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2020-12-22 綠楊夜話

青春期是什麼?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

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

2020年12月9日下午,由揚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指導,益智教育基金會、邗江區教育局、立智微教育主辦,廣陵區教育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協辦的「2020年家庭教育年度公益講座的活動」聚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話題,主講嘉賓王玉新在會議中心階梯教室為200多位家長做了《讓青春之花美麗綻放——讀懂青春期孩子,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專題講座。

嘉賓名片:

王玉新,曾任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揚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任揚州市旅遊協會會長、揚州益智教育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從事教育工作多年,致力於踐行家庭教育,首倡「三方攜手、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推廣模式,在國內外做過多場家庭教育報告,2017年作客揚州講壇,主講「如何當好孩子的第一老師」。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頻共振,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王玉新開篇先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將家庭教育分為三個階段,0—9歲早期家庭教育,10—19歲青春期家庭教育以及成人階段的家庭教育。

青春期是什麼?

王玉新表示,一般女孩10歲以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進入青春期。世界衛生組織將青春期定義在10-20歲,而人腦的發育要到25歲才能完全成熟。青春』的大腦,導致了他們種種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半幼稚半成熟,半兒童半成人的特點。生理和心理成長不匹配。」

對於孩子青春期,王玉新認為家長要有清晰、明確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青春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期,關鍵期、特殊期。青春期是加速器,是分水嶺,是裡程碑。「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健康勃發,綻放生命的活力,成長成熟;有的則有網癮、早戀、厭學、出走、煩惱、自閉……青春的花朵,有的結出碩大的果實,有的卻凋謝了。」

孩子們有成長的煩惱,家長為此更是生出各種煩惱,他們常會問,我們的孩子怎麼了,他們不再如小時候那般可愛,進入青春期後,與我們反抗、對立,甚至常常鬧情緒。可是作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既不能推卸責任,更要有使命感,幫著孩子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

他們的需要有正當的,也有非正當的,如何教育他們進行區分。

青春期孩子正面的需求,希望被發現,被認可,被尊重。王玉新說,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中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及自我實現。「這個階段,青春期孩子對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迅速上升,引導好會激發活力,使他(她)蓬勃向上,引導不好就會自暴自棄。」

在這個階段,青春期孩子還有許多不好的負面需求。王玉新歸納出以下四條。一、尋求過分關注:性別特徵的出現,情竇初開的萌動,吸引異性的冒險,是否被關注的敏感,在這個階段不時地表現出來。二、尋求「權力」:希望自主決定,渴望自由空間,喜歡自我表現。三、尋求報復:不願示弱,受到委屈即謀求報復,無奈時就自我摧毀。四、尋求自暴自棄:沉迷遊戲,尋求成就感,厭學出逃,尋找新的世界。五、尋求興奮:集中的表現在玩手機,無法控制自己。

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

王玉新表示,作為家長,首先要關心和愛孩子,但是這種關心和愛,並不是一切依他(她),一定要克服三個過度。過度關心、過度期望以及過度培養。了解孩子的外在,了解他的內在,走近他的內心。如果心與心相通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王玉新認為,教育青春期孩子,其次要堅持「和善而堅定」核心教育理念。所謂和善要「尊重孩子」;堅定要「堅持原則」。既不要和善而不堅定,又不要堅定而不和善。

他分別又從四個關鍵點進行闡明。一、平等——孩子同樣也是人,作為父母不要居高臨下;二、互愛——讓孩子學會感恩;三、有節——讓孩子學會節制,一個沒有節制的人,如果沉湎於某一個愛好中,是無法自我走出泥潭的。四、引導——引導孩子憧憬未來,面向未來。分為三個方面。人生目標的引導,生理心理的引導,和學習生活方面的引導。就生理心理的引導,王玉新認為,比如性成熟這方面。學校雖然有,但這一課更需要母親給女兒,父親給兒子多講講,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們男女之間如何相處和把握。

教育青春期孩子,王玉新認為,要講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歸納總結三個關鍵點是「愛有原則,教有方法,家有溫暖」。分別闡述是:愛有原則要做到「不溺愛、不濫愛,有原則的愛」;教有方法要做到能與孩子進行「平等交流,共同學習,探討問題,排除煩惱」;家有溫暖,則家庭氛圍要「平等、互愛、和諧、溫馨。」

