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二戰的罪魁禍首,也是二戰的背鍋俠

2020-12-16 騰訊網

被別人當槍使,最後玩砸了,大傢伙都倒了黴,最後鍋全在自己頭上,這個時候還有什麼好說的,當然是大家說了算,認慫。

歐洲歷史在十月革命時期是個轉折點。在此之前,雖然馬克思他們喊了無數次共產黨革命,但是資本家們憑藉安插密探編練軍隊等方式取得了絕對優勢,所以他們痛恨革命但不畏懼革命。然而十月革命以後一切都變了。沙皇俄國,這個多年來充當歐洲憲兵的國家竟然搖身一變成了紅色革命基地!在協約國騰出手來的第一時間,他們不顧自己筋疲力竭就立即組織了幹涉軍。當時,連中國的北洋政府都組織了幹涉軍。日本也組織了。對於這個情景我們可以套用一句口號:

「全世界的資產階級都團結了起來。」

然而全世界資產階級的這一次遠徵失敗了。協約國畢竟剛打了一場狠的。德國都爆發革命了,匈牙利也一度建立了蘇維埃共和國,各國都暗流湧動,打是打不動了,於是世界迎來了巴黎和會安排的二十年休戰。

隨著蘇聯的建立、穩固、發展,特別是隨著一五計劃的實施,社會主義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形成強大的影響力。

在這個時候,擅長在群眾運動中安插密探的資本主義帝國們捕捉到了這個機會。社會上出現了一批形形色色的打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旗號政黨。在德國,一個很不起眼的、只有幾百人的小黨引起了當局微不足道的一點注意,於是一名退伍軍人進入了這個組織——以後的歷史就是希特勒崛起的歷史了。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一般認為,在最初,二戰是一戰的延續,隨後轉化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但是二戰有著和一戰截然不同的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二戰有明顯的設計感。

比如說,一戰爆發時,奧匈帝國固然有進行戰爭的企圖,英法俄德都有戰爭的意志,但是戰爭發起較為倉促,各方準備都不十分充分。塞拉耶佛街頭的一聲槍響,各國紛紛宣戰,戰爭很快就打起來了。背後固然有列強爭奪的深層原因,但是終究是有點倉促的,有些國家事先甚至沒有戰爭準備。但是二戰就不同了。二戰爆發時,各國都有了自認為較為充足的準備。比如波蘭,認為自己是法國的盟國,可以聯合法國攻滅德國,然後挾大勝之威,攻滅蘇聯(是為平獨鎮露)。比如法國,認為馬其諾防線固若金湯,以解除與波蘭的同盟為要挾強迫波蘭向蘇聯開放國土,以為蘇聯和德國直接接觸以後馬上就會爆發大戰,從而兩敗俱傷,然後趁虛而入,席捲德蘇。比如英國,以為既然拒絕了蘇聯的集體安全條約,德國一定會攻打蘇聯,二戰一定會爆發,自己就可以漁翁得利。比如蘇聯,以為自己秘密與德國訂立密約,兩國在解決英法問題之前不會開戰,避開了英法推動德蘇戰爭的陷阱,自己就可以從容備戰。比如德國,以為利用英法之戰略,順水推舟,挾英法之勢吞併歐陸各國,實力膨脹之後就可以以突然一擊橫掃歐陸,最終攻滅蘇聯。各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而這些算盤的核心,卻是蘇德戰爭。

二戰為什麼會以蘇德戰爭為核心呢?

我認為這個關鍵,就是隨著蘇聯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資本家對人民革命產生了真切的恐懼感,因此迫切需要鎮壓人民革命。

一戰時期的幹涉規模相對較小,因為他們自身缺乏力量,並且對紅色革命的威力缺乏足夠的認識。都了二戰前夕,蘇聯工業能力迅速攀升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這個時候資本家們已經感受到了共產主義革命的力量,迫切渴望擊敗蘇聯。而這個時候他們就要培養一個代理人,一把刀。希特勒就是這把刀。

英法一直在武裝德國。儘管英法說什麼他們出賣捷克為歐洲帶來了和平。但是主張法蘇建立軍事互信、遏制德國擴張的法國外長的悲慘遭遇告訴我們,這就是糊弄人的謊言。史達林之所以最終放棄信任英法、放棄集體安全的主張,就是因為英法已經用血告訴他們:這不可能。

