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2020-12-16 筆揮江山

1940年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他們開始結盟,組成了軸心國集團。這些國家是向當時的歐洲宣戰的,英國和蘇聯是硬骨頭。

當然了日本主要活動在亞洲,也代表著這些國家向亞洲宣戰。

日本基本上把東亞和南亞的國家都給得罪了,德國基本上把歐洲的所有國家都給得罪了,要知道當時的英國他們的殖民地北非也是有的,這個地方也是德國和英國爭奪的地盤,所以說他們這些軸心國是向全世界宣戰一點都不誇張。

本來他們結盟之前,德國是有向中國出口武器的,但是宣布和日本結盟之後,德國和中國的所有的聯繫就中斷了。

這個情況下就等於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要合夥幹翻全世界了。

以上就是二戰時候的一個大背景!

美國是1941年加入到二次世界戰爭當中的,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日本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日本把美國給拖進了戰爭中,德國肯定是不開心的,找了日本這個豬隊友,真的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同時,義大利也是一個水貨,經常拉德國的後腿。

那個時候儘管說德國很強大,但是,他們也並不是無所不能的。尤其是到了他們和蘇聯開戰之後,他們才意識到蘇聯這個國家真的是太難打了。

蘇聯和歐洲的國家不一樣,歐洲的國家大多數都是還沒有怎麼打,德國靠閃電襲擊,就能讓這些國家投降。

但是,蘇聯面對德國閃電襲擊的時候,根本不管用,因為蘇聯是可以反擊的,而且他們也是具備有反擊的能力的。

等於是德國陷入蘇聯這個地盤不能自拔,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我們再說為何美國不和德國合作,趁機削弱蘇聯?

法國投降之後,德國開始攻打英國,英國和美國屬於是同宗同源,當時的美國還是很強大的,英國總統邱吉爾向美國求救。

這裡面是有利益關係的,也就是說即便是美國沒有加入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他們就和英國在暗中聯繫了,給予英國武器方面的支持。

