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兒子青春期三年緊關房門,拒絕交流,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2020-12-23 暖小心麻麻

李玫瑾教授說:如果你的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是:「媽,我餓了」,那就不是青春期;如果他一句話不說,回家就進到自己房間裡,「啪」地關上門,這才是青春期。

我們父母也許都發現了,孩子從小學到初中,不像在爬一個坡,而像在翻一座山,突然從這面翻到那面,整個人仿佛都變了。

原本快樂積極的孩子突然變得憂鬱低沉,原本平和寬容的孩子突然變得暴躁易怒,原本恨不得整天粘在媽媽身上的孩子突然很抗拒跟你溝通……

就像麥家所說:「陪伴他(青春期的兒子),說難聽一點,就像陪伴一頭老虎一樣,你得小心翼翼。」

麥家是當代傑出的作家,曾獲茅盾文學獎,是繼魯迅、錢仲書、張愛玲後,唯一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中國當代作家。

他在《朗讀者》中說,兒子初二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關上了房門,而且這個房門一關就是三年,上千個日子,再也沒有打開過。

在說起這些時,這位風光無限的作家聲音顫抖、眼含熱淚

那三年裡,兒子絕不允許父母用任何方式進入他的房間,否則肯定離家出走。而交流也幾乎沒有,只要交流就會發生語言衝突

麥家說:「他內心的那種憤怒,你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

01青春期的憤怒到底從何而來

青春期又被心理學家稱為「紅燈期」、「危險期」,生理上快速發育導致了心理上的巨大變化。

人類的大腦中,負責認知和決策的是「前額葉皮質」,就是我們所說的「總裁腦」。這一部分是比較晚成熟的,女生到22歲,男生要到25歲。

而感知和產生情緒的部位叫做「邊緣系統」,腦科學家認為,這部分在青春期前期就已經發育成熟

這就產生了很大的問題,成熟的邊緣系統感知到外界的刺激,產生了憤怒的情緒,而不成熟的前額葉皮質卻很難控制這種情緒。這就是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被激怒。

前額葉皮質的發育不足還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比如缺乏預測風險的能力,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做事常常會不計後果;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他們則很難依靠理智抵擋外界的誘惑。

他們不成熟的大腦經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所以總是闖禍也就不難理解了。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又害怕獨立;他們希望自己掌控人生,卻又依賴父母為他們兜底。

青春期的孩子深陷於各種矛盾中,他們的生理和心理上正在經歷前所未有過劇烈變化,這是他們人生中的巨大困境。

他們看似對父母冷漠疏離,用暴躁的姿態拒絕父母的親近,而實際上,他們無比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

青少年勵志專家喬希·西普在他的書《解碼青春期》中做了這樣一個隱喻:有些過山車上面沒有安全帶,只有一個壓杆,拉過來壓在腿上。你可能不放心它的安全性,你會把那個壓杆推起來,壓下去,再推再壓。

父母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就是那根壓杆,在面對這些困難時,他們不太確定父母能不能幫到他,在反覆的「推壓」過程中,他會領悟到,他是非常需要那個壓杆的。

所以,很多青少年表現出來對父母的排斥,就像他們在推那個壓杆一樣,看起來是在推,實際上是想把它緊緊地摁在自己身上。

02我們應該怎麼做?

一、做最好的陪伴者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身體、情緒還有外界看待他們的眼光每天都在變化。他們意識到自己將要離開這個家,獨自支撐起自己的人生,這些未知讓他們時刻感到恐懼和不安

而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出現了,你要告訴他:「我在意你,我願意為你擠出時間,無論你對我冷漠還是暴躁,我都會當那根壓杆,時刻支持你、保護你。

你可以每個月在日曆上圈出一個專門的、固定的時間跟孩子單獨「約會」。

最好有點儀式感,你們分別列出一個清單,寫上各自最想做的事情,比如去看一場體育比賽、嘗試一家新的餐廳、玩一項很刺激的運動等,然後一起規划行程。

要記住,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青春期問題最好的解藥

二、用正確的方式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李玫瑾教授說:「到了青春期,父母,尤其是母親,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閉上,話多就沒有威嚴少說話,多觀察他,關鍵時刻說幾句才有效你把話說到了,他聽到了就行,但是要讓他認錯,在這個時期是很難的。」

兒童青少年教育專家陳默老師給出的建議是:

對青春期的男孩子來說,如果爸爸媽媽願意跟他聊所有他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天文、遊戲、足球,他會與父母更加親近。

而對於青春期的女孩子來說,如果媽媽能跟她聊一些自己青春期時的經歷、困惑,則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心中。

三、父母要保持學習的態度

喬希·西普說:當一個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看到他的父母正在通過讀書或上課的形式學習如何與他相處,他們的關係就會變得好很多。

