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在二戰中憑藉什麼保持中立的,為何蘇聯和德國都不敢招惹他

2020-12-16 多邊形的歷史

說起瑞典,大家對這個國家的感覺就是這個國家非常有錢。瑞典作為北歐五國之一,確實很有錢,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高。不過我們今天講的並不是這個國家有錢的問題,而是在二戰中瑞典中立的問題。如果我們對二戰了解的話,就能發現,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是中立的。可以說在當時能保持中立非常不容易。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二戰正式開始。之後德國和蘇聯共同瓜分的波蘭。德國佔領了波蘭之後開始掉頭向北進攻,佔領了丹麥和挪威兩個國家。之後開始掉頭向西,進攻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法國這些國家。並且都佔領了這些國家。我們再看一下蘇聯。蘇聯佔領波蘭之後,又出兵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之後攻打芬蘭,要求和芬蘭進行領土交換。這是當時的形勢。看到這裡我們能發現,瑞典是個很特殊的存在。無論是德國還是蘇聯,都沒有攻打瑞典。瑞典竟然保持了中立,而且在整個二戰期間都保持了中立。那麼,瑞典憑藉什麼保持中立的?

想要在戰爭中保持中立,不僅是自己說中立就行了。丹麥和挪威在二戰前也說保持中立,結果還是被德國佔領了。保持中立首先要自己有實力。我說自己保持中立了,你如果來打打我,我也不怕,因為我實力也很強大。一旦開戰的話,自己也能讓對方吃一壺的。還有就是自己有很大的價值,讓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攻打自己。那麼,瑞典當時有哪些優勢讓別人都不敢攻打自己呢?

首先是實力問題。瑞典雖然是北歐國家之一,人口稀少,面積並不大。但是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很強大。瑞典雖然人數不多,但當時擁有幾十萬的軍隊,這些軍隊優良。不管是德國還是蘇聯,想要入侵瑞典,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也正是這些軍隊,讓德國和蘇聯都在瑞典家門口止步了。

其次是瑞典有很強大的工業基礎,瑞典當時生產的很多產品是其他國家無法生產的。瑞典的工業能夠生產出優良的工業產品,而且其他國家都無法取代。比如瑞典的軸承,很多國家都生產不了。一旦瑞典被佔領的話,會影響很多國家的利益,其他國家可能都不願意。即使是佔領過也未必能獲得好處,一旦佔領瑞典的話,瑞典到時候停產這些東西,對任何國家都會造成巨大損失。而且瑞典還盛產優質的鐵礦石,這些鐵礦石是德國需要的。所以德國一直不敢對瑞典下手。德國之所以進攻挪威,就是為了保障從瑞典進口鐵礦石。

最後就是瑞典的地理位置並不是非常重要。瑞典的地理位置不論是對於德國還是蘇聯,都不是很重要。所以這兩國都沒必須非佔領這裡。而且留下這個國家,也為德國和蘇聯做一個緩衝區。防止他們之間再擦槍走火。

這就是瑞典在二戰中得以中立的原因。不管怎麼說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如果瑞典不是自身強大,估計早就在二戰中別佔領了。

