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面積大國瑞典,二戰時為何保持中立?

2021-02-13 地圖帝

說到歐洲的中立國,大家會脫口而出:瑞士。瑞士確實是最出名的中立國之一,其實歐洲還有一個「瑞字輩」的中立國,這就是瑞典。

瑞典是北歐國家,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東部。瑞典西約以斯堪地那維亞山脈與挪威接壤,東北以託爾訥河(芬蘭稱託爾尼奧河)與芬蘭為界。瑞典的東部,北隔波的尼亞灣與芬蘭相望,南隔波羅的海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德國相望。瑞典的西南方向,隔著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與丹麥相望,卡特加特海峽西北是斯卡格拉克海峽,連接波羅的海與北海。

瑞典是歐洲的面積大國,約44.99萬平方公裡,居俄羅斯、烏克蘭、法國、西班牙之後。瑞典的地形西高東低,河流和湖泊非常多,而且瑞典河流多發源於挪、瑞邊界的斯堪地那維亞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匯入波的尼亞灣。

現在的瑞典看上去比較「低調」,其實在十七世紀(1601年至1700年)時,瑞典是北歐強國。1611年,古斯塔夫二世即位後,把瑞典打造成了強國,大舉進攻沙俄,控制芬蘭灣等地。1617年,瑞典軍隊逼近莫斯科,強迫沙俄籤訂了《斯託爾博沃條約》,控制了波羅的海沿岸大片土地。不過當沙俄最偉大帝王之一的彼得大帝即位後,沙俄開始反擊瑞典。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也是個不出世的君主,控制著15萬大軍,並不怕沙俄。

沙俄為了壯膽,拉來了薩克森、波蘭、丹麥等盟友助陣,但依然不是瑞典的對手。1708年,查理十二世率軍進攻莫斯科,結果由於物資供應不力,瑞典軍隊被沙俄打得找不著北,查理十二世狼狽逃到奧斯曼土耳其。不久後,查理十二世回國,率軍找沙俄尋仇,最終戰死。

此後的瑞典元氣大傷,再無力發動戰爭,慢慢就變成了北歐地區的普通國家。弱肉就要被強食,1815年,列強在維也納會議上強行瓜分了瑞典,瑞典現在的疆域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瑞典的祖上曾經闊過,但現在窮困潦倒,讓瑞典人意識到一件事:少出頭,少說話,裝聾作啞是大智慧。於是,瑞典人慢慢形成了共識:保持中立,不要趟大國爭鬥的渾水,畢竟瑞典周邊的強國太多了。

瑞典東有強大的沙俄,南有強大的普魯士,東南有強大的英國、法國,哪個都不是瑞典能得罪起的。這些國家都看中了瑞典夾在列強中間的特殊戰略地位,比如沙俄要控制瑞典,則可獲得北海的出海口,並威脅到英、法;如果英國或法國控制瑞典,則可堵死沙俄的出洋之路。各國都想把瑞典拉到自己的陣營中,瑞典已經學乖了,面對誘惑,瑞典從始至終就一句話:「不得罪任何人,不幫助任何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瑞典還是這個態度。在歐洲掀起狂風巨浪的德國就盯上了瑞典,德國希望與瑞典籤訂互不侵犯條約,實際上是想把瑞典拉下水。英國和法國非常擔心瑞典投靠德國,就勸瑞典和英法站在一起。瑞典面對敵對雙方的拉攏,全部給予婉拒。瑞典的邏輯非常簡單:如果押注德國,萬一英法贏得了怎麼辦?如果押注英法,萬一德國贏了怎麼辦?

當然,瑞典對中立原則運用的非常靈活,並非紙上談兵,拿著蛤蟆的照片找青蛙。比如蘇聯要進攻瑞典的東邊鄰國芬蘭,瑞典就全力幫助芬蘭抗蘇。芬蘭是瑞典的東線戰略屏障,芬蘭要被蘇聯吞掉,瑞典無險可守。在芬蘭扛住了蘇聯進攻後,瑞典把注意力放在了南線,也就是德國。總體上來說,蘇聯距離瑞典有些遠,可德國和瑞典最近也就五六十公裡,輕易可過。瑞典對德國的態度就比對蘇聯的態度溫和多了,德國要進攻蘇聯,需要借道瑞典,瑞典一口答應下來。只是為了安慰蘇聯的情緒,瑞典要求德國軍艦不能長時間呆在瑞典港口。

