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

2020-12-22 瀟湘晨報

本報訊(記者 陳璐)如何看待孩子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該如何應對;父母需要具備哪些心理常識?……昨日,中華街道關工委、文安社區關工委邀請中國父母成長研究院院長、家庭教育認識論創始人範津以「青春期的危機幹預」為主題,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來自中華街道下轄的文安、霞溪、中山、鎮海、仁安、思南等社區的家長和教師代表認真聆聽了專題講座,學習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的最佳方式。 「家庭是講『愛』的地方,家長要善於表達對孩子的愛,更要有愛孩子的能力。」範津認為,孩子的人格塑造除了靠老師,更要靠父母,家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了解和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關鍵。範津現場提出教育孩子的幾點建議,包括家長不能在生氣的時候教育孩子;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要有身體的觸碰和擁抱等。 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特點?「開始追求完美、憧憬成熟,拒絕父母的思想灌輸,卻又渴望得到父母的幫助。」講座現場,範津深入淺出地為家長們剖析了青春期孩子們的心理狀態,引導家長思考並重視如何尊重和接納青春期的孩子。

【來源:廈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假期生活?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假期生活?疫情期間戶外運動減少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機時間呢?控制孩子用手機的度需籤訂用手機協議家長要堅持既定原則親子互動如何陪孩子度過青春期?掌控孩子青春期行為跟隨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
  • 【家教】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十幾歲的孩子常常讓父母們很困惑。敏感的孩子變得浮躁或是喜怒無常。曾經很冷靜的孩子會和搭乘危險駕駛的車或是參與其他愚蠢的冒險。大量新的研究為這些困惑提供了一些解釋。大腦成像增加了另一種可以幫助測試青少年控制自己行為和情緒的假設和印證的數據。近幾十年的研究開始追蹤青春期一定時期的發展,而不是在一個時間點對一組青少年進行比較。新的縱向研究改變了科學家對家長在幫助孩子度過這不穩定的十年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
  • 認識孩子的變化,家長幫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這幾年孩子跳江墜樓的新聞接二連三,每一次都讓人痛心不已。父母辛苦撫養孩子成長,到了青春期孩子動輒以生命為代價來對抗。面對似乎一夜之間就長大的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該如何重新認識自己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呢?關於青春期,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是10-20歲,這個時期的孩子身體,大腦和心理都處在一個劇烈變化階段。腦科學研究發現10幾歲的時候大腦的邊緣系統已經發育成熟,邊緣系統是負責感知情緒,記憶的。有人稱之為「蜥蜴腦」是沿襲進化中古老直接的那部分的,反應極快而且直接,高效。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麥家:兒子青春期三年緊關房門,拒絕交流,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原本快樂積極的孩子突然變得憂鬱低沉,原本平和寬容的孩子突然變得暴躁易怒,原本恨不得整天粘在媽媽身上的孩子突然很抗拒跟你溝通……就像麥家所說:「陪伴他(青春期的兒子),說難聽一點,就像陪伴一頭老虎一樣,你得小心翼翼。」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致力於踐行家庭教育,首倡「三方攜手、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推廣模式,在國內外做過多場家庭教育報告,2017年作客揚州講壇,主講「如何當好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頻共振,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最恐懼什麼,作為家長,我們真的全然了解嗎?
    最近寫了幾篇關於青春期話題的文章,很多家長朋友表示有共鳴,相似的媽媽們在評論區大吐苦水,也有「熬出頭」的家長們分享寶貴經驗,彼此勉勵,相互取暖。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怕」?沒有經歷過,就沒有發言權。著名當代作家麥家這樣形容自己青春期的兒子:「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有位網友說:「如果對面的真是只老虎,你大可以避而遠之,或者乾脆將其打死,但青春期的孩子,自己生的,無可遁逃!感覺生了個仇人。」
  • 青春期有什麼特點?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呢?
