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陪護患癌母親 入院檢查時發現問題 體檢發現結節過大 手術取病理後終確診
19歲、20歲……年紀輕輕的她們為啥被肺癌找上門?
專家提醒 癌症年輕化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19歲的微浸潤腺癌患者手術後剛出院,20歲的腺癌患者就來住院準備手術……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醫大一院)胸外科兩名年輕癌症患者的患病經歷,引起了胸外科醫生的關注。8月19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從醫大一院胸外科了解到,近倆月,胸外科診治了36歲以下肺癌患者12人,這個數據令人心痛。
女孩陪護患癌母親 入院查出肺癌
19歲女孩小張剛上大學一年級,3個月前母親因患癌症,準備在醫大一院胃腸外科住院治療。
小張作為陪護者需要做肺CT和核酸檢測,檢查結果令人吃驚,肺CT顯示,其右肺內有1釐米大小的磨玻璃型的肺結節,建議進一步檢查。
小張帶著肺CT片子走進了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範曉溪醫生的診室。範醫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小張的肺結節是磨玻璃型的,達到1釐米,有患肺癌的可能,但是考慮到她還年輕,還要照顧母親等因素,建議她先服藥一段時間。如果是炎癥結節,3個月複查後變小就不用手術了。可是3個月後,小張的母親手術後早已出院,可她在複查肺CT時發現結節大小並沒有變化,於是醫院立即給她手術取病理,結果發現確實是肺癌,屬於微浸潤腺癌。幸運的是,由於發現得早,手術及時,術後5年以上生存率可以達到98%以上。範醫生說,小張手術後恢復較好,已於幾天前出院。
倆月12例36歲以下肺癌患者做手術
20歲女子小王和小張的經歷類似。她在體檢中發現肺結節過大,來醫大一院胸外科門診檢查發現其大小足有3釐米,癌症的可能性很大。胸外科立即組織手術,病理顯示,小王患的也是肺癌,屬於腺癌患者。她的癌性程度比小張大,手術後10年生存率沒有小張高,5年後復發比例達到20%。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兩個月醫大一院胸外科收治的36歲以下肺癌患者,已經手術的有12例,最小的才19歲。
8毫米以下肺部結節定期複查就行
醫大一院胸外科主任許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體檢時發現肺結節不用過度緊張,但要重視。肺部結節一般分成純磨玻璃型和部分磨玻璃型,8毫米以下的小結節特別是純磨玻璃型定期複查就行。老人3個月查一次,年齡小的患者可以延長至3—6個月左右。」
結節大小在8毫米到1釐米左右,要密切觀察。若大於1釐米,一定要請專業醫師來判定,這種情況多數是需要手術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應對肺癌 以下四點要牢記
許主任說,這幾年癌症年輕化成為一種趨勢,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第一,家族有腫瘤史的,特別是父母直系的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按照常規說法,45歲以上才去做肺CT檢測,可以提早一點。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療技術的發展,胸部X片不足以發現肺部小的病變,應做低密度螺旋CT。
第二,大氣汙染、不健康飲食和有添加劑甚至有激素的飲食,是導致肺癌和其它癌症的誘發因素,應該引起注意,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幹預。
第三,既往有過肺病史的人或者是肺部疾病反覆發作的人也要注意,要比正常的健康人群提早一點做肺部檢查。
第四,即使發現了這樣的疾病也不要過度緊張,患者要找專業醫師診治,定期觀察,根據其發展情況,做合理的診斷和治療。癌症應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一些早期發現並治療的早期肺癌患者治療效果很好,復發率低,請不要過度恐慌。
來源:瀋陽晚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