圖-瑞典斯德哥爾摩地鐵站

德國要借道瑞典,為何不吞併瑞典?德國吞併瑞典的西鄰挪威都沒費什麼工夫。德國吞併挪威是看上了挪威的石油資源,瑞典並沒有多少石油資源,德軍要進攻瑞典,撈不到多少好處的同時還耗費國力,讓蘇聯和美英法佔了便宜。瑞典就利用德國的這種心態,在德國、蘇聯、美英法之間跳來跳去,但聰明的瑞典始終不踩列強不能容忍的紅線。

瑞典保持相對中立,其實是符合蘇聯、德國和美英法利益的,三方也默認了瑞典的相對中立。蘇聯和美英法甚至還擔心瑞典倒向德國,多次要求瑞典不要上德國的賊船。德國也是這個態度,認為瑞典保持中立就是對德國最大的支持。

圖-瑞典街頭

二戰後期,瑞典拋棄了相對中立的原則,投靠了盟軍。原因很簡單:德國敗兆已現,這時再保持相對中立就會得罪蘇聯和美英法。等到二戰結束後,瑞典又恢復了中立原則,不參與美國與蘇聯的冷戰競爭。不過,瑞典畢竟是西方國家,和蘇聯的社會形態完全不同,所以瑞典還是相對偏向西方的。

