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疆棉花」風波之下,眾多的國外品牌紛紛跌入谷底,徹底涼透了的H&M連發幾次聲明也挽不回中國消費者的心。耐克、阿迪等品牌的在一些平臺的下架也讓國貨球鞋熱度不斷上升,李寧和安踏則成為了當下年輕人購買球鞋的首選品牌,也正是因此,李寧和安踏的球鞋價格一路飆漲,漲幅一度高達30倍。
不少人紛紛表示,炒鞋大軍這是轉戰國貨市場了嗎?眾所周知,在此前一雙耐克的dunk系列發售價只有799元,但是經過了明星效應和炒鞋大軍的手,一雙千元不到球鞋可以漲到萬元。如今李寧和安踏也不例外。
在此次「棉花事件」過後,某平臺上一雙發售價僅僅1699元的李寧球鞋價格居然高達近1.1萬元。安踏的哆啦A夢聯名款球鞋從499漲到了2699元。更誇張的是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這款球鞋,從1499元的發售價暴漲31倍,一雙球鞋居然售價48889元,這樣的價格究竟是「國貨之光」還是「割韭菜」?
對於這一波的漲價,售鞋平臺也作出回應,表示自己的平臺已經下架這些惡意炒作的球鞋。針對此次情況,平臺方面表示這次的天價球鞋是平臺賣家個人設定的,目前已經對這些賣家進行了禁售處理。這一波的回應無疑是把鍋都推給了設定價格的賣家,而球鞋價格的高漲如今看來倒是和當年的炒房有些許相似之處。
球鞋價格暴漲的背後,李寧和安踏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嗎?深度了解一下李寧和安踏近幾年的發展勢頭,我們不難發現,炒鞋並不是李寧和安踏獲取更高收益的途徑,反而會滅了「國貨之光」。
回顧李寧的轉型之路,從「土」蛻變成為新時代的國潮,李寧靠時裝周一戰而紅,讓更多的國內年輕人見識到了本土品牌的力量,安踏則在收購斐樂之後,也受到了更多年輕人的喜愛。
目前國貨的消費主力軍多為90後和00後,本來此次棉花事件是國貨順勢崛起的一個新機會,但是炒鞋黨卻用高價向年輕人潑了冷水。甚至有不少人直呼:「自己本土品牌的鞋子都買不起了。」品牌溢價雖然是常見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國貨球鞋卻不屑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品牌價值。
2020年,安踏主品牌就實現了157億元之多的收益,同期的李寧也實現了144.5億元的營收。其中李寧和安踏在2020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7億元和51.6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安踏此次的歸母淨利潤已經超越了阿迪達斯,阿迪達斯的淨利潤約為33.14億元人民幣。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李寧和安踏也非常有話語權。2020年耐克的市場佔有率為25.6%,安踏為15.4%,其中安踏和李寧的佔有率位居第3位和第4位。專業人士表示,在目前國貨運動品牌中,李寧和安踏非常值得期待,而且這兩家公司在產品設計研發上,和國外品牌不相上下。
在李寧和安踏價格瘋漲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出國貨品牌正在崛起。炒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對國貨球鞋的一種認可。但是過度炒作和惡意炒作無疑會對當下的國產品牌造成不利的影響,被當作「韭菜」的消費者未必會買單。如今種種數據也表明國貨球鞋真的不輸阿迪、耐克等一眾外國品牌。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