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青年專家說科普⑮丨胸外科劉瑜:肺部「小結節」是肺癌嗎?

2020-12-23 健康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CT檢查成為越來越多人體檢的必備項目,一般建議成年人至少1~2年做一個胸部CT,留下肺部底片。人工智慧CT均能篩查出肺結節,甚至1~2mm的肺結節都會被發現。因此大約20%~30%的人會被發現肺裡有小結節。聽到這樣的消息,很多人會驚慌失措,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也有些人不以為然,對體檢報告中的定期複查置若不理,等結節增大了,往往從早期變為中期,甚至晚期,錯過了手術最佳治療時期。         

那麼應該怎么正確對待肺結節呢?           

年前一位50多歲的林老伯到我門診就診,2018年底發現左上肺周圍型結節,去某城市醫療機構就診,告知考慮良性結節。半年後複查發現結節略有增大,仍建議隨訪。直到2019年底結節繼續增大後才建議手術。但患者自身警惕性不高,堅持要等到農曆年底,把工作安排好後才住院手術。        

手術安排在2020年1月中旬進行,胸腔鏡進胸後發現肺結節侵犯髒層胸膜,胸腔內有2處小種植轉移灶。本來I期的肺癌拖延至突破胸膜引起種植轉移,變成了晚期肺癌。雖然手術徹底切除了原發灶和轉移灶,術後恢復情況也非常理想,但遠期生存率和I期肺癌仍有天壤之別。作為肺部腫瘤醫師感到非常惋惜,這是不重視肺結節的反面教材啊!

肺結節根據密度可以分為  純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和純實性結節  。初次CT發現的小於5mm的肺結節約90%的都是良性病變,但要引起重視,因為仍有一定比例為早期肺癌可能,定期複查必不可少。如發現肺部大於5mm的磨玻璃結節,一定要到大醫院的胸外科門診或肺結節門診就診,專科醫師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形態、密度和生長的位置再結合患者的年齡、吸菸狀態、家族史以及結節的動態觀察進行分析,然後決定是否手術或者繼續隨訪複查以及複查的間隔時間。  

如發現大於5mm以上的實性結節或多發實性結節,建議至胸外科或呼吸科門診就診,如高度懷疑是肺癌的,則需要行PET檢查、肺穿刺或微創手術來明確肺結節性質,以免耽誤病情。  

目前  微創胸腔鏡手術  是治療早期肺癌和肺磨玻璃結節的最佳治療方法。  手術疤痕小、創傷小、疼痛輕、術後恢復快,通常術後3-4天就能出院,不需要術後化療和任何的附加治療。

 專家介紹        

劉瑜,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日本京都大學附屬病院訪問學者,2002年從事胸外科工作,胸外科病區醫療組組長。來源:胸外科