更多歐洲歷史地圖文章,請訂閱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相關焦點

  • 瑞典及愛爾蘭在二戰中保持中立的原因
    瑞士、瑞典、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及土耳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的中立國,這些國家為何保持中立或為何能保持中立。
  • 二戰時周圍都被德軍佔領了為什麼瑞典還可以繼續保持中立?
    別說二戰的時候,就是現在瑞典的面積都沒有多大,差不多就是我們的黑龍江省那麼大。瑞典在陸地上有兩個鄰國,一個是挪威,一個是芬蘭。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中都沒有倖免於難,為什麼瑞典國家並不強大卻可以一直保持中立呢?
  • 二戰期間,瑞典為何能完全保持中立,為此它必須履行什麼義務
    文章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個歐洲小國瑞典十分的特殊,一直處於中立狀態。作為一直想徵服世界的希特勒,為何會允許瑞典,處於中立狀態。瑞典在二戰中的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瑞典直接宣布中立。瑞典做出這樣的決定,有一個持久的過程。
  • 瑞典是歐洲面積大國,為何人口只有一千萬?
    說到歐洲的面積大國,除了俄羅斯之外,一般都會提及面積60.37萬平方公裡的烏克蘭(含東部及克裡米亞半島),面積55萬平方公裡的法國(歐洲部分),面積50.6萬平方公裡的西班牙。或是32.25萬平方公裡的波蘭,30萬平方公裡的義大利,卻往往忽略另一個歐洲面積大國,這就是瑞典。
  • 歐洲面積大國瑞典,人口為何只有一千萬?
    說到歐洲的面積大國,除了俄羅斯之外,一般都會提及面積60.37萬平方公裡的烏克蘭(含東部及克裡米亞半島),面積55萬平方公裡的法國(歐洲部分),面積50.6萬平方公裡的西班牙。或是32.25萬平方公裡的波蘭,30萬平方公裡的義大利,卻往往忽略另一個歐洲面積大國,這就是瑞典。
  • 地緣政治:瑞典是歐洲面積大國,為何人口只有一千萬?
  • 二戰中,瑞士為何能保持中立,奧斯陸七國:它太雞賊
    為了能夠保全自己,商量了一天的七國,最終發布了一個聲明:宣布在未來的衝突中保持中立,史稱奧斯陸七國。然而,在德國面前,這點小伎倆根本就入不得德國法眼。挪威、芬蘭、丹麥、比利時、盧森堡等幾個國家要麼佔據著交通要道,要麼有著重要經濟價值,總之,很快就被德國的鋼鐵洪流淹沒了。
  • 瑞士只有420萬人口,又和德意相鄰,在二戰時為何能保持中立
    二戰爆發後,全世界遍地狼煙四起,打作一團。作為二戰的主戰場,歐洲打得更是無比慘烈。可就在那種混亂的局勢下,歐洲依然有很多國家聲稱保持中立。他們中的一些是在觀望局勢、等待戰機,比如義大利;也有一些是想暫避戰爭,抓緊發展,例如蘇聯。
  • 瑞典在二戰中憑藉什麼保持中立的,為何蘇聯和德國都不敢招惹他
    說起瑞典,大家對這個國家的感覺就是這個國家非常有錢。瑞典作為北歐五國之一,確實很有錢,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高。不過我們今天講的並不是這個國家有錢的問題,而是在二戰中瑞典中立的問題。如果我們對二戰了解的話,就能發現,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是中立的。可以說在當時能保持中立非常不容易。
  • 二戰時的瑞典有何過人之處,為何沒有遭到納粹德國的入侵
    文/寂寞的紅酒瑞典,位於歐洲北部,是一個面積不算大的中等發達國家。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席捲歐洲,歐洲各國紛紛淪陷,不過地處北歐的瑞典卻始終安然無恙。儘管瑞典四周已經被德國勢力包圍,但直到二戰結束,瑞典一直都保持著獨立,成為歐洲為數不多的幾個獨立國家。
  • 二戰時期,德國縱橫歐洲,為何瑞典卻安然無恙?看了這個,就懂了
    二戰期間面對手握先進武器,思想狂熱的黨衛軍以及熟練使用閃電戰的德邊防軍,歐洲各個小國都是顫抖的,因為它們都很清楚,自己是沒有可能擋住德國人的,在捷克、波蘭、法國以及毛熊相繼被打倒或者即將被打倒時,那些堅守中立的小國(瑞典、瑞士)基本也就沒什麼好值得堅守了,被擊敗、被佔領是毫不奇怪的。
  • 瑞典、西班牙、瑞士為何能在二戰中獨善其身?
    為何瑞典,西班牙,和瑞士沒有參加二戰,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漫天硝煙中獨善其身?
  • 二戰中瑞士和瑞典是靠什麼中立的?
    瑞士和瑞典都是歐洲的中立國,中文名和英文名都相似,但這兩個國家無論在國土面積、地理位置,還是中立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別。
  • 中立國真的中立麼?丨北歐瑞典的中立之道
    但戰爭陰雲一旦籠罩大陸,左鄰右舍群毆這麼熱鬧,你說自己就是想站一邊看看,中立二字顯然沒有那麼簡單…本期戰史科,雲北就為諸君分析下二戰中「瑞典」的中立之道視頻時長:2分31秒祖上相當闊 流血特別多難以想像,瑞典這個現在偏居北歐,平和
  • 二戰中被德國包圍的瑞典是如何保持中立的?揭秘北歐海盜的外交策略
    德國發動的二戰絕對堪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殘酷的戰爭,整個歐洲,除了少數國家幾乎都淪入納粹魔爪。把目光投向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惡狼逼境,北歐幾國面臨的又是怎樣的形勢?
  • 二戰時的瑞典有多厲害,為何連德國人都讓其三分
    文/寂寞的紅酒瑞典,位於歐洲北部,是一個風景秀麗、經濟發達的現代化資本主義國家。在近代,瑞典一直保持著超然的地位,長期遠離戰爭,哪怕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受到波及。二戰時,德國吞併了大半個歐洲,但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入侵瑞典,並和瑞典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係。
  • 二戰幸運兒,遠離了戰火硝煙的瑞典,背後的原因可謂眾說紛紜
    回顧瑞典二戰的中立政策,除了是自身地理位置的優勢之外,瑞典政府在二戰中的政治策略也是其免受戰火屠戮的重要原因。一、亂局中求生存公元13世紀時,瑞典經過多年徵戰最終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此後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便開始了對外徵討的路線。
  • 挪威是中立國,為何二戰時會遭到德國的侵略
    文/寂寞的紅酒近日,新冠病毒肺炎席捲歐洲,地處歐洲北部的挪威也沒有倖免。作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面對新冠疫情,挪威卻表現得非常無力,就像二戰時面對德軍一樣。二戰時,面對德軍的進攻,挪威幾乎沒怎麼反抗就淪陷了。
  • 為何北歐小國瑞典有這麼發達的軍事工業?
    因為武器裝備研發費時費力而且需要巨大的投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國內採購是無法支撐起其本國軍事工業的生存的,就連俄羅斯現在都無法維繫其軍工企業的生存,為何瑞典這麼個北歐小國會有如此強大的軍工產業?是什麼鑄就了瑞典的軍工傳奇?瑞典立國於十六世紀,一開始就是典型的戰鬥民族,曾在北歐擊敗俄羅斯等強國。瑞典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是真正的戰鬥民族。
  • 瑞士為什麼能保持中立
    瑞士這個內陸國家還與法國、德國、義大利和奧地利接壤,可以說是大國之間的小可憐,任何一個國家的侵略都可能成為瑞士的滅國之禍。對於那個時候的瑞士來說,艱難苦恨之間,唯一點亮的技能就是善戰。瑞士人人驍勇善戰,甚至把殘忍的戰爭變成了繁榮的生意,也就是僱傭兵生意。瑞士大部分成年男子,為了尋求生計都去做僱傭兵,幫附近的這些大國打仗,因為他們的英勇善戰,在當時中世紀的歐洲聲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