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漸凍人「自我書寫」 分享對人生、生命領悟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舞蹈作品《有你有我》以葛敏為創作原型,舞出了生命與病魔抗爭的堅強。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杜燕)「如果事與願違,一定是命運另有安排」「我已經適應ALS帶來的各種磨難,它讓我學會堅強,懂得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希望大家好好護理,等到』解凍』那一天」……今天,「彩虹劇場『愛·無邊』關愛漸凍症,愛心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在京舉辦,並發布中國漸凍人書寫的新書,分享他們抗爭疾病的心路歷程、對人生的領悟、對生命的反思等,讓更多人了解、關注漸凍人群體。

  此次發布的《因為愛,所以堅持——中國漸凍人的自我書寫》是中國第一部由漸凍人自我書寫的書。該書主編葛敏,在2016年被確診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簡稱ALS,俗稱漸凍人症)。她曾就讀於北京舞蹈學院,曾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形體老師。在活動現場,她表示,本書是一群漸凍症患者用洪荒之力寫就的。

《因為愛,所以堅持——中國漸凍人的自我書寫》一書在北京正式發布。 王嘉寧 攝

  談到患病近四年來家人、朋友、一生的陪伴和照顧,她表示,雖然漸凍症讓自己今生再也不可能站在舞臺上跳舞,但靈魂深處認為自己圓了夢。「在這場沒有回頭路的戰役中,我不敢說一定能戰勝病魔,但我可以堅定的一件事是:我會用自己的行動為病友,為黑暗中的你,為我所愛的人,拼盡全力,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青年舞蹈家劉巖在活動現場稱,和葛敏同樣出自北京舞蹈學院,同樣曾在舞臺上自由舞動,同樣在藝術的殿堂裡追逐夢想,但或許是命運的巧合,又都同樣坐了下來,用靈魂開始生命之舞。「要和葛敏一起挑戰新的生活,挑戰新的舞蹈方式,把心中的愛奉獻給世界,把心中的感恩傳遞到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樊東升在現場表示,「漸凍人症」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其與癌症、愛滋病、白血病、類風溼病並稱為世界五大絕症。此次發布的新書用愛和信念,讓中國漸凍人群體在黑暗中不孤獨,「開啟了這個群體精神層面的交流,傳達了他們在沉默表象下的堅定的心聲。」

  本書顧問、著名作家盧新華表達了對葛敏和漸凍人群體的敬佩之情,認為本書傳遞了愛的強大力量,「葛敏和她的朋友用心寫出的這本書一定會讓更多的人受益。」著名作家杜衛東表示,葛敏和她的病友表現出來的不妥協、不放棄、不言敗的精神,是當下社會非常需要的一種正能量。

  作為新書出版方的光明日報出版社社長潘劍凱向葛敏轉達了出版社的問候和敬意。他稱,這是一本宣揚正能量、給人們帶去希望和鼓舞的好書。

  活動主辦方之一的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館長鄭昕表示,希望這樣的公益活動能引導更多民眾、企業參與進來,用慈善心、公益心、博愛心,切實為漸凍人患者群體送去關心和幫助。

  當天活動中,舞蹈作品《有你有我》以葛敏為創作原型,舞出了生命與病魔抗爭的堅強。(完)

 

