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中立國,為什麼德國會打荷蘭、比利時,卻不打瑞典、瑞士?

2021-01-08 騰訊網

中立國

二戰之前的歐洲,宣布中立貌似成了一件時髦的事情。瑞士於1815年籤訂《維也納會議宣言》,宣布自己成為永久中立國,其後,比利時和盧森堡分別在1831年和1867年先後籤訂《倫敦協約》成為永久中立國,再之後荷蘭、芬蘭、瑞典、丹麥、挪威、奧地利等國也紛紛宣布中立。

中立國這種事情,在亞洲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這個概念,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哪有什麼中立國,連天下共主周天子都被秦國給滅了。你說中立就中立,秦國人六世之餘烈不是白奮鬥了?說好的統一天下還幹不幹了?

所以,中立國不是你說是就是,還得看別人認不認,打不打你。二戰時的歐洲,這麼多中立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挪威、丹麥等國還不是被德國侵佔了,芬蘭也被蘇聯兩次入侵,被迫聯合德國,一起打蘇聯。

整個二戰期間,只有瑞士和瑞典寥寥兩個中立國最終保持住了中立,沒有被入侵。那麼,德國為什麼會打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這些中立國,卻又放過了瑞士和瑞典呢?

被入侵的中立國

先說被入侵的這些中立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挪威等國家的地理位置要麼是處於德法之間的戰略要地,如比利時是德國為了繞過馬其諾防線,必須要途徑的國家,還有荷蘭和盧森堡都是德國攻佔法國時,捎帶腳就拿下的國家。

挪威、丹麥有著漫長的大西洋海岸線,如果德國不拿下他們,盟軍很有可能會借道這些國家,登陸歐洲大陸,從北向南進攻德國。

芬蘭被蘇聯進攻,也是因為他的地理位置對蘇聯來說太重要。蘇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列寧格勒(即聖彼得堡)距離芬蘭邊境最近處只有40公裡,而且芬蘭又和德國相鄰。如果拿下芬蘭,那麼列寧格勒上有芬蘭,下有愛沙尼亞,一旦被進攻,也會有足夠的支援和威懾。

沒被入侵的中立國

再說沒被入侵的中立國。瑞典沒有被德國入侵,完全是因為他名為中立,實際上和德國的附屬國差不多,不僅暗地裡為德國提供礦石資源、武器裝備,甚至還借本國鐵路給德國運兵,另一方面大規模減少與英國的貿易,並武力阻攔英國海軍通過厄勒海峽,不讓他們進入波羅的海,以進攻德國本土北部,間接地幫了德國海軍一把。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佔不佔瑞典已經沒什麼區別,不佔還能落一個好名聲,贏得瑞典人的好感,用起來也更順手不是?

瑞士的情況和瑞典差不多。整個二戰期間,瑞士出口了大量的電力、精密零件,甚至是武器給德國,而且其強大的銀行業也為德國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金融支持。

以至於1995年瑞士外交部長科蒂代表瑞士為本國在二戰中的表現作出道歉:「我們不能、也決不否認瑞士在戰時與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野蠻行為有牽連。雖然一個被納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圍的小國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但這也不應當使我們原諒自己當時嚴重喪失立場與軟弱。」

其次也是因為瑞士被夾在了德國、奧地利、法國和義大利四個國家之間,二戰時這些國家全都是法西斯(奧地利、法國被佔領),瑞士再怎麼能折騰,也不會對德國造成大的影響。

而且,德國想打瑞士的話,從四個國家一起發兵,即便瑞士抵抗再堅決,總是會被打下來的。但是不值得,瑞士多山,不適合德國強大的機械化軍團作戰,再說打下瑞士後幹什麼用呢?還得分兵駐紮在那裡。

留著一個中立的瑞士,對德國更有利。不僅是前文提到的各種支持,更是可以作為德國與其他國家的聯絡者,如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大西洋被英國海軍封鎖,德國都是通過瑞士來和美國聯繫的。

結語

按照海牙公約,中立國的定義,是指在發生武裝衝突時,對交戰的任何一方都不採取敵對行動的國家。但通過二戰時瑞典和瑞士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來其實沒有真正的中立國,他們為了不被入侵,其實還是偏幫了某一方的。

說到底,中立國能不能保持中立,還是得看別的國家認不認可,不認可的話,照打不誤。瑞士其實是看透了這一點的,所以他一邊堅稱自己永遠中立,一邊又大力發展國防,其軍事實力在全世界都能排在前二十之列。

