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果美國保持中立,英國和蘇聯還能不能擋住德國

2020-12-22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在二戰中,美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的參戰使得勝利的天平迅速向盟國傾斜,盟國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了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很多人認為,如果美國人沒有參戰,一直苦苦支撐的英國和蘇聯必敗,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將會贏得戰爭的勝利。實際上,真是如此嗎?二戰時如果美國保持中立,英國和蘇聯還能不能擋住德國?

其實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因為兩國能不能打贏德國,主要取決於英國人的態度,就看英國人會不會拼死援助蘇聯。我們先來分析下戰爭局勢。蘇德戰爭前,一直是英國人單獨對抗德國和義大利。英國領著一群大英國協小弟,和德國從法國打到希臘,從希臘打到北非。雖然英國處於劣勢,但德國和義大利聯手也無法徹底擊敗英國。不列顛戰役後,英國人奪回了制空權,不斷對德國本土進行瘋狂地轟炸。英國海軍把德國海軍和義大利海軍堵在了家裡。在北非,英國把義大利軍隊差點趕到海裡。可以說,不列顛空戰後,英國人已經開始奪回戰爭的主動權,完全不像戰爭初期被德國人壓著打。

從整體上看,德國和義大利雖然強勢,但英國人衰而不敗。實際上,在戰略態勢上還是英國人佔有優勢。英國把德國和義大利困在歐洲大陸,不僅切斷了德國和義大利的海上航線及與海外的聯繫,而且還能進行報復性的反轟炸。靠著雄厚的家底和遼闊的海外殖民地,英國人仍然能夠和德國繼續對抗。當然,英國人想要反攻也是不可能,因為英國沒有強大的陸軍,英國唯一的策略就是拖,依靠豐富的資源和遼闊的殖民地耗死德國。但這對於英國人而言,必然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即使贏了自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即使不會和德國同歸於盡,也必然元氣大傷,大英帝國解體也不稀奇。但對於英國人而言,除了和德國耗下去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所以英國一直千方百計地想拉美國人下水。為了獲得美國的支持和同情,英國人甚至不惜用島嶼換驅逐艦,希望把美國綁到自己的戰車上。

由於英國人就是不和德國妥協,德國又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國力與英國耗下去,所以德國只能鋌而走險去打蘇聯,希望獲得蘇聯的資源和財富來和英國以及支持他的美國耗下去。就這樣蘇德戰爭爆發了,蘇德戰爭的爆發給了英國人意外的驚喜,因為德國人又增加了一個強大的對手。蘇聯的加入大大減輕了英國人的壓力。不過當時來講,德國已經控制了大半個歐洲,發展勢頭很猛,實力暴增,蘇聯人根本不是德國人的對手。蘇德戰爭初期一邊倒的形勢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但英國人不能讓他倒下,如果蘇聯倒下,英國人的壓力會更大。一旦德國幹掉蘇聯,消化了佔領區,到時候德國必然更加強大,英國人的處境就危險了,即使美英聯手也未必能打贏他。所以蘇德戰爭爆發後,英國人對蘇聯進行了瘋狂地援助,從武器裝備、食品藥品到原材料,英國向蘇聯提供了巨額的援助(其中包括大量的貸款)。當時美國援助沒有到達,所以蘇德戰爭初期一直是英國人在為蘇聯人續命。如果沒有英國人的援助,蘇聯人早就被德國人幹掉了,餓也把蘇聯人餓死了。是英國人的援助幫助蘇聯人撐過了最艱難的1941年。實際上,即使後來美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資,仍然需要英國人進行運輸。因此,英國和蘇聯能不能擋住德國,能不能擊敗德國,就要看英國人援助的力度了。

當然,英國人和蘇聯人唇齒相依,英國人不會坐視蘇聯人倒下,所以如果美國人中立,英國人必然會不遺餘力的援助蘇聯。事實上,英國人也是那麼做的。在英國的援助和配合下,蘇聯人利用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寒冷的天氣在莫斯科會戰中擋住了德國的進攻,穩住了局勢。1942年1月莫斯科會戰勝利後,德國和蘇聯以及英國實際上已經進入了戰略相持狀態中。只要英國人和蘇聯人密切配合,不遺餘力的援助蘇聯,最後必然拖死德國。所以戰爭的勝敗取決於英國的態度。因此英國的作用不應被低估。當然,如果蘇聯人破罐子破摔,和德國人妥協講和,英國人也不會好過。等到德國消耗了佔領區的資源,打造出強大的海軍,英國女王恐怕就要流亡加拿大了。所以,當時來講,英國和蘇聯唇齒相依,缺一不可,兩國聯手是必然的。只要兩國聯手密切合作,還是能打敗德國的,只是可能需要的時間更長,付出的代價更大而已。

