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和青春期叛逆孩子吵架!吵贏了,家長,你也輸了

2020-12-14 都市小七

都市小七

青春期的孩子都特別叛逆,小時候父慈子孝,一到青春叛逆期就雞飛狗跳。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沉住氣。心裡可以罵'臭小孩',但千萬別和青春期叛逆孩子吵架。因為吵贏了,家長,你也輸了。

對峙中,家長總說,這小孩太叛逆了,一點不象小時候。常常氣的七竅生煙,就差一口老血吐出來。親愛的'臭小孩'卻不屑地說,怪我咯!?

那到底怪誰呢?

斯坦利.霍爾是第一個提出青春期理論的心理學家。他的著作《青春期》認為:14歲15歲到25歲都是青春期,期間是一個動蕩的大過渡階段。人由生理因素引發心理反應。這一階段是充滿猶豫不決和相互矛盾全新的階段,'大動蕩』階段是不可避免和完全正常的。

有點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情緒了。這就完了嗎?還沒完。期間孩子還有一系列重要人格要重塑和發展。

心理學家們大致總結為9大任務。

1、接受個體的生理和性別角色。

2、建立和異性,同性新的同伴關係。

3、從情感上獨立於父母。

4、獲得經濟上獨立的保證。

5、選擇職業並為其做準備。

6、發展合格公民所要求的智力技能和概念。

7、獲得社會公認的責任行為模式。

8、為婚姻和家庭生活做準備。

9、建立與個體環境相和諧的價值觀。

也有更簡練的提法。第一,尋找和澄清自我形象。(可與上1、7、9參照)

第二,認識和處理原始的性慾,肯定同性和不同性別認同,學習建立親密關係。(可與上2、8參照)

第三,與父母分離,不再依賴父母,獨立生活(與上3、4、5、6參照)

原來青春期的孩子在重塑自我,新舊交替,迎接更強大的自我。理解了這些,家長就容易接受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了。

有一個網癮的孩子的案例,他媽媽就處理的很好。一不罵他,二不打他。那會還是遊戲廳,媽媽專門請假陪孩子打遊戲。好幾天,在遊戲廳裡,餓了,吃方便麵,累了,睡遊戲廳椅子上,不洗澡,不洗臉。幾天後,孩子說,媽媽,我們回家吧。媽媽說,不玩啦?孩子說,沒意思,不玩了。

人間沒有神,所以神派來了媽媽。每一位媽媽都是神,用耐心,恆心,毅力守護自己孩子,創造著奇蹟。青春期,叛逆期,孩子內心正在重塑人格,天人交戰,山崩地裂。家長不需要去添亂,只要靜靜地陪著孩子,用行動告訴他,親愛的孩子,我在這裡呢,永遠支持你就好。希望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被善待。