責任編輯:王江莉

相關焦點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有網友留言給他:「加油呀帥小夥兒」,一個微博名為「漸凍人的女兒」的網友問他:「甲,高科技好用嗎?」這個提問的背後,是中國20萬個「漸凍人」對提高生命質量的渴望。節目視頻裡,身著白西服的王甲坐在輪椅上一動不動,他的腦袋被戴上收集腦電波用的腦電帽,用來傳輸人腦與機器的信號,屏幕上有一個虛擬鍵盤,每個鍵都在閃爍不止。
  • 關愛漸凍症患者 水滴籌助力"漸凍人"延續生命
    在中國,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第一個接受挑戰,在同事的協助下,他將一桶裝滿冰塊的冰水從頭頂淋下,並在視頻裡點名劉德華、郭臺銘、李彥宏接受同樣的挑戰。隨著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漸凍症"這個詞第一次廣泛的為人所知。漸凍症全稱,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是一種罕見病,會導致腦和脊髓中的某些神經細胞逐漸死亡。
  • 關愛漸凍症患者 水滴籌助力「漸凍人」延續生命
    在中國,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第一個接受挑戰,在同事的協助下,他將一桶裝滿冰塊的冰水從頭頂淋下,並在視頻裡點名劉德華、郭臺銘、李彥宏接受同樣的挑戰。 隨著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漸凍症」這個詞第一次廣泛的為人所知。漸凍症全稱,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是一種罕見病,會導致腦和脊髓中的某些神經細胞逐漸死亡。
  • 2017年亞太地區運動神經元疾病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漸凍人病友大會盛大開幕!
    9月23日上午9點,由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BROACC)主辦的「2017亞太地區ALS國際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漸凍人病友大會,在北京盛大啟幕。在指導單位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和支持單位中國福基會漸凍人基金、中國福基會瓷娃娃基金、病痛挑戰基金會的助力下,本次會議由漸凍人病友組織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主辦,旨在通過國際交流、病友互助共同對抗疾病。
  • 生命最後1年:漸凍人爬行22小時,登頂華山北峰
    這是29歲的張為,人生的真實寫照。出生20多天父母離異,9歲時疼愛自己的爺爺奶奶相繼離世,16歲查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從此四處漂泊,期間,曾被傳銷組織誘騙,曾被職業乞丐控制,但他從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去年更是被醫生斷言:因為生命的衰退,活不過30歲。這對於張為而言,意味著他的生命只剩下1年的時光。
  • 僅三根手指能動 「漸凍人」「敲」出精彩人生
    22歲那年,董振振開起了網店,11年來,憑著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小夥將網店逐漸做大,如今,他不僅能夠負擔自己的生活,還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  9歲時患上「怪病」 醫生說「孩子很難活到成年」  董振振今年33歲,家住徐州銅山區財富灣小區。
  • 世界漸凍人日:關愛漸凍人 讓生命不再無力!
    幾年前,冰桶挑戰讓一群「特殊」的人走入大家的視野中,他們被大家稱為「漸凍人」,一群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患者。「漸凍人症」是一種很少見的疾病,甚至對很多醫務人員來說,它都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然而,它卻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今年6月21日是國際第20個「漸凍人日」,但我們對「漸凍人症」這種罕見病的了解仍然極為有限。
  • 「漸凍人」包珍妮獨指寫出《予生》 用生命致敬生命看哭無數人
    「漸凍人」包珍妮包珍妮創作的《予生》  溫州網訊 「漸凍人」少女包珍妮靠全身唯一能動的一根手指,創造出50多首高質量的詩歌和歌詞,被眾多當紅明星爭相傳唱。  全身僅一根手指能動  包珍妮的父親包宗鋒說,包珍妮患的是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俗稱「漸凍人」),醫生曾「宣判」包珍妮活不過4歲,但她很堅強,幾進ICU,死裡逃生長成花季少女。到了5歲,她可以讀懂報紙,之後上了6年小學,這給她帶來了知識和快樂。
  • 僅三根手指能動 「漸凍人」開網店找到人生新路
