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CT檢查成為越來越多人體檢的必備項目,一般建議成年人至少1~2年做一個胸部CT,留下肺部底片。人工智慧CT均能篩查出肺結節,甚至1~2mm的肺結節都會被發現。因此大約20%~30%的人會被發現肺裡有小結節。聽到這樣的消息,很多人會驚慌失措,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也有些人不以為然,對體檢報告中的定期複查置若不理,等結節增大了,往往從早期變為中期,甚至晚期,錯過了手術最佳治療時期。
那麼應該怎么正確對待肺結節呢?
年前一位50多歲的林老伯到我門診就診,2018年底發現左上肺周圍型結節,去某城市醫療機構就診,告知考慮良性結節。半年後複查發現結節略有增大,仍建議隨訪。直到2019年底結節繼續增大後才建議手術。但患者自身警惕性不高,堅持要等到農曆年底,把工作安排好後才住院手術。
手術安排在2020年1月中旬進行,胸腔鏡進胸後發現肺結節侵犯髒層胸膜,胸腔內有2處小種植轉移灶。本來I期的肺癌拖延至突破胸膜引起種植轉移,變成了晚期肺癌。雖然手術徹底切除了原發灶和轉移灶,術後恢復情況也非常理想,但遠期生存率和I期肺癌仍有天壤之別。作為肺部腫瘤醫師感到非常惋惜,這是不重視肺結節的反面教材啊!
肺結節根據密度可以分為 純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和純實性結節 。初次CT發現的小於5mm的肺結節約90%的都是良性病變,但要引起重視,因為仍有一定比例為早期肺癌可能,定期複查必不可少。如發現肺部大於5mm的磨玻璃結節,一定要到大醫院的胸外科門診或肺結節門診就診,專科醫師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形態、密度和生長的位置再結合患者的年齡、吸菸狀態、家族史以及結節的動態觀察進行分析,然後決定是否手術或者繼續隨訪複查以及複查的間隔時間。
如發現大於5mm以上的實性結節或多發實性結節,建議至胸外科或呼吸科門診就診,如高度懷疑是肺癌的,則需要行PET檢查、肺穿刺或微創手術來明確肺結節性質,以免耽誤病情。
目前 微創胸腔鏡手術 是治療早期肺癌和肺磨玻璃結節的最佳治療方法。 手術疤痕小、創傷小、疼痛輕、術後恢復快,通常術後3-4天就能出院,不需要術後化療和任何的附加治療。
專家介紹
劉瑜,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日本京都大學附屬病院訪問學者,2002年從事胸外科工作,胸外科病區醫療組組長。來源:胸外科
文字:劉瑜
編輯:王堅連
審核:謝德耀、黃麗穎
原標題:一醫青年專家說科普⑮丨胸外科劉瑜:肺部「小結節」是肺癌嗎?如何正確對待肺部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