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如果先打蘇聯是否能統一歐洲?為何要兩線作戰?

2020-12-22 騰訊網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在西線戰場戰勝法國之後,選擇東西線兩線作戰?同時對英國和蘇聯作戰,是愚蠢地做法還是當時最佳地選擇?

蘇德之間戰爭爆發,在但是來看只是時間問題。雖然在1939年雙方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只是雙方的緩兵之策,德國為的是在進攻波蘭的時候,不會受到蘇軍的幹預。蘇聯為的是建立西線的防禦體系,應對之後來自德國的軍事威脅。雙方都是各懷鬼胎,註定了這個條約不會維繫很長時間。

1940年夏,法國的馬奇諾防線被攻破,希特勒在取得對法國戰爭的勝利之後,進攻蘇聯的計劃再次提上了日程。這種想法是由來已久的,在他的自傳《我的奮鬥》中就這樣寫道:「德國不能滿足於1914年的邊界。」「我們是民族主義者,我們要自覺地改變戰前對外政策地方針。我們要消除德國長期以來在南歐和西歐的目標並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東方」

納粹的基本政治訴求就是反「布爾什維克」,攻打蘇聯其實就是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決鬥。希特勒更是說道:「我們所要的不是那個國家,而是摧毀布爾什維克主義。我們若是打輸了了這場戰爭,整個歐洲就會布爾什維克化。」進攻蘇聯除了佔領俄國的領土之外,要消滅俄國的生存力量!這才是目的。

德國認為英國在負隅頑的原因是寄希望於俄國和美國,如果一舉殲滅俄國,那英國對美國的希望也將破滅。到時英國人將會徹底倒下。只要俄國稍微給英國一絲希望,英國就會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不會放棄。局勢就會在6-8個月之間完全改變。所以希特勒才將對英國作戰的「海獅計劃」必須在1940年執行。從戰略角度來說,俄國必須消滅,時間就定在了1941年。

1940年12月18日,「巴巴羅薩」計劃啟動。按照計劃,德國部隊必須在對英作戰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戰役擊潰蘇聯。分為南,北,中,三路同時向蘇聯發起進攻。北方集團軍共29個師,在10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直取列寧格勒;中路軍共51個師,在1600架飛機的掩護下,由華沙向東出發,經布列斯特,明斯克,斯莫梭斯克,向莫斯科進攻;南方集團軍共63個師,在1400架飛機的掩護下,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向基輔進攻,然後向頓巴斯進擊。

蘇聯西線的防線一觸即潰,蘇聯西部前線的通信指揮系統直接在德軍的狂轟亂炸下癱瘓。蘇軍司令巴普洛夫,被這麼迅猛的攻勢震驚了,由於通信癱瘓,他也不知道自己的集團軍所在的位置,更不知道德軍採取的什麼行動,盲目的反擊,造成了明斯克地區出現了一塊空白地帶。給了德軍一個合圍的機會,他將整個西路軍送入了諾沃格魯多克的「口袋」地區。

從1940年到1941年冬天,蘇軍在正面戰場上幾乎是節節敗退,德軍打至莫斯科。但對於德軍來說這樣並不是什麼好消息,原本計劃五個月的戰鬥,整整打了一年多,戰線拉的太長,蘇聯惡劣的天氣成為了德軍的死神。兩線作戰,德軍遭到了嚴重的消耗,開始轉入防禦之時,蘇聯人吹起了反攻的號角。

1944年6月6日,美軍諾曼第登陸,加快了德國歐洲戰場失敗的步伐,於1945年5月8號投降。

俄國是拿破崙的滑鐵盧,同時也是希特勒的滑鐵盧。很多人認為,如果希特勒集中所有兵力進攻英國,之後再去打蘇聯或許不會失敗,兩線作戰不是明智的選擇。但是希特勒進攻蘇聯為的是從戰略上擊敗英國,使其放棄抵抗。如果只攻擊英國,德國也還是要分兵去防蘇聯。或許先打蘇聯,將蘇聯打下來之後再去打英國,或許歐洲就被打下來了。因為當時歐洲人更加懼怕「布爾什維克」。