二戰,對蘇聯來說,就是第二次十月革命,就是第二次抵抗幹涉軍。只不過這一次的幹涉軍,不再是由多個國家組成的協約國,而是吞併了多個國家的德國。

蘇德戰爭不是帝國主義戰爭,蘇德戰爭說是一場反法西斯戰爭,蘇德戰爭其實是一場階級戰爭。

德國是世界資產階級的代理人,蘇聯是世界無產階級的代表。蘇德戰爭之所以規模如此巨大、對抗如此慘烈,關鍵就在於這是一場階級血戰。

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有著「通共」嫌疑、晚年遭到美國情報機關嚴密監視的羅斯福,在蘇聯頂住了德國的猖狂進攻之後,選擇了援助蘇聯。

這個時間點很微妙。再早一點,就是在未決出勝負前選邊站;再晚一點,蘇聯的勝利就與美國關係不大。羅斯福是個精明的人。

美國的選擇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可以選擇摘取英法用鮮血精心栽培的桃子,自己卻又不必流太多血。羅斯福是個精明的人,只不過他的繼承者們都很愚蠢,居然和蘇聯真的鬧崩了。美國的情報機關居然會盯著他,真是盯錯了人。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二戰結束,德國人以整個歐洲的資產階級武力進攻蘇聯,慘遭失敗。到了這個時候,黑鍋,就毫無懸念的落到了德國頭上。

一切都是希特勒個人野心勃勃,一切都是德國民族主義狂熱,一切都是德國造成的。英國的綏靖,法國的投降,英法對盟國的徹底出賣,都不是原因,只有德國是原因。

法國政府逼迫波蘭開放領土的時候,只是德國野心勃勃嗎?英法聯手逼迫捷克向德國屈服的時候,只是德國野心勃勃嗎?

真正野心勃勃的,是英法啊。

他們想要的是一場針對蘇聯的戰爭。只不過他們沒想到,希特勒畢竟是個德意志人,他的民族性要求他首先要確保勝利者是德國而不是英法。所以他在解決英法之前是不會進攻蘇聯的。事實上希特勒迫降法國之後,對英國的進攻已經嚴重到英國主動將大量的軍事基地和工業機密送給美國的地步了。美國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這些寶貴的財富。

無論如何,德國作為白手套,在失敗之後是一定要被出賣的。所有人都歸罪於他。

曹髦被殺,賈充受賞,司馬昭得意,成濟族誅。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德國在二戰後的命運,就是這樣一個黑鍋命運。