演講的最後,王玉新以路遙的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作為結束語。「青春期就是每個孩子成長緊要處的那幾步,作為家長,我們要陪孩子平穩快樂地度過。」( 網友 萍荷相依 撰稿)

相關焦點

  • 師生關係好與差,對青春期孩子學業影響很大,聰明家長常這樣做
    很多家校關係緊張的案例往往都是這樣家長造成,只要家長故意縱容孩子違反校規校紀,甚至有時還和老師不講理,在孩子面前數落老師種種不是,很容易讓孩子對老師更加不尊重,甚至公然和老師做對。二、師生關係差成為影響青春期孩子學業的重要因素,家長需要正面教育和引導孩子。
  • 親子關係:孩子青春期不好好說話,家長需要先三省己身
    有人說,青春期的孩子自帶火藥屬性,一點就著。也有人說,青春期的孩子是屬冰窖的,一句話就能把你的心凍成冰雕。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都與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對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再熟悉不過了。近來,我收到了不少家長的求助信息,多數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家長們表示,青春期的孩子簡直不可理喻,根本無法交流。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 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他已經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會決定他的視線,視線會影響他的心理,他會開始不服了。而在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長6到11公分,說話的聲音也有變化。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寫日記三、不要輕易對青春期孩子說「NO」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青春期為13-19歲,實際上這些年,青春期有時會提前到小學階段。青春期的孩子容易逆反,被家長稱為叛逆期,你可知,這叛逆從何而來?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
    本報訊(記者 陳璐)如何看待孩子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該如何應對;父母需要具備哪些心理常識?……昨日,中華街道關工委、文安社區關工委邀請中國父母成長研究院院長、家庭教育認識論創始人範津以「青春期的危機幹預」為主題,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 【家長薦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這20條建議送給家長!
    一般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厭學,輟學,早戀,離家出走,親情淡漠等等。很多父母會直接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只找孩子的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呢?
  • 老對青春期孩子發火,沒耐心?是父母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你都算好的了,至少人家還跟你說,我們家那個神獸,回家房門一關,除了吃飯、上廁所其他時間根本不出來。你跟他說話,他都裝作沒聽到。現在的孩子真是難管!」「我跟你們說我們家那個才讓我傷心呢!我帶他去買衣服,結果人家距離我十多米,我跟他稍微走近一點就嫌棄我,說跟我一起走丟人!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這些給父母的建議請收好
    《同一堂課》家長網上課堂節目第六期已經播出啦,通過本期的課堂學習,很多家長都感受到在家庭教育中還有很多需要值得學習的地方,那本期課堂筆記沒做好的家長們,小編精心整理的這篇課堂筆記,可要好好收藏咯~ 青春期對於孩子非常重要,家長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 家教微課堂| 青春期孩子的矛盾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做了這些傷害他者的行為,不代表他們就是壞孩子。我們要把壞的「行為」與壞的「人」區分開。當他們把內在的那股子生命能量用破壞性的方式釋放出來後,他們內心不再躁動難安,這時候他們的內在良知開始起行為主導:他們內在對自己會有道德評判,對他們傷害的對象會有內疚感,他們會害怕處罰,通過某種方式,孩子們會去作一些彌補。所以他們開始為螞蟻祈禱。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這部電影整體基調比較壓抑,其寓意引人深思,作為家長要充分重視這個特殊時間段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到底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就像《一僕二主》裡的楊樹苗,滿18歲的時候,她就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兒,跟自己喜歡的人浪跡天涯,但父親說模特不是正經職業,浪跡天涯就是要飯,可當她倔強的邁出自認為能夠證明長大的那一步的時候,卻茫然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裡。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所以不是壓制兒童不讓他成長,而是家長自己要成長,把自己高度拔高,那兒童就會跟家長一起升高,這樣才可以達到效果。對於怎麼去拔高,實際上不同年齡家長有不同的角色。這些建議一定要看,建議老師轉給家長!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認識孩子的變化,家長幫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這幾年孩子跳江墜樓的新聞接二連三,每一次都讓人痛心不已。父母辛苦撫養孩子成長,到了青春期孩子動輒以生命為代價來對抗。面對似乎一夜之間就長大的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該如何重新認識自己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呢?關於青春期,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是10-20歲,這個時期的孩子身體,大腦和心理都處在一個劇烈變化階段。腦科學研究發現10幾歲的時候大腦的邊緣系統已經發育成熟,邊緣系統是負責感知情緒,記憶的。有人稱之為「蜥蜴腦」是沿襲進化中古老直接的那部分的,反應極快而且直接,高效。