相關焦點

  • 同為「永久中立國」,為何瑞士能免於戰火,而比利時慘遭入侵
    這一類國家就是「永久中立國」。什麼叫「永久中立國」呢?說穿了就是永遠不會在任何紛爭中加入某一方的國家。世界上最著名的「永久中立國」就是瑞士了。 但是有趣的是,並非宣布「永久中立」就一定可以避免被入侵的命運,比如比利時和盧森堡也曾經是「永久中立國」然而一戰時期還是慘遭入侵。但是瑞士卻能一直倖免於難,這是為什麼呢?
  • 號稱永久中立國,數百年來無戰事,瑞士這一手靠的是什麼?
    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宣布自己為永久中立國的國家很多,比如比利時、荷蘭、瑞士等,但是以中立國身份完全躲過了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永久中立國,卻只有瑞士。瑞士作為一個被德國、法國這樣的大國包圍的小國,如何確保自己永久中立國的地位而不被滅國,是一個讓人充滿爭議的話題。
  • 二戰時宣布中立的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被德國佔領,為什麼唯獨瑞士...
    而與其接壤的周邊國家更是難逃厄運,八個國家有七個慘遭納粹鐵蹄的蹂躪,這七國中包括當時已宣布永久中立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等國家,而唯獨對德意戰略地位重要並且相對於其他國家顯得弱小得多的瑞士卻一直安然無恙直至戰爭結束。
  • 二戰中瑞士和瑞典是靠什麼中立的?
    瑞典位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接挪威、東臨芬蘭,南部隔厄勒海峽與丹麥相望;而瑞士是位於中歐阿爾卑斯山區的內陸國,四周被德國、奧地利、義大利和法國包圍。就人口規模來說,瑞典有1037萬,瑞士有860萬,相差不大,但前者的面積卻是後者的十倍有餘。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中立國,瑞士和瑞典都以不介入大國紛爭而名存於世,不過它們的中立卻有著明顯不同。
  • 二戰中德國不打瑞士,跟中立國沒啥關係
    奧地利、瑞典、芬蘭最著名的中立國是瑞士,它經濟高度發達,是多個國際組織所在地。二戰中,德國打遍了整個西歐,唯獨沒動瑞士,但這跟中立國沒多大關係。希特勒不講規矩。德國侵佔捷克斯洛伐克、閃擊波蘭、入侵法國、侵略蘇聯,是按照哪一條國際法?瑞士在1815年通過《維也納會議》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很多國家都承認了,包括德國和義大利。德國如果進攻瑞士,是自己不守承諾。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 這個國家雖然是中立國,軍事能力特別強,一般國家不敢打主意
    那有一種中立的國家,是不是就不需要發展武器?世界上有幾個中立國,比如說瑞士,它的手錶世界著名,但是它屬於中立國,不參與爭鬥。事實上中立國,也不一定不發展武器,比如說世界上有一個中立國,向來保持中立,但是這個國家的高科技武器技術是世界領先的。這個國家就是瑞典。
  • 世界上最早的「永久中立國」,二戰時期的瑞士是什麼樣的?
    歐洲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自打中世紀結束後,歐洲各國也是打得頭破血流,歐洲大陸一片波譎雲詭,但是這其中也有一股清流,這就是瑞士,大家知道,瑞士屬於「中立國」,而且它不是一般中立國,而是「永久中立國」,其中立身份受到世界各國廣泛承認。
  • 國際賽情報站:德國荷蘭欲打破不勝怪圈,法國比利時殘陣出擊
    由於歐國聯的分組非常不利,如今星味略低的瑞典成績慘澹,這一次估計也是考察新人和磨合陣容為主。像在尤文發揮出色的00後天才庫盧塞夫斯基,有可能會被委以重任。雖說有曼聯中衛林德洛夫坐鎮後防,但瑞典的防守表現非常一般,最近4場比賽場均被對手打進2球。不過在過去4次對陣丹麥時,瑞典保持了2勝2平的不敗成績。德國VS捷克
  • 你可能想不到,這個國家又弱又小,卻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永久中立國
    尤其是作為永久中立國來說,更是以實力為基礎。最典型就是瑞士,之所以那是歐洲最強的永久中立國,就是因為瑞士的強大實力,充分體現了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其至今安定的基礎。但是這個也有例外,你可能想不到,這個國家又弱又小,卻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永久中立國。這個國家就是土庫曼斯坦。
  • ...法國、德國、美國、瑞士、英國、荷蘭、瑞典、挪威、丹麥...
    提醒中國公民充分評估出國旅行引發的感染風險,暫勿前往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美國、瑞士、英國、荷蘭、瑞典、挪威、丹麥、奧地利、比利時、伊朗、韓國等高風險國家,目前仍在上述國家的中國公民做好自我防護,減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安排國際旅行,謹防交叉感染。
