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對生命和藝術的追問: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2021-01-14 說說藝術

這是高更以最大的熱情完成的一幅「宏偉的作品」。此時他在大溪地島上,貧病交加,心情沮喪,極端憤世嫉俗,他曾決定自殺,喝下毒藥卻被人救活。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中,高更以巨大的熱情完成了此畫。

此畫反映了高更完整的人生觀,表現了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雖然這些形象、色彩和構圖看上去很像神話傳說,再加之那富有異國情調的渺遠意境,更加給人一種神秘感,其實畫家在此所表現的只是那些土著人一種偶然的臆想。此畫可以說是高更對大溪地島多年生活經驗的綜述,也是獻給自己的墓志銘。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從古希臘開始,蘇格拉底就說:「認識你自己。」 西方人從此花了上千年去討論「人是什麼」的問題。然而,直到 19 世紀末期,儘管受益於接踵而至的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和社會革命,歐洲人已經前所未有地自信起來,他們遠遠把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落在身後,擁有領先的科學技術、充裕的物質生活以及民主的社會理想,但是,仍然有一位法國畫家不免道出了這樣的疑問:「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這位畫家就是保羅· 高更 (Paul Gauguin, 1848 年—1903 年),他傳奇的一生如同他給世界提出的問題一樣,充滿神秘,富於啟迪。他做出過兩次關鍵的選擇,都與這個對生命最根本的追問有關。

保羅·高更

第一次是關於改行。年輕時的高更曾經是一個成功的證券經紀人,勤懇工作、娶妻生子,過著大多數歐洲人所夢寐以求的中產階級富足生活。直到母親去世後,囑咐他去投靠一位名叫居斯塔夫·阿羅薩的先生,這時,已接近而立之年的高更才開始迷戀藝術,並且走上繪畫之路。

為了能夠一心一意從事創作,他在與妻子多次爭吵後還是辭去了銀行的穩定工作,這也意味著切斷了全家的經濟來源,當時,他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第四個孩子也馬上要呱呱墜地。可想而知,這種行為在任何時候都很難被人理解,因為實在太缺乏「道義」 和「責任感」。不過,高更的動機又是什麼呢?他必定是感覺到了現實生活與他內心追求中某種巨大的矛盾,「這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當他發現繪畫能夠讓他找到真實的自我時,他毅然地放棄了曾經擁有的一切,儘管這樣對家人來說的確有些殘酷,但人類被莫名其妙地拋到這世界上來本身不就已經夠殘酷了麼?

自畫像

第二次是前往大溪地 (Tahiti)。1891 年,43 歲的高更為了尋找合適的創作題材,來到這座位於南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群島中的小島,並在那裡基本杜絕了與文明社會的往來,專心畫畫,悄悄度過了餘生的大部分時間。小島百花芬芳、神奇曼妙,被譽為「海上仙島」,可在當時,去那裡並不是像今天去旅遊勝地度假一樣浪漫的。

在作為殖民者的歐洲人眼裡,那裡居住的是尚未開化的「野蠻人」,是尚未有文明涉足的蠻荒之地。高更有勇氣拋開工作、家庭,進而拋開文明社會,來到一個孤立的小島,不會只是為了獵奇或者追求異國情調。由於家庭原因,他比同代人到過更多歐洲大陸以外的世界(儘管出生在法國,但高更兒時曾隨家人在秘魯首都利馬生活過 6 年,青年時期又做過一陣子遠洋船員), 因此也更敏感地意識到其他與歐洲傳統文化異質的文明存在,他被其中原始、質樸、本真的狀態深深吸引,在他看來,這正是表面上高度文明的歐洲社會所極度缺乏的。

捫心自問,儘管會被高更的故事打動,可我們究竟有沒有他那樣的決心和勇氣呢?我想是不容易有的,畢竟,為了給生命之謎一個滿意的答案,需要付出的代價也過於沉重了。高更為了畫畫,最終變得家庭破裂、窮困潦倒,當他帶著在大溪地繪製的一批創作回到巴黎舉辦畫展時,讚賞之聲也寥寥無幾,他只好又懷揣失落重返熱帶島嶼,尋求心靈的慰藉。

