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澳門中信專場【精品銅器】—獅鈕九龍紋三足燻爐

2021-02-08 嶺南曬寶

銅器,青銅器的簡稱,也泛稱各種銅器。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因而得名。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黃銅冶煉技術的文明,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片和黃銅環就是冶煉而成,距今6700年。中國的青銅冶煉掌握的也較早,目前我國最早的冶煉青銅器為甘肅馬家窯遺址出土的青銅刀,距今也有5000年。

隨著時間的過去與文化的禮儀。逐漸發展了各種個人樣器皿。

薰香的歷史在我國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薰香而設計的。薰香爐也叫香燻或者香爐,最初採用青銅為材料,漢代的博山爐就是青銅製成的。

其實,薰香並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薰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作用。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宋代出現了瓷製的博山爐,但是它禁不住香粉的燒烤,很快就變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

元末明初隨著銅器鑄造業的迅速發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爐,逐漸被銅香爐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間是銅香爐製作的巔峰階段。

歷史巨輪不停轉動。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乾隆王帝對於盛世的概念驅動。開始想超越前人,在當時改變了薰香爐的單調。創造了紋飾精美,工藝超群屬於乾隆盛世的薰香銅爐。

本司有幸徵集到這款銅薰香爐,爐蓋頂部是一隻霸氣的朝天臥獅。獅眼睛有炯炯有神,牙齒造工精細。爐蓋還有福祿壽等寓意。爐身是九龍浮雕,九龍穿梭在福字周圍。寓意九龍送福,福氣長存。爐身兩旁螭龍造型做耳,螭龍代表美好,吉祥。爐腳為獸紋三足。底部是乾隆御製款。整體器型突出了乾隆時期銅器的精~細~美於身。極具收藏價值,歡迎廣大藏友詢價。





       

      



您看此文用了分秒,點擊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只需一秒喲~

點擊【分享到朋友圈】,您的一個分享小動作,或許可以讓更多的人跟您一樣,愛上古玩收藏!

想為您手上的藏品驗明正身嗎?

想知道您手上的藏品的價值嗎?

現權威專家團隊免費為你們解答你們的疑惑!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網羅鑑藏知識,歷史揭秘,品味、追憶;在趣味之中陶冶情操,做最權威、最專業的古玩交流平臺 。




       