文字:劉瑜

編輯:王堅連

審核:謝德耀、黃麗穎

原標題:一醫青年專家說科普⑮丨胸外科劉瑜:肺部「小結節」是肺癌嗎?如何正確對待肺部結節…

相關焦點

  • 肺結節就是肺癌嗎?看胸外科專家怎麼說
    隨著復工復產的到來,株洲市中心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的人數越來越多,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少市民選擇了做肺部CT檢查,很多人檢查出肺部小結節,很是苦惱。因為醫生說,這些結節當中,有些是炎性病變,有些是良性的小腫塊,有些是腫瘤的前身,有些則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惡性腫瘤。
  • 肺部磨玻璃影、肺部小結節和肺癌這三者之間有關係嗎?
    影與結節的概念區別在於,影是泛指影像學,就是CT檢查中發現的陰影,大小不限,形狀不限,而結節則是指3釐米以內、邊界清晰的類圓形病灶。磨玻璃影即磨玻璃樣不透光影,是一種肺部CT徵象,指肺密度輕度增高,但其內仍可見血管紋理的病變陰影。這兩種CT上的表現都不能代表病變就是肺癌。
  • 肺部長了5個結節,確診為肺癌!莫慌,早期微創手術解煩憂
    60歲的李奶奶體檢查出兩肺長了5個結節,大小均在0.8—1.5釐米。這5個結節就像定時炸彈一樣,困擾著李奶奶一家人。莫慌!早期肺癌,通過微創手術來解決。會議現場 王倩 攝兩肺長了5個結節 考慮是早期肺癌李奶奶3年前一次體檢偶然發現兩肺多發肺結節,共長了5個結節,大小均在在0.8—1.5釐米。李奶奶定期隨診複查,前不久複查胸部CT部分肺結節較前稍增大,於是慕名來到中大醫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濤專家門診就診,後收治入院。
  • 體檢發現肺部結節 胸腔鏡微創手術竟是肺癌
    星沙時報訊(記者 陳盼 通訊員 艾正華)家住長沙縣的李奶奶今年72歲,3個月前在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查胸部CT提示右上肺結節,大小約2釐米,給予抗炎治療後,複查結節影像變化不明顯,基本排除炎症。
  • 大部分肺癌被發現就已晚期?X光片、CT、腫瘤標誌物,肺部體檢該選...
    肺結節增強後考慮惡性的可能性大,但只有0.7x0.7cm,可否晚一兩個月手術呢?  車教授:小於1cm的結節,腫瘤生長緩慢,晚1-2個月做手術,問題不大!突然增大或轉移的機率很低、很低!    在這裡,除了車國衛教授,我們還邀請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部腫瘤科主任醫師黃媚媚、王永生等、肺癌中心主任醫師李潞及四川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曾富春、四川省腫瘤醫院主任醫師何金濤、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高珂等20位肺部健康專家為你答疑解惑,關於肺部健康問題,
  • 肺部小結節就是肺癌前兆?抽電子菸會不會致癌?
    近日,中國腫瘤學科普大會在廣州召開,39健康·新聞會客廳 邀請到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教授詳解肺癌的防治。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教授以下是採訪實錄:隨著國家肺癌查查項目的推廣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胸部CT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肺部結節走進大眾視野,其中磨玻璃樣結節佔到相當比例,請問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不是等於早期肺癌,如何處理?
  • 肩背部疼痛,一查竟然是肺癌
    體檢發現報告中提示肺部小結節,會不會是肺癌 ……11 月 17 日是 " 國際肺癌日 ",關於肺癌的方方面面,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背疼按摩 3 月不見好,原來是肺癌導致骨轉移 南京市第二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朱傳東介紹,臨床上常說的肺癌是指原發於支氣管及肺泡的惡性腫瘤,又稱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根據病理類型,臨床上把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兩大類,前者包括鱗癌、腺癌、大細胞癌等常見類型。
  • 易誤診的肺部實性結節影像學特徵大集合——上海中山醫院張勇
    本文轉自號:肺結節前沿專家簡介:張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博士。擅長肺部結節的人工智慧(AI)良惡性鑑別、疑難肺部結節的鑑別診斷、肺部磨玻璃結節(GGN)的定性與分級(腺瘤增生-原位癌-微浸潤-浸潤性腺癌)、肺部磨玻璃結節的浸潤風險評估,手術時機的選擇、肺部結節的磁導航支氣管鏡活檢及微創消融、肺部腫瘤的診治(靶向,免疫,放化療)。肺結節門診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鑑別肺結節的良惡性。把診斷為惡性、需要進行處理的患者挑選出來。
  • 杭州一老闆查出肺部有小結節慌了,每個月跑去做CT,醫生攔都攔不住