相關焦點

  • 吵贏了孩子你還是輸了……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懂得示弱很重要!
    青少年,我們可以簡單的以孩子進入青春期為界限,青春期的表現以12-18歲最為突出。 但目前,也有許多孩子從8歲開始,就逐漸的顯現出一些青春期的苗頭,所以,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準青春期。 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你的孩子小,就沒有青春期的問題。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這部電影整體基調比較壓抑,其寓意引人深思,作為家長要充分重視這個特殊時間段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到底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01 叛逆不是孩子的樂趣,孩子自己也很痛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像一個無頭蒼蠅,他們迫切想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長大的意義,想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這些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無處宣洩的時候,就會被無限放大,繼而表現為家長口中的各種「不懂事兒」,其實他們自己也在痛苦的掙扎。
  • 家長注意: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不要開口就下「命令」4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裡,你只是一個領導。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籤一份「保密合同」5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為了解孩子的行為,千萬不要有。事實上,這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和孩子籤了一份 「保密合同」,寫下什麼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屬於孩子的秘密,然後雙方違規會怎麼樣。
  • 青春期孩子叛逆怎麼辦,家長應該避開這幾個「雷區」
    面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我絕對有發言權,小妹現如今就是一個在青春期嚴重叛逆,最符合的一個案例,由於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15歲的她抽菸喝酒,混社會打架,現在交由我管教第29天了。現在小妹交由我管教,我獨創了一套針對方案,現在比較惡劣的壞習慣,全都改掉了,並且每天堅持上網課。
  • 【家長薦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這20條建議送給家長!
    一般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厭學,輟學,早戀,離家出走,親情淡漠等等。很多父母會直接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只找孩子的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呢?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此,黃老師告訴我們一句話:別跟叛逆期的孩子較勁兒!黃老師認為,孩子的青春叛逆期由多種因素造成,如生理因素(身體的飛速變化,用不完的精力)、心理因素(渴望成人世界的認同)、教育因素(家庭氛圍,親子關係)、環境因素(小夥伴的影響,社會風氣的薰陶)等。這些是導致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拒絕和父母溝通的重要原因,以致家長和孩子形成了「對抗」的畸形關係。
  • 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變化,家長要管好,不然別怪孩子叛逆
    家裡生了兒子的家長,大多都很苦惱。那就是當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各種問題就隨之顯現。尤其是孩子叛逆和比較敏感的性教育話題,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這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其次,性心理的變化。因為生理的變化和性激素的影響,男孩的性心理也會有變化。比如會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和好奇,會有接觸異性的衝動。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和控制,就容易發展成早戀。
  • 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你方法沒用對!(轉給家長)
    孩子小的時候,即使再叛逆,父母們似乎都有辦法「收拾」他們。不管方法是軟是硬,反正孩子們總會消停下來——至於是否很快又反覆,另當別論。 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5、當你和青少年相處時請注意你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好語調,以免分散注意力(切忌諷刺、挖苦和失望)在青春期階段,同伴的觀點具有極高的權重,雖然這是孩子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階段,但對於父母 來說,被疏離和拋棄的感覺也是真實存在的。
  • 青春期叛逆,家長崩潰……超實用親子溝通法來了!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青春期作為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的確有特殊性。但青春期一定會如此艱難嗎?如何讓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兩位專家的實用建議。
  • 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父母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
  • 3個叛逆少年的青春期,父母伴子如伴虎:孩子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中國的知名作家麥家曾說:「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戰爭,其實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你永遠是處在被動方,這個時候,你只能忍耐。」青春期是父母繞不過去的坎。即便你有很高的聲望,事業無比成功,面對孩子青春期的突變,一樣束手無策。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那就是青春期階段,這個階段既是孩子性格、人生觀的養成時期,也是做父母的對於孩子教育的最好時期,可以說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原因有二,第一,它是成家立業的前奏,第二,它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 什麼機會?調整和教育的機會。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階段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並因此而表現不良,那麼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給予彌補和引導,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補,那麼他/她的一生將很難與幸福、健康、快樂結緣。
  • 為什麼青春期孩子容易叛逆?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明白了
    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叛逆不聽話,一直都認為是因為孩子在長大,生理心理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如果我們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仔細觀察下兒童的成長,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叛逆不聽話幾乎是一種必然。什麼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家家都有青春期的孩子,是不是每個家庭的中年老母親經常會感覺到《青春期遇到更年期》呢?下面先來講幾個小故事。鄰居家孩子大三了,和媽媽商量,"我想考研到其他學校",他在太原的一所大學上學,媽媽就說,"你哪能考上?你就考你們學校的研究生就行",孩子聽後很喪氣。
  • 李玫瑾教授: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建議家長試試皮格利翁效應
    很多孩子再青春期時,都難免會遇上叛逆期。很多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對孩子硬碰硬。其實,家長選擇硬碰硬的方式,雖然可以理解,但是,這種方式並不實用,且並不適合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孩子在小時候本來是比較安靜的,就是因為自己身邊環境以及來自父母的遺傳因素的影響,所以孩子的性格方面會有很大的改變。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就拿孩子來說,一個孩子的成長會經歷3個叛逆期,一個是2-3歲,一個是16-18歲,還有一個經常被忽視的14歲。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叛逆表現會有所不同,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找出叛逆的真正原因,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叛逆期」。兒童心理學家洪蘭曾說過: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了轉折點。
  • 17歲兒子殺害陪讀母親:不要和孩子鬥,父母永遠鬥不贏孩子
    一個一個悲劇都在警醒我們,費盡心力讓孩子成龍成才的同時,別忘了該閉嘴時就閉嘴,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和孩子鬥,父母永遠鬥不贏孩子。1「我是你媽,我還不了解你!」父母不要以打敗孩子為榮父母總是自以為很了解孩子,你是我生的,知子莫若母,你那顆小腦瓜轉一下,我就知道你想幹嘛。再說了,誰還沒個青春期呢,我們也是過來人。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所以,他會更加叛逆,他會更願意挑釁你。這種挑釁和叛逆,其實代表著你得看到這個牆紙破了。這個牆紙破了,你要趕緊來修復,這是咱們家的牆紙。這就是第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你得知道,父母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能夠給孩子提供什麼呢?簡單地講有以下幾點。第一個,溫暖、養育和愛。你給他家,讓他找到家裡的溫暖、歸屬感。第二個,穩定性。
  • 「最開心是和你在一起?別逗了」青春期孩子都這麼傷人嗎?
    然而,孩子上了初中之後,情形大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小宇和父母說話的態度就變了,問他什麼總是不耐煩,也不和媽媽上街玩了,有點時間就自己一人呆在家裡,有時媽媽問得多了,就和媽媽頂嘴。有一次,媽媽忍不住說:「小宇,你怎麼回事?你忘了小時候在作文裡寫到最高興的事是和媽媽在一起?」誰知小宇卻不屑地說:「最開心是和你在一起?別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