相關焦點

  • 博美2017秋拍丨《盛古吉金》— 銅器專場
    此爐圓形器,平口外侈,微束頸,腹部渾圓,圈足外撇。雙蚰耳於頸腹間,對稱分布。器底中央減地陽文「飛雲閣」三字款。筆劃剛勁不失力度,鐫刻規整,線條圓潤。款識周圍散落五處點金裝飾,別具一格。造型規整順暢。皮殼手感細糯,質地精良,器表瑩潤,爐色銅深沉,寶光內斂,光素無紋,打磨光潔,盡顯古拙之氣,實乃爐中精品,不可失之。
  • 館藏 | 中國國家博物館銅器精品類賞析(五)
    器底下部有柱狀殘足23個。器壁內側有銘文7字,意為王子嬰次之爐。據研究,有人認為該爐為楚國令尹子重所作,是魯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晉楚「鄢陵之役」楚師兵敗後遺於鄭地的。但當時楚國諸侯不稱王。從此爐紋飾看,頗具吳器風格,故這個嬰次又可能是吳王之子。該器整體呈長方盤形,敞口,方唇;四壁斜直下收,兩長壁外壁中央各有一環耳,兩短壁外則各有一個吊鏈;器底殘缺,只餘一周23個殘短柱。
  • 日本器物專場精賞
    由著名御釜師藏六造,純銀打造,外表通體作燻銀處理以防氧化,壺嘴見獸首設計,提梁包有麂皮作隔熱處理。美觀之餘富有人文關懷。於藏六的作品中,壺嘴常見為圖騰中神鳥神獸的獸口;壺身常見有饕餮、如意祥雲、富貴回紋及龍鳳呈祥等浮雕工藝的圖案出現,非常美觀且別具一格。 RMB:20,000-28,000
  • 中國古代手爐:一爐暖天下
    二  從古時存世的實物以及文學或書畫作品中,不時能尋覓到手爐的蹤影:乾隆年間美輪美奐的牙雕《月曼清遊》冊,在正月「寒夜採梅」、十二月「踏雪尋詩」的畫面上,那些雍容華貴、儀態優雅的宮女們,有的手持金光閃閃、形似荷包的小器物,正是手爐;《紅樓夢》大觀園裡,不獨黛玉用手爐,鳳姐也常手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時下影視劇中,紫禁城裡的小主們,也是手捧手爐過冬……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在古代文獻中
  • 2017西泠秋拍丨佛教造像及器物精賞
    焚香自不離銅爐,宋代金石學的興盛,仿古銅器造型的器物眾多,南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故而所製之銅爐大多猶有三代鼎彝之遺意。
  • 冬天暖手的小爐:淺談銅手爐
    銅手爐又稱「袖爐」、「手燻」、「火籠」,是舊時宮廷乃至民間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辭海》中解釋說:「冬天暖手的小爐,多為銅製。筆者認為銅手爐是從銅薰爐演變而來。薰爐又名香薰,作薰香之用,將香料燃於爐內,香菸從爐蓋上的縷孔中冒出,散發出濃濃香味。薰爐盛行於漢、魏晉時期。兩漢薰爐多為銅製,並有陶製作的薰爐,瓷薰爐始於東吳,流行於六朝,宋代南北方窯都有薰爐燒造,器形多呈球形、半球形,無底盤。明清時期薰爐種類繁多。
  • 紫錦琳琅——歲末銅爐雜項連拍系列2
    爐侈口直沿,鼓肩,弧壁斜收,器型碩大。雙肩出龍首銜環耳,下承三象首狀蹄足,足著地處為鼻尖回勾造型,造型別致。爐器身主圖紋為雙龍戲珠,上下為海水波浪紋和回紋,彰顯大氣。整器雕飾靈動,包漿古穆厚重,品相佳美,紋飾遍布整個器身,帶穹廬狀蓋,蓋鏤空雕纏枝蓮花,蓋鈕為一俯臥側首的魚龍,布局緊湊而不凌亂,簡繁得當,頗具節奏感。莊嚴肅穆。「太平有象」為中國傳統題材,即天下太平、五穀豐登之意。
  • 博美2021年網絡同步拍賣會丨《毓秀》——古董珍玩專場
    觀其爐腹,飽滿微垂,線條優美古雅,弧形周遭一致,與數理中的圓周率恰合,以當年工藝之水平,是極為難以達到的高度。觀其所綴之雙獅,頷首俯視,立體感極強,額頭鼓凸,如意形高鼻,毛髮細密盤曲,層次分明有序,神採奕奕,不怒自威,實為能工巧匠之妙手所成就也。足沿寬厚,底心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識,乃與爐身一體失蠟法鑄就,後精心修磨,字跡清秀端正,筆筆強悍利落,力道深厚,可見授意及用心。
  • MCSA澳門中信國際
    自古以來,澳門風調雨順,人們安享太平盛世。 緊靠大陸,貫通中西文化, 獨佔天時、地利、人和之勢, 藏龍臥虎, 造就了許多藝術品流通和收藏鑑賞家,也令本公司有了可以發揮的環境。 澳門中信國際在這片土壤下氤氳而生。
  • 中國古代八大金工藝精品欣賞 太美了!
    清乾隆 銅鎏金象耳足嵌明代掐絲琺瑯方爐其工藝流程大體分5個步驟:1、做「金棍」,將銅棍前端錘扁,略翹起。三、錘鍱錯金銀鼎式燻爐先在青銅器表面鑄成凹槽圖案,然後在凹槽內嵌入金銀絲、片,再用錯石(即磨石)錯平磨光,利用兩種金屬的不同光澤顯現花紋,謂之錯金銀。如果是將純銅片嵌入青銅器表面,可叫做鑲嵌紅銅。
  • 義大利Cambi秋拍|中國古董藝術精品選萃
    義大利拍賣行Cambi秋拍「中國古董藝術品」專場將於北京時間11月24日下午5點舉行,本場拍賣門類豐富,包含瓷器、玉器、中國書畫、古典家具、銅器、佛造像、唐卡等共計314件。01精品一覽Lot 33 清 翠玉雕高仕圖插屏
  • 方爐之典型—馬槽爐
    爐之線性平直,整飭精確,凡角根、耳足底之處合規中矩,實乃公正佳器精品也。歷來方爐多為著色,色多三種:一為棗紅、二為慄殼、三為茄紫。可照《鐘鼎茗香》,此爐則為臘茶色,經王世襄先生愛養,帕裹火煉,嘗以雲霓其上,萬星金暈形容之。爐之銅質黃亮發赤,赤中泛青,密實細膩,沉而不重,當為黃銅、紅銅加適量重金屬精煉之銅也。縱觀此爐,深查文史,此爐實為明早之上佳珍器也。說明:爐由爐體及爐座兩件構成。
  • 大羿2020春拍·貳|四大專場精品恭候賞鑑
    專場的任何一件瓷器佳作,不僅是當下市場流行的品種,且各有珍罕之處,「真、精、稀」俱備,且來源明確、流傳有序,也是值得新藏家借鑑的入藏方向。望諸位在慕古與追新的碰撞、交匯中,體會妙不可言的瑰麗變化。《傳承》專場是在本次大羿春拍中首次亮相的專場,致力於全部拍品來源清晰、出處明確、傳承有序。
  • 三足香薰爐
    ,它的爐蓋為鏤空雕葉紋,一隻瑞獸趴於蓋頂,雙目炯炯,體態豐臃,盡顯祥和;香爐的兩耳被巧妙地雕作獸頭狀,與爐蓋的瑞獸及足部的三隻獸頭相互呼應,渾然一體;縱觀爐身外表,則布滿凹凸有致的浮雕,枝蓮纏繞,古樸典雅;就連香爐口也點綴以細密均勻的凸弦紋,無處不見其精美的雕工,令人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