相關焦點

  • 瑞典及愛爾蘭在二戰中保持中立的原因
    瑞士、瑞典、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及土耳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的中立國,這些國家為何保持中立或為何能保持中立。
  • 歐洲面積大國瑞典,二戰時為何保持中立?
    瑞典的祖上曾經闊過,但現在窮困潦倒,讓瑞典人意識到一件事:少出頭,少說話,裝聾作啞是大智慧。於是,瑞典人慢慢形成了共識:保持中立,不要趟大國爭鬥的渾水,畢竟瑞典周邊的強國太多了。瑞典東有強大的沙俄,南有強大的普魯士,東南有強大的英國、法國,哪個都不是瑞典能得罪起的。
  • 二戰期間,瑞典為何能完全保持中立,為此它必須履行什麼義務
    文章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個歐洲小國瑞典十分的特殊,一直處於中立狀態。作為一直想徵服世界的希特勒,為何會允許瑞典,處於中立狀態。兩大集團都想控制他,更不願意被對方得到,一旦瑞典倒向任何一邊,都會遭到猛烈的攻擊,雙方寧願毀掉瑞典,也不會讓對方得到,否則造成的打擊是致命的。第三,兩大集團想要佔領瑞典,必須先佔領周邊的國家,比如丹麥,挪威、芬蘭,然而如果真的控制了這三個國家,瑞典根本就無需在使用兵力去佔領它。
  • 二戰中被德國包圍的瑞典是如何保持中立的?揭秘北歐海盜的外交策略
    瑞典可憐兮兮陷入了納粹德國的包圍之中,並且這種戰略上的保衛態勢持續了至少有五年之久。瑞典人在這幾年都做了些什麼,不僅避免被德國吞併,又沒得罪同盟國一方呢? 瑞典的強盛始於十三世紀,甚至一度佔領了整個芬蘭,而到了十六世紀時候,瑞典出了一位英主,就是大緊節目裡講過的古斯塔夫大帝,而他對瑞典最大的貢獻是,首創了一系列軍事制度,並且開始持續性的對外戰爭。
  •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何沒有國家敢侵略瑞典?蘇聯:她是毒蛇
    1911年瑞典訪問荷蘭鹿特丹的菲爾基亞號這個時候瑞典的諾貝爾發明了安全炸藥,其他瑞典人在軍事或工業上也有不少建樹,瑞典國王沒有什麼權力,也沒有了野心,自1809年至今都在中立,別國也知道瑞典有多硬,不容易啃下來,也就不敢侵略瑞典
  • 二戰中,瑞士為何能保持中立,奧斯陸七國:它太雞賊
    為了能夠保全自己,商量了一天的七國,最終發布了一個聲明:宣布在未來的衝突中保持中立,史稱奧斯陸七國。然而,在德國面前,這點小伎倆根本就入不得德國法眼。挪威、芬蘭、丹麥、比利時、盧森堡等幾個國家要麼佔據著交通要道,要麼有著重要經濟價值,總之,很快就被德國的鋼鐵洪流淹沒了。
  • 二戰時周圍都被德軍佔領了為什麼瑞典還可以繼續保持中立?
    別說二戰的時候,就是現在瑞典的面積都沒有多大,差不多就是我們的黑龍江省那麼大。瑞典在陸地上有兩個鄰國,一個是挪威,一個是芬蘭。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中都沒有倖免於難,為什麼瑞典國家並不強大卻可以一直保持中立呢?
  • 二戰德國進攻丹麥和挪威,為什麼放過瑞典?
    有的國家拉攏瑞典站在自己這邊,和另一邊作對。瑞典很冷靜,說你們打你們的,我只圍觀,哪邊都不幫。兩不得罪,這是瑞典的國策。第一次世界大戰,瑞典就對沙俄和德國說過:不要再找我,態度不變。二戰爆發前,德國就想拉攏瑞典,說願意和瑞典籤訂互不侵犯的協議。這對瑞典這樣的中小國家來說是個很大的誘惑,就像美國對委內瑞拉保證不派一兵一卒……
  • 二戰德國進攻丹麥和挪威,為什麼最後卻放過了瑞典?
    瑞典之所以在二戰中能夠獨善其身,始終保持其中立國的國際地位,免於德國的進攻究其原因還在於瑞典自身實力的強大。 雖然瑞典沒有遼闊的疆域,國土面積並不算很大,但瑞典的綜合實力並不弱。瑞典綜合實力較強是有其歷史淵源的,瑞典曾是波羅的海域上的霸主級別的存在,當時瑞典周邊的許多國家都沒少被瑞典欺負比如俄國、波蘭、立陶宛等。
  • 瑞典、西班牙、瑞士為何能在二戰中獨善其身?
    為何瑞典,西班牙,和瑞士沒有參加二戰,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漫天硝煙中獨善其身?
  • 二戰時期,德國橫掃北歐,為何偏偏放過了瑞典?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瑞典都是以中立國的身份存在,並沒有參與戰爭。然而,這個中立國不是想當就能當,尤其是在二戰之中,很少有歐洲國家能在德國的坦克履帶下倖存,比如同為北歐國家之一的挪威和丹麥,都未能倖免。那麼瑞典憑什麼能夠在德國面前保持中立?
  • 挪威和瑞典同為中立國,為何二戰中德國入侵挪威卻放過了瑞典?