一方面,父母為了孩子而努力學習會帶給孩子一種「我很重要」的價值感,為他們彷徨不安的心帶來極大的安慰。

另一方面,孩子發現,父母並不是高高在上、無所不知的權威,他們跟自己一樣有困惑,一樣需要幫助,無意中就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青春期會產生太多令父母憂慮抓狂的問題,比如沉迷遊戲、校園霸凌、早戀、逃學,甚至離家出走。父母只有保持學習,不斷更新自我的認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才能找到應對的方法。

《解碼青春期》就是青少年勵志專家喬希·西普專門寫給帶青春期父母的實用手冊,曾被樊登強力推薦。

書中提出的問題都是青春期父母和家長困擾最多的問題,比如:

孩子壓力過大怎麼辦?

遊戲成癮怎麼辦?

如何幫助孩子對付欺凌者?

如何建立明確的家規?

如何幫孩子避免網絡上的有害內容?

如何應對一句不好的老師?

……

作者都一一給帶出了詳細具體的解決方案,父母照著做就好。

這本書翻譯流暢側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過多的理論性知識。為了方便理解,作者列舉了豐富的實例進行說明,可讀性非常強。可以說是青春期父母必備的指導手冊。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非常叛逆的階段,還可以搭配這本《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你如何用10天的時間,減少孩子的叛逆行為,也是一本實操性非常強的青春期指導手冊,暢銷10年,改變過無數的叛逆孩子。

《解碼青春期》單本只需45元,還不夠兩個漢堡錢。僅僅幾十元,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我認為十分划算。

如果你家孩子正處於青春期,或即將面臨青春期,真的應該讀一讀這本書,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你會收穫一個更平和,更積極向上的孩子。