參考資料:《二戰史》、《蘇德戰爭》、《二戰中的英國》

相關焦點

  • 如果英國和蘇聯都在二戰戰敗,美國可否戰勝德國?
    引言二戰爆發後,美國宣布中立,並不參與戰爭,也因此給雙方販賣軍火,養精蓄銳,大發戰爭財。美國加入戰場,純屬意外,日本為了利益,不得不向美國動手,宣告開戰,這也讓美國大怒,必須把損失的利益從日本身上找回來。
  • 歐洲面積大國瑞典,二戰時為何保持中立?
    於是,瑞典人慢慢形成了共識:保持中立,不要趟大國爭鬥的渾水,畢竟瑞典周邊的強國太多了。瑞典東有強大的沙俄,南有強大的普魯士,東南有強大的英國、法國,哪個都不是瑞典能得罪起的。這些國家都看中了瑞典夾在列強中間的特殊戰略地位,比如沙俄要控制瑞典,則可獲得北海的出海口,並威脅到英、法;如果英國或法國控制瑞典,則可堵死沙俄的出洋之路。
  • 瑞典在二戰中憑藉什麼保持中立的,為何蘇聯和德國都不敢招惹他
    不過我們今天講的並不是這個國家有錢的問題,而是在二戰中瑞典中立的問題。如果我們對二戰了解的話,就能發現,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是中立的。可以說在當時能保持中立非常不容易。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二戰正式開始。之後德國和蘇聯共同瓜分的波蘭。德國佔領了波蘭之後開始掉頭向北進攻,佔領了丹麥和挪威兩個國家。
  • 二戰時期,假如美國沒有參戰,英國和蘇聯能打贏德國嗎?
    導語:二戰時期,假如美國沒有參戰,英國和蘇聯能打贏德國嗎?眾所周知,二戰前期美國是沒有參與戰鬥的,他參戰的契機在於「日本突襲珍珠港」。1941年12月份,美國全面向日本宣戰,並在不久之後派遣航母運送轟炸機實施轟炸,正式打響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槍,隨後雙方海軍展開交鋒。美國的加入,緩解了各大戰線的壓力,日德兩國不得不增添兵力,抵擋同盟國軍隊的反撲。希德勒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氣得不行,他十分害怕美國參戰,一直不去主動招惹,結果日本就如此堂而皇之的拉他下水,簡直就是「豬隊友」般的操作。
  • 瑞典及愛爾蘭在二戰中保持中立的原因
    瑞典的中立可以追溯到1815年,戰後俄國和英國主導的維也納會議將瑞典所屬的芬蘭割讓給俄國,波美拉尼亞省割讓給普魯士,瑞典被迫實行戰略收縮,退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再無實力也無心競爭歐洲大國地位。瑞典雖宣布中立,但依然整軍備武,二戰時依然是北歐的軍事強國。德國徵服瑞典要付出較高的成本。
  • 二戰時,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和援助,盟軍能打敗德國嗎?
    二戰時,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和援助,盟軍能打敗德國嗎?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將戰爭機器發揮到極致,並不斷向英國、蘇聯和中國等盟國提供各種武器裝備以及各種民用物資。
  • 二戰時如果德國入侵中國,我國還能取得勝利嗎?
    同時,日本還將侵略勢力伸向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進行了瘋狂的掠奪和戰爭。 在歐洲, 德國最為最強大的法西斯國家, 不僅佔領了半個歐洲, 還向蘇聯發起了進攻, 企圖進一步擴大法西斯勢力。 那麼,如果在二戰中德國對中國發起進攻, 我國的軍隊可以抵擋住德軍嗎?在上個世紀, 德國屬於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一, 具有強大的工業基礎。
  • 二戰德國如果戰勝蘇聯,會轉移戰線進攻英國嗎?
    阿道夫.希特勒是法西斯主義的締造者,在他發動二戰時,波蘭就是他要進攻的第一個國家。蘇聯與波蘭在地理位置上相連,德國高層害怕德軍大舉入侵波蘭時,蘇聯大軍會趁亂加入戰鬥,從而進入蘇波的包圍圈。1939年8月2日,希特勒與蘇聯通信,想要與蘇聯保持互不幹擾的局面。當時的蘇聯與西方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鬧得不可開交,為了能夠在資本主義包圍圈中生存下來。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如果兩國合併一處,將打一家,反而會出現分贓不均的矛盾。但是德日兩國確實有個「中東會師」計劃。實際上,在二戰當中,德國和日本曾經有過這樣的計劃,他們把會師的地方定在了中東地區。
  • 二戰時德國比英國強大?其實這是一種假象
    當然,英國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國庫和外匯消耗巨大,為此拋售了很多美國國債和美國公司股票以及黃金,讓美國人掙脫了英國的經濟掌控。而和英國處於對峙中的德國日子非常不好過,因為巨大的資源消耗讓德國人不堪重負,尤其是石油消耗,讓德國人一籌莫展。德國有限的石油儲備甚至支撐不到1941年底。如果繼續耗下去,德國人必敗。
  • 二戰時,如果當時德國先進攻英國,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德軍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主要原因在於,其擁有強大的火力、靈活的機動性和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由於其所擁有的裝備優勢,在戰鬥時正確的決策,於是在二戰前期,德國一下子擁有了巨大的優勢。不過說到持久戰,德軍就不再有那麼強大的優勢了,而且,當時它的對手還都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它。很多人在回顧二戰的時候,認為如果蘇德戰爭中,德國沒有拖那麼長時間,而是快速打敗了蘇聯的話,二戰的結果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
