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瑞士和瑞典是靠什麼中立的?

2021-02-19 地圖帝

瑞士和瑞典都是歐洲的中立國,中文名和英文名都相似,但這兩個國家無論在國土面積、地理位置,還是中立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別。

瑞典位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接挪威、東臨芬蘭,南部隔厄勒海峽與丹麥相望;而瑞士是位於中歐阿爾卑斯山區的內陸國,四周被德國、奧地利、義大利和法國包圍。就人口規模來說,瑞典有1037萬,瑞士有860萬,相差不大,但前者的面積卻是後者的十倍有餘。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中立國,瑞士和瑞典都以不介入大國紛爭而名存於世,不過它們的中立卻有著明顯不同。

儘管有市井傳言說瑞士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未被德國侵佔,是因為瑞士銀行在幫助納粹管理財物,但瑞士人稜角分明的「武裝中立」卻是不爭事實。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士就已經獨立置身於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集團的對抗之外。當時德國、奧匈帝國、法國和義大利四大強國將瑞士團團包圍,但瑞士人始終一個態度:你們打你們的,但不要把戰火燒到我們國家,否則誰進來打誰!不過僅是這樣的話,瑞士的中立大概很難得到尊重,誠如荷蘭、比利時,儘管高喊著中立但一樣被德軍推平。

圖-瑞士首都伯爾尼

為了確保中立政策得到貫徹,瑞士人可謂煞費苦心,他們緊急動員了全國所有的軍事力量,然後將其中的60%布置在法瑞邊境,然後在北面的德國和南面的義大利同樣安排重兵。瑞士人的嚴陣以待讓已經陷入拉鋸戰的同盟國和協約國都不敢輕易進犯,因為誰也不想憑空多出一個敵人。

圖-瑞士地鐵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瑞士不僅一如既往地進行軍事動員,同時針對來自納粹的煽動,有意識地控制境內的德語區域,這也使得瑞士自始至終未曾出現內部叛亂。反觀瑞典儘管也宣布中立,但他們的中立卻帶著明顯的偏袒,而且兩次大戰都是偏袒德國。

在一戰剛剛爆發的1915年,德國以幫助瑞典奪回之前被沙俄侵佔的芬蘭為誘餌,要求瑞典加入同盟國集團,瑞典險些放棄中立。儘管此舉後來未能成行,但瑞典還是強烈地偏向於德國,比如瑞典與丹麥之間的厄勒海峽是控制波羅的海進出北海的關鍵通道,而德國海軍不具備與英國海軍正面抗衡的實力,如果英國艦隊得以從容地通過該海峽,那麼德國波羅的海沿岸將面臨無休止的戰火。然而宣布中立的瑞典人幫了德國的大忙,他們不僅拒絕為英國艦隊指引航路,而且在厄勒海峽水域鋪設大量水雷,這樣就解除了德國的後顧之憂。

圖-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典的中立依舊保持著親德色彩。戰爭爆發之後,英國和瑞典之間的貿易指數急轉直下,而德國與瑞典在經濟上卻更加親密,瑞典人大量出口鐵礦石給納粹德國,這使得德國的戰爭機器擁有了源源不斷的鋼鐵供應。更過分的是瑞典在中立的前提下居然以「人道主義」為理由允許納粹使用瑞典的鐵路運送軍醫,當然如果真的只是軍醫的話也還說得過去,但事實上德國的每一名軍醫都配備17名武裝士兵和1門火炮,這樣的安保規格未免也太誇張了。

圖-瑞典人

縱觀兩次世界大戰,瑞典的中立遠不如瑞士的中立來得徹底,甚至英國人曾直言不諱地說,瑞典的所謂「中立」本質上就是虛假的中立,如果瑞典停止向德國出口鐵礦石的話,戰爭甚至可以在幾個月之內結束。不過儘管憤怒,英國仍舊不敢跟瑞典公然撕破臉,原因就是瑞典和瑞士一樣極端重視本國的軍事建設,一旦「中立」破壞,英國人得不償失。

