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吧!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想直接和軸心國對著幹,因為怕軸心國跟蘇聯結盟,因此英國想方設法在蘇聯和德國之間製造矛盾,美國想方設法拉攏日本制衡蘇聯和德國的聯盟
史達林是一個極端務實理性的戰略家,翻臉比翻書還快,既能與德國瓜分波蘭又能與日本做遠東交易,毅然解散只為了更好地與他國促成聯盟。史達林知道蘇聯與軸心國必有一戰,但史達林更知道在這之前和軸心國做生意獲取更大的利益取得更多的軍事緩衝。史達林懂得與德國合作可以在共同瓜分歐亞大陸的同時困死美國,也明白必要的時刻就轉身與美國聯合再來打軸心國。總之史達林要爭取做最後一個參戰國,最好在美國之後參戰,這樣蘇聯的收益才能到最大損失才能壓到最小。對於注重裡子的約瑟夫大叔來說,軸心國所謂的《反共產主義協定》,蘇聯也不是不可以加入,無非就是改個名字的問題
然而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後,所有的國家都明白軸心國和蘇聯不可能結盟了,美國和英國完全可以穩坐釣魚臺,讓軸心國和蘇聯拼個你死我活,蘇聯和德國無法聯盟,日本也就變得無足輕重。在這個情況下世界上只有蘇聯最希望軸心國能夠毀滅,只有毀掉軸心國蘇聯才能獲得利益,英國和美國只需要趕著軸心國去打其他敵人消耗自身實力就行了
所以軸心國的毀滅蘇聯不得不出力最大,只有把軸心國的遺產吞到自己的肚子裡,蘇聯才有資格與美國進行爭霸,同時才有資格與美國聯合共同限制英國這個老霸主
蘇聯出色完成了戰略調整,從與軸心國做交易轉變到毀滅軸心國直接搶東西,美國和英國因為希特勒打蘇聯的功勞直接漁翁得利,既分到了西歐又重創日本,與蘇聯二分天下
與軸心國合作最賣力的是蘇聯,打軸心國最賣力的也是蘇聯,這就是國際政治博弈的殘酷之處
如果軸心國要是與蘇聯合作,英國中國會被瓜分,美國會被困死在美洲大陸上。同時瓜分完大英帝國的遺產之後,蘇聯又與被困的美國夾擊軸心國,蘇聯就會贏得最終的勝利
所以發動二戰導致納粹德國被蘇聯奪走戰略主動,破壞納粹德國與蘇聯的聯盟,又攻打蘇聯導致美國奠定二戰後霸權基礎,最終導致納粹德國最終覆滅的人,恰恰是希特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