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保證期間

2020-12-14 陳樹芬律師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我們一起歡慶雙節

《民法典》對保證期間做出了一些新的修改和規定,體現在以下的法條規定中。

《民法典》第692條規定

保證期間是確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不發生中止、中斷和延長;債權人與保證人可以約定保證期間,但是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與主債務履行期限同時屆滿的,視為沒有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

《民法典》第692 條第1 款新增了保證期間概念的規定,也明確了保證期間為不變期間。第2款則是修改了約定保證期間的確定規則。此前《擔保法》並無「視為沒有約定」規則,但《擔保法解釋》第32 條第 1 款對於此的規定為 : 「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或者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依據最高法院的解釋,該款的立法理由在於:保證責任的產生以債務人未履行義務為前提,在約定保證期間早於或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的情形下,與當事人設立保證的本意相悖,因此應當認定無效,等同於沒有約定。《民法典》第692條第2款繼承了司法解釋的上述規定。

《民法典》第694條規定

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從保證人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消滅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

該條包含兩項重要的規範內容:一是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的關係。在保證期間屆滿前,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或者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起算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保證期間即喪失作用。二是保證債務訴訟時效起算點為「保證人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消滅之日」 ( 一般保證) 或者 「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 ( 連帶責任保證) 。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民法典》基於保護保證人、督促債權人及時行使權利的立場,在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之外,專門規定了保證期間制度,明確規定所有保證債務均有保證期間之適用,此所謂保證期間的強制適用主義。如此,時間的經過對於保證債務的影響就有了保證期間和訴訟時效期間兩種制度的適用空間。保證期間制度是我國法上就當事人之間利益衡量的特殊政策工具,深具中國特色,相關規則的解釋與適用一直都是理論和實務中的重大爭議問題。
  • 民法典出臺後,保證期間變了嗎?
    在文字的表面上看,這樣的條款似乎挺好的,將擔保期間約定得足夠長,但其實,這樣的約定,按照《擔保法司法解釋》規定,是屬於擔保期間約定不明。如此一來,擔保期間就只有兩年了。 本文今天所討論的擔保期間是連帶責任擔保的擔保期間。先來看看目前法律中關於保證期間的規定。
  • 實務丨​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民法典》基於保護保證人、督促債權人及時行使權利的立場,在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之外,專門規定了保證期間制度,明確規定所有保證債務均有保證期間之適用,此所謂保證期間的強制適用主義。如此,時間的經過對於保證債務的影響就有了保證期間和訴訟時效期間兩種制度的適用空間。保證期間制度是我國法上就當事人之間利益衡量的特殊政策工具,深具中國特色,相關規則的解釋與適用一直都是理論和實務中的重大爭議問題。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上保證期間的效力及計算
    《民法典》基於保護保證人、督促債權人及時行使權利的立場,在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之外,專門規定了保證期間制度,明確規定所有保證債務均有保證期間之適用,此所謂保證期間的強制適用主義。如此,時間的經過對於保證債務的影響就有了保證期間和訴訟時效期間兩種制度的適用空間。保證期間制度是我國法上就當事人之間利益衡量的特殊政策工具,深具中國特色,相關規則的解釋與適用一直都是理論和實務中的重大爭議問題。
  • 【民法「典」讀】《民法典》調整了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你知道嗎?
    【民法「典」讀】《民法典》調整了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你知道嗎?相比於《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中關於保證人的保證責任,在新頒布的《民法典》中有所調整,這些你都知道嗎?(一)法條對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六條 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 《民法典》實施後:僅僅「保證」二字不再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第686條: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民法典》第687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民法典》第688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和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 《民法典》保證合同五大條款立法解讀
    保證屬於人的擔保範疇,而不同於抵押、質押、留置等物的擔保形式。《民法典》把保證合同作為典型合同,位列合同編第二分編第十三章(第 681 條至第 702 條),其整合了《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等相關內容,諸多方面有實質性變動。
  • 《民法總則》在我國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 民法典的地位是什麼
    在成文法國家的民法典中,民法總則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國《民法總則》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和作用,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第一,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民法是一個龐大的法律體系,是規模龐大的成文法。