文:閆錦鯉,圖:風長眼量。

相關焦點

  • 瑞典及愛爾蘭在二戰中保持中立的原因
    瑞士、瑞典、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及土耳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的中立國,這些國家為何保持中立或為何能保持中立。
  • 瑞典、西班牙、瑞士為何能在二戰中獨善其身?
    為何瑞典,西班牙,和瑞士沒有參加二戰,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漫天硝煙中獨善其身?
  • 二戰中,瑞士為何能保持中立,奧斯陸七國:它太雞賊
    為了能夠保全自己,商量了一天的七國,最終發布了一個聲明:宣布在未來的衝突中保持中立,史稱奧斯陸七國。然而,在德國面前,這點小伎倆根本就入不得德國法眼。挪威、芬蘭、丹麥、比利時、盧森堡等幾個國家要麼佔據著交通要道,要麼有著重要經濟價值,總之,很快就被德國的鋼鐵洪流淹沒了。
  • 瑞典在二戰中憑藉什麼保持中立的,為何蘇聯和德國都不敢招惹他
    說起瑞典,大家對這個國家的感覺就是這個國家非常有錢。瑞典作為北歐五國之一,確實很有錢,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高。不過我們今天講的並不是這個國家有錢的問題,而是在二戰中瑞典中立的問題。如果我們對二戰了解的話,就能發現,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是中立的。可以說在當時能保持中立非常不容易。
  • 歐洲面積大國瑞典,二戰時為何保持中立?
    說到歐洲的中立國,大家會脫口而出:瑞士。瑞士確實是最出名的中立國之一,其實歐洲還有一個「瑞字輩」的中立國,這就是瑞典。
  • 瑞士只有420萬人口,又和德意相鄰,在二戰時為何能保持中立
    二戰爆發後,全世界遍地狼煙四起,打作一團。作為二戰的主戰場,歐洲打得更是無比慘烈。可就在那種混亂的局勢下,歐洲依然有很多國家聲稱保持中立。他們中的一些是在觀望局勢、等待戰機,比如義大利;也有一些是想暫避戰爭,抓緊發展,例如蘇聯。
  • 挪威和瑞典同為中立國,為何二戰中德國入侵挪威卻放過了瑞典?
    第一個就是瑞士。說起瑞士,大家腦海中大概都會浮現出一個風光旖旎的中立小國,擁有著一流的手錶和軍刀。但其實這些都是假象,這個國家像一隻強悍的刺蝟,雖然沒有美、蘇、德那樣精銳的武器和龐大的軍員,但是他們卻擁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地形。全國平均海拔超過1300米,連綿不斷的山脈橫亙在德瑞邊界。這讓德國軍隊戰無不勝的坦克變成了一堆廢鐵。
  • 中立國真的中立麼?丨北歐瑞典的中立之道
    提到「中立國」的概念,諸君腦中首先會浮現的必是「瑞士」二字。同為「姓瑞的」,地處北歐的瑞典,雖名頭不夠響,卻也是個貨真價實的「中立國」。但戰爭陰雲一旦籠罩大陸,左鄰右舍群毆這麼熱鬧,你說自己就是想站一邊看看,中立二字顯然沒有那麼簡單…本期戰史科,雲北就為諸君分析下二戰中「瑞典」的中立之道視頻時長:2分31秒祖上相當闊 流血特別多難以想像,瑞典這個現在偏居北歐,平和
  • 二戰中中立的瑞士
    這些組織中的大多數,從勞動者和中下階層吸收成員,但半保密的「瑞士祖國協會」的主導力量卻是由戰時統治瑞士的政治、商業和軍事領導者所組成的三駕馬車。(今天,該組織親納粹和反猶主義出版物的副本,從瑞士各圖書館和學術資料庫中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祖國協會的領導者主要負責瑞士與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之間牢固的經濟關係。
  • 瑞典芬蘭空中加油訓練,所謂永久中立國,涉及自身安危並不中立
    中立國指在發生大戰或武裝衝突時,對交戰的任何一方都不採取敵對行動的國家,中立國又分為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說到中立國最著名的是瑞士和瑞典兩個國家。由於特殊的國情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中並沒有受到雙方的直接威脅。永久中立國根據條約或單方發表的宣言,不論在平時或戰時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
  • 瑞士為什麼能保持中立
    而在中世紀的歐洲,大部分軍隊裡都有瑞士人,義大利和法國中尤為明顯。在極盛時期,義大利60%的軍人都是瑞士人。瑞士人也參與了許多歐洲著名戰役,比如義大利戰爭、拿破崙戰爭。直到現在,梵蒂岡的教皇護衛隊只僱傭瑞士人。這是因為,在1527年著名的「羅馬之劫」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率兵洗劫羅馬城。當時羅馬的教廷護衛隊中,其他國家的士兵都逃跑了,只有瑞士僱傭兵浴血奮戰,頑強堅守。
  • 二戰中德國不打瑞士,跟中立國沒啥關係
