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很簡單,無非就是「管住嘴!邁開腿!」。但裡面所包含的內容和細節可就豐富了。
前段時間,我給一位減肥的朋友做了一些飲食習慣的調整。俗話說「七分食,三分練」,即便看起來很簡單的調整,但產生的作用偏偏最關鍵。
沒想到,小姐姐非常給力,不久就傳來了喜訊!
通過四個月的堅持,她習慣了現在的飲食方式,不僅養成了健康的生活習慣,還成功減掉20斤,仿佛重獲新生。
其實,她堅持的飲食小習慣適用於大部分朋友,準備好小板凳,接下來我們慢慢講述這幾個妙招~
01、餐前適當喝水
我一直都和大家強調每天要喝足量的水,因為水可以幫助提高身體的代謝和代謝廢物的排出。
因此,建議在用餐前半小時左右,喝一杯溫開水。
它可以很好的增加飽腹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食物的食慾,讓你在用餐時更好的去控制進食量,減少了食物熱量的攝入,幫助你更好的減肥。
02、吃飯要專心
一邊看著手機上兩倍速的電視劇,一邊潦草地咀嚼幾下口中的食物。
當這一系列動作循環往復百餘次後,一餐飯便匆匆結束了。
吃了多少?什麼滋味?什麼口感?根本回憶不起來!甚至明明吃了不少,卻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吃,還繼續找吃的。
這樣的吃飯方式,想不胖都難!
吃飯時不專心,會影響進食信息的正確傳達,讓你對自己的進食情況產生誤解,使你過量的攝入食物,然後導致肥胖。
因此,我們平時吃飯一定要專心,尤其是習慣暴飲暴食的人。
我們要多把注意力放在胃腸與口腔上,好好地去感受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當進食的信息充分並正確地傳遞給大腦後,你的大腦就會幫助你控制食慾,讓你自覺地停止進食。
03、細嚼慢咽
最近我看到挺有意思的一句話:「只要我吃的夠快,脂肪就追不上我」。
哈!想像力挺豐富的。
我只想說,脂肪是很懶的,它才不會去追你呢,它直接在你前面等著你去找它,你還想要快點嗎?
我們的大腦神經接收飽腹信號通常需要20分鐘左右,而細嚼慢咽能夠延長用餐的時間。
讓大腦有充分的時間去接收和反饋「我吃飽了」的信號,告訴你再往前就是脂肪的陣營啦,提醒你及早地停止進食。
如果你吃的太快,狼吞虎咽的,大腦根本都來不及反饋,你就已經吃完了。
等大腦反應過來的時候,也許你都已經落入脂肪大軍的手裡了,處於吃撐了的狀態。
照這樣下去,胖的不是你還能是誰?
04、注意進食順序
通過調整我們的進食順序,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血糖控制。
要知道,控制血糖並不是糖尿病人的專屬。想要減肥的人,控制血糖也很重要。
因為血糖的升高,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一旦分泌過多,則抑制脂肪的分解代謝。
那到底怎麼吃呢?很簡單,先吃蔬菜,再吃肉奶蛋類,最後吃主食。
因為蔬菜不僅能量低還富含膳食纖維,放在最前面吃可以增加飽腹感,更好地控制進食量。
主食是最容易升高血糖的,所以要放在最後吃,有前面的菜和肉先墊個肚子,可以很好的減緩主食的吸收,從而讓血糖升得沒那麼快。
這時,可能有的人就說了,我都是菜混著飯吃的,那可以這樣:先吃掉一半的蔬菜,然後在菜和飯混合著吃。
05、餐後站一站
很多人都喜歡吃完飯後立馬葛優躺,或者坐著玩手機,感覺賊舒服!
但是贅肉、小肚腩悄悄地來了。
尤其是吃完就躺,不但影響食物消化,還可能出現食物反流。
飯後站著消化,或者走動一下,對身體都非常好,對於上班族而言,更是預防小肚腩的一個好方法。
另外,可以採取之前說過的靠牆站立的方法,消耗一定的能量,減少脂肪堆積,起到控制體重的效果。
其實簡單的歸納起來,就是這麼一句話:「飯前喝水,飯後站;飯中專心、細心、順序要記清」。
這五個小習慣看似簡單,但是長期堅持,對於減肥還是有很好的幫助的,重要的是要去實行並堅持。
最後送大家一句「只有減肥落地,才能美出天際。」
我是中醫邱超平醫生,感謝大家的關注、點讚和收藏,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