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青春期初期的孩子不想要、也不需要跟他們一起生活了大約九年的父母們。因此這一時期家長的工作內容應有所改變。要記住,這並不是第一次。以前家長的工作內容曾經改變過一次,那是孩子兩三歲的轉折時期,是從看護者轉變為權威者。
這段時間,家長的工作內容應是從權威者轉變為導師。家長在轉變的過程中,有時還要正確地實施自己的權威,偶爾也要看護一下孩子,但他們的主要任務已經變了。
還可以這樣總結權威者與導師之間的區別:權威者坦言告訴他的學生學習,而導師是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同樣的課程。例如,權威者說:「今天我要教你2加2等於4。」而導師會說(對自己):「我要等我的學生給我一個好機會,讓他們懂得2加2等於4。而且,我還要幫助他明白2加2為什麼等於4。」
同樣,當家長主要以老師或權威者的身份起作用時,會對孩子說:「我要限制你的自由。」反過來,導師會對自己說:「我要幫助我的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懂得責任心和自由之間的關係。」如果你事先把你應改變的工作內容準備好,你的孩子讓你失衡的機會就極其微小了。他會使你心煩嗎?會使你失望嗎?會使你吃驚嗎?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是」,但你心裡可以不失衡。
為了做到事先準備好工作內容的改變,你必須時刻等待著孩子發起的、家長與孩子關係的變革。一旦知道變革即將來臨,你必須清楚你的工作內容,掌握要點,「成竹在胸」(這樣來比喻一下),那麼,孩子一旦發起變革,你要做的就是摒棄老一套,實施新措施。
這不過是家長柔道而已。如果你像許多家長一樣,還是以權威者(支配著家長與孩子關係的人)的身份說教孩子——當然這樣做曾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現在的情況與那時大不相同了——你就會變成自己最大的敵人。
所謂僵化(需要改變時你卻拒絕改變)會使你的孩子與你發生衝突。慢慢地,曾經順從的、可愛的、使家長感到自豪的青春初期的孩子越來越倔強,甚至挑釁、陰沉、粗魯、無禮,讓家長驚慌、沮喪。
另一方面,家長時而惱怒、困惑,時而焦慮、難過、想牢牢抓緊孩子。孩子行為上的巨大變化,以及家長對孩子控制力的巨大損失,極有可能使家長犯教子過程中最大的錯誤,這一錯誤已使許多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徹底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