最後的只是自己的觀點,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德國為何非要和強大的蘇聯死磕?看看蘇聯都幹了什麼
    現在的聯合國五常基本都是在二戰中做出了極大犧牲和貢獻的國家。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有了二戰,才有了現在聯合國五常的國際影響力。我們都知道,二戰的起因是德意日三大法西斯軸心國因為自身的貪婪引起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戰火點燃了亞洲、歐洲大陸,影響了世界上的一半人口。給全世界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即使是我們最終贏得了二戰,但當年德國的表現依舊讓我們心悸不已。
  • 二戰期間德國會進攻蘇聯,開啟兩線作戰,這其實是一個合理的戰略性...
    一直以來,對於二戰德國的失敗,人們很大程度上將其歸咎於進攻蘇聯,開闢了東線戰場。要知道,當時西線戰事還沒有結束,德國還沒有拿下英國。所以,向蘇聯開戰,就等同於德國要開啟兩線作戰,此乃兵家大忌,意味著德國將會面臨著腹背受敵的一個危險境地。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如果兩國合併一處,將打一家,反而會出現分贓不均的矛盾。但是德日兩國確實有個「中東會師」計劃。實際上,在二戰當中,德國和日本曾經有過這樣的計劃,他們把會師的地方定在了中東地區。
  • 二戰時期,希特勒如果不先攻打蘇聯,是否能改變失敗的結局?
    在很多人看來,在二戰期間,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之所以會失敗,是由於希特勒的戰略失誤,不該同時和西線東線同時作戰,不該先招惹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才導致德國軍隊深陷蘇聯泥潭,精兵損失殆盡,整個歐洲戰局向著不利於德國的方向發展,最終走向覆滅。但事實上,打蘇聯其實並沒錯。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二戰時,如果當時德國先進攻英國,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有著強大的政治野心的希特勒想讓德國實力更進一步,而德國僅有的那點資源和領土自然無法滿足德國的需求,德國的發展陷入了停滯,希特勒便有預謀的開始擴軍備戰。1939年時,希特勒考慮到無法進行兩線作戰,在發動戰爭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蘇德之間提出被得到了雙方的一致認同,這使得希特勒暫時放下了對蘇聯的顧慮。在這之後,希特勒就把西方國家的警告視為空氣,發動了對波蘭的戰爭。
  • 希特勒明知兩線作戰的危害,為何還攻打蘇聯,原來是被蘇聯逼急了
    眾所周知,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在一戰時期戰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德軍兩線作戰,上臺後的希特勒深知這個道理。 希特勒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與蘇聯籤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才抽出身來全力進攻西歐。
  • 二戰時德國一重大失誤,如果沒有主動打蘇聯,蘇聯會進攻德國嗎?
    德國當年肆虐歐洲,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優勢。如果他們一直在歐洲活躍的話,也許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為最終的勝利爭取到更大的優勢。也就是說,二戰期間德國進攻蘇聯,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失誤。因為德國的精銳士兵,基本上都死在了冰天雪地的蘇聯。
  • 二戰德國進攻蘇聯失敗,如果不攻打蘇聯,是否能改變結局
    二戰德國進攻蘇聯失敗,如果不攻打蘇聯,是否能改變結局 德國的目標是要先打倒蘇聯,然後再來對付美國,那知道蘇聯不好打,志在必得的莫斯科,居然因為冬季偶然輸了。
  • 統一的德國曾給歐洲帶來災難,但為何美蘇英法還允許兩德統一?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二戰德國戰敗後,美蘇英法四大國分區佔領了德國,由於意識形態差異,蘇聯和盟軍分別建立東德(民主德國)和西德(聯邦德國),德國陷入了分裂。1990年,東德選擇加入西德,德國又再次獲得統一。對於德國統一,四大國都擁有保留的權利反對。那麼,西德是如何說服四國讓德國獲得統一的?四國都打了什麼算盤?
  • 希特勒的失敗,是由於軍事上兩線作戰的原因嗎?