    董振振每天坐到電腦前,一直要忙到深夜9歲時被查出「漸凍症」,隨後身體肌肉逐漸萎縮,以至於如今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動。然而,僅憑著這三根手指,徐州小夥董振振一次次與命運抗爭。最終,在徐州四院找到了病因,他被診斷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這是一種原發性骨骼肌罕見疾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緩慢進行的肌肉萎縮、肌無力及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俗稱「漸凍症」。人群中的發病概率約為十萬分之一。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曾經有患者,對著主治醫師艱難地說著他們人生最後的願望:「我想早點死,你能幫我一把嗎?」請原諒我們在文章一開始就描述漸進死亡這樣殘酷的片段。寫稿前,我們查閱了很多資料,走訪了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也諮詢了北醫三院的樊東升醫生、何及醫生,我們這樣問過自己:當生命被「冰凍"住,我有勇氣面對嗎?如果我得了「漸凍症」,我會怎樣?不得不承認,我很害怕,我沒有患者們勇敢。
  • 國內漸凍人馮錦源的遊戲人生:從日語翻譯到開發遊戲
    近日澎湃新聞發布了一篇關注漸凍人的報導,相當勵志。據報導,國內「漸凍人」馮錦源在從事日語翻譯20年後,開始轉向遊戲開發,他的作品還在今年6月底成功上線。過往人生的34年裡,疾病帶給他的不是絕望,相反給了他更多創作的動力。他說: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會在有限的生命裡學習更多知識」。《幽靈蘭》,圖片來自澎湃新聞「漸凍人」馮錦源1985年出生,出生後便腳腿無力,開始了與疾病的抗爭。在過程中,他7歲起就在家教的幫助下完成中小學課程,自學考取日語一級,靠一臺電腦和一套語音輸入軟體,翻譯了上百萬字的日文書。
  • 國內首個漸凍人康復護理公益課堂落戶福建:希望患有尊嚴的走完人生
    作為漸凍症患者的兒子,程浩一直在找一個讓父親更好度過晚年的方式,但似乎並不容易。 「我們最想提供專業醫療團隊包括神經肌肉內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及義工等,一起來照顧患者,讓患者的生命能夠更有質量和尊嚴。」
  • 走近漸凍人丨每年確診逾400人 那些逐漸「僵硬」的生命
    或許,很多人根本不清楚這項挑戰的最初意義——喚起人們對漸凍人以及ALS——學名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關注。6月21日,世界漸凍人日。這個人群中新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1到2人的罕見疾病,一旦確診,就意味著提前要與這個世界揮手再見。浙江有多少漸凍人?有多少家醫院可以接診?現有的治療水平如何?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經過各方探尋,試圖揭開浙江漸凍人的生活狀態。
  • 張定宇:用漸凍的身軀為患者託起生命方舟
    「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 漸凍人的「遊戲人生」:做百萬字遊戲劇本
    > 漸凍人的
  • 中國目前有20萬漸凍人 90%人存活不超過5年
    這場以冰水澆頭體驗「漸凍人」感覺、關注「漸凍人」的公益活動受到了廣泛關注,已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獲得了近40億次的閱讀量,眾多明星「大咖」紛紛參與並捐款,也使「漸凍人」這一群體走進了公眾視線。專家指出,「漸凍人症」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於世界罕見病,目前還無法根治,有一半人會在3年內死亡,90%的人存活不超過5年。
  • 冰桶挑戰一周年:漸凍人「沒被社會忘記」 願捐遺體做科研
    其中,600萬元用於「冰桶挑戰——關愛漸凍人(運動神經元類罕見病)」專項基金,在全國已有9個相關公益組織的10個項目受益,另有158名運動神經元症患者獲得個案救助。  「冰桶挑戰——關愛漸凍人」項目負責人孫月說,以前工作最主要的困難,要花大量時間跟別人去解釋罕見病是什麼。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76歲「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漸凍症」是什麼病
    霍金在21歲時就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儘管他曾被告知只有兩年生命,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追求夢想,也被媒體報導為存活最久的「漸凍人」。ALS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表示,「漸凍人」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冰桶挑戰」讓「漸凍人」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漸凍人主播」黃志銘(中共廣州市委網信辦推薦)
    他不僅通過輕鬆風趣的音頻節目進行粵語教學、弘揚嶺南文化,也經常在直播中為年輕人答疑解惑,鼓勵他們邁步向上人生路。每一個聽過飛叔節目的聽眾,都會覺得他是一個風趣而博學的人。殊不知,飛叔樂觀與幽默的背後,是數十載不斷跌倒卻依然嚮往「飛逸」的勵志人生。    飛叔從小就體弱多病,經常會在運動的時候跌倒。23歲時,喜得千金的他沒高興多久,命運的捉弄便讓他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