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響,全球汽車產業遭遇重創。而隨著中美關係處於微妙階段,逆全球化逐步抬頭的此形勢下,大眾仍然堅守中國市場,並不斷拓寬自己的市場。
5月29日,大眾汽車集團和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籤署了電動車深化合作意向書,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投資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9億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
在此前一天,大眾汽車還與國軒高科達成了戰略合作。國軒高科與大眾中國籤署了股份認購暨戰略合作協議。本次交易完成後,大眾中國將成為國軒高科的第一大股東。
同時收購國軒高科與江淮後,大眾汽車將形成新能源業務的全新矩陣,並有助於搶佔擁有巨大體量的中國新能源市場。
左擁江淮 助力新能源市場
實際上,大眾與江淮的合作早有「苗頭」可循。
早在2016年,時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就曾表示:「大眾專為新能源車型打造的全新平臺——MEB將在2020年引入中國,並計劃到 2025 年實現年產 100 萬輛 MEB 平臺電動車,其中 2/3 即約 66 萬輛來自中國。」
2017年6月,江淮汽車與大眾中國合資成立江淮大眾,雙方各自持股 50:50,這成為繼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之後,大眾在華第三家合資車廠。同年12月雙方又籤署備忘錄成立輕型商用車合資公司。
而江淮大眾第一款也是至今唯一一款產品思皓E20X,自去年9月上市後,該車的累計銷量僅3000餘輛。換句話說,江淮大眾在車市的存在感並不強,這也就造成了2019年江淮大眾項目虧損達到3.6億元的後果。
2018年7月,大眾中國、西雅特與江淮汽車籤署備忘錄,三方加快發力電動汽車。但是今年年初,江淮大眾本計劃於2021年導入的西雅特品牌宣布延遲入華。
也正是西雅特的延遲,間接加速了大眾與江淮的深度合作。
據了解,大眾中國在實現對江淮大眾持股75%後,將向江淮大眾大幅傾斜資源,力爭合資公司在2029年間達到年產量35萬~40萬輛。此外,江淮大眾計劃到2025年再推出5款純電動汽車,同時會在江淮大眾增建一家汽車工廠,以建立、完善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
從現實情況來看,大眾入股江淮,可以說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一方面,相比於一汽-大眾、上汽大眾而言,大眾控股江淮的難度更小,更具有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江淮代表著大眾全力以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決心與願景。江淮擁有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乘用車和商用車的生產、研發、銷售資質,這有助於大眾在中國市場完善產業鏈。
正如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所言:「目前,電動汽車發展勢頭迅猛,也為江淮大眾帶來更多機遇,深入合作將推動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落實,並助力集團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換言之,江淮大眾有望成為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發展電動車的主力。
據悉,2020-2024年間,大眾計劃在混合動力、電動出行以及數位化領域投資600億歐元,佔公司當期1450億歐元總投資的四成以上。與江淮汽車深化合作合資,將會為該集團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此次合作既能夠提高江淮的技術投入及其他的基礎設施,也能夠助力把安徽省打造成為中國電動出行的產業基地之一。
右抱國軒 完善產業鏈布局
「大眾入股國軒高科」早有傳聞,最終都被澄清。但5月28日,一紙公告宣布大眾將以兩種方式入股國軒高科:
一方面,大眾中國將根據合作協議約定的條款和條件,認購國軒高科向其定向增發佔本次發行前上市公司總股本30%的股份。
另一方面,大眾中國將根據《股份轉讓協議》,從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珠海國軒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和實控人李縝處,合計受讓5646.76萬股普通股,佔國軒高科總股本之比為5%。
根據協議內容,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將投資約11億歐元,獲得國軒高科26.47%股份,並成為大股東。大眾汽車集團是首家直接投資中國電池生產企業的外資汽車公司,若進展順利,該投資交易有望在2020年底完成。
籤約儀式上,安徽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強調,「這次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意義重大:第一,這是強強聯手,能夠實現「1+1>2」的效果;第二,這是示範之舉,彰顯了世界對中國市場和安徽企業的信心;第三,這是應對疫情嚴重衝擊的有效之舉,只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挑戰,一定能夠戰勝各種困難。」並進一步表示,「我們對雙方的合作充滿信心,將為項目提供全心全力、全面全程服務。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 馮思翰博士也談到,「我們將與國軒高科精誠合作,共同推進電芯生產及業務。在中國市場以及整個價值鏈中保證相關競爭力極其重要,這將助力我們在華電動化攻勢獲得成功。」
