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狂歡剛剛結束,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銷售數據依舊亮眼,手握流量池資源的抖音,自然不願意放過這塊大蛋糕。開放購物車功能、增加電商小程序入口、推二類電商"放心購魯班"、依附淘寶做導流工具……抖音為搶奪電商市場動作不斷。但是,不斷曝出的虛假宣傳、三無產品、買家無處維權、中小賣家被坑害等消費市場亂象,讓抖音儼然成二流電商"毒瘤"。
近日,B站某知名up主親身測評了一系列抖音帶貨產品,結果令人大跌眼鏡,買家秀與賣家秀嚴重不符,很明顯存在虛假宣傳及誤導嫌疑,甚至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一波激起千層浪,彈幕、評論中引起大家瘋狂吐槽。
首先是一個套路滿滿的視頻"同款"產品,視頻中商家很明顯在引導用戶這是一個唱片機,但是博主收到貨後卻是車載香薰……被網友吐槽,抖音莫不是在騙我們智商稅?
還有更奇葩的"藍蘋果",商家號稱"這是你沒吃過的蘋果",實物可想而知,與普通蘋果並無兩樣!網友評:抖音商家薅起羊毛來簡直毫不手軟!
網友"趙嶄蘭zhanlan"近日在微博上詳細講述了她在抖音購物的奇葩經歷。趙女士通過抖音購買蘋果,收到貨後卻和商家描述不同,商家表示"發錯貨",但卻說果蔬商品拒不退換……神邏輯讓趙女士無言以對。
"按照如此邏輯,抖音電商可以肆意坑騙人和消費者"趙女士說。更令人氣憤的是,趙女士向抖音平臺方一番控訴後,卻只收到客服人員"您需要平臺如何處理您的問題呢?"如此空頭解答。
不僅虛假宣傳打擦邊球,更嚴重的是,由於監管失位,審核形同虛設,抖音平臺上各種三無產品、假貨已趨於泛濫,危害消費者生命健康,傷財又傷身。
今年6月,《我,一個世界五百強做食品的,被抖音賣烤蝦的騙了》文章爆紅網絡,揭發了一個"賣完就跑"的抖音帶貨騙子。
作者以高價買了抖音上賣蝦大媽賣的幹蝦,結果到手卻發現"蝦不對圖",聞起來有股刺鼻的氣味,並且還是一包三無產品!再去尋找準備維權時,發現抖音帳號和店鋪全部關門。經過細心尋找,才發現騙子換了一個帳號繼續賣蝦。
這個雙十一正處於輿論風口的網紅帶貨亂象,抖音也成重災區。今年7月,據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報導,抖音平臺上賣貨的商家刷單嚴重,營造"貨很暢銷"的假象。並查出字節跳動旗下營銷代理機構"巨量引擎"公司,以"高流量、高業績"為噱頭,招攬商戶在抖音上打廣告:"幾分鐘就能賣出六七十萬的產品。" 網紅帶貨刷量在抖音已經成為了一條"灰色產業鏈。
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近年來逐漸佔領用戶時間,自然也成了不少無良商家的新窩點。尤其在與網紅帶貨聯手後,種草模式流行,虛假廣告改頭換面鑽入消費者視線,消費者受騙案例更是逐年攀升,更嚴重的是,與傳統電商平臺不同,類似抖音二流電商售後服務不足,用戶維權難上加難,最後只能吃啞巴虧。
大量消費者發現自己受騙回頭追問時,直播網紅往往不予承認,拼死抵賴。亦或是直接人去樓空,讓消費者無從尋找追責。更有甚者,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這類網紅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賣完這波後搖身一換,成了另一個主播。使消費者談抖音購物色變,近日,就有網友給出了人生建議:"不要在抖音上買任何東西。"
作為普通消費者,不禁要問,抖音當真解決不了無良商家的亂象嗎?非也。
據調查,通過給二類電商導流,抖音收取的平臺廣告費佔商品定價的30%。
很顯然,抖音在巨額廣告利益面前迷失了雙眼,與無良商家、網紅串通一氣,視平颱風控義務、監管審核於不顧,為無良商家、虛假廣告蒙眼放行。正如媒體評論的,抖音沒有電商夢想,只是想從電商市場分一杯羹,搶食利益充實營收。
但是,要知道,平臺方直接連結的是商家和消費者,少了監管這一環,消費者的財產安全、隱私安全甚至生命安全都沒有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網絡平臺帶貨亂象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家監管部門的重視,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透露說:現在《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正在修訂,我們要把暫行兩個字去掉。在修改過程中,我們也提過建議,必須要把網紅帶貨、自媒體廣告給列入進去。這也在提醒抖音:守住平臺監管底線,別為來路不正的短期快錢傷害用戶利益,否則終將付出更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