    青春期孩子一些特點關於青春期的界定以及劃分,總體來講也就是從小學五六年級一直到高中這個階段,我們都可以稱之為是一個孩子的青春期階段。因為青春期最明顯的,對父母產生挑戰的時期,是初中階段,高中它相對就平穩一點了。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父母如何引導一個青春期孩子積極向上?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和青春期孩子無障礙溝通,我想,真的是挺難的。青春期的孩子,朝氣蓬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我們看著很多孩子考上北大清華,就會說,那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這非常有可能。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該怎麼辦?
    青春期是孩子性格逐漸形成的階段,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身體迅速發育,但心理還不很成熟,情緒上敏感、不穩定,很多成長的問題由此而生。 在孩子這個時期,對於父母來說,普遍存在著一種困惑,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
  • 正視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市第二十五小學開展家校共育知識講座
    為了有效搭建起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梁,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近日,駐馬店市第二十五小學開展了以正視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為主題的家長學校講座
  • 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其實,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是有方法可依的哦~——鹿媽孩子小的時候,即使再叛逆,父母們似乎都有辦法「收拾」他們。不管方法是軟是硬,反正孩子們總會很容易就能消停下來——至於是否很快又反覆,另當別論。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
  • 青春期的女兒被男朋友索要「第一次」,父母該如何和孩子談「性」
    如果我們支支吾吾地和孩子談性,那孩子也會覺得性是一個非常羞恥的話題。遇到他們有困惑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向家長求助。②、認為孩子還小。總認為孩子還很小,很多父母認為性教育必須要等到孩子18歲以後,至少是青春期後再進行。其實,性教育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可以開始了。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在少兒階段(4-10歲)社會關係發展的重點是玩伴,小朋友學會如何和朋友一起玩耍,此時,他們與父母依舊保持著密切聯繫。在青春期,青少年被驅動著與同伴融合。這種融合與小時候和同伴出去逛街、互動是不同的,是孩子在自己的小組中找到位置確定自己歸屬。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有時候大人問一句「今天過得怎麼樣?」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行、挺好的」,就再也沒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挺聽話的,但其實他內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就拿孩子來說,一個孩子的成長會經歷3個叛逆期,一個是2-3歲,一個是16-18歲,還有一個經常被忽視的14歲。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叛逆表現會有所不同,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找出叛逆的真正原因,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叛逆期」。兒童心理學家洪蘭曾說過: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了轉折點。
  • 教子有方 | 你聽,青春期孩子的聲音
    孩子出現於往常不同的舉動和言語,父母難免會感到傷心失落,但是作為父母的責任是要直面青春期的孩子,理解他們,支持他們,關愛他們,和他們建立一種親密、平等的關係,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多事之秋」。渴望自由的青春期。
  • 如何陪伴自己和孩子度過分離焦慮?四部曲教你輕鬆應對!
    我們和老師都做好了耐心陪伴她適應分離焦慮的準備,出手大家意料的是, 她笑嘻嘻地小手一揮,迅速融入了幼兒園的吃喝拉撒睡玩中。我不禁心中感嘆,一個安全感充足的寶貝,在她準備好的那一刻, 她留下的背影是那樣堅定和猝不及防。
  • 戰疫下的詩意 親子閱讀陪伴孩子度過特殊時光
    對於低幼年齡的孩子來說,長時間的居家防護,可能會引發他們一些困惑和焦慮。在居家戰「疫」的特殊時期裡,海南省直屬機關第二幼兒園積極倡議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讀詩歌和故事,在親子閱讀中陪伴孩子去發現、理解和感悟這段特殊的時光。
  • 青春期12~18歲孩子心理發展特點
    前面我們講到整個小學階段孩子發展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進入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發展。青春期是從兒童期到成年期的過渡階段,它的開始與結束並沒有明顯的標誌,有的孩子,可能會稍微早一點,有的孩子可能稍微晚了一兩年的樣子。青春期大約持續10年的樣子,基本上都是從11歲或12歲開始到20歲左右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