在島上,他患上了多種嚴重的疾病,同時家中的噩耗也一再傳來,他的兒女相繼去世,當得知自己最心愛的小女兒死訊時,高更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他帶著一瓶毒藥,來到深山,希望死後能被野獸吃掉,這樣便可以徹底解脫了。可當再次睜開眼,他驚訝地發現自己還活著,儘管腹中劇痛難忍,但他已經不想再死了。

這次自殺未遂的經歷激發了高更空前的創作欲,他意識到,死並沒有意義,必須要用坦誠強烈的方式讓世人理解、接受自己。於是,他開始構思,並夜以繼日地完成我們在圖中看到的這幅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整幅畫面如同一幅歷史的長卷,展現了人生所遇到的不同階段。畫面右邊地上躺著一個誕生不久的嬰兒,中間站立著一個伸手採摘蘋果的青年(作為最顯眼的一個人物,他的行為很容易讓人想到人類的始祖亞當),左邊蹲著一位頭髮蒼白、行將就木的老人,將他們聯繫到一起,其從出生到死亡的寓意十分明顯。同時,穿插在畫中的其他形體也都含有深層的隱喻,比如最右邊的狗象徵高更自己,最左邊的白鵝象徵死後的靈魂,背景中的偶像象徵人類精神的信仰……背景中是大溪地特有的山巒、熱帶雨林和海洋,它們如同來自遠古的血脈,縱橫交錯,貫穿在歷史的長河裡。

高更採用的人物形象都來自島嶼上的土著居民,他剛到這裡便對他們印象深刻,他們無論男女全都自然地赤裸身體,從不會感到羞澀或者禁忌,映著熱帶的陽光,露出橙黃髮亮的膚色。透過女孩子們神秘的眼神,我們或許會和高更一樣,感覺到那久已消逝的往昔。為了讓每一部分的含義明亮、清晰,高更簡化了形體,他採用單純的輪廓和近於平塗的豔麗色塊,營造出神秘、奇異的氛圍。畫家坦然宣布,在這幅作品最終完成之前,他從未考慮過它的名稱和主題,只是到了最後,他發現用這句話來概括其一生的追求再合適不過了,於是便將它籤到畫面左上角那片金黃色的區域裡。

這算是高更對生命最後的提問,同時又是自己的解答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後人確實因此而記住了這位畫家的名字。從此,人們更加強烈地意識到,繪畫不僅是供人來欣賞其中嫻熟的技藝,而且更是人類探索自身存在的一種本能方式,了解畫家、解讀作品,其實也是在認識我們自己。