    近年來,由於胸部CT的廣泛普及,體檢查出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一小部分後來被證實是肺癌,這難免讓人感到恐慌,以至於有些人一旦發現肺裡有肺結節,就覺得自己要生肺癌了。對此,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主任陳恩國有著明顯的體會。陳主任說,最近幾年,門診因為肺結節來就診的患者較前明顯增加,幾乎佔到門診就診病人的一半以上。
  • 肺小結節「開」還是「不開」,胸外專家有答案
    而隨著高分辨CT檢查的普及,以往不易被發現肺部小結節,都在新型設備的檢查下無處遁形。拿到體檢報告,看到「肺部小結節」,找度娘、看朋友圈,「這個兄弟查出小結節沒管,最後變成肺癌」、「那個誰誰診斷出肺癌,沒幾個月就沒得了」……嚇得人覺都睡不戳,髮際線都要整高。
  • 結節=癌?那些「興風作浪」的結節,專家教你辨良惡
    今天,小編邀請來自河南省腫瘤醫院頭頸甲狀腺外科、乳腺科、胸外科的專家,給大家詳細講講常在人體內「興風作浪」的結節「三劍客」——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
  • 19歲、20歲……年紀輕輕的她們為啥被肺癌找上門?
    專家提醒 癌症年輕化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19歲的微浸潤腺癌患者手術後剛出院,20歲的腺癌患者就來住院準備手術……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醫大一院)胸外科兩名年輕癌症患者的患病經歷,引起了胸外科醫生的關注。
  • 筆耕到爆,不服來戰——一位最專注於肺磨玻璃結節的胸外科醫生
    12月24日下午,我有幸參加了由大渝網、重慶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聯合舉辦的第十屆「醫者仁心」大型公益活動。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和認可,讓我勇奪第一,獲得了「重慶名醫」這一榮譽稱號。比賽很精彩,數十位醫學「大咖」在現場發表演講,乾貨滿滿,掌聲不斷,許多同行的展示都堪為經典。特別是當我聽到同行們進行醫患故事分享時,感觸頗深:醫者不僅要「治人」,更要為患者「愈心」。
  • 體檢查出肺部結節先別驚慌,教你判斷是肺癌的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讓你先安心下來︰肺部結節不見得都是肺癌。肺部結節是指肺部出現小於三公分的點狀異常,通常是在接受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時的意外發現。肺部結節有一顆出現的,也有可能多顆出現的。對於肺部結節的處理,醫師原則上會先依病患病史、結節大小、型狀,並比對之前的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來做判斷。一般說︰這時我們要探究︰為什麼會引起肺部結節?
  • 微創治肺癌?胸外科手術不開胸,切口能小十倍!
    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從事胸部腫瘤臨床和研究工作30年,是國內較早開展微創手術的胸外科專家,也是醫療創新技術的帶頭人。他所在的胸外科,已經連續九年保持全國最佳專科的聲譽。患者王英(化名)來自大連,醫生初步診斷她是早期肺癌的機率非常大。41歲的王英焦慮不安。
  • 體檢篩出肺部小結節怕不怕,專家:90%以上肺小結節可以不幹預
    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在最近舉行的北京市胸外科學術年會上,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劉德若教授介紹,目前肺癌仍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隨著預防意識的提高和肺癌早診早篩的開展,今後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有望下降。
  • 做肺部CT能查出什麼?可以確診肺癌嗎?肺癌早期,有哪些症狀?
    拿肺部CT來說,不少人都來諮詢過醫生,不知道做肺部CT能不能確診肺癌,因為一檢查的時候都會建議做這個,到底能查出什麼?能確診肺癌嗎?下面跟大家說一下。肺部CT並不是確診肺癌的一個金標準,對於肺癌的診斷有兩個方面的檢查,一是影像學,二是病理學,肺部CT只屬於第一種,病理性檢查才是確診肺癌的金標準。
  • 科研和臨床能兼顧嗎?這位知名胸外科醫生的故事是很好答案
    在醫學發展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偉大的醫者,他們不僅是醫術精湛的臨床專家,也是百折不撓的科學家,他們善於在工作當中不斷的發現問題,通過一項又一項舉世矚目的研究不斷的去解決問題,推動著世界醫學的發展和進步,造福全人類。2020國際肺癌關注月TopMD特別策劃,今天跟大家講一位了不起的醫生——復旦大學胸部腫瘤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陳海泉教授。
  • 以往2個月才能確診的病,現在福建6個科室頂流專家一次性幫你看
    福建衛生報你和健康之間就差這一點關注肺癌因其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被稱為「癌中之王」許多人一聽說發現肺癌馬上找醫生要求手術可是有時醫生並不著急而是要求病人再去做一些檢查病人有時會很不理解要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跑醫院做檢查,卻始終無法明確診斷,這不是耽誤病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