縱觀當前國內動力電池市場,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佔領頭部地位。雖然國軒高科與二者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此番與大眾的合作,不僅確保了大眾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供應更有保障,也會更進一步擴大國軒高科的市場規模。
基於國軒高科擁有的技術、產能、全產業鏈、市場份額等方面的優勢,大眾入股國軒高科後,國軒高科現有和未來的項目保持不變,並覆蓋了從原材料到回收的完整的電池生產價值鏈。國軒高科未來將成為大眾汽車的認證供應商,有機會向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供應電池。
「國軒高科將成為大眾集團的認證供應商,向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及MEB平臺產品供應電池。」根據大眾的規劃,其將在2025年向中國消費者交付約150萬輛新能源汽車,而與國軒高科的合作則將滿足大眾未來對電池的需求。
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對此表示:「大眾汽車集團攜手實力強勁、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進一步推動集團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電動汽車發展勢頭迅猛,為江淮大眾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同時,大眾汽車將與國軒高科在電動汽車電池電芯領域積極開展戰略合作。」
此次合作除提升在華電動產品數量和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外,大眾汽車還將在電動汽車生產價值鏈領域加強投入。雙方將在新能源領域充分發揮各自在技術和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以促進未來共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汽車與其他電池供應商的合作仍會有序開展,不會受到全新合作的影響。
打造新的電動汽車中心?
新能源汽車產業潛力巨大、前景無限,但目前,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國內,其產業格局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是就目前來看,安徽省省內覆蓋全產業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已初具雛形。
一方面,從奇瑞到蔚來汽車,安徽省一直在抓緊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另一方面,大眾與江淮、國軒的深度合作,更推動了安徽省新能源戰略的一大步。而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也曾表示:「將安徽打造成中國新的電動汽車中心。」
從推動國企混改,到引進外方投資,再到推動重組合作,安徽省動作頻頻,充分彰顯出要搶佔新能源汽車這塊「高地」的堅定決心。畢竟,傳統汽車產業格局基本穩定,要想「彎道超車」,就只有積極布局新能源領域,在新的市場中佔領一席之地。
所以,此次大眾的頻頻舉措,可以促使多方從中受益。
就安徽省而言,此番合作,不僅給省內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優質資源及增加政府稅收,而且對安徽打造電動出行產業,加速安徽省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助力,為其進一步發展帶來巨大活力;
就大眾本身而言,更是加速電動化進程的必由之路。「我們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交付150萬輛新能源汽車,要新增100GWH的電池容量。」馮思翰說。而在迪斯看來,「中國良好的的政策及市場環境為我們獲得江淮大眾管理權提供了先機和條件。所以,對於大眾汽車集團來說,這樣的投資決定非常合理。」
可以想像,國軒、江淮與大眾三方將會在合肥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真正構建起產業集群,從而實現大眾「將合肥打造成下一個中國狼堡」的願景。
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是省市地方的整體布局,還是汽車行業企業之間的互相合作,都是我國汽車產業主動迎接變革的積極舉措,同時也是真正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重點布局。
結語
綜合來看,隨著大眾集團入股江淮汽車、控股國軒高科,由特斯拉佔優勢的新能源市場格局可能被打破,新能源及整個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殘酷與激烈。所以,對於自主品牌來講,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以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力求做優做強仍是亟待解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