    二戰當中,最富有爭議性的人,無疑就是希特勒了。有許多人對他咬牙切齒、視若魔鬼,也有許多人對他敬仰萬分,敬之如神,直到今天,全世界還有許多人對希特勒爭論不休。很多人都說,希特勒不應該兩線作戰,如果希特勒不是兩線「浪戰」,他根本不會失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希特勒的失敗真的是因為軍事原因嗎?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德國人說:大英帝國已經行將就木,德國只要再往前一步,日不落帝國龐大的全球遺產就要改旗易主,如今有這麼大一塊蛋糕,我們元首不忍心獨吞,所以誠意邀請蘇聯和我們一起分享。從以往的合作經歷上看,我們一起瓜分波蘭不是幹得很愉快嗎?如果不是出於「戰友」的情誼,這樣的好事還輪不到你們呢!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這個情況下就等於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要合夥幹翻全世界了。以上就是二戰時候的一個大背景!美國是1941年加入到二次世界戰爭當中的,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日本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日本把美國給拖進了戰爭中,德國肯定是不開心的,找了日本這個豬隊友,真的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 二戰德國如果戰勝蘇聯,會轉移戰線進攻英國嗎?
    阿道夫.希特勒是法西斯主義的締造者,在他發動二戰時,波蘭就是他要進攻的第一個國家。蘇聯與波蘭在地理位置上相連,德國高層害怕德軍大舉入侵波蘭時,蘇聯大軍會趁亂加入戰鬥,從而進入蘇波的包圍圈。1939年8月2日,希特勒與蘇聯通信,想要與蘇聯保持互不幹擾的局面。當時的蘇聯與西方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鬧得不可開交,為了能夠在資本主義包圍圈中生存下來。
  • 二戰中如果德國單挑蘇聯,蘇聯會是對手嗎?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爆發後,美英蘇等國家紛紛捲入戰爭。作為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中流砥柱,蘇聯在二戰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美英的幫助下,蘇聯人打敗了德國軍隊,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儘管蘇聯人在蘇德戰爭中擊敗了德國,但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美英的幫助,單憑蘇聯自己是打不贏德國的。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面對法西斯盟友德國的請求,以及對蘇聯豐富資源的渴望,日本還是無法下定出兵蘇聯的決定,卻選擇派出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企圖一舉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放棄幫助盟友攻擊蘇聯,挑起與美國的戰爭,日本的這一操作不僅出乎各國的意料,也成功將美國推向了法西斯的對立面。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成功讓法西斯勢力走向滅亡,奠定二戰後的新秩序。那麼,日本為何出現這一重大決策失誤呢?
  • 二戰中,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能夠打得過德國?
    在歐洲戰場上面,德國兩線戰爭。一方面西線戰場與英美等國進行開戰,一方面在東線戰場上面與蘇聯進行開戰。就拿東線戰場上面德國在1941年入侵蘇聯的進度以及勝利成果來看,三個月消滅蘇聯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兩線作戰畢竟還有自身的條件限制。 那麼,在二戰期間,蘇聯如果沒有英美的幫助,蘇聯能不能打贏德國呢? 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二戰時,德國為何不先進攻蘇聯,反而先進攻英法兩大世界霸主
    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超出所有人意料,德國並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向西進攻了法國。人們之所以認為德國會進攻蘇聯也是有道理的。德國在進攻波蘭之前,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這些都是向東擴張。吞併波蘭後更是直接和蘇聯接壤。而且希特勒也是很仇恨共產主義的。當時的蘇聯也在向東擴張,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強迫芬蘭割讓領土給自己。還佔領了波蘭東部。
  • 二戰後德國陷入了分裂,為何又統一了?美蘇英法還允許兩德統一
    1990年10月3日東德政府正式併入西德,兩德通過一份長達1100頁的統一合約完成統一;1949年9月西德政府成立,受美國等西方國家控制;同年10月東德政府成立,受蘇聯控制。兩德分裂41年後以和平的方式再次實現統一,這距德國1871年第一次統一過去了119年了,第一次統一是通過戰爭的方式實現的,第二次統一則是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進行的。
  • 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短暫的交手之後,雙方很有默契地籤訂了停戰協定,一直到二戰後期雅爾達會議後,蘇聯才再次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這場戰役,日軍在軍事重工業上的劣勢暴露無遺,面對蘇聯的重型坦克、火炮,被壓製得很慘,打得十分艱苦,但日軍的頑強作戰意志,也使蘇軍承受了巨大損失,雙方對比下來,蘇聯贏也是慘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