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記者 王雪瑩
最近螢屏,出現不少翻拍劇,但「老瓶裝新酒」依舊沒被觀眾買帳。像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豆瓣評分僅為2.9;劉嘉玲、蔣欣主演的「新版《半生緣》」——《情深緣起》,豆瓣評分僅3.3。一個來自金庸名著,一個來自張愛玲手筆,兩部劇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對此,業內人總結稱出三大痛點:選角失敗、故事魔改、主題形散。
新版《鹿鼎記》與《情深緣起》有個共性,它們的原著小說此前均經歷過多輪翻拍,且國民度頗高。此番紛紛從神壇跌落,客觀而言「選角失敗」難辭其咎。網友表示,張一山版「韋小寶」雖然具備古靈精怪氣質,但他這回發揮空間非常小,以至於用力過猛,將「假太監」演成了「真太監」。《情深緣起》讓50+的劉嘉玲出演30+的顧曼璐,其刻意「扮嫩」的裝扮依然掩蓋不住骨子裡「大姐大」的氣質,很難讓人相信她會被丈夫家暴。此外,新版《鹿鼎記》和《情深緣起》犯的錯誤還有就是主題「形散」,脫離原著精神內核。業內人稱翻拍劇的「母體」是原著小說,翻拍只是一種表現方式。無論是視角轉換,還是人物刪減,在原則上首先應該與原著保持基本一致的價值取向。而以上兩部戲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把原著精神內核植入劇作中,才有了《半生緣》原著黨形容《情深緣起》觀後感:「原著每一個句子、每一個段落都在被挫骨揚灰。」
對於近年來一連串冒出這麼多翻拍片的現象,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系主任荀瑤表示,這側面證明了國內原創劇本稀缺的現狀,既然找不到好劇本,那就只能翻拍經典了。也有很多業內人士直言,名著改編本無對錯,其成功與否取決於創作者的態度、誠意和功力。新版《鹿鼎記》和《情深緣起》慘遭翻拍滑鐵盧,印證了一個道理:名著不是電視劇的護身符,如果只把名著改編當作賺快錢的捷徑,而不在尊重經典精神、打造匠心品質上下功夫,最終遭遇反噬的只有自己。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