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學名:Camellia japonica)原產於中國喜瑪拉雅山一帶和東部地區,遍布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雲南各地,朝鮮、日本和印度等地普遍種植。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古名海石榴。因種類繁多且美不勝收,盛花期又正值隆冬和初春,故亦有 玉茗花、耐冬 等別名,通常被分為 華東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自蜀漢時期(公元221-263年)伊始,已經成為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
山茶 是 重慶市、山東青島市、江西景德鎮市、浙江金華市、浙江溫州市、雲南昆明市、浙江寧波市、湖南衡陽市、福建龍巖市、韓國釜山市、日本千葉縣銚子市的市花,以及臺灣新竹縣和新北市的縣/市花。
早在公元7世紀初(唐代)東瀛日本國派「遣唐使」來中國留學,返回時將浙江山茶從溫州港帶回日本栽培,這也與日本最早記載山茶的《萬葉集》(700—750)的年代相吻合。及至日本戰國時代大名豐臣秀吉(1538—1598)統一日本後,對茶花愈加興趣濃厚,更廣為收集,從中國和高麗均引進了大量山茶品種。山茶花在日文中被稱為「椿」,花落之時,一樹山茶同時凋零,頗具壯烈、悲愴之美,被日本人譽為「落椿」,視之為武士的靈魂。因而,與日本「櫻花」齊名,被譽為日本的「聖花」。
十八世紀,茶花自日本傳至歐洲和美洲地區,開始成為具世界影響力的名花。由於西方世界的山茶花,主要來自日本,故此其拉丁學名:Camellia japonica 是以日本,作為其原產地而得以留名。
茶花,以及有關的題材,在西方同樣極受各界歡迎,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年—1901年)在1852年的45天內創作了他不朽的歌劇《茶花女 La Traviata》並大獲成功,風靡全歐;該劇還深深地打動了法國時裝設計師加布裡埃·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hanel 1883年—1971年),在她隨後創立的知名品牌CHANEL中,除了經典的雙C商標外,另一個標誌性的經典元素便是「山茶花」。在Chanel的時尚世界裡,它幾乎無處不在。
在德國,漢內洛蕾·施密特(Hannelore Schmidt 1919—2010),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的夫人,一名植物學家、作家和環保人士,尤其積極投身於保護瀕臨滅絕植物種類的工作,深受國民愛戴。德國人多以她的花名「洛基」來稱呼她:洛基·施密特(Loki Schmidt)。
1976年,洛基·施密特(Loki Schmidt)創立了Stiftung zum SchutzegefährdeterPflanzen基金會(英語:保護瀕危植物的基金會),後來成為Stiftung Naturschutz Hamburg and Stiftung zum SchutzegefährdeterPflanzen。(英語:漢堡自然保護基金會,用於保護瀕危植物)
1980年,她發起了「年度花卉」運動,這是一個旨在保護德國瀕危野花的公眾意識運動。由於這項工作,她被漢堡大學授予教授頭銜。她還是聖彼得堡俄羅斯科學院和漢堡大學的名譽博士。
為紀念她在自然保護方面的貢獻,一種獨特而美麗的單瓣茶花,也因此以她的名字命名:Camellia japonica 'Loki Schmidt'--司德米特山茶 。
該花清雅淡泊,一副遺世獨立,毫無與百花爭豔之態,很容易便被掩藏在萬紫千紅的花叢中。但或許,正是它的這種幽芳逸致,才是山茶花,能成為千百年來,東西方上流社會和精英階層追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標誌的原因所在。這,同樣也是紀念這名被學術界譽為「茶花先驅」,將一輩子都獻給了熱愛的植物和環保事業的老人最好的方式。
攝於廣東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