    說起瑞士,大家腦海中大概都會浮現出一個風光旖旎的中立小國,擁有著一流的手錶和軍刀。但其實這些都是假象,這個國家像一隻強悍的刺蝟,雖然沒有美、蘇、德那樣精銳的武器和龐大的軍員,但是他們卻擁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地形。全國平均海拔超過1300米,連綿不斷的山脈橫亙在德瑞邊界。這讓德國軍隊戰無不勝的坦克變成了一堆廢鐵。並且瑞士人還特地在邊界上修滿了各種各樣的要塞和工事,算得上是真正的銅牆鐵壁。
  • 二戰中瑞士和瑞典是靠什麼中立的?
    瑞士和瑞典都是歐洲的中立國,中文名和英文名都相似,但這兩個國家無論在國土面積、地理位置,還是中立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別。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實際上,在二戰當中,德國和日本曾經有過這樣的計劃,他們把會師的地方定在了中東地區。時任德國陸軍參謀哈爾德回憶到:希特勒曾經給他說過,要把兵力進行分散,然後穿過伊朗進駐到波斯灣,和日本的軍隊在印度洋地區進行會師。
  • 二戰時如果美國保持中立,英國和蘇聯還能不能擋住德國
    在二戰中,美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的參戰使得勝利的天平迅速向盟國傾斜,盟國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了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很多人認為,如果美國人沒有參戰,一直苦苦支撐的英國和蘇聯必敗,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將會贏得戰爭的勝利。實際上,真是如此嗎?二戰時如果美國保持中立,英國和蘇聯還能不能擋住德國?
  • 二戰時的瑞典有多厲害,為何連德國人都讓其三分
    文/寂寞的紅酒瑞典,位於歐洲北部,是一個風景秀麗、經濟發達的現代化資本主義國家。在近代,瑞典一直保持著超然的地位,長期遠離戰爭,哪怕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受到波及。二戰時,德國吞併了大半個歐洲,但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入侵瑞典,並和瑞典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係。
  • 二戰時的瑞典有何過人之處,為何沒有遭到納粹德國的入侵
    那麼二戰時的瑞典有何過人之處,為何沒有遭到納粹德國的入侵?首先,瑞典沒有遭到德國入侵根本原因就是瑞典實力很強,連德國都非常忌憚。別看瑞典國家面積不大,但實力不弱,歷史上曾是波羅的海地區的霸主,周邊的俄國、波蘭、立陶宛和德國沒少被他欺負。儘管二戰前瑞典已經衰落,但仍然非常有實力,是歐洲有名的軍事強國。
  • 二戰幸運兒,遠離了戰火硝煙的瑞典,背後的原因可謂眾說紛紜
    在他的眼中,保證自己國家長治久安的穩定狀態才是國家的重中之重。二、特殊的"中立"策略在瑞典人眼中,對待戰爭中的任何一方,只要不與之結盟和聯合,那麼和平就會到來。在二戰開始初期,瑞典也確實這樣做了:蘇芬戰爭時,瑞典宣布自己為"非交戰國",並無條件資助芬蘭的人員和武器裝備。
  • 二戰時期,德國明明能進攻瑞士為何放過?希特勒自己給出答案
    導語:二戰時期,德國明明能進攻瑞士為何放過?希特勒自己給出答案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德國挑起二戰的時候,第一個襲擊的目標是波蘭,緊接著是比利時、法國、英國、蘇聯等國家,前半段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壓力,跟英國對上的時候遇到不小的阻礙,打了很久都沒有成功取勝。最終經過斟酌,希特勒實施巴巴羅薩計劃,朝著蘇聯前進,這個決定將德國葬送。
  • 二戰時瑞士富得流油,為何德國不去攻打他?中立身份只是原因之一
    說起來這瑞士還是挺牛逼的,原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搞了個「永久中立國的身份」,曾經給世界帶來巨大傷害的兩次世界大戰,壓根就沒有國家敢染指瑞士! 不過,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1940年的時候,德國希特勒曾準備對瑞士用兵的事,那是瑞士曾經面對的最大的一次戰火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