到了日本轟炸珍珠港,美國正式加入二戰當中,這個時候美國的敵人就是日本和德國了。

所以,美國最大的任務就是要把德國和日本給打敗。

要知道德國在歐洲很強大,日本在亞洲很強大,若是沒有美國的幫助,歐洲的國家都是戰勝不了德國的。

亞洲這邊也是這種情況,沒有美國的幫助,亞洲的這些國家想要把日本打投降,可能性也不大。

在這個情況下,美國總統羅斯福想要先從歐洲著手把德國給打敗。所以,在這期間美國的大部隊,美國的武器基本上都是投入到了歐洲戰場上。

蘇聯牽制住了德國大部分的部隊,可以說沒有蘇聯的牽制,美國即便是想要在歐洲打敗德國,這個概率也是不大的。

因此,只有美國和蘇聯和合作,才能在歐洲徹底把德國給打敗。所以說美國只能是和蘇聯合作,為了共同的敵人和共同的利益。

亞洲這個情況也是如此,中國把日本的主力給吸引住了。美國只有和中國聯合,才能徹底擊敗日本。

因此,同盟國當中最為主要的成員,也就是美國、蘇聯、英國和中國了。所以說為了共同的敵人和利益,美國也不可能和德國一起。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強大的德國,為什麼會被蘇聯擊敗
    第一是德國不是正義的一方,而是侵略者的一方,他發動的戰爭得到了全世界大多國家的反對,第二德國要面對兩線作戰,德國並非打不過蘇聯,而是敗給了盟國。二戰並非蘇德的戰爭,而是德國為首軸心國和英美蘇中等幾十個盟國的較量,可以說德國一個國家硬扛美國、英國、蘇聯三大世界頂級強國的圍攻,幾乎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世界。美國英國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蘇聯將德國拖入蘇聯深處,同盟國用了了四年才把德國擊敗,德國之強大可見一斑。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幫助德國打蘇聯?這四點是關鍵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幫助德國打蘇聯?這四點是關鍵 1941年10月,德軍170萬軍隊開赴莫斯科,蘇軍緊急應戰,歷時3個多月的莫斯科保衛戰打響了。
  • 二戰時如果美國保持中立,英國和蘇聯還能不能擋住德國
    文/寂寞的紅酒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在二戰中,美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的參戰使得勝利的天平迅速向盟國傾斜,盟國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了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很多人認為,如果美國人沒有參戰,一直苦苦支撐的英國和蘇聯必敗,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將會贏得戰爭的勝利。實際上,真是如此嗎?二戰時如果美國保持中立,英國和蘇聯還能不能擋住德國?其實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因為兩國能不能打贏德國,主要取決於英國人的態度,就看英國人會不會拼死援助蘇聯。我們先來分析下戰爭局勢。蘇德戰爭前,一直是英國人單獨對抗德國和義大利。
  • 二戰時期,假如美國沒有參戰,英國和蘇聯能打贏德國嗎?
    導語:二戰時期,假如美國沒有參戰,英國和蘇聯能打贏德國嗎?眾所周知,二戰前期美國是沒有參與戰鬥的,他參戰的契機在於「日本突襲珍珠港」。後續大夥應該都知道了,美國摧枯拉朽的攻勢,日軍招架起來十分吃力,初期建立的優勢慢慢丟失,隨後走上失敗的邊緣。那麼如果日本沒有招惹美國,他也找不到藉口參戰的話,單單靠蘇聯還有英國能夠擋住的德國嗎?看看邱吉爾在做什麼就懂了。1941年6月,德軍啟動巴巴羅薩計劃,大部分停止和英國的交鋒,轉身朝著蘇聯方向駛去。
  •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擴大戰爭?
    李三萬摘要:二戰初期,德國和日本都是贏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繼續擴大戰爭,並且和多個國家開戰,像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則是發動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二戰初期,德國和日本都是贏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繼續擴大戰爭,並且和多個國家開戰,像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則是發動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
  • 二戰時德國一重大失誤,如果沒有主動打蘇聯,蘇聯會進攻德國嗎?
    德國當年肆虐歐洲,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優勢。如果他們一直在歐洲活躍的話,也許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為最終的勝利爭取到更大的優勢。也就是說,二戰期間德國進攻蘇聯,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失誤。因為德國的精銳士兵,基本上都死在了冰天雪地的蘇聯。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蘇聯和德國都曾加入英國與法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後來德國退出,蘇聯是被踢出的,兩國都對英法極度不滿,互相關係卻還過得去。蘇德之間徹底鬧掰已經到了1940年11月,此前德國與蘇聯已經瓜分了蘇聯。德國一直有進一步拉攏蘇聯入夥的想法,而蘇聯始終不為所動並不是因為出於正義,而是納粹不能滿足其在東歐和巴爾幹地區的巨大胃口。
  • 二戰時,德國如果先打蘇聯是否能統一歐洲?為何要兩線作戰?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在西線戰場戰勝法國之後,選擇東西線兩線作戰?同時對英國和蘇聯作戰,是愚蠢地做法還是當時最佳地選擇?這種想法是由來已久的,在他的自傳《我的奮鬥》中就這樣寫道:「德國不能滿足於1914年的邊界。」「我們是民族主義者,我們要自覺地改變戰前對外政策地方針。我們要消除德國長期以來在南歐和西歐的目標並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東方」 納粹的基本政治訴求就是反「布爾什維克」,攻打蘇聯其實就是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決鬥。希特勒更是說道:「我們所要的不是那個國家,而是摧毀布爾什維克主義。