其(英)他(法)國家?鍋已經甩出去了,心安理得。

相關焦點

  • 二戰主導者是日本德國,要是戰火再重燃呢呢?誰會是罪魁禍首?
    導語:二戰主導者是日本德國,要是戰火再重燃呢呢?誰會是罪魁禍首?二戰爆發,鬧得世界格局都發生改變,牽扯6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9000萬人死亡,在近代戰爭中算是最慘烈的。法西斯侵略主義的推崇,最終以失敗告終,日本和德國等軸心國家,都為此付出代價,後續要不是得到援助的話,估計現在都還沒有緩過來,嚴重受到戰爭陰霾的影響。現如今雖然是和平時期,但背地裡暗流湧動,各國為獲取利益大打出手,攪動國際風雲,假設未來出現三戰的話,那麼誰最有可能是罪魁禍首?很多人都覺得是美國,但其實不然。
  • 波蘭:二戰歷史應重寫,德國也是受害者,俄羅斯名利雙收穫利最大
    近日,波蘭駐德國大使普什列布斯基發表署名文章,在德國媒體發表,告訴德國人,二戰最大功臣並不是蘇聯,而是西方盟國。二戰後德國也是受害者,蘇聯名利雙收是最大獲利者。在整個二戰中,蘇聯人的角色被後人誤解,關於蘇聯的歷史應該重寫。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在歐洲各國中德國的經濟是最有活力的,德國為歐洲經濟發展貢獻超過五分之一的力量。也是歐盟各國中勞動力最充足的國家,在歐盟各國中德國已經是最強的了。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中,德國被同盟國打敗,要割地賠款對各國進行彌補,德國在這期間受到的打擊不小,經歷了戰爭洗禮之後的德國,發展處處受限,經濟、政治都沒有好的發展前景。
  • 二戰時德國黑科技真不少:盤點二戰期間德國研製的各種飛彈!
    二戰期間同盟國和軸心國都在大力研發各種新型武器,在這其中德國率先研製出了包括空空飛彈、反坦克飛彈、反艦飛彈、防空飛彈等多種類型的飛彈,雖然當時由於技術條件限制德國研製出來的多款飛彈性能並不可靠,但在當時也稱得上是「黑科技」的典型代表了,同時它們也是現代飛彈的鼻祖。
  • 一戰後法國經濟崩潰,1/3男性非死即傷,二戰德國辱法太陰損
    本欄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本期導讀二戰法國為何迅速躺倒?貝當元帥到底是不是背鍋俠?就是儘可能不去跟德國發生軍事衝突,儘可能把軍事衝突的時間點往後去推,這就導致一戰之後法國國內充斥著這樣的一種思想。所以在這樣的一種背景底下,再加上一戰當中以貝當為代表的這批將領通過防守、通過「凡爾登戰役」這樣的成功經驗,獲得了一戰的慘勝。於是兩者結合,最終導致了在一戰之後二戰之前,法國把戰略重心都放到了防守上。
  • 二戰德國軍官也是開寶馬坐奔馳,土豪保時捷嗎?
    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納粹元首希特勒就已經取得了德國的權力。大家知道阿道夫·希特勒可是一位骨灰級車迷,為此奔馳專門給它定製了一輛元首座駕奔馳770k,這款車採用鋼板車身,50mm厚防彈玻璃,裡面可已坐7-8人,這款車同時也是為了保護裡面的各國政要專門定製而成!奔馳770K是全世界首款防彈轎車,元首專用,也用來贈送給其他法西斯國家。
  • 德國和奧地利都在二戰後被盟國佔領,為什麼奧地利很快就能統一?
    和屬於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聯邦德國,直到1991年德國才統一。↑上圖:奧地利霍夫堡皇宮不過,大家是否知道,在二戰結束後,美、蘇、英、法也分區佔領了奧地利以及首都 維也納 ,但是與德國不同的是,奧地利很快就在1955年完成了國家統一……
  • 二戰德國海軍軍艦命名來源,帶你一次認全二戰德國海軍
    二戰德國海軍艦艇總數不多,但海軍面臨著繁重的作戰任務,波羅的海,大西洋,北海到處都有德國海軍戰鬥的身影,每艘德國海軍的戰艦都經歷過炮火的洗禮在戰史留名,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德國海軍艦艇的命名規則和具體名字。
  • 二戰德國飛行員有多強?壟斷二戰空戰王牌榜前百名
    二戰時期的德國是戰敗國,但是回顧歷史總會讓人很後怕,因為那時候的德軍十分強大,他們的軍工實力更是恐怖,假如德軍沒有出現戰略失誤,那歷史可能真的會被改寫。在二戰中,德國的地面裝甲部隊強悍無比,但是他們的空中部隊也是一絕,壟斷了二戰空戰王牌榜的前百名,為什麼二戰期間德國飛行員戰績驚人?
  • 二戰德國斯圖卡轟炸機被譽為尖叫死神,同時也是最為奇特的轟炸機
    說到二戰時期德國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該型戰機當時幾乎是德國空軍的代表性主力機型,曾經一段時間,是德國主力戰機,之後才被其它戰機所代替成為德軍主力戰機的其中之一
  • 二戰時德國有多強?看看這些新技術,到了現在也是「高科技」
    人類歷史上從不缺少戰爭,無論是為了發展還是單純就是因為野心,戰爭的打響往往都是經歷過長期的運量之後一炮打響的,就像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一樣。都說二戰時期的德國戰鬥力很強大,但是基本沒有什麼概念和標準,畢竟大家對於二戰初期的德國到底是什麼樣的並沒有一個了解。不過僅從德國在二戰初期橫掃大半個歐洲就可以看出來,德國確實非常強,如果不是美國後來強勢幹預歐洲,德國也不可能在英國和蘇聯的攻勢中戰敗,畢竟美國不僅切斷了德國的石油供給,還橫跨大洋送來千萬兵力,最終才打敗了德國。
