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就包括有糖人

2021-01-15 滕州小月餅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就包括有糖人。? ? ? ?大家也許在現在的時候你沒有看到有多少人在街上賣糖人,不在以前的時候,賣糖人的人都是挑著一個擔子到處去賣糖人。而現在為什麼,街上沒有賣糖人的了,因為這是老一輩的手藝,有很多年輕人就不願意學了,就沒有人把糖人給遺傳下來,所以,在大街上只要看到有賣糖人的,就一定是個老人。

你們知道,什麼是糖人嗎?糖人到底是怎麼做的嗎?其實唐人的,做法是十分複雜的,不是那種一眼就能做好,也不是用那種用模具就能做好的糖人,那就不叫做非物質遺傳了。做糖人的原材料是由庶糖和麥芽糖調製而成的,它們的顏色是偏黃的。但是也有人為了死,做出來,糖人更加好看,然後他們會將在糖你加有顏料,然後使糖人更加的好看,更加的豐富多彩。

其實唐人就是在一個石板上做出來的,做糖人有兩大工序是極其重要的。第一個就是火候,如果你火候掌握不好的話,就會糖人就會很容易壞掉。所以說,做糖人火候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你掌握了火候,就等於掌握了,做糖人的一半的功夫。其次就是將糖在石板上畫出一圖案是非常難的,你可以想一下,我們手拿著一個勺子,把糖滴在石板上,然後再把它畫成一個圖形,你覺得你可能辦到嗎?

這都是必須要熟練的人才能辦到。而且糖人,它可以做成很多種圖案。比如說什麼鳳凰啊,狗啊,老鼠啊這些。而且做的都是,惟妙惟肖的,栩栩如生。所以說糖人之所以為什麼會成為我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因為它蘊含著我們,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精湛的畫工,以及他勞動人民的創造力。以前我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學校門口就有一個賣糖人的小攤子是一位,50多歲的老奶奶賣給我們的。

而且他賣糖人的方式非常獨特,他事先準備了一個轉盤,然後將一些圖案畫在上面,然後你五角錢一次,如果你轉到哪個之後他就給你畫哪個。以前的時候,我轉塘人,我最喜歡撞人的是龍和鳳,因為這兩個是最大的,因為是最大的,所以它的分量也是最多的。糖人吃起來,其實跟普通的糖,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為什麼我們會喜歡吃?願意買它?原因就是,我們不是為了嘗它的味道,而是他做糖人的時候,那精湛的畫工所折服。