相關焦點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不是我們有生以來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嗎?在一幅畫中能找到答案嗎?1891年時,保羅·高更因厭倦充滿淺薄物質主義的現代文明,毅然將自己放逐到了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與當地土著一起在熱帶叢林裡過活。到了1897年,高更已患上危及生命的傳染病,生活在困苦之中。
  • 賞析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我們到哪裡去?》也並不是保羅·高更生前最後一幅畫。但是這幅富含哲學意味和神秘主義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卻是高更整個藝術家生涯中最知名的一幅大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高更所創作的最大的一幅油畫,創作於1898年上半年,尺寸為139.1cm*374.6cm,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 高更:被畫畫拐上「歧路」 卻抵達了藝術的神壇
    在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展覽中有一位這樣的藝術大師,他就是法國著名畫家保羅·高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高更被畫畫拐上「歧路」的傳奇人生。保羅·高更的人生在如今的各種搜尋引擎上似乎都凝成了一句話「保羅·高更(1848–1903),一位法國後印象派藝術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
  • 歐美藝術鑑賞:「我們從何處來」,《月亮和六便士》的原型
    高更的一生極其精彩,他最早的時候是在海輪上工作的,你知道的,喜歡航海的人都是瘋子。後來又為法國海軍服務過一段時間。在自己23歲的時候,他離開了海上,選擇了做一名股票經紀人,這一份工作讓他有了不錯的收入,這個時候他迎娶了一位很美麗的妻子,是一名丹麥的姑娘,叫索菲亞。這樣工作持續了一段時間,高更還是覺得繪畫和自己的後半生更配。
  • 展覽| 客從何處來:向中國文化根性處探求
    展覽現場「此次展覽以『客從何處來』為主題,一方面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現閩籍畫家們繼往開來的藝術創造精神和閩派藝術家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展示海納百川、百花齊放的閩地藝術家們寬廣的精神向度,展示後疫情時代福建文藝界,特別是美術界為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主動耕耘積極向上的創作態勢」,關於此次展覽,王來文如此說道。
  • 杭州新依房地產中介自述:生命的意義在於我們將前往何處
    杭州新依房地產中介表示向前方走,需要很大的勇氣。否則前方道路如此坎坷,岔路如此之多,很多人都會半途而廢。縱使猖狂如阮籍,行至窮途,也只得付之一哭。但即便如此,我寧可如海燕一樣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搏擊風浪,也不願像被馴服的獵鷹一樣呆在籠子裡,耽於安樂。
  • 亂談印象派,高更梵谷和塞尚3
    今天從一幅高更的自畫像開始講吧。這幅畫高更給自己頭上畫了個圈圈。高更認為自己是光,是電,是一個被困在肉身的自有而永有全能全知的天照大神…他的思想與太陽神尼採先生和自戀大魔王王爾德先生並駕齊驅在天上飛。藝術和藝術家家最後變成類似宗教的行為用波普爾1972年發表的《客觀世界》提出的所謂哲學「三個世界」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他認為我們世界分三個深度:第一,物理或物質的世界;第二,非物質的世界,觀念,想像,心靈,邏輯之類關係;第三,神,精神,靈魂等。
  • 藝術大師高更油畫作品25幅,看完之後會更好地運用色彩表現了
    ||高更油畫作品25幅高更(Paul Gauguin)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保羅·高更生於巴黎,年輕時做過海員,後來在家人的幫助下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1873年,高更開始學習繪畫,並在1883年,拋棄優越的生活成了一名職業畫家。1886年,高更離開巴黎,來到位於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專心作畫。1889年,他創作了《黃色基督》。1890年之後,高更日益厭倦文明社會的虛偽和利益至上,一心遁跡蠻荒,最終,太平洋上的大溪地島成了他理想的歸宿。1894年,他創作《敬神節》。1897年,他創作了名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
  •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靈魂追問,第一個問題,總是,我是誰?許多人對此嗤之以鼻,我是我呀,其實這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你到底是誰,難道是一個名字嗎,是一個地域嗎,是一個國籍嗎,當問題的維度越來越多,你突然發現,你並不知道你是誰。人生一世,弄不清楚自己是誰的人,不計其數,有的人苦苦追問,我是誰,我在幹什麼?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高更,藝渡文化傾情推出高清藝術作品圖片集
