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真的是女人一生的事業,相信大家都經歷過這種不是正在減肥、就是在減肥的路上...
作為媽媽,生孩子是幸福感爆棚的事兒;但是作為女人,看著鏡子中一下子老10歲的臉,還有走形的身材(大肚子、大象腿……),有點絕望又有點不甘心。
「憑什麼人家產後依舊,我卻長了一身肥肉。「多少媽媽有過這樣的心聲?
我想告訴媽媽們的是:想瘦,先別忙著「邁開腿「,不要看到別人做卷腹練出馬甲線自己也躍躍欲試,豈料分離嚴重的腹直肌做卷腹會越來越嚴重;看別人跑步瘦了10斤於是跑步5公裡,豈不知如果盆底肌沒有恢復再加上劇烈運動,產後漏尿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所以產後要先去了解自己的身體,治病尚且需要「對症下藥」,更何況是十月懷胎帶來的身體大變化,尤其在人生的特殊時期,想瘦身、先修復。
產後修復做不好,不僅會影響身體各器官及機能的恢復,還會影響你的瘦身大計!
昨天主頁妞給大家整理了盆底肌鬆弛對身體的影響和自測鬆弛程度,其實除了盆底肌之外,腹直肌分離對自身的危害也很大。盆底不松,女人不老!這個問題你必須要重視!(需要盆底肌鬆弛的仙女點擊藍字即可閱讀哦~)
產後腹直肌分離
懷孕後由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女性的子宮變大,腹部隨之逐漸擴張;這個時候腹部中間的結締組織、肌腱、肌肉都會被拉長,兩側的腹直肌從腹中線(腹白線)的位置向兩側分離,這種就被稱為腹直肌分離。
有資料顯示,大約40%的女性在產後6個月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33%的女性腹直肌分離之後難以恢復 ,並且第二次妊娠時腹直肌分離的程度會加大。
視覺上最直接的表現是在腹部中線,也就是肋骨到肚臍向下一些的位置出現凸起,像一個小山丘;當腹部承壓的時候(比如坐著或是咳嗽等),這個凸起會更加突出;而當躺下或放鬆的時候整個腹部會凹陷下去;顯示在體形上就是肚腩,不管怎麼減肥腰也細不下來。
腹直肌分離的危害
如果出現分離,那麼就會因為腹直肌長期的分離鬆弛,沒法保護和支撐器官,增加了腰背壓力;更嚴重的還會引起內臟器官移位,腰酸背痛、甚至起不來床。
1、腰背骨盆帶疼痛
腰背痛是指腰部或下背部疼痛。腹壁肌肉功能減退,增加內臟下垂和盆底鬆弛的風險。同時盆底肌群功能障礙,盆底支撐面減少會導致如尿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併發症。
2、不良姿勢
懷孕後由於腹壁的張力和彈性大不如前,盆底肌與膈肌託撐的腹腔與盆腔空間發生較大的改變,腰骶椎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久而久之,腹直肌分離患者會出現骨盆嚴重前傾,腰椎前凸的不良姿勢。
3、外形美觀
產後腹直肌分離症很少能自行癒合,因此易使腹腔內臟器向外膨隆,同時伴隨著產後腹壁脂肪的增厚,就變成了很形象的「青蛙肚」,腰圍增粗、腹性肥胖。
4、呼吸與消化
產後腹直肌分離,腹壁核心肌力減退,會造成前腹壁肌肉屏障功能減弱甚至缺失,導致腹腔內臟膨出、膈肌下降,使呼吸功能減弱、肺活量減少,胃下垂、腸蠕動減少,容易發生打嗝、噯氣、便秘等情況。
很多媽媽誤認為肚子大是脂肪多,迫不及待地進行大量腰腹訓練(卷腹,軀幹扭轉等運動),這樣不僅不利於恢復,反而會導致已經分離的腹直肌在捲動擠壓過程中受力導致分離加大。
下圖就是一位媽媽自行減脂、塑形的後果,看著確實瘦了,但是腹直肌分離的問題卻更嚴重了。
通過正確方法修復好的腹直肌分離是這樣的:
▼
如何確定腹直肌是否分離?
腹直肌分離一般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症狀。比如:腹部肥大、鬆軟又無力、肚臍部分會凹陷出坑、骨盆前傾、甚至腰腿疼等;可以去醫院做檢查、也可以在家自測:
順產:產後兩三天就可以自測;
剖宮產:產後6~8周內可以自測.
1.仰臥在床上,兩腿彎曲,露出腹部。
2.身體放鬆,一隻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
3.上身抬起,感覺到兩側腹肌向中間擠壓手指,如果感覺不到擠壓就把手指向兩邊挪動,直至找到緊張的肌肉。
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
自測結果:
正常:1指以內
中度:分離在2~3指之間就需要修復了。
飲食上遵循食物多樣不過量的原則保證營養攝入,增加含有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和海產品。優質蛋白質對肌肉很有幫助,同時也不可忽略碘的攝入。(碘是促進蛋白質合成的必需微量元素)
建議產後42天體檢時醫生確認身體恢復狀況良好後,在專業指導下做系統、針對性的訓練。
比如增強側邊腹內外斜肌的運動。(腹式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離問題,時間也比較寬泛,順產媽媽產後第2天就可以開始,剖宮產媽媽要視恢復情況而定。)
嚴重:大於3指就說明腹直肌分離比較嚴重,需要去醫院檢查是否要做修復手術。
如何改善腹直肌分離?
用最基本的腹式呼吸訓練鍛鍊腹腔深層的肌肉,逐步建立腹腔內的壓力有助於腹直肌分離恢復、逐步找回產前的小蠻腰。
仰臥位呼吸、每組/10-15次 3—5組
適合所有寶媽人群的呼吸訓練,激活深層腹橫肌,恢復「天然束縛帶」的功能。
四點肘支撐呼吸、每組/10-15次 3—5組
這個動作在調動腹橫肌的同時盆底肌有更多的參與,使腹腔壓力能很好地激活盆底肌,有助於盆底肌損傷的恢復。
Tips:腹直肌的恢復鍛鍊可能會壓迫盆底、影響盆底的恢復;因此產後媽媽在鍛鍊腹直肌之前要先恢復盆底肌、再恢復腹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