現在,基本上在街上沒有看到賣糖人的人基本上一年,可能會看得到一回賣糖人的,每當看到賣糖人,我就會想起我小時候的快樂的時光。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4樓,吹糖人等20餘項技藝齊聚中百
    泰安中百大廈4樓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盛大開幕尋回兒時的童趣記憶也不再是夢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普及非遺知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 9月10日亮相中百4樓 項目名稱:吹糖人 厚貴良德州第四代吹糖人傳承人項目名稱:祥寶齋毛筆製作技藝黃紹祥 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承人黃氏制筆有100多年的歷史,為了傳承制筆文化,齋主黃紹祥是第四代傳承人,從事毛筆製作45年。現為泰安市非文化遺產傳承人。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件擴大了文物古蹟的概念,不僅包括單個建築物,而且包括能夠從中找出一種獨特的文明,一種有一定意義的發展或一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和鄉村環境。1970年,美國首度將這一理念寫進當時一部重要法案《國家環境政策法》。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提出要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當時提出了「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概念。
  • 梁治平• 觀察與記錄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廣泛關注,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總數已達37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
  • 雲競技閃亮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於10月23日至27日在濟南市舉辦。本屆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採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傳承成果。臨沂市組織20多個非遺項目參加線上活動,其中,彩印花布、木旋玩具兩個項目參加線下展覽。
  •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尚未涉及地方語言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孝金波 實習生劉燕如)近日,有網民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粵語申遺成功!正式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並且認定為日常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僅次於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引發了眾多網民的熱議。對此,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尚未涉及到地方語言。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我們該如何去傳承非遺文化
    被外國申請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還記得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申遺門」嗎?這件事得要追溯到2009年初,當時韓國人聲稱「中國有個叫武當山的地方,盜用我國國旗做徽章」,並要以此起訴武當山盜用韓國國旗。2010年3月初,一篇大意為支持「韓國學者提出的將武當和太極申遺」的號召的帖子發表於韓國一知名論壇,並迅速得到眾多的響應。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大家好,我是小二黑,記得關注並轉發來支持作者哦12月17日,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項分別為: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以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如今中國可是擁有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後背,哪些你不知道的知識……
    《易經》有云:「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華文明歷經5000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給我們遺留下來了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殷墟、萬裡長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泰山、黃山等,都是最傑出的代表。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景德鎮市文旅局負責人要求廣大陶瓷非遺保護協會會員緊扣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發展試驗區建設和景德鎮發展要求,將景德鎮優秀的制瓷技藝傳承下去。大會宣讀了《關於成立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批覆》;審議通過《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章程》,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文躍為協會會長。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吹糖人,難忘的甜蜜記憶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華民族無數寶貴的文化遺產以獨特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生命活力維繫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綿延不斷,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寶貴財富。
  • 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從年初一旺到年初六
    精彩紛呈、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讓廣大市民在濃濃的傳統年味中盡享新年的喜悅。湛江人最為熟悉熱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從年初一開館到年初六,每天人頭攢動,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湛江木偶戲、吳川飄色、吳川瓦窯鼓、雷州石狗、遂溪獅頭彩扎、北坡遊魚等等,列入國家、省級非遺項目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 中國文化自然遺產日到來,你知道北京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趁著6月9日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說說我的家鄉大北京。北京可謂歷史悠久,早在70萬年前,「北京人」形成的原始人群部落就在北京的周口店地區出現了,北京城建成也有三千年的歷史了。在這期間自然有不少靠著口口相傳和心心相念而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也在一路提醒我們對於這些豐富的遺產,不要遺失,更不要遺忘,而是要一代代傳承下去。在此,就列舉幾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吧。京西太平鼓從明代起,太平鼓就開始在北京流傳,起初只是民間的自娛自樂的集體舞蹈,明末清初的時候開始盛行。清朝末年,傳入了門頭溝區。
  • 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
    伴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決定建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1年公布包括中國崑曲藝術在內的第一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3年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中國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5年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等重大事件和時機的出現,中國在人類剛進入21世紀的重要時刻即拉開了非遺保護的宏大序幕
  • 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開幕
    10月31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在新橋街道曾氏大宗祠開幕。「老村老祠堂.新作新風尚」——歷屆「群藝杯」全國攝影藝術非遺影像優秀作品展、「媽媽的味道」之國泰民安憶美食活動、「非遺會客廳」之專家論壇暨傳承人培訓三大主題活動紛紛亮相,傳承與弘揚非遺文化,助力「雙區」建設。
  • 芮城的一大特產——芝麻糖製作技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別急,今天在這裡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屬於運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芝麻糖製作技藝。下面請大家欣賞一段關於芝麻糖的視頻。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加工芝麻糖的廠家都可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在芮城縣只有「芮師傅」這一品牌才有這個資質。
  • 蒙古人貢獻給人類文明的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疆阿勒泰地區的蒙古族圖瓦人「綽爾」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蒙古族博克其中有12個類別,分別為:愛來德比裡格薩吾爾登,交熱哈爾薩吾爾登(黑走馬薩吾爾登),拖布肯薩吾爾登,呼爾登薩吾爾登,哈努村薩吾爾登,烏孫乃多裡幹薩吾爾登,索倫薩吾爾登,錫外德裡鄧薩吾爾登(圓形薩吾爾登),烏鄧薩吾爾登(房門薩吾爾登),杜爾冬薩吾爾登(綢巾薩吾爾登),烏熱裡動古薩吾爾登(解繩薩吾爾登),烏如克特可2008年6月7日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巴塞隆納巴特羅之家舉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巴塞隆納巴特羅之家舉辦
  • 世界申遺終成功——中國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注: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 " 太極拳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 42 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非遺瑰寶 歷久彌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成功舉辦
    12月22日上午,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在網上成功舉辦。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塗曉東致辭,成都體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鄔紅麗,內蒙古多倫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明鑑,泰安市捶丸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但華香參與論壇作主題分享。與會嘉賓梳理和總結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的成績與經驗,探討新時代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思路和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