  • 保證期間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六個月,不是兩年了!
    」那你需要注意了,這樣約定,在《民法典》實施之後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實踐中,有些金融機構在保證合同中與保證人會作出這樣的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債務人將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2020年5月28日兩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針對上述問題做出了修改,按照《民法典》第692條的規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接下來,我結合《民法典的最新規定對這一問題進行簡要分析,供參考!
  • 《民法典》中的八個「僅」字,是幾個意思?
    2「僅僅」使用頻率為零在《民法典》中,「僅」共出現八次,「僅僅」偏口語化,使用頻率為零。詳見以下列表。同時,特將原立法文件中相應的條款列出,以便與民法典中的條款進行比較。④ 同時值得思考的是,《民法典》第五十二條:「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養的,在死亡宣告被撤銷後,不得以未經本人同意為由主張收養行為無效。」該條與《民法總則》第五十二條完全一致。在語義構造上,第五十二條與第五百零五條其實是一致的,但是一個有「僅」,一個沒有。
  • 民法典是開門立法的好典範
    開門立法,從運作形式上是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機構參與到立法過程中去,實際要義在於通過廣開言路的形式,充分考量和吸納民意,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保障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在民法典的制定過程中,實行開門立法,一方面是基於民法典的自身屬性。
  • 擔保人的責任,《民法典》關於保證合同的規定,2021年1月1日施行
    保證合同是為保障債權的實現,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保證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合同。【重要修訂說明】《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條本章「保證合同」系《法典》新增的典型合同類型。本條為保證合同的定義。
  • 權威解讀 |《民法典》中的不動產物權制度
    《民法典》物權編對《物權法》中有關不動產物權的規定進行了多方面的補充、修改和完善,需要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認真把握。1確立平等保護物權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物權編第207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 《民法典》中你必須要知道的點
    、第六百四十一條至第六百四十三條);為適應現實需要,民法典吸收了擔保法中關於保證和定金規則的規定,增加了保證合同,完善違約責任制度(第三編第十三章、第五百八十六條至第五百八十八條) 四、人格權編的7個重要知識點 22.確立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 針對當下組織或個人強迫、欺騙、利誘人體器官捐獻現象,
  • 生活中的民法典 | 看圖學法(六)
    生活中的民法典 | 看圖學法(六) 2020-12-11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 | 分手後,婚戀期間的支出是否應該返還嗎?
    《民法典》第五編「婚姻家庭」以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為基礎,在堅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條款,並增加了新的規定。婚姻家庭中的「煩心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民法典怎麼解答分手後,婚戀期間的支出是否應該返還呢?
  • 民法典的主要制度與創新
    受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本在今年三月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推遲至今年五月召開,這也使民法典意外與「五」再次結緣,在五月份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審議並順利通過。回顧本次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歷程,我們的一個切身體會是,民法典編纂工作之所以能夠順利完成,最根本的原因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決策和堅強領導,這是民法典編纂成功的最根本保證。
  • 周江洪:從民法到民法典,一字之差何以有別
    主持人:民法典在編纂工作過程中,主要是遵循什麼樣的原則或者精神進行的呢?編纂民法典的工作持續了幾十年,這期間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民法典通過之後對我們的意義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個人覺得,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最主要的難點在於,如何能夠體系性地整合大量的單行法,整合學說和實踐的最新發展。在這個整合過程中,如何取捨民法典究竟對哪些民事具體制度作出規定以及如何規定,是非常困難的。舉個例子來說,在民法典規定哪些合同類型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爭議。這次民法典只增加了保證、保理、物業服務合同和合夥四種類型。
  • 民法典 | 49大亮點一覽
    、第六百四十一條至第六百四十三條);為適應現實需要,民法典吸收了擔保法中關於保證和定金規則的規定,增加了保證合同,完善違約責任制度(第三編第十三章、第五百八十六條至第五百八十八條)四人格權編七大亮點人格權獨立成編即是《民法典》的核心亮點,以凸顯對人格權的保障。
  • 張文顯:中國民法典是二十一世紀民法典的典範
    張文顯介紹說,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填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空白。民法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稱謂的民事法律,實現了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法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