  • 1939年,為什麼二戰德國和蘇聯會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條約的籤訂現場作為回報,蘇聯將得到土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當二戰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即不到兩年後進攻蘇聯時,該條約被二戰德國撕毀了。一、希特勒為什麼要與蘇聯籤訂條約?希特勒意識到,當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進行兩面戰爭時,分裂了德國的軍隊,削弱了德國的戰鬥能力。兩面戰爭是德國輸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因素,希特勒決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於是希特勒提前做出計劃,與蘇聯籤訂互不侵犯條約。二、雙方接觸
  • 如果英國和蘇聯都在二戰戰敗,美國可否戰勝德國?
    德國如果步步為營,首先被滅的是英國,與英國對戰時,德國犯下一個重大錯誤,那就是低估了對方的空軍,轟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導致德國傷亡過大。而這也導致德國出現資源短缺,讓德國不得不與蘇聯開戰。德國與蘇聯開戰,都是因為與英國對戰,損失慘重,為了掠奪資源,必須與德國開戰。但與兩國同時開戰,德國依然不落下風,前期戰無不勝。
  • 二戰時,假如德國擊敗了蘇聯,希特勒會進攻中國嗎
    因為冬季的蘇聯過於寒冷,這樣德國人根本吃不消。這也是讓那些德軍軍迷的捶胸頓足的地方吧。大家都在說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莫斯科,就可以提前攻下來,就不會遇到那凍死人的鬼天氣了,可是畢竟歷史已經發生,不能逆轉啊。可是大家似乎非常的好奇,如果德軍拿下蘇聯,世界的格局會是怎樣的呢?德軍會不會因為中國和日本動手呢?畢竟中國也是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啊,如果這倆打起來的話,那就好看了。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這主要是德日兩國胃口太大了:1941年6月22日,德國閃擊蘇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而兩國擴大戰場的理由都很奇葩,德國說打蘇聯是為了烏克蘭的石油,日本偷襲美國說是為了鞏固亞太地區的制海權。
  • 二戰時德國有沒有接近勝利的時刻?如果有,是在什麼時候?
    自打二戰一開始就註定了德國失敗的結局,德國確實有接近勝利的時候,但卻永遠夠不到勝利 毋庸置疑,希特勒發動二戰是德國近代史上最大的錯誤,二戰對德國的傷害要遠大於一戰。
  • 二戰德國的「奶媽」,小國羅馬尼亞多重要?德國沒它打不起閃電戰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中國不是孤軍作戰,而是跟美國、英國、蘇聯等國組成盟國。其實德國當時也有自己的小聯盟,除了日本和義大利兩大軸心之外,歐洲的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都是德國的盟友,這些國家被稱作「僕從國」,為德國的侵略出錢出力。 其中羅馬尼亞的地位最重要,是德軍主要的的石油來源,被現代的軍迷戲稱為「德軍的奶媽」。
  • 二戰後蘇聯與波蘭,為何將德國大片土地劃歸自己所有
    蘇聯是最大的受害國,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但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蘇聯人民在史達林領導下奮力抗擊德國入侵,不僅保衛了國家,趕走了侵略者,還一路高歌打到德國,攻佔了柏林。蘇聯成為歐洲的解放者,國際地位大幅度提高,蘇聯成為跟美英平起平坐的勝利者,對歐洲事務擁有了很大話語權。
  • 二戰,德國為什麼要去打強大的蘇聯?只是先下手為強
    德軍在歐洲地區展開大規模攻擊之後,便更加堅信自己將會霸權天下的想法,在資源和領土的誘惑之下,德軍大舉進攻蘇聯,蘇德戰爭也就此曹發,在戰爭前期,德軍在戰場上處於完全主動的地位,但隨著蘇聯紅軍進行調整之後,蘇聯紅軍開始漸漸掌握戰場上的主動權,而德軍也處於被動狀態,被蘇聯軍隊連連擊退,於是有部分網友提問,為什麼當時的德軍非要選擇蘇聯呢?
  • 二戰中如果德國單挑蘇聯,蘇聯會是對手嗎?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爆發後,美英蘇等國家紛紛捲入戰爭。作為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中流砥柱,蘇聯在二戰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美英的幫助下,蘇聯人打敗了德國軍隊,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儘管蘇聯人在蘇德戰爭中擊敗了德國,但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美英的幫助,單憑蘇聯自己是打不贏德國的。
  • 解密二戰德國為什麼會輸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想直接和軸心國對著幹,因為怕軸心國跟蘇聯結盟,因此英國想方設法在蘇聯和德國之間製造矛盾,美國想方設法拉攏日本制衡蘇聯和德國的聯盟史達林是一個極端務實理性的戰略家,翻臉比翻書還快,既能與德國瓜分波蘭又能與日本做遠東交易,毅然解散只為了更好地與他國促成聯盟。
  •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以美蘇為例,蘇聯在二戰末期出兵我國東北,可謂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然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卻打得異常艱難。按理來說,蘇聯和美國都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美國的經濟實力甚至還強於蘇聯,可為什麼面對同樣敵人,蘇聯打日本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