可以狂勝消費券
    此次蔡政府幾經躊躇不願蹈其故轍,想必是有鑑於此瑕疵前例,乃從酷碰券到振興券不斷強調乘數效果;最後拍板買一千給三千,其目的即在以兩千元的給付,釣出三千元的消費,達到一點五倍的乘數。 不過,未考慮乘數,僅只是消費券的弊病之一。另一弊病,因不排富,令一部分補貼流入根本不缺這點小錢而消費傾向本就偏低的富戶手中,白白糟蹋了。
  • 評論│從託育到長照,蔡英文何以敢欺老騙少?
    蔡英文說,會「照顧好臺灣囝仔」,其辦法是「○到六歲政府跟你一起養」,從現行每年投資孩子六萬五千元,四年後提高到十萬元。相對的,韓國瑜陣營則提出「○到六歲政府幫忙養」的六六六生育補助方案,譏諷蔡營抄襲、撒幣,沒腦袋發想。 蔡營否認抄襲,反批韓營功課沒做足。事實上,蔡英文領導政府團隊,並掌握臺灣資源,提出的政見卻左支右絀。
  • 評論│賴院長,你該看的薪資數是三萬三
    而所謂「中位數」,則是把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從少到多依序排列,然後找到最中間的一點,比它高和比它低的人數相等,這才是真正的中間數。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目前勞工薪資的中位數是三萬三千五百零二元,亦即全臺有半數勞工薪資低於此數,這是賴清德必須認識的事實。 或許有人以為,三萬三與四萬八,差距不過一萬五千元,賴清德的說法也不算錯得太離譜。這樣的想法,其實大謬不然。
  • 我對NCAA冠軍賽的記憶…
    他告訴我,研究NBA,也必須研究NCAA,方能知曉其來籠去脈與人事關係。現在這個道理通不通,我不曉得,因為現在的資訊太發達,但我個人是認為NCAA是另一個籃球世界,所以也非常感興趣。 ●我看的第一場NCAA錦標賽轉播我在高中的時候開始看NCAA,當時臺灣有個電視臺叫「華視」,每週一到五下午四點到六點,有時會播NCAA的錦標賽賽事。
  • 評論│​勿讓全民淪為5G競標囚徒困境的受害者
    其中,最熱門的頻段三點五GHz,每單位得標金五○.七五億元,在目前全球已招標的5G經濟體中,臺灣超越南韓、德國與義大利等,居世界第一。 面對這樣的「世界第一」,除了政府以外,從電信業者、5G應用開發商到一般的民眾,都未見喜色。然而,失控的競標金額讓電信業者經營5G的成本壓力大增,意味著5G開臺後,民眾要用更高的資費才能使用5G服務。
  • 評論|民進黨的萬靈丹叫「撒錢」?
    與此同時,經濟部長沈榮津宣布,近期國際油價雖然波動,但臺電有八百億元「電價穩定基金」,政府將透過基金運作將電價調漲機會壓到「幾乎沒有」。 遇到問題,就「撒錢」解決,似已成了民進黨執政的慣用模式。空氣汙染治不了,就撒錢讓民眾免費乘車;電力供應左支右絀,就撒錢抑低電價來平息民怨。這樣的東補西貼術,真是執政的理想手段嗎?又果真以臺灣前途為慮嗎?
  • 「奢侈」的海膽炒飯
    霎時間,一陣強烈的苦辣與腥臭從舌尖到鼻腔,且後味悠長,以致吐到毫不保留。 再碰海膽是約莫一年後,在當時還叫吉之島的日式超市裡,不記得是為什麼事情慶祝,好友「忍痛」買了一盒北海道海膽刺身,以「只能給你一點兒」的姿態「逼迫」潘少吃下一口。一陣冰涼的清甜讓想吐出口又不好意思的潘少舒展了原本緊皺的眉頭,竟要求好友再「施捨」一口。原來這才是大家愛吃的海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