  • ...二戰歷史避免悲劇重演|柏林|德國_歷史|二戰|納粹德國|反猶主義
    △柏林街頭的塗鴉繪製著《安妮日記》作者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75年前的5月8日,隨著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正式結束。自此以後,德國各界對戰爭的反思就不曾停止過——多任領導人在國際公開場合道歉、對二戰納粹戰犯的審判追訴仍在持續進行、每年在集中營舊址或是博物館都會舉辦紀念活動。
  • 二戰前德國對付猶太人,大部分德國人為何支持?
    二戰前德國對付猶太人,趕的趕,抓的抓,殺的殺,關的關。德國也有小部分人同情猶太人,但大部分德國人似乎對猶太人沒有什麼好感,希特勒能夠快速崛起,一個重要原因,他對猶太人的政策與民眾的心態不謀而合。
  • 法國當年也是軍事強國,為什麼在二戰時,僅僅四十天就被德國打投降?
    法國當年也是軍事強國,為什麼在二戰時,僅僅四十天就被德國打投降? 二戰時,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前期表現特別勇猛。德國發達閃擊戰,先後使很多國家被攻克。像波蘭這個國家,快速的就被德國佔領。其實那個時候,德國在歐洲軍事力量就很強,波蘭根本無力抵抗,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在德國打算挑起二戰的戰火前,德國憑藉著眾多經濟政策及社會基礎建設的實施,完成了經濟上的大飛躍,每年的經濟增速均超過了20%,人民鬥志昂揚,軍事力量也與日俱增。德國要挑起二戰有很多原因,「生存空間」就是主要想達成的目標。在希特勒的自傳裡有過非常詳細的表述,「生存空間」就是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德國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什麼是生存空間呢?
  • 二戰時期,德國有多厲害?
    那麼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大? 在整個戰爭歷程中,德國工業為了支援前線,也是火力全開,巔峰時期曾生產了多達210萬臺工具機,比美國曾經170臺的記錄還要多, 巔峰時期的工業產值甚至一度佔據世界總份額的13.2%。 德國的工業部門齊全所以它在武器的製造上能力突出,是德國火力保障。
  • 二戰時期的德國,戰鬥力很強,為什麼最後卻失敗了
    畢竟東邊的蘇聯蠢蠢欲動,希特勒並不希望重蹈一戰中德國兩線作戰的覆轍。不過,對於希特勒的好意,邱吉爾卻表示了堅決拒絕。隨著英軍大部隊成功撤離,英國保存了持續抗戰的有生力量。這件事也是希特勒在二戰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誤。法國投降後,希特勒決定發起「海獅計劃」,即穿過英吉利海峽向英軍發起進攻。英德兩國隨即爆發了不列顛空戰。在這場空中大戰中,德國軍隊始終對英國皇家空軍保持著壓制。
  • 二戰後被同盟國分區佔領的奧地利,為何沒像德國一樣分裂
    1945年德國投降,英、蘇、美、法達成協議,分區佔領奧地利。1955年英、蘇、美、法籤訂《奧地利國家條約》,四國軍隊退出奧地利,奧地利維持了統一。為何奧地利與德國都被同盟國分區佔領(德國在1945年被同盟國分區佔領,於1949年分裂為西德、東德),奧地利卻避免了分裂,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二戰時期參戰國的硬幣:德國篇—元首的馬克
    3個月前寫過一個系列的文章《二戰時期參戰國的硬幣》,本來打算是寫4篇的(日本、義大利、德國、法國),結果只寫了前兩個就爛尾了,主要原因就是寫到德國時發現他的硬幣實在是太龐大了,寫起來一直沒有頭緒。這2天又思考了一下,決定還是把這個系列寫完,德國篇則採取以點帶面的形式,不貪圖介紹全,而注重有趣。1938年的德國斯圖加特,一片繁華。二戰時期德國的硬幣和日本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開戰前形勢一片大好,資源充足所以硬幣材質精良,以足銀的銀幣為主,到了二戰中,金屬資源都用來打仗了,硬幣材質逐步變次,從銀到鎳、從鎳到鋁、從鋁到鋅。1936年,德國第三帝國,2馬克銀幣。
  • 二戰時的巨無霸坦克,德國的「鼠」式坦克
    在二戰時,德國製造出了許多知名的坦克,其中「虎」式坦克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它有優秀的防護能力,在二戰時在戰場中的表現也是非常的出色。但是德國在二戰時,也研製過更為「重」的坦克,它就是「鼠」式坦克。「鼠」式坦克是德國的保時捷公司,在二戰末期設計的超重型坦克。它有多重呢?它的戰鬥全重188噸,是當時最重的坦克,但是因為它太重了,使得它的越野能力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