  • 德國席捲歐洲,為何沒有進瑞士?
    大家可能會說瑞士是中立國,德國不能進攻,這樣的想法就有些天真了,在國家戰爭這個層面上,任何的條約都是廢紙一張,只有有足夠的利益,即使是中立國家也絲毫沒有作用,荷蘭不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嗎?1935年荷蘭就宣布成為中立國,結果二戰開始後第一個收拾的就是荷蘭,你說氣人不?
  • 二戰中,瑞士為何能保持中立,奧斯陸七國:它太雞賊
    在德國閃擊波蘭之前的第10天,即8月22日,挪威、瑞典、芬蘭、丹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七國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在共同的恐懼驅使下,他們一起聚集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開了個碰頭會。當然,面對德國這種毫無爭議的歐陸豪強,這七個國家完全是炮灰一樣的存在。
  • 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不打瑞士?答案是:僱傭軍集體賣身!
    有些人說,因為它是中立國(中立國有用嗎?比利時,盧森堡也是永久中立國,最後還是被希特勒給幹了),也有些人說因為戰爭雙方把錢存那兒了,其實,這些都不是重要原因,因為最重要的是這個國家全體一根筋,你想搞死它,未必有好處。它,就是瑞士。  逗比魚為什麼說想要搞死它未必有好處呢,因為那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一根筋的僱傭軍。
  • 瑞典、西班牙、瑞士為何能在二戰中獨善其身?
    (冷戰期間的瑞典軍隊;擁有強大武力,卻兩百多年不參與戰爭)d,瑞典在二戰前期一直向納粹德國供應鐵礦等重要資源,而且由於借道給德國,瑞典也失去了對德國的地理重要性。(歐洲地形圖)第二,瑞士為何能夠在二戰中獨善其身?a,傳統:1674年,瑞士確立行為準則-中立;1815年,維也納會議籤訂《巴黎和約》,與會各國一致承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
  • 挪威是中立國,為何二戰時會遭到德國的侵略
    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挪威是中立國,向來與世無爭,為何二戰時會遭到德國的侵略?首先,挪威雖然是中立國,看似人畜無害,但其實和瑞士一樣,只是打著中立國的幌子而已。實際上,二戰前挪威就已經倒向了英國,雖然沒有和英國結盟,但和英國人關係非常曖昧。而德國人一直對挪威不感興趣。實際上,德國人連入侵挪威的想法都沒有。
  • 中立國真的中立麼?丨北歐瑞典的中立之道
    提到「中立國」的概念,諸君腦中首先會浮現的必是「瑞士」二字。同為「姓瑞的」,地處北歐的瑞典,雖名頭不夠響,卻也是個貨真價實的「中立國」。瑞典重要的戰略地位和鐵礦等豐富戰略資源,也引來了其他大國的覬覦。在蘇德戰爭尚未爆發的1940年4月,蘇聯向德國提出強硬聲明:「表示他們高度重視瑞典的獨立問題,不希望瑞典的中立遭到破壞。」從長遠計,德國許諾「將恪守瑞典中立,不會把戰火燒向瑞典。」
  • 德國和義大利哪來的膽量,為何連中立國瑞士的物資都敢搶
    當然,兩國敢搶瑞士,也是料定了搶了瑞士也不會有什麼大動作。瑞士所謂的中立國地位不過是個標籤而已,如果不是瑞士乖巧,左右逢源,二戰時就被德國和義大利給吞併了。實際上,瑞士在二戰中扮演了一個非常不光彩的角色。瑞士是個內陸國家,其領土被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包圍。
  • 德國發起二戰卻在比利時折戟沉沙,中立國為何堅決抵抗?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入侵中立國比利時而拉開序幕的,當時比利時的列日要塞首先經歷,德國的炮火,這一地區是德國進入比利時的大門,鐵路線路交會聚集,向比利時平原展開,控制這一地方確實是德國蓄謀已久的戰略方針。當時的德國有120多萬大軍和相應的後勤補給迅速通過這一地區。
  • 地圖看世界;比利時、德國及瑞典的殖民地
    (比利時女孩。)二,德意志殖民帝國。德國是後發資本主義國家,相較於英法殖民地很少,這是因為德國比英、法、西、葡等國開始殖民晚200多年,而且這些殖民地在德國一戰戰敗後全部失去。(德國傳統民族服裝)三,瑞典的殖民地。
  • 沒有立場也不穩:二戰時期的那些中立國,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在希特勒閃擊波蘭之前,1939年8月22日下午,挪威、瑞典、芬蘭、丹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七國預感大事不妙,在共同的恐懼驅使下,齊聚挪威首都奧斯陸開會,他們集體宣布將在未來的衝突中保持中立,被稱為奧斯陸七國。在整個西半球,拉美21個共和國宣布對歐洲的戰爭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