點擊下方「去看看」就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麥家:整整三年,兒子關緊房門拒絕交流,父親: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整整三年,兒子關緊房門拒絕交流,父親:就像陪伴一頭老虎著名作家麥家的兒子在進入青春期後變得十分封閉,像所有青春期的叛逆小孩一樣,拒絕與他進行任何交流。兒子的房門,就如同對他的心門,一關就是三年。在麥家的心中,心疼與痛苦交織。
  •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怎麼和解,要做到這三點,乾貨分享
    說起青春期,家長們應該是一肚子的苦水,面對叛逆不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一點辦法沒有。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橫衝直闖,聽不進去家長的教導,一門心思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若家長管的多,孩子就會頂撞,故意與父母為敵,甚至拒絕與父母溝通。
  • 麥家:兩個信封,一封2000美金,一封兒子的信,董卿聽後淚奔
    麥家出生在浙江富陽一個叫蔣家村的地方,12歲那年,同學辱罵了他的父親,他氣不過,和同學打了起來,三個同學打他一個,把他打得鼻青臉腫。麥家氣得要死,晚上堵在一個同學家門口,準備和同學決一死戰。結果,父親趕來,當著同學父母面狠狠扇了他兩個大耳光,鮮血直流。之後,父親一直被麥家視為仇人。
  • 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麥家一生和父親冷戰,和兒子也不和睦?
    2015年,18歲的兒子麥恩突然打開房門說,要公開拍賣阿來、賈平凹、蘇童等作家的籤名書,籌錢幫助災區的人。51歲的麥家欣喜若狂,這是三年來兒子第一次走出房門,和自己說話。三年來兒子不和自己交流,不上學,一個人關在房間,只有吃飯上廁所才出來,麥家度日如年,終於等到「一夜天亮」了。
  •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最恐懼什麼,作為家長,我們真的全然了解嗎?
    著名當代作家麥家這樣形容自己青春期的兒子:「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有位網友說:「如果對面的真是只老虎,你大可以避而遠之,或者乾脆將其打死,但青春期的孩子,自己生的,無可遁逃!感覺生了個仇人。」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
    本報訊(記者 陳璐)如何看待孩子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該如何應對;父母需要具備哪些心理常識?……昨日,中華街道關工委、文安社區關工委邀請中國父母成長研究院院長、家庭教育認識論創始人範津以「青春期的危機幹預」為主題,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 「親子筆記」與青春期的對話:和兒子聊寫作文
    #青春期的孩子#舒心老師:「親子筆記記錄了我和兒子間的生活瑣碎,平淡且真實,這是一位母親用心陪伴的寫實與呈現。也是一位母親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晚上,兒子和我聊起作文。他說:「老媽,我覺得我的作文寫得還不算好。」「你好像不太滿意自己寫的作文?」「嗯,有那麼一點。」「想知道媽媽的評價嗎?
  • 薇婭被作家寫詩侮辱的背後:麥家、許知遠走進了她的直播間…
    直播當天,效果遠遠超出預期。 觀眾的即時互動打破了空間的壁壘,劉宜慶講到興奮的地方,主動與觀眾互動,一場直播結束,他意猶未盡地邀請讀者:大家可以到青島找我交流,咱們喝著青島啤酒,吹著海風坐而論道。 作家從幕後走到臺前,只需要一個直播間。
  • 兒子哈佛,女兒哥大,父親劉墉:小學到初中,我堅持陪伴孩子
    他說:家庭教育最為重要的是陪伴,從兒童期到青春期,都要陪伴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01,每個孩子不一樣,因材施教劉墉說他的兩個孩子相差很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陪伴他們時做法不一樣。
  • 母親求助 16歲兒子不願上學拒絕溝通 奶奶:家庭傷害太大
    可是,心理老師發現,小俊的情況不僅是厭學這麼簡單,小俊拒絕和家人溝通,把自己完全封閉了起來,就連和最親近的奶奶都拒絕交流了。對於孫子不願意去上學的原因,奶奶王芳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奶奶說,孫子以前很乖巧,會變成現在這樣,應該和孩子媽媽不讓他上網玩遊戲有關。在奶奶和小俊溝通之後,心理老師進入小俊的房間。見到陌生人,小俊顯得十分牴觸。
  • 3個叛逆少年的青春期,父母伴子如伴虎:孩子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青春期是父母繞不過去的坎。即便你有很高的聲望,事業無比成功,面對孩子青春期的突變,一樣束手無策。麥家就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說:兒子初二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關上房門,這個房門一關就是三年,再也沒有打開過。那三年,兒子不允許他們進入他的房間,否則就離家出走,親子互動和交流幾乎為零。叛逆的孩子,無助的父母曾看過一部央視的紀錄片《鏡子》,裡面跟蹤拍攝了一些問題孩子,這些孩子多是在進入青春期的前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原本聽話懂事的孩子變成了讓父母頭痛的不良少年。
  • 一頭老虎突然出現在高速上,主人直接把它往車上拽:回家!別鬧了
    一頭老虎突然出現在高速上,主人直接把它往車上拽:回家!別鬧了 雖然現如今許多家庭當中都會餵養上一些寵物來陪伴自己,大多數人都會被養小貓小狗,但是國外的土豪卻格外標新立異,竟然會餵養老虎,其實這些老虎在餵養後,性情逐漸變得溫順,甚至有時連一點百獸之王的架子都沒有。
  • 《人生海海》麥家:認清生活真相,依然要活成自己的英雄
    絕頂聰明,斜槓英雄他絕頂聰明,他是木匠、戰士、軍醫、特務、間諜、畫家、養蠶能人,拿過木工刀、殺人槍、手術刀,一年學會木匠,二年能箍桶,三年開木工房。他的槍法百步穿楊,外科手術自學成才,軍醫無師自通。失智後的他也是畫畫達人,養蠶高手。「金一刀」的名號不是白叫的,純金打造的不僅是手術器具,還有上校的心。
  • 生活海海:麥家痛苦的童年搖搖晃晃,莫言讚美
    麥家因為父親的家庭構成而遭受村裡的歧視和欺凌,導致麥家過著黑暗的童年。麥家的《解密》已經寫了拒絕了17篇手稿,最後,他成功地出版了。《解密》出版後,受到國內外讀者的歡迎,《解密》入選英國「企鵝經典」圖書館,是魯迅、錢鍾書、張愛玲之後唯一入選中國的當代作家。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讀,活著需要多大的勇氣?
    幾年前,麥家和董卿因《朗讀者》結識,董卿讀了麥家寫給父親的信。十四歲那年,年輕氣盛的麥家不堪同學對父親的羞辱,和對方大打出手。父親趕到現場後,非但沒有幫他,還伸手打了他兩個耳光。這兩個耳光徹底打斷了兩人之間的感情。往後二十年,麥家拼命逃離家鄉,再沒和父親說過一句話。
  • 麥家:與父親冷戰20年,在靈堂守著他的遺體寫稿,3年無法正常說話
    12歲時由於不堪忍受同學對父親的言語侮辱,年幼的麥家進行反抗,卻被幾個孩子暴揍一頓。受了欺負的麥家決定找肇事者報仇,但匆匆趕來的父親不但沒幫他,不還扇了麥家兩個大耳光,毒打他一頓。這件事徹底傷了麥家的心,令敏感又脆弱的麥家,倔強到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沒有和父親說過話。此後,麥家在外求學、打拼,寫書創作,後憑藉《暗算》獲得茅盾文學獎,聲名大噪。麥家拒絕回到家鄉工作,而是選擇在外漂泊。