  • 二戰各國實力,美國排第一,德國蘇聯緊跟其後,英國也不差
    ——基輔戰役,創造擊落戰機最多的記錄保持著哈特曼等等。有人說蘇聯要比德國強,這其實是個誤區,如果不是英美牽制了德國的大部分海空軍,如果不是德國把大部分工業資源用在了海空軍建設,如果不是英美戰略空襲了德國大多數工業設施,如果不是英美提供大量物資給蘇聯,蘇聯要在1945年打下柏林,根本是不可能的。
  • 二戰中如果德國單挑蘇聯,蘇聯會是對手嗎?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爆發後,美英蘇等國家紛紛捲入戰爭。作為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中流砥柱,蘇聯在二戰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美英的幫助下,蘇聯人打敗了德國軍隊,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儘管蘇聯人在蘇德戰爭中擊敗了德國,但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美英的幫助,單憑蘇聯自己是打不贏德國的。
  • 二戰時周圍都被德軍佔領了為什麼瑞典還可以繼續保持中立?
    別說二戰的時候,就是現在瑞典的面積都沒有多大,差不多就是我們的黑龍江省那麼大。瑞典在陸地上有兩個鄰國,一個是挪威,一個是芬蘭。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中都沒有倖免於難,為什麼瑞典國家並不強大卻可以一直保持中立呢?
  • 如果美國不參與二戰,結局又將如何?我們還能打敗德國和日本麼?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不參戰,對最終的結果我想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最終的勝利依舊屬於熱愛和平的我們,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二戰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它依舊令人記憶猶新。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場人類有史以來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中,作戰區域面積達到可怕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好在這場戰爭,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告終。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二戰中,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能夠打得過德國?
    一方面西線戰場與英美等國進行開戰,一方面在東線戰場上面與蘇聯進行開戰。就拿東線戰場上面德國在1941年入侵蘇聯的進度以及勝利成果來看,三個月消滅蘇聯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兩線作戰畢竟還有自身的條件限制。 那麼,在二戰期間,蘇聯如果沒有英美的幫助,蘇聯能不能打贏德國呢? 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二戰之中,如果沒有美國英國等國家,德國和前蘇聯相比誰更強大?
    他們在戰場上擁有著一定的主動權,往往是主動發起進攻的一方,對整個戰爭的發展和結束起著重要作用。二戰時期,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發展實力差距極其大,蘇聯和德國在戰場同時擁有很高的地位,如若沒有美國英國等國家,德國與前蘇聯相比誰更強大呢?
  • 二戰中被德國包圍的瑞典是如何保持中立的?揭秘北歐海盜的外交策略
    當時的瑞典國王曾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盡全力來保持中立。之後,這種中立國的形象維持了一個多世紀。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和協約國方面都拼命想把瑞典人拉入自己的陣營,但都被堅定的瑞典人拒絕。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這個情況下就等於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要合夥幹翻全世界了。以上就是二戰時候的一個大背景!美國是1941年加入到二次世界戰爭當中的,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日本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日本把美國給拖進了戰爭中,德國肯定是不開心的,找了日本這個豬隊友,真的是倒了八輩子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