    終成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代表作品有《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黃色基督》《遊魂》《敬神節》等優秀無處不在,享受美好也是刻不容緩,高更系列介紹書籍,值得擁有,為您推薦:業餘畫家時期:1873年11月22日,和梅特—索菲·迦德結婚。
  • 一縷幽思何處寄,兩行清淚夢中溫;曲終人散後,再無我們
    一縷幽思何處寄,兩行清淚夢中溫。你既無心,我便離去。非因宿命,只因緣盡。我又回到最初的寂寞。 看歌臺舞榭,燈火闌珊。似夢人生看不真,紅塵欲寫問誰人。今生,註定分手。今夜之後,請把我遺忘。曲終人散後,再無我們。
  • 保羅·高更:法國後印象派畫家,在絕望中追求希望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出生於法國巴黎,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代表作品有《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黃色基督》《遊魂》《敬神節》等。1873年,高更開始學畫,並在1883年成了一名職業畫家,並曾連續4次參加印象主義畫派的展覽。1893年,在德加的推薦下,高更得以在杜蘭德·魯埃爾的畫廊舉辦個人畫展。他帶了很多在大溪地創作的作品回到法國,內心期待著自己的作品能引起反響。作為一名畫家,這是可以揚名立萬的一大機會。高更展示了44幅油畫和2幅雕刻作品,但是結果卻讓人頗感意外。
  • 論高更作品的藝術特色
    論高更作品的藝術特色儘管高更後來從事繪畫活動,但他對藝術的痴迷和對藝術的追求也是為了藝術家和敬佩。強輪廓線和用主觀色彩表現概括和簡化的主體都受幾何圖案的影響,他們的藝術美應該從他們的作品中去分析。2、東方因素高更的藝術風格深受東方藝術的影響,19世紀,日本浮世繪被引入歐洲,其流暢的線條、亮麗的色彩以及二維空間的構成,使高更受到強烈的衝擊。他開始研究日本浮世繪版畫,高更希望通過扇形構圖打破西方主流繪畫的定點透視,焦點透視法是西方傳統繪畫中觀察和處理空間的方法,他敏銳地感受到了東方繪畫中時空的連續性。
  • 後來的我們退票怎麼回事? 一切向錢看的年代,情懷何處安放?
    《後來的我們》火了,這個大家都知道,預售破億,上映7小時票房破2億。但是,《後來的我們》又火了,這次大家或許就不知道了。這次的火是被曝票房造假,估計這次奶茶劉若英要火大了。消息一經曝光,網絡輿論一片譁然,網友紛紛感慨:本來是就是衝著情懷而去的電影,感動的淚花還在泛光,居然就傳出這麼「俗」的票房造假事件。如此浮躁的社會,讓我們純真的情懷何處安置啊?
  • 客從何處來
    三年後,故鄉只留冬夏,不知客從何處來,卻早已都是,故鄉的過客,遠方的歸人。又逢一年北國之冬,站在這熟悉而陌生的門前,回想起過往,感觸萬千。這道門,不好進。有人以筆為戈,孤燈作伴,百餘份答卷裡都在敘寫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有人孤注一擲,涅槃鍛造,無數個日夜都在期待著把紅肩章變成一條槓。一路披荊斬棘,才站在這道門前。這道門,更不好出。
  • 名畫圖鑑|高更最著名的油畫究竟是哪一幅?
    保羅高更與梵谷因爭吵而引發著名的
  • 掌管這個世界的主人到底是誰?來自何處?
    試問掌管這個世界的主人到底是誰呢?他們來自何處?地球已經存在將近50億年,如今的地球生機勃勃、生龍活虎,但是並不代表未來的地球也是如此模樣!地球曾經經歷過冰河世紀,大陸板塊從一個整體變成如今的「四零八落」可能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命中注定,但是人類的存在也會是命中注定嗎?人類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萬年之前,那時的人類並未完全發育!人類的存在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必然!
  • 原神試問藏鋒何處在哪裡 試問藏鋒何處觸發條件一覽
    在原神遊戲中,支線任務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收益也是非常不錯的,那麼原神試問藏鋒何處任務流程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原神試問藏鋒何處任務流程一覽吧。
  • 「野性取代了人性」:保羅·高更——從文明走向野蠻的藝術道路
    而保羅·高更就是這些藝術家中的代表。一、關於保羅·高更1、保羅·高更成就及影響保羅·高更,法國後現代藝術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代表作品有《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黃色的基督》、《遊魂》、《敬神節》等,他的一系列作品對20世紀藝術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深遠的影響。
  • 何處菜花又黃了?
    隨著春天的來臨,各地的油菜花開始陸續盛開……當菜花田隨著油菜花的開放而逐漸變黃時,這就表示我們到鄉野去踏青、賞花的日子又到了!那麼,誰來告訴我,何處的菜花又黃了?!.安寧道中即事【清】王文治夜來春雨潤垂楊,春水新生不滿塘。日暮平原風過處,菜花香雜豆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