  • 「解碼青春期」煙臺北大青鳥教質部夏怡寧老師青春期父母情商課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有同樣的感受:孩子小學、初中的時候非常聽話,歲月靜好,但如果孩子走進了青春期,相信你一定體會到了「叛逆」的厲害,那個原本讓你省心的孩子開始有意疏遠你,嫌你嘮叨,嫌你愛管閒事,動不動就和你爭吵,甚至故意和你「對著幹」。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是門技術活,我們在家裡家用電器都有說明書,那我們的孩子其實也是有說明書的,接下來夏老師就帶領家長們去學習怎麼去用我們的智慧和孩子相處。
  • 孩子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大……超實用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
    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做自己,一定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些訊息表明孩子已經開始越來越成長了。其次,父母要鍛鍊自己看到並讀懂孩子衝突背後的聲音。我平時的工作主要就是給青少年做心理諮詢。這個工作的一個核心就是讀懂孩子的訴求,因為孩子們在無人能懂、無人訴說的情況下,才來到諮詢室的。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另外,父母要鍛鍊自己看到並讀懂自己的聲音。如果有機會反思的話,父母可以時常提醒自己看看,驅動自己做出這些行為的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比如「被老師叫去我感覺好沒面子,都是因為你。」又或者「我辛辛苦苦工作都是為了你,你太讓我失望了!」或者「你爸讓我難受,你也讓我難受!」「你這樣天天打撲克怎麼能考上大學呢?」等。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孩子為什麼會有逆反心理?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青春期可能要到30歲才能結束我們常認為青春期是12-18歲,正好是初高中這個階段,一般覺得孩子到18歲就是個成年人了,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30歲才會結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為前額葉皮質沒有長好。大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額葉皮質,它差不多就是在我們額頭後面的部分。
  • 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變化,家長要管好,不然別怪孩子叛逆
    家裡生了兒子的家長,大多都很苦惱。那就是當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各種問題就隨之顯現。尤其是孩子叛逆和比較敏感的性教育話題,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這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其次,性心理的變化。因為生理的變化和性激素的影響,男孩的性心理也會有變化。比如會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和好奇,會有接觸異性的衝動。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和控制,就容易發展成早戀。
  • 青春期叛逆,家長崩潰……超實用親子溝通法來了!
    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做自己,一定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些訊息表明孩子已經開始越來越成長了。 其次,父母要鍛鍊自己看到並讀懂孩子衝突背後的聲音。我平時的工作主要就是給青少年做心理諮詢。這個工作的一個核心就是讀懂孩子的訴求,因為孩子們在無人能懂、無人訴說的情況下,才來到諮詢室的。
  • 千萬別和青春期叛逆孩子吵架!吵贏了,家長,你也輸了
    都市小七青春期的孩子都特別叛逆,小時候父慈子孝,一到青春叛逆期就雞飛狗跳。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沉住氣。心裡可以罵'臭小孩',但千萬別和青春期叛逆孩子吵架。因為吵贏了,家長,你也輸了。對峙中,家長總說,這小孩太叛逆了,一點不象小時候。常常氣的七竅生煙,就差一口老血吐出來。親愛的'臭小孩'卻不屑地說,怪我咯!?那到底怪誰呢?斯坦利.霍爾是第一個提出青春期理論的心理學家。他的著作《青春期》認為:14歲15歲到25歲都是青春期,期間是一個動蕩的大過渡階段。
  •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最恐懼什麼,作為家長,我們真的全然了解嗎?
    最近寫了幾篇關於青春期話題的文章,很多家長朋友表示有共鳴,相似的媽媽們在評論區大吐苦水,也有「熬出頭」的家長們分享寶貴經驗,彼此勉勵,相互取暖。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怕」?沒有經歷過,就沒有發言權。著名當代作家麥家這樣形容自己青春期的兒子:「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有位網友說:「如果對面的真是只老虎,你大可以避而遠之,或者乾脆將其打死,但青春期的孩子,自己生的,無可遁逃!感覺生了個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