    奧地利、瑞典、芬蘭最著名的中立國是瑞士,它經濟高度發達,是多個國際組織所在地。二戰中,德國打遍了整個西歐,唯獨沒動瑞士,但這跟中立國沒多大關係。希特勒不講規矩。德國侵佔捷克斯洛伐克、閃擊波蘭、入侵法國、侵略蘇聯,是按照哪一條國際法?瑞士在1815年通過《維也納會議》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很多國家都承認了,包括德國和義大利。德國如果進攻瑞士,是自己不守承諾。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 同樣是中立國,為什麼德國會打荷蘭、比利時,卻不打瑞典、瑞士?
    中立國 二戰之前的歐洲,宣布中立貌似成了一件時髦的事情。瑞士於1815年籤訂《維也納會議宣言》,宣布自己成為永久中立國,其後,比利時和盧森堡分別在1831年和1867年先後籤訂《倫敦協約》成為永久中立國,再之後荷蘭、芬蘭、瑞典、丹麥、挪威、奧地利等國也紛紛宣布中立。
  • 二戰期間,瑞典為何能完全保持中立,為此它必須履行什麼義務
    文章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個歐洲小國瑞典十分的特殊,一直處於中立狀態。作為一直想徵服世界的希特勒,為何會允許瑞典,處於中立狀態。瑞典在二戰中的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瑞典直接宣布中立。瑞典做出這樣的決定,有一個持久的過程。
  • 二戰時瑞士真的中立?瑞士銀行與納粹黃金案使其公正的形象被玷汙
    然而,大量新近解密的史料表明,永久中立國的瑞士在二戰中卻以自私和妥協的態度,屈從了法西斯德國,並協助德國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也應該是不能迴避的。在歷史上,瑞士曾經是德意志第一帝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為了限制法國,反法同盟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的聲明,瑞士由此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
  • 二戰時宣布中立的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被德國佔領,為什麼唯獨瑞士...
    希特勒在二戰中為什麼沒有決定進攻瑞士,僅僅是因為瑞士當時是所謂的永久中立國嗎?那麼比利時和丹麥等同為中立的國家為什麼在納粹的第一波攻擊中倒下。隨後的近一個世紀,瑞士在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來自衛的同時,嚴守中立原則,免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幹擾。在二戰中面對被軸心國四面包圍的嚴峻局面,瑞士以完備的防衛和堅強的意志捍衛了國家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瑞士保持了中立。一戰後,瑞士的中立國地位得到國際承認。瑞士嘗到了中立的甜頭,因而在二戰中又宣布中立。
  • 二戰時周圍都被德軍佔領了為什麼瑞典還可以繼續保持中立?
    別說二戰的時候,就是現在瑞典的面積都沒有多大,差不多就是我們的黑龍江省那麼大。瑞典在陸地上有兩個鄰國,一個是挪威,一個是芬蘭。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中都沒有倖免於難,為什麼瑞典國家並不強大卻可以一直保持中立呢?
  • 二戰時期,德國縱橫歐洲,為何瑞典卻安然無恙?看了這個,就懂了
    二戰期間面對手握先進武器,思想狂熱的黨衛軍以及熟練使用閃電戰的德邊防軍,歐洲各個小國都是顫抖的,因為它們都很清楚,自己是沒有可能擋住德國人的,在捷克、波蘭、法國以及毛熊相繼被打倒或者即將被打倒時,那些堅守中立的小國(瑞典、瑞士)基本也就沒什麼好值得堅守了,被擊敗、被佔領是毫不奇怪的。
  • 瑞士為何能在一戰二戰期間安然無恙,不參與戰爭?
    現在很多人都會覺得瑞士人當年真無情啊: 無論是盟軍還是軸心國的飛機飛過瑞士空域,一定都會毫不留情的把你打下來。如果說瑞士的防空措施是世界第二,沒有國家敢說是世界第一。2006年瑞士防空措施和居民的對比覆蓋度是114% ,國際上覆蓋度相對很高的芬蘭和瑞典分別在80%到74% 之間。 瑞士政府現在依舊每年投入大筆錢來維護這些看起來沒有必要的防空措施。
  • 二戰中被德國包圍的瑞典是如何保持中立的?揭秘北歐海盜的外交策略
    瑞典可憐兮兮陷入了納粹德國的包圍之中,並且這種戰略上的保衛態勢持續了至少有五年之久。瑞典人在這幾年都做了些什麼,不僅避免被德國吞併,又沒得罪同盟國一方呢? 瑞典的強盛始於十三世紀,甚至一度佔領了整個芬蘭,而到了十六世紀時候,瑞典出了一位英主,就是大緊節目裡講過的古斯塔夫大帝,而他對瑞典最大的貢獻是,首創